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8125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划类别: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双柏县2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建设 承担单位:双柏县供销社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盖章) 参加(合作)单位: (盖章) 项目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7年3月2009年3月 通讯地址、邮编: 双柏县供销社 675100 联系电话、传真: 08787711623 电子邮箱:djrdhy_2006 报告编制单位: 昆明科优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编写说明 一、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省科技厅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主要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由承担单位自行组织编制,也可委托有关中介机构(承担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工作的机构除外)编制。 二、各项内容应实

2、事求是地逐项编写;应字迹清晰,页面整洁;外来语首次出现应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述;规格为A4纸,用宋体字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其中封面“计划类别”处应填写所申报的科技计划类别。三、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附件统一装订,不使用塑料封面。四、项目信息表中带“( )”的内容,为选择性条款,请填入选定条目的代码。可复选。 项目信息表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双柏县供销社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项目负责人高培文项目起止年限2007年1月2009年1月所属技术领域( 1 )1.农业 2.信息 3.生物.医药 4.矿冶材料 5.先进制造 6.资源7.生态环境 8.交通能源 9.社会发展 10.其他主要参加(合作)单位123主要研究

3、开发内容主要实施目标及考核指标预期主要成果形式( 6 )1.新技术 2.新工艺 3.新产品(含农业新品种、计算机软件等) 4.新装备5.专利 6.技术标准 7.论文论著 8.研究(咨询)报告 9.其他预期获国内外知识产权情况总经费(万元)自筹及其他(万元)申请省科技经费(万元)一、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双柏县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是楚雄州优质生态茶叶基地之一。全县有4镇2乡生产茶叶,主要产区分布在鄂嘉、法脿两镇。载至2005年底,全县共有大小茶厂(场)30个,农户种植户上百户,其中:国营茶厂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供销社联办)茶厂4个8个茶园(场),乡办、村办租赁个体民

4、营茶场25个。建有茶叶种植示范基地一个(国营茶厂)。无公害生态茶园4个。全县共有茶园种植面积12049亩,其中,投产面积9220亩,占总种植面积的76%;国营茶园面积71亩,占全县总面积0.5%;供销社联办茶园面积(茶叶专业合作社)为6074亩,占全县总面积50.4%;乡办村办租赁个体民营农户种植面积近5904亩,占总面积的49.1%。无公害优质生态茶园认证面积为4300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35.7%。2005年全县茶叶总产量180810公斤,其中:春茶105910公斤,占总产量的58.6%;夏茶31590公斤,占总产量17.5%;秋茶43310公斤,占总产量的23.9%。2005年生产名

5、茶428公斤,占总产量的0.2%;生产优质茶55950公斤,占总产量30.9%;生产无公害茶91460公斤,占总产量50%。供销社联办茶厂共生产茶叶123000公斤,占总产量的60%,其中:生产名茶328公斤,占全县名茶总产量76.6%;生产优质茶44890公斤,占全县优质茶的80%;共生产无公害茶叶86460公斤,占全县无公害茶的94%。2005年全县茶叶生产共实现总产值为468.9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58560万元的0.8%,占第一产业产值28525万元的1.64%,占绿色食品及加工业生产总值的20%,其中:名茶产值30.01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6.4%;优质茶产值372.2万元,占茶叶总

6、产值的79.3%;无公害茶总产值359.83万元,占茶叶总产值的76.7%;年创利润达25万元。据每个劳动力管护10亩茶园计,年茶叶生产加工从业人员达1204人。以白竹山茶为主的茶叶加工业共覆盖7个乡镇33个村民委员会的4456户近22287人,2005年共助农增收301.2万元。目前,全县共有茶叶初制17个,共有主要茶叶加工机械设备17套91台,日初制茶叶达5000公斤;有名优茶精制车间3个3条生产线,配有先进的精制茶叶加工设备29套(台),日精制茶叶能力达1500公斤。全县茶叶加工厂房车间面积达8750平方米,全县茶叶资产总额达5000万元。全县共有茶叶技术人员46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

7、理农艺师7人,技术人员35人。(请把红字部分设计2005年的数据改为2006年末数据)茶叶是双柏县传统支柱产业,茶叶产业的发展,对双柏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繁荣起着其他产业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和替代的重要作用,茶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关系到农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的需求,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竞争、品牌之争,国际国内竞争同时并存。那么,怎样做强做大农业主导支柱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成为双柏县县委、政府着力的重要工作。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在原白

8、竹山生态茶厂基础上组建的企业,企业所生产的“白竹山”牌系列绿茶,是选用云南大叶种优质原料,利用独特的工艺与先进技术加工而成,其产品外形美观、条索紧结,造形雅致,汤色清绿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甜之味久溢不散,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质高名优,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无公害生态保健茶饮品。白竹山茶厂是我楚雄州茶叶生产的龙头企业,是优质生态茶叶的重点主产区,所生产的茶叶产品于2002年1月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4年10月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已注册了“白竹山”牌商标。生产的“白竹山”牌云雾龙爪、白竹银毫、碧螺春、白竹春等系列产品分别获95中国昆明科技成果银奖

9、,2000年、2001年、2002年“云茶杯”金奖,2002年中国云南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优茶评比获金奖。产品品质优良,在省州县已享有较高声誉;“白竹山”牌云雾龙爪、白竹银毫、碧螺春产品每公斤售价已达4000元,中等“白竹山”茶叶市场售价每公斤80130元,产品主要销往昆明、楚雄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享有较高声誉,产品供不应求,具有较好的品牌优势。本项目以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为宗旨,以科学调整和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为核心,针对带动能力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和特色的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优化和延长产业链以及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主要着力点,结合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社

10、会科技资源,实施依靠科技推动茶叶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工程,全面提高作为双柏县农业主导产业茶叶产业在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快速持续发展,实现双柏县富民强县具有深远的目的和意义。该项目的实施,一是符合产业建设要求,符合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政策及导向,其将会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绿色食品加工业茶叶生产,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县万亩生态茶园茶叶产业建设步伐,加速我县绿色加工业发展速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二是能充分发挥白竹山生态茶叶生产的自然优势和品牌优势,不断扩大茶叶生产的种植规模,培育较好茶叶基地,加快龙头企业壮大发展,形成较好的规模效益,使企业逐步

11、形成上千万元产值的产业。三是对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助农增收,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起积极促进作用。该项目实施,每年可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达1000多人从事茶叶种植,年可吸纳农民劳务工日30万多个,年可增加周边农民务工劳务收入500万元。四是项目具有较好带头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项目引种茶叶无性系良种开发种植,改造低产老茶园和开发新茶园,购置精制茶叶生产加工设备,改善加工工艺,生产高品质名优茶产品,既改良茶叶品种,又引进科技,将带动周边发展茶叶种植,提高农民茶叶种植技术,实施科技创新,提高茶叶品质,具有较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五是利用荒山荒地大力

12、发展茶叶种植,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保护和改善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生态效益。(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双柏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尤其是项目区法甸、烂泥两个贫困村委会, 13个贫困村民小组,有贫困户695户、3156人处在温饱线下,还有一部分人温饱不稳定,雨水好的年景能解决温饱,遇灾减产就返贫,无支柱产业,家庭底子薄,生活水平低,每个村里有30多个超龄小伙找不到媳妇,不但经济上不去,而且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生产生活十分艰难。要使这部分人口摆脱贫困,必须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培育

13、支柱财源,转移输出劳动力,发展打工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开发茶叶产业是该地区的一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足,农户零散种植,少则几亩,多则1050亩,以自然生产管理为主,因栽植年代久,良种推广滞后,茶农科技素质低等因素,树势减弱,树龄老化,良种退化,品质下降,产量低下,效益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白竹山茶叶的特色优势。因此,引进无性系良种示范栽培、低产老茶园改造及茶农科技培训工作势在必行。茶叶产业整个生产链内部结构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内资本积累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宣传力度不足,茶园新老并存整体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但茶叶产品标准化水平特别是技术含量

14、高的名优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科学、客观、合理地对产业内部结构实现调整。而这个调整的突破口则是依靠科技。双柏县茶叶产业全面推进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生产围绕实现有机化、无公害化,流通实现有序化,是双柏县县茶叶产业依靠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索要研究并实现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在激烈的规模竞争,品牌竞争中,双柏茶叶产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该项目是一个符合产业政策,又能推进生物资源新品种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提高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实现“选好一个目标,建好一套体系;形成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致富

15、一方百姓”的目标。是一个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财税,助农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二、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涉及无公害、有机茶种植、加工两个技术领域。以下将分别叙述该领域的现状、发展趋势。(一)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技术主要发展现状、趋势1、茶园选择基于无公害茶园规定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以及任何合成的添加剂、增效剂、生长调节剂,在茶园的选择上,在印度、斯里兰卡,不强调选用无性系建园,而宁愿选用实生苗建园,因为前者对营养有很高的要求,而后者要求相对较低,因此无性系苗茶园用于发展无公害、有机茶往往会引起更大的减产。此外,由于不能使用化学农药

16、,所以单一无性系品种的种植在发生病虫流行时往往会引起猖獗发生,而实生苗茶树的种植由于后代的多样性,所以对病虫发生时引起流行猖獗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在茶园地块的确定上,印度、斯里兰卡和我国台湾基本上不在平地发展无公害、有机茶园。这是因为平地茶园通常病虫发生严重,所以宜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发展无公害、有机茶园。在世界各国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平地发展有机茶园基本没有成功的先例。此外,在地块的选择上虽不要求绝对的隔离,但要求远离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周围最好在200m内没有非有机果园、菜园和稻田,以防农药化肥的污染。2、茶园的营养施肥在禁止使用化肥的前提下,增施有机肥是各产茶国在无公害、有机茶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措

17、施。即使如此,据印度和斯里兰卡所进行的实验证明,施用有机肥的茶园仍比一般常规施用化肥的茶园要减产1040。在各种有机肥中,印度推荐用楝树籽饼、蓖麻籽饼、花生饼和草木灰,日本推荐使用鱼粕肥和骨粉。堆肥应调节至12,阳离子交换量为50,每公顷施用20吨,年一次。据日本进行的研究认为,施用鱼粕肥和骨粉不仅可以增产,还可以通过改变茶树体内氨基酸的组成而提高茶树对害虫,特别是害螨的抗性。牲畜厩肥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茶园,尤其是在有机茶园中广为应用,并作为必须采用的一项保证性措施,每公顷推荐使用量为1520t,23年施用一次。蚯蚓养殖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有机茶园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已作为有机茶园管理中的一个组

18、成部分。蚯蚓养殖的技术也已成熟,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规程。有一点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是,在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为了保证有机茶园的营养供应,规定了每发展1hm2有机茶园就必须养殖有50头以上的牛、羊畜群或养育有一定面积的蚯蚓,否则有关部门将不予颁证。世界各产茶国推荐在有机茶园中种植绿肥以提供肥源,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和杀灭土壤线虫的作用,但推荐的绿肥作物种类和我国有所不同,以豆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生物肥料是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等国有机茶生产中推广应用的重要肥料种类。世纪年代以来的研究证明,茶园中许多营养元素并不缺乏,但由于它们在土壤中被固定而呈不可利用态,因此许多国家均致力于如何将土壤中呈不可利用态的元素释

19、放出来,呈可利用态而被茶树根系所利用。印度和日本都已有磷酸可溶菌Pseudomonas属细菌和Bacillus属细菌制成生物肥料在茶园中施用。此外,印度还在茶园中推广使用氮素固定菌Azospirium属细菌,以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流失。此外,一些矿产物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也允许在有机茶园中使用,如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硫酸钾矿盐等。3、茶园的有害生物防治有害生物防治是无公害、有机茶生产中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技术难题。据印度和斯里兰卡估计,由于不施用化学农药而使茶园受病虫危害引起的减产在最初几年至少可达20以上,据台湾估计至少达15左右,有的地块可减产50以上。因此无公害、有机茶园的有害

20、生物防治是有机茶园发展中最受关注的技术问题。农业防治在有机茶生产中予以强调和提倡。斯里兰卡在有机茶生产中提出使用捕集作物以诱杀有害生物,如茶园中种植万寿菊以杀死线虫,种植一种合欢植物以诱杀白蚁,南印度茶叶研究所报道用千斤拔Flemingia congesta植物可以诱集茶枝小蠹虫成虫。采用栽培管理措施减轻病虫发生引起各国的重视,如斯里兰卡茶园中的茶枝小蠹虫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但它只能危害一定成熟度的茶枝,对过老的枝条或嫩枝均不危害,因此该国掌握修剪季节,使得从卵中孵化的幼虫出现时,修剪后重长的枝条恰好处于较嫩或者已经木质化的阶段,这样就可以明显减轻小蠹虫的危害,他们称之为“躲避战略”。因此斯里

21、兰卡对修剪的时期非常重视,不仅从栽培技术角度,还从病虫防治角度考虑。抗病虫品种也是各产茶国有机茶生产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日本种植面积的是薮北品种,大面积推广薮北品种出现了炭疽病的流行发生。世纪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了“品种导入计划”,企图改变这种品种过于单一的现象。斯里兰卡和印度茶园中茶饼病发生严重,每年要多次喷药才能抑制,所以在有机茶园的发展中,选用抗茶饼病品种作为种植品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不然就无法保证其正常的茶叶产量。物理防治在茶园的害虫防治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利用黑光灯诱杀有趋光性的茶树害虫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的有机茶园中都作为一项推荐性措施。日本近年来专门研究开发了一种小绿叶蝉

22、有较强趋性的专性高压诱杀灯,由于有特殊的波长,而且有高电压,因此对趋集的叶蝉有良杀灭效果,目前虽未大面积推广,但开发前景甚好。此外,茶蚜、蓟马、叶蝉以及许多鳞翅目害虫的成虫都具有趋黄性,因此日本、我国台湾都有在茶园设黄色粘性纸条或黄色诱集器以诱杀上述几类害虫的技术措施。生物防治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在应用上有较大难度,应用病毒防治茶树害虫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在日本应用颗粒体病毒GV防治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叶蛾已非常普遍,并已有制剂进行商业化生产,每年在日本鹿儿岛茶区使用面积在4000hm2以上。应用细菌防治茶树害虫首推苏云金杆菌制剂,各产茶国在有机茶生产中均有推广,日本已分离培育出一种

23、对家蚕毒性很低的菌株,但尚未大面积推广。真菌作为生物防治剂的应用比细菌更为普遍。南印度应用木霉菌防治茶枝溃疡病,白僵菌和绿僵菌的应用在各国都很普遍。应用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防治茶树害虫在日本取得很大进展,并成为有机茶生产中的五大重要技术之一,如用Amblyseius womerslry钝绥螨防治茶红叶螨已在日本推广。值得提出的是,过去用捕食螨防治茶树害螨时由于捕食螨对农药的抗性弱,因此极易死亡,而目前推广的螨系具抗药性,推广后可以抑制害螨的种群增长。日本还推广用捕食性蜘蛛防治茶园中尺蠖类害虫,还在静冈提出“蜘蛛保护运动”。在印度和斯里兰卡更加强调的是有益天敌的保护。化学防治在无公害、有机茶生产中

24、受到严格限制,人工合成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各国均有限度地采用植物性农药。印度用得最多的印楝制剂有乳油和油饼两种剂型,前者在有机茶园茶蓬中喷施,后者施于土壤中对地下害虫和线虫有效。印楝在我国也已大量引种和加工。除了印楝外,鱼藤和除虫菊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介绍在有机茶园中可以应用的植物性杀虫剂。性信息素的应用也可以列为化学防治的范畴。虽然性信息素目前都是人工合成的,但由于单位面积使用量极低,而且是天然物质的仿制品,所以允许在有机茶园中使用。日本和我国台湾应用性信息素防治茶小卷叶蛾,防治效果甚至超过化学防治。日本最近还生产了一种复合的性信息素,可以同时诱集茶小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细蛾。日本将性信息素的

25、应用作为有机茶园中有害生物防治的五大措施之一。杂草防治在有机茶园中可能会比常规茶园更为迫切,因为堆肥中常混杂有大量杂草种子。除莠剂在有机茶园中禁止使用。印度和斯里兰卡都提倡人工除草和耕翻。印度最近提出用吸肥力弱、危害性不大的所谓“软性杂草”来和危害性大的杂草竞争。这也是一个新的防治设想,但尚处于试验阶段。(二)无公害、有机茶的加工技术发展现状、趋势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原料茶叶的质量,因此在加工技术工艺上,国内主要生产厂家无论红茶和绿茶生产工艺都大同小异,相距不远。我国已颁布了无公害、有机茶的生产和产品标准,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主要趋势是:茶叶加工厂的卫生条件越来越引起重视,不少国家都采用封闭式

26、加工厂,将食品工业的要求引入到茶叶加工中,对加工人员的健康、卫生都有明确的要求。日本基本实现了茶叶进厂后不落地,以保证茶叶的卫生质量。加工机械材料的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这样才能确保加工茶叶的安全性,特别是茶叶铅残留量超标的比例日益增加,因此加工机械的材料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包装材料和贮存场所在日本、我国台湾有严格规定,以防止二次污染。三、项目承担单位、参加(合作)单位、项目组主要成员概况及在项目中的分工(一)项目承担单位双柏县供销社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12月由双柏县法脿供销社白竹山生态茶厂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组建的股份制企业,由双柏县供销社控股,企业注册资金280万元,主营“白竹山

27、”牌系列绿茶。2004年12月止,原白竹山生态茶厂拥有茶园面积550亩,加工机械设备8台,拥有厂房902.2平方米,固定资产170万元。年产茶叶20吨,产值170万元,上交税收37万元,助农增收36万元。专业合作社组建后,企业拥有3个分厂5个茶园,茶园面积达6240亩;有茶叶加工车间5个面积3590平方米,加工设备12套82台(其中:拥有精制茶加工生产线3条),企业总资产710.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14万元),企业负债率为7,现有职工15人,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农艺师2人。企业被吸纳为云南省茶叶协会团体会员,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2006年1月,白竹山茶厂被中

28、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中心、中国诚信企业商贸联盟评为:全国市场诚信商贸联盟AAA级企业。2006年10月获“QS”放心食品认证。实现了电子网络中、英文域名注册。2006年生产加工茶叶50吨,产值518万元,销售收入518万元,上交税金42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500亩,周边茶农交售鲜叶收入30万元,增加农民劳务收入150万元。(二)项目组主要成员概况及分工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双柏县供销社白竹山2万亩生态茶园建设项目组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技术职称项目分工高培文男44专科董事长(企业法人)经济师项目主管姚知本男40专科厂长农艺师项目经理张存宝男37专科副厂长

29、助理农艺师项目现场指挥李如彬男37专科副厂长农艺师项目现场指挥殷礼安男50初中副厂长助理会计师项目资金总监(请补充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简介、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情况及人员、项目设计乡镇人员)四、项目现有工作基础和支撑条件(一)工作基础双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园建设工作,对本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最终确定了“?”的2万亩的建设范围。双柏县科技局、农业局多次深入项目建设涉及乡镇开展茶叶种植和农药使用等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实地指导茶叶生产、加工、种植,把先进实用的茶叶科学技术运用到企业和农户中,共完成宣传培训?期(场),受训?人(次)。(二)支撑条件1、组织保障条

30、件2、政策支撑条件首先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发展政治环境上,给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国家将在农业产业建设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大力扶持,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支持扶持力度将会更力,是茶叶这一传统农业种植发展的机遇。3、技术支撑条件茶农所依托的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具有种植加工茶叶的长年历史,从1988年建厂以来,已积累丰富种植加工经验,培养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具有丰厚的茶叶种植加工的技术管理底蕴。企业经多年发展已具有从事生态、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加工的物质基础条件。优势自然物质基础条件为引种无性系优良品种生态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的优质

31、茶叶搭建了依托平台,优越的人力资本、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为项目高起点设计和顺利实施提高坚实保障条件。五、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一)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为保证茶叶产品的无公害、有机品质,无公害、有机茶生态茶叶原料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只有原料的品质得到保证,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有机茶产品。因此无公害、有机茶园建设是本项目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无公害、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较常规茶园要求十分严格,不能使用无机化肥和非生物源农药,对茶园周围的水质空气等污染物都要作严格监控,本项目种植基地实行统一规划,连户集中连片建设,茶叶种植基地的建设从基地环境,茶园种植管理到加工生产全过程都实施严格的监控,种

32、植基地的土壤、灌溉、病虫草害治理等管理上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50182001)执行。本项目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7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NY51962002)执行1、引进无性系良种100万株,按无公害茶标准改造低产老茶园500亩,带动2万亩常规茶园转换为无公

33、害、有机茶园:其中按有机茶标准转换5000亩为有机茶园、按无公害茶标准转换14500亩为无公害茶园。2、建立起茶叶生产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双柏县科技局建立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实现茶叶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各个环节的科技支撑,研究并制定双柏县有机茶叶的种植、加工技术标准。3、建茶叶精制加工车间400平方米,改造1300平方米,购置精制加工设备3套24台; (请确认主要研究内容是否是上述文字所描述的、如有不妥请在文本上补充)(二)技术路线1、种植技术规范茶园采用的生产技术,在原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1)科学规划,按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要求进行环境认定,开挖茶园茶沟。1)首先按无公害茶园生

34、产管理的要求进行地块分段,规划道路、水沟等工作。2)按地块规范开挖种植沟,茶沟要求宽80公分,深60公分,沟距中到为1.6米,按质量抓好基础工作。(2)引进无性系优质茶苗及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进行移栽。引进无性系优良品种云抗10号茶苗。该品种在云南大叶茶中具有耐寒耐旱的优点,并采用无性系栽培技术进行移栽,茶树生长快,投产时间较短,目前在同类生产中权威性较高。同时,聘请茶桑栽培专家进行移栽技术指导,实行双行单株密植高产技术移栽。(3)优质茶苗的移栽技术规范化移栽种植茶苗,每亩3000株,茶苗按双行密植高产的要求进行移栽,同时做好合理化培肥改良土壤结构,土壤培肥以腐质土、腐熟农家肥为主,以茶树专

35、用复合肥为辅。根据多年培肥的实践,施用农家肥、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幼茶的综合抗逆能力,加快茶树的成长。在幼茶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冬季防霜,春季防旱,同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配套茶园自来水自动喷灌建设。(4)产品质量保障措施在茶园的生产管理中,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1)进行合理耕作,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种植水东瓜树、棵松、香樟树等护荫树,同时加强好保护周边的森林植被,保持完好的生态。2)采用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采摘季节做到及时、分批采摘防止病虫害的传播。3)利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4)架设自动喷灌设施及管道,实施茶园用水自动喷灌,节省人

36、力,保持茶苗需水。 茶树种植模型设计适宜的立体气候条件特征地形:海拔1800-2300米以内。年降雨量:800-1100mm。土壤:PH值4.5-6.0土壤深厚、肥沃。湿度、温度:年均气温15度以上,湿度70-80%,无霜期270天以上。树 种云南优质大叶茶种混交方式比例纯林造林技术措施初植密度、株行距031.60栽植规格密度双行双株,定植3000株/亩配置方式整地沿水平线开挖深宽6080厘米种植沟造林方式植苗造林定植时间67月雨季基 肥农家肥1500公斤/亩,普钙150公斤/亩,茶桑复合肥30公斤/亩追 肥年农家肥1500公斤/亩,普钙100公斤/亩,茶桑复合肥100公斤/亩。转换茶园技术路

37、线如下图所示: 环境检测认定茶园改造土壤改良生态环境整治无公害、有机标准管理检测认证2、茶叶加工技术路线(请补充加工工艺及技术路线图)(三)创新点(请补充种植及加工上的技术创新点)六、项目预期目标、考核指标及预期提交的成果(一)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立足于双柏县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放在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茶叶产业,依靠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和普及,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及完善的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立茶叶产业协会,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种植大户,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1)引进无性系良种100万株,

38、改造低产老茶园500亩,带动14500亩无公害茶园建设及5000亩有机茶园建设,并完成无公害、有机茶认证。(2)在项目区茶园种植面积较大,规划较连片乡镇建立茶叶种植协会。(3)完成?人次的无公害、有机茶种植、管理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培训,整体提高种植户科技意识和素质。(4)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加工工艺改进,实现产业加工整体技术提升,为产业发展创新探索发展途径。(5)培育?户茶叶种植示范户。(6)建立起茶叶生产的科技服务体系,依托双柏县科技局建立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实现茶叶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各个环节的科技支撑,研究并制定双柏县有机茶叶的种植、加工技术标准。(以上红字描述是否妥当,如不妥请在文本中修改、

39、补充)(二)考核指标及预期提交的成果(1)无公害茶叶技术指标本项目无公害生态茶种植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T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0182001),茶叶产品加工按照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5019-2001)加工,茶叶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T5017-2001)要求,完成无公害种植面积14500亩,并通过认证。各项环境因子均达到无公害环保指标(见表1、表2、表3、表4):表1 无公害茶叶产品卫生指标项 目指 标(mg/kg)铅(Pb)5铜(Cu)60六六六(BHC)0.2滴滴涕(DDT)0.2

40、三氯杀螨醇(dicofol)0.1氰戊菊酯(fenvalerate)0.1联苯菊酯(biphenthrin)5氯氰菊酯(cypermethrin)0.5溴氰菊酯(deltamethrin)5甲胺磷(methamidophos)0.1乙酰甲胺磷(acephate)0.1乐果(dimethoate)1敌敌畏(dichlorovos)0.1杀螟硫磷(fenltrothion)0.5喹硫磷(quintozene)0.2表2 无公害茶园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 目日 平 均1h 平 均总悬浮颗粒物(标准状态),mg/m3 0.30-二氧化硫(标准状态),mg/m3 0.150.50二氧化氮(标准状态),mg/

41、m3 0.100.15氟化物(F)(标准状态) 7g/m3200g /m31.8g /m3-注: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1h平均指任何1h的平均浓度。表3 无公害茶园灌溉水质量标准项 目浓度限值PH值5.5-7.5总 汞,mg/L0.001总 镉,mg/L0.005总 砷,mg/L0.1总 铅,mg/L0.1铬(六价),mg/L 0.1氰化物,mg/L0.5氯化物,mg/L250氟化物,mg/L2.5石油类,mg/L10表4 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项 目浓度限值PH值4.0-6.5汞,mg/kg 0.30镉,mg/kg 0.30砷,mg/kg40铅,mg/kg250铬,mg/kg150

42、铜,mg/kg150注:重金属和砷均按元素总量计,适用于阳离子交换量5cmol(+)/kg的土壤,若5cmol(+)/kg,其标准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本项目有机茶生产的生态环境、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以及茶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199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7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NY51962002)执行。有机茶的卫生指标项 目指标/(mg/kg)备 注铅(以Pb计)2紧压茶5铜(以Cu计)30六六六(BHC)LODa滴滴涕(D

43、DT)LODa三氯杀螨醇(dicofol)LODa氰戊菊酯(fenvalerate)LODa联苯菊酷(biphenthrin)LODa氯氰菊酯(cypermethrin)LODa溴氰菊酯(deltamethrin)LODa甲胺磷(methamidophos)LODa乙酰甲胺磷(acephate)LODa乐果(dimethoate)LODa敌敌畏(dichlorovos)LODa杀螟硫磷(fenitrothion)LODa喹硫磷(quinalphos)LODa其他化学农药LODa视需要检测A为指定方法检出限。铅的检测按GB/T 5009.12规定执行;铜的检测按GB/T 5009.13规定执行;

44、六六六、滴滴涕检测按GB/T 5009.19规定执行;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检测按GB/T 17332规定执行;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喹硫磷和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检测按GB/T 5009.20规定执行。(2)茶叶加工经济技术指标(请补充)七、项目进度计划八、项目组织管理措施成立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发展计划局、财政局及有关乡(镇)长参加的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项目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验收等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全面按时按质按量地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检查监督、总结等各项工作,并制定资金政策、支持管理措施,落实、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不断依靠科技提高茶

45、叶产业化水平,竭力提升产业层次,实现政府、农村、农民和企业的“多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特色、显优势,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以双柏县供销社白竹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企业的项目承担单位开展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参加单位双柏县领导协调小组项目承担单位综合协调、督促检查、验收资金政策支持 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机构图九、项目有关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本项目无公害茶、有机茶叶种植技术是国家农业部公开发布的行业标准,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十、项目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形成规模生产,将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结构产业化调整,带动当地农村脱贫致富,有利于多元化经营,开发和带动其他的生产资源产品。转换无公害茶叶种植基地14500亩,并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建立优质良种有机茶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并通过瑞士生态研究所(IMO)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茶认证;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