《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7261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进步论证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为什么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因为它“大背于国人的精神”。国人的精神是什么?是乐天,是团圆。,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王国维分析说,中国人的精神是世间的、乐天的,能够代表中国人的这种精神的是戏曲和小说。在中国戏剧和小说中,大都带有乐天的色彩。比如,开始写的是悲哀的事情,最终以欢乐作结;开始写的是分离的事情,最后以重逢与结合作结。这就是大团圆的结局。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等都是大团圆的例子。可是,红楼梦则不同,它没有大团圆结局。在红楼梦的结局中,贾府败亡了,四大家族败亡了,黛玉死了,宝玉出家了

2、,那些曾经的富贵和风光都烟消云散了,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绁之中,所索得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但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红楼梦评论),第三讲红楼梦评论

3、的悲剧观(下)悲剧是西方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叔本华也曾经比较深入地讨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文学里成就最高的是诗歌,诗歌里成就最高的就是悲剧。不仅叔本华这样说,比叔本华更早的古希腊的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这样说。亚里士多德写过一本书叫诗学,其中就论及古希腊的悲剧精神。为什么悲剧具有这么大的魅力?这是因为,悲剧是把恐怖和罪恶展现在人的面前。当人们面对这些恐怖、罪恶时,能够产生震撼,从而,荡涤人的精神,消除人对人生的贪婪和欲望。而人正是为了欲望,不惜一切地去为非作歹,去犯罪。悲剧能够使人从欲望、痛苦、罪恶中超脱出来。因此,这种悲剧的精神,也就是美学的精神。,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王国维借

4、助于叔本华的观念,说悲剧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是“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是“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者”,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第一种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能力,以交构之者”,就是说,这种悲剧的形成,是因为受恶人的挑拨。比如,中国古代的忠良与奸臣的故事都属于这一类。秦桧陷害岳飞,使父子二人丧命于风波亭;潘仁美陷害杨家将,射杀杨七郎,等等都是因为小人的拨弄,受恶人的陷害。在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中的林冲、窦娥冤中的窦娥、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扬乃武,等等,也属于这种悲剧。这是一种悲剧。,第三讲

5、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第二种悲剧,“由于盲目的运命者”。这就是说,这种悲剧的产生是盲目的、偶然的,是一种不知道原因、不能够预测的命运悲剧。比如,突然产生的灾难,如车祸、水灾、火灾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死人的事件。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中,很多在课堂上课的师生因房屋倒塌而无端丧命。有一个青年女演员,在自家的阳台上不慎坠落身亡。这也是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盲目的,它不是因为小人的挑拨,没有任何人们能够觉察的先兆,完全是天灾人祸,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第三种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者”。在这种悲剧事件中,没有恶人的拨弄,也不是一个莫名其妙

6、、盲目、可怕命运的忽然降临。它发生在寻常人世之间与寻常的人与人的关系之间,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王国维说,红楼梦的悲剧就是这样一个悲剧,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第四章:“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运用叔本华的意志理论来解释红楼梦中的伦理问题王国维说,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这是它的美学价值之所在。然而,这种美学价值,如果没有伦理学来完善它,也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悲剧既是美学的,又是伦理学的,第三讲红楼梦评论的悲剧观(下)如果人要想解脱,要想出家,必须遍尝人世间的忧患,同时,又要有解脱的勇气。宝玉最终出家,解脱了,他很有勇气。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宝玉的解脱是绝父子、弃人伦、不忠不孝,是违背伦理的,是有罪的?在宝玉看来,他这样做正是为了祖上他曾经说过:“一子出家,七祖升天。”这恰恰符合忠孝的伦理。他的出家、解脱,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祖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的法则。世界人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祖先一时所犯下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原罪。贾宝玉所遭遇的一切不是他的错误,其实是人类的原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