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873240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羁旅乡思”,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等。,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h)叶落山路,枳(zh)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f)雁满回塘。,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

2、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相关背景:诗人本来是太原祁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解题: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出发,为镜头焦点之所在。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1

3、、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客行悲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2、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1)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2)“悲”定下了全诗的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3、这首诗中哪些描写表现了“早行”的“早”字?,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

4、了“早”)。,明确:表现早行的有:“晨起”“鸡声”“(残)月”“(晨)霜”“枳花明驿墙”“梦(醒)”。,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4、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5、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这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实相生指由眼前所见到心中所想,进而把眼前的实象与心中的虚象有机聚合在一起的一种表

5、现手法。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2)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品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这两句十个字全是名词,组合为鸡声、茅店、月、人、板桥、霜六种形象。“鸡声”和“月”,点明是早晨;“茅店”点明是乡村;“板桥”点明是野外。上句写旅客在旅店里听到鸡叫声就爬起来看望月色

6、,见月朗天晴即穿衣整理行装的情形;下句写凌晨行于野外和凄凉感受。诗人抓住足以代表村野清晨特征的景物,通过精心的选择配置,突出意义,从而以精简的笔墨,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典型意义的环境。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的艺术手段,多为后人效仿。,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

7、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本诗抒发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望月,怀念天边亲人与他同望;徘徊于室内外,依旧驱散不去思念之情。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赠予人,倒不如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约会。,品味情感,表现手法:,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望见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想到远相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他同望,思念之情就更加浓烈,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满屋月光;披衣出户,流连于庭院,又感到露水沾衣。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许可期得欢娱的约会。,“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8、。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句其景可爱,情状可爱。“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望月生情;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情美妙。,品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

9、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天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解题(结合注释)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

10、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借景抒情,感情激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将被贬的悲愤寄托于景物上。“云横秦岭家何在?”因“云横秦岭”而不能再俯瞰长安城,不能回故乡,回朝廷的路已被截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作者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对国事的感伤,对长安的留恋。“雪拥蓝关马不前”,则表示作者感到前途艰难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马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这里托物寄兴,表达内心的委屈。这样就更进一层地抒写了作者无罪被贬的愤慨和痛苦。颈联严峻的雪景更渲染了颔联那种崇高的牺牲精神

11、,更加深了悲壮的氛围。同时,“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亦是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表现手法,总结全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概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一、羁旅乡思类诗歌常见主题: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抒发厌恶战争

12、、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引申拓展:,二、常用表现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较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例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常见意象:月:

13、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鹧鸪:羁旅乡愁 柳:“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漂泊”之感,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声音类: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