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8158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S136331995AMD2003 中文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范围BS 1363本部分适用于家用、商用和轻工业用途以及在正常使用中有特殊安全性参考的13A带熔断器固定接线苏的要求。依据BS 1363-1:1995,此接线苏仅适用于连接在电压不超过250Vr.m.s.、50Hz的交流电中操作的装置。规定了带或不带暗装于合适罩壳(例如符合BS 4662:1970的盒子)中,或明装式或面板式安装的配套开关的13A接线苏的要求。接线苏应与符合BS 6004:2000且带红铜导线的电线一起使用。另外带电线输出的接线苏与符合BS 6500:2000且位于负载(输出)边的软线一起使用。包含除熔断管、开关和指示灯以外的装置的接线苏在BS 1363此部分的范围外。注1

2、:与BS 1363此部分有关的出版物列于封底内页。注2:电磁兼容性不是由以下原因给出:因电磁干扰仅在不连续插拔时产生,故接线苏并不发射过度电磁干扰。接线苏的构造是机械的,故该产品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2 使用条件 接线苏适用于以下条件:a)环境温度为-5到+40、24小时以上的平均值不超过25的环境中。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现有的空气受自然大气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最高温度仅在热季出现,且高温出现也不会持久。b)不受太阳或其它热源的直接照射,以免温升超出a)中的限制。c)高度不超过海拔2000m。d)不受烟、化学气体、雨水、雾的异常污染及长时间的高湿度或其它异常条件。此条件相当于污染等级2(见

3、附录E)和附录D中的过压III类。3术语和定义BS 1363本部分以下定义适用:注:当使用术语“电压”和“电流”时,除另有规定外,均指其均方根值(r.m.s.)。3.1带熔断器的接线苏 与一装置的固定线路相连以便连接器具和有更换熔断管的措施。3.2 带电线输出的接线苏 带有软线或电缆线的如3.1的固定线路装置。3.3 带开关的接线苏带有配套开关以切断相线和中线负载接线端电源的、如3.1或3.2所述的带熔断器接线苏。3.4 明装式接线苏安装于一墙壁或其它扁平表面无须凹入的3.1、3.2或3.3所述带熔断器接线苏。3.5暗装式接线苏安装于凹入一墙壁或其它扁平表面的盒子中的3.1、3.2或3.3所述

4、带熔断器接线苏。带熔断器接线苏面板和底视为一完整装置,且所安装的接线苏面板的背面和墙壁或其它扁平表面构造或盒子或罩壳平齐。3.6面板安装式接线苏结合与设备的面板或电气线槽中,而其罩壳取决于此类结合的带熔断器接线苏。3.7 接线苏底承载带电零件的带熔断器接线苏的部件。它可与带熔断器接线苏面板形成一整体。3.8接线苏面板覆盖带熔断器接线苏的底和带电零件的外部面板。3.9传动元件由使用者转动如拉、推或旋转来操作的开关机构的一种零件。3.10 指示灯(信号灯) 用发光来表明接线苏负载接线端受压的灯。3.11 接线端 使用者无需使用特殊工具,即可在相应的电缆或软线和接线苏的导电零件之间产生电气连接的部件

5、。3.12 螺钉型接线端 直接用任何类型的螺钉或螺母或间接通过一中间金属部件,如垫圈、夹板或螺丝或螺母直接支撑的防松装置进行连接的一种接线端。 注:以下是螺钉型接线端的例子:a)柱形接线端是导线插入孔内或腔内且导线夹紧于钉身内的接线端。b)螺钉接线端是种将导线夹紧于螺帽下的接线端。c)螺栓型接线端是将导线夹紧于螺母下的接线端。3.13 熔断器夹 设计用于装载、保持、遮盖和/或移动熔断管的一种可拆除或可更换的装置。3.14 型式试验 为检查所示产品的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而对型式试验样品进行的试验或一系列试验。3.15 型式试验样品 为进行型式试验而由生产商或责任销售商递交的由一个或多个相似

6、部件或样品组成的样品。3.16 接线苏的可触及外露表面 当接线苏按使用情况安装时能被BS 3042:1992的试验探针B触及的所有表面。3.17 带电零件 载流零件及正常使用时与其接触的金属零件。3.18 细丝热电偶 金属丝直径不超过0.3mm的热电偶。3.19 校正管 温升试验时用来代替熔断管使用的一种校准热源。3.20 爬电距离两个可导电的零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小距离。3.21 电气间隙两可导电零件间在空气中的最小距离。3.22 基本绝缘带电零件的绝缘层,仅提供基本防电击保护。 注:基本绝缘不包括特别用于功能目的的绝缘。3.23 附加绝缘在基本绝缘上增加的独立绝缘层,在基本绝缘失效的

7、情况下给带电零件提供防电击保护。3.24 加强绝缘带电零件上一单独的绝缘系统,提供的防电击保护程度相当于在相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的双重绝缘。3.25 功能绝缘仅用于设备上适当功能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 4 一般要求接线苏应设计和构造得正常使用时性能可靠且对使用者或对周围环境的危险最小。此类接线苏应符合BS 1363此部分所规定的全部相关要求和试验。5 型式试验的一般条件 5.1 所有试验均为型式试验。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否则应由生产商或责任销售商提交接线苏作试验。样品先放置在试验室常温与湿度水准至少4天,试验在环境温度为205及正常使用条件下进行。除非生产商另有说明,否则安装于符合BS 4662

8、:1970的相应绝缘盒内时进行暗装式接线苏试验,使用0.6牛*米5%的力矩拧紧安装螺丝。其它型式接线苏应依据生产商的说明来安装。考虑到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细节,用作试验的接线苏应能代表正常生产的产品。如所有样品都通过了表1所示完整系列试验,则此接线苏认为合格。如有一个样品未通过表1所示完整系列试验则此类型接线苏应视为不符合BS 1363此部分要求(此接线苏为非正常产品或设计的代表除外)。此时,应进一步提交型式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或对该特殊组进行试验。如该复试中无不合格,则该类接线苏可视为符合本标准。如不止一个样品未通过表1所示完整系列试验,则视该类接线苏不符合本标准。对型式试验,所有试验已包括在试验

9、一览表中所示试验的顺序且不能当作独立的附加试验进行。注1:进行各条款中的特定试验的参考并不指明不同于一览表中所示试验的顺序且不能当作独立的附加试验进行。表1 试验一览表顺序样品试验条款号13检验、测量和手工操作5,6,7,9,11.1,13(仅13.1,13.2,13.3和13.4),19(仅19.2,19.3和19.4),21.823一般5,10,19.1,14.2,13.5(仅9.1.1),20.1.3335,14.1,15,13.5(仅20.1.2和17.1.3),17.1.2,13.6,16,21.3435,14.1,15,1853材料5,22635,23.2735,24,21.38a

10、3正向断开5,13.6.2注:以上顺序1中所示的试验顺序是建议性而非强制性。相关条款中正文有要求的除外。a由生产商提供一组三个附加新试样(其接触点闭和)进行此试验。5.2 对任何一种分类(见条款6)的所有检验和试验均应按表1所列条款规定的样品的数量和所示的顺序进行。6 分类接线苏应分为: 带开关或不带开关; 暗装式或明装式或面板安装式; 带或不带输出软线或电缆线设备; 带或不带指示灯。7标记和标签7.1 接线苏应清晰及可靠标有下列内容。且此标记不得置于螺钉、可移动垫圈或其它易移动的零件上,亦不得置于用于单独销售的零件上。a)生产商或责任销售商的名称或商标或识别号,且可在一可移动熔断器夹上标有两

11、份;b)英国标准号,也就是:BS 13631); 1)产品上或与产品有关的BS 1363标记表明生产商对其合格的声明,即生产商声称该产品满足标准的要求。该声明的准确性完全为申请人的责任。此声明不可与第三方的合格证混淆;c)用来连接各种导线的接线端应依据7.2中所示符号进行标识;d)在接线苏或熔断器夹的外部可触及面上标以文字FUSE或FUSED或7.2规定的符号;e)所有接线苏须标有:1)额定电流;2)额定电压;3)电源性质;4)输入(或电源)接线端;5)输出(或负载)接线端。7.1.1 经检验和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用一蘸水的布擦拭标记约15秒,然后再用一蘸有最大为0.1%(体积)的芳香剂、贝

12、壳松脂丁醇(溶液溶解)值为29、起始沸点约为69及相对浓度约为0.68的碱性己烷溶液的布擦拭约15秒。标记仍应清楚。雕刻或模压成型的标志无须进行试验即视为符合要求。7.2应采用以下符号:安培 A伏特 V交流电 相线 L中线 N接地 或熔断器 注:符号标记详情见BS 6217。对接线苏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可以单独用数字表示。该额定电流值应位于额定电压的前面或上面且用一条线分开。如果采用了电源符号,则它应位于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标志的后面。举例如下:13A 250V 或13/250 或 13 250或13A 250V a.c. 或13/250 a.c.或 13 a.c. 2508 漏电距离、电气间

13、隙和固体绝缘电气附件应构造成有充分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以经受电气强度(要考虑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及固体绝缘应符合相关的分条款8.1、8.2和8.3。注:要求和试验基于BSEN 60664-1。8.1 电气间隙由低压源直接提供电压的电气附件属于过压III极标准。电气间隙的尺寸应能经受生产商声明的额定脉冲电压,同时要考虑附录D额定电压和过压标准以及生产商依据附录E声明的污染等级。对于测量: 拆掉所有无须工具即可拆掉的零件,且可装配在不同位置的可移动零件要置于最不利位置。注:可移动零件(例如:六角形螺母)其位置在装配过程中不受控制。应依据附录B测量电气间隙。8.1.1

14、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除以下描叙外,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不应低于表6规定的距离值:使用附录D中规定的脉冲电压,如果电气附件符合附录F的冲击耐受电压试验,且仅在部件由胶身固定、或构造成在安装、连线和正常使用过程中扭曲或移动都不可能降低其距离的情况下,则可使用较小的电气间隙(表6中注b标出的值除外)。通过检验,如有必要通过测量或附录F中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表6基本绝缘的最小电气间隙额定脉冲耐压 KVa海平面不超过2000m的最小电气间隙 mm0.330.2b0.500.2b0.800.2b1.50.52.51.54.036.05.5a)见附录D。此电压是: 对功能绝缘:在通过电气间隙时产生的最小脉冲电压

15、。 对基本绝缘,因低压引起的瞬态过压造成的重大影响:电气附件的额定脉冲耐压: 对其它基本绝缘:可能在电路中产生的最高脉冲电压。b)最小电气间隙值基于BS EN 60664-1。8.1.2 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不应低于8.1.1中基本绝缘的值。通过检验,如有必要通过测量或附录F中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8.1.3 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不应低于8.1.1中基本绝缘的值。通过检验,如有必要通过测量或附录F中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8.1.4 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不应低于8.1.1中基本绝缘的值,但要使用表6中给出的更高一级的额定脉冲耐压。通过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

16、合格。8.2爬电距离考虑到污染等级和生产商声明的材料级别,爬电距离的尺寸应能经受在正常使用中使用的电压。对于测量:拆掉所有无须工具即可拆掉的零件,且将可在不同方向上组装的可移动零件置于最不利位置。注1:可移动零件是,例如:六角形螺母,其位置在装配过程中不受控制。注2:爬电距离不能低于相关的电气间隙。依据附录B测量爬电距离。材料级别之间及对比电弧径迹指数值(CTI)和耐漏电起痕指纹值(PTI)之间的关系如下:材料级别I: 600CTI/PTI材料级别II: 400CTI/PTI600材料级别IIIa: 175CTI/PTI400材料级别 IIIb: 100CTI/PTI175CTI或PTI的值由

17、附录C决定。注3:对于不起痕的玻璃、陶瓷和其它无机材料,爬电距离无须大于相应的电气间隙。8.2.1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低于表7给出的值。经测量检查是否合格。表7 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额定电压aV(r.m.s)污染等级2污染等级3不超过材料级别b材料级别bIIIIIIa/IIIbIIIIIIa2501.31.82.53.23.64.0a此电压是BS EN 60664-1的表3a和表3b在额定电压的基础上有理化得到的。b污染等级见附录F。8.2.2 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低于8.2.1对基本绝缘的规定值。经测量检查是否合格。8.2.3 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附加

18、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低于8.2.1对基本绝缘的规定值。经测量检查是否合格。8.2.4 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不应低于表7中对基本绝缘规定距离的两倍。经测量检查是否合格。8.3 固体绝缘对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应能经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电气强度。固体绝缘没有最小厚度规定。8.3.1 基本和附加固体绝缘基本和附加固体绝缘应能经受电气附件生产商声明的脉冲电压(如8.1.1对过压III极标准的规定)。依据条款15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8.3.2强化固体绝缘加强绝缘的尺寸应经受得住所要求的脉冲电压(比8.3.1给出的基本和附加绝缘的脉冲电压高一级)。依据条款15的试验检查是

19、否合格。9 带电零件的可触及性9.1 接线苏应设计并构造成:拆除无须工具即可拆除的部件,按正常使用安装和接线时其带电零件应是不可触及的。9.1.1 经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用BS EN 61032:1998的试验探针B以5-10牛顿的力垂直施加在接线苏的可触及外露表面的最不利位置应不可能触及带电零件。10 接地措施10.1 除了非导电材料上的金属部件,或螺钉旋入或通过非导电材料上的金属部件,以及使用此种材料,与载流部件以在正常使用中它们不会带电的方式分隔开的金属部件外,接线苏的所有可触及金属部件应与接地插套作有效的电气连接。10.1.1 经检验和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a)与带电部件绝缘的金属部

20、件,使用15.1.3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b)与接地接线端相连的金属部件,使用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在接地接线端与任何其它用于接地的可触及金属部件之间,通过空载电压不超过12V、25A0.75A的交流电60+50秒。接地接线端与任何其它指定部件之间的电阻不得超过0.05欧姆。10.2如提供工具以便通过安装螺丝将安装盒电气连接到接线苏的接地线路内,则螺丝和接地接线端之间的连接应为低阻抗。10.2.1 经在接线苏接地接线端和与接地电路电气连接的任何安装螺丝之间进行10.1.1b)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为达到此试验目的,接线苏应附上相应的安装盒,用表2示的力矩值的2/3来拧紧安装螺丝。表2 螺丝螺母的力

21、矩值螺丝螺纹的标称直径mm力矩(见注1)对金属螺丝(见注2)Nm对其它金属螺丝和螺母Nm对绝缘材料的螺丝Nm小于等于2.80.20.40.4大于2.8小于等于30.250.50.5大于3小于等于3.20.30.60.6大于3.2小于等于3.60.40.80.6大于3.6小于等于4.10.71.20.6大于4.1小于等于4.70.81.80.9大于4.7小于等于5.30.82.01.0大于5.3小于等于62.51.25注1:如测量不确定度在置信水平不少于95%时不超过10%,此表中所示的测量值的记录认为符合BS 1363。注2:此栏适用于螺丝旋紧时,螺钉不从孔内突出的无螺帽金属螺钉且不能用刀片宽

22、于螺钉直径的螺丝刀旋紧的其它金属螺钉。11 接线端11.1 接线端应有效的夹紧和牢固与其连接的导线以便产生充分的电气连接。11.1.1 依据11.2到 11.8检查是否合格。 11.2 接线苏应接有3.12规定的相线、中线和接地接线端。11.2.1 经检验检查是否合格。11.3 输入(或电源)相线和中线接线端应允许连接未经特别处理的一根、二根或三根2.5mm2实心或绞接导线,或连接一根或二根4mm2的绞接导线。11.3.1经检验和安装相应的导线检查是否合格。11.4 输入接地接线端应允许连接未经特别处理的一根、二根或三根1.5 mm2或2.5mm2实心或绞接导线,或连接一根或二根4mm2的绞接

23、导线。11.4.1 经检验和安装相应的导线检查是否合格。11.5 输出(或负载)相线、中线和接地接线端应允许未经特殊处理的一根、两根或三根或三根1.5 mm2或2.5mm2实心或绞接导线,或一根标称横截面积为0.51.5(包括1.5)mm2的软线导线的连接。而该接线苏已提供措施来安装此类电缆或电线。11.5.1 经检验和安装相应的导线检查是否合格。11.6 如使用柱形接线端,应有足够长度的夹紧螺丝以便延神至导线孔的远端。螺钉的末端应微圆以减少对导线的损伤。导线孔和夹紧螺丝的尺寸应确保当打算连接软线时,夹紧螺钉的顶径边缘与导线孔之间的电气间隙不超过0.4mm;而当只打算连接固定式的线路时,此间隙

24、不超过0.6mm。11.6.1 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11.7 接线端螺丝的标称外径应不小于3mm或不小于6BA.不应使用螺纹自切和/或螺纹成型螺丝。11.7.1 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11.8 带电线输出的接线苏的输出(或负载)接线端应放置或遮盖成当安装导线时,应没有一散束软导线脱出或任何一散束导线(如有)绕过熔断管,可忽略带电部件和可触及外表面之间的意外连接危险。11.8.1经检验和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按生产商的说明,从横截面积为1.5mm2的软线末端移去6mm长的绝缘层。软线其中的一散束置于外面,其它的完全插入且夹紧在接线端内。以任何一个可能方向弯曲散束导线而不向后撕破绝缘层,

25、但在挡板周围不能产生尖锐的弯曲(除非弯曲由更换盖而重新产生)。连接到带电接线端的散束软导线不应:a)触及金属部件,以防止绕过任何熔断管;b)触及任何可触及金属部件或与之相连;c)降低到可触及表面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至低于1.3mm。与接地接线端相连软导线的散束不应触及带电部件。12 (不适用)13 接线苏的构造13.1 明装式接线苏应提供位置以确保正确定位于一扁平表面且其安装孔位应能接纳符合BS 1201:1963的No.6的木螺丝。依据BS 4662标准:暗装式或半暗装式接线苏应提供M3.5的安装螺丝,在水平或垂直中心线60.3mm0.2mm处盒子将安装1位插座;在水平或垂直中心线120.6

26、mm0.3mm处盒子将安装2位插座;在水平或垂直中心线180.9mm0.4mm处盒子将安装3位插座。安装孔位的尺寸和排列应确保允许附在中心的、制造公差为0.8mm的盒子上。13.1.1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 13.2 与符合BS 4662:1970的盒子一起使用的暗装式接线苏面板(可能为绝缘材料或金属或两者的混合)至少为82.5mm82.5mm。13.2.1 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13.3 暗装式接线苏,底座的尺寸应确保底座与盒子或罩壳内壁之间的用于接线的间隙不少于6mm,以及确保当盒子和接线苏使用中它们的相对位置时,底座的总深度与35.0mm深盒或罩壳底部之间的间隙不少于14mm,但

27、若盒子或罩壳的每一侧面至少能进入一导管或电缆线,则可允许稍微侵占此间隙。带电金属应不可突出于接线苏底或与接线苏底平齐,应隐藏任何暴露的带电金属部件以便提供必要的间隙距离于可能与底座产生接触的任何接地金属之间。注:如接线端在固定底座后排列成在前面接线,则不可使用14mm的间隙。对在其他盒子或罩壳内使用的接线苏,接线苏与合适盒子或罩壳之间的间隙应所有必要电缆线的进入方法提供足够的接线空间。如固定电源导线要通过接线苏底座到达接线端,则每一孔位应足够大以便接纳三根2.5mm2的电缆线芯和其绝缘层。如有铠装,应拆除。13.3.1 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13.4 接线苏的导电零部件应放置和分隔成在正常

28、使用时,它们不可更换以防直接影响到接线苏的安全性或正常操作。13.4.1经检验和测量检查是否合格。13.5 应提供符合BS 1362:1973的熔断管且它应安装在电源相线接线端与相应负载接线端之间的一合适触头内。当结合有一开关时,熔断管应安装在开关的相线极的输出触头与相应负载接线端之间的一合适触头内。该设计应确保在熔断管使用期间不可意外的被更换,或确保当熔断器盖或熔断器夹更换于其正确位置时,它不会置于非正确触头内。在通过电流时无须拆开接线苏就可拆除和更换熔断管,且在其拆除或更换期间不可触及任何带电部件。熔断管的连接部件直接连接到其他的导体部件(包括接线端子)应形成一完整的部件,或以在正常使用时

29、不松动且能产生足够电气连接的方式连接。此连接不能通过螺丝来连接。 13.5.1 经检验和依据9.1.1所述使用BS EN 61032:1998的试验探针B和试验探针13施加不大于5N的力检查是否合格。应通过20.1.2所述插入和拔出试验检查接线苏内的熔断器夹的机械强度。依据17.1.3所述试验检查熔断管的电流通断能力,此后应进行条款16所述的温升试验。13.6 传动机构应构造成当其操作时,开关仅能保留一个能提供触头足够接触或足够分离的位置。开关应构造成当开关缓慢操作时不会出现过度电弧。13.6.1经检验和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在17.1.2的试验后,另外断开电路10次,每次用手以将触头停止在产

30、生电弧的中间位置的方式移动传动元件约2秒。然后释放传动元件且无电弧产生。13.7 开关的传动元件在开关触点保持闭合时不应保持在“关”位置。传动机构应构造成当一操作完成时,开关只能处于充分接触的位置或充分断开的位置。对装配后不可拆除的开关,生产商应另外提供一套三个、触点闭合的样品做此项试验。13.7.1经检验和13.7.2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13.7.2应先测量切断开关的必要力F,力应施加到开关传动元件的末端。开关的传动元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极的固定和移动触点应通过机械方式保持闭合(此试验要严格进行)。传动元件应经受表3b规定的试验力。在最有利的方向,将此力无阻碍且连续施加在传动元件的末端,使锄头

31、保持打开状态10秒。如设计一锁定方式锁定传动元件的开位置,则在施加力时,不可能在此个位置上将传动元件锁定。试验后且当不再施加力时,传动元件不应保持在“关”位置。表3b 传动器试验力传动器类型试验力最小试验力牛顿最大试验力牛顿开关传动器3F50150F是在新条件下的一般操作力。最小和最大试验力均为3F。注1:使用润滑油和类似物不认为是机械方式。注2:试验可能要求先将样品拆散,但是要注意在处理时作中不要损坏测试件或零件。14 耐老化和防潮14.1 耐老化接线苏应能耐老化。14.1.1 经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接线苏应能承受在有空气成分和气压及自然循环的空气加热箱内进行的试验。箱内温度保持在705。

32、试样保持在箱内168小时(0,+2)小时。注1:建议使用电烘箱。注2:自然循环可由箱子壁上的孔来提供。经此处理后,将样品移出电烘箱,在室温和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保持1小时;然后检查,应不出现以下现象: 出现导致不符合本标准的现象; 出现影响安全性的现象; 出现影响继续使用的现象。14.2 防潮接线苏应能耐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潮湿条件。14.2.1 经条款15规定的绝缘电阻测量和电气强度试验后20分钟内,进行以下潮湿处理检查是否合格:对于玻璃陶瓷材料,如将其在水中浸24小时后,将其表面的水拭去后总质量增加不超过0.5%(如果材料的防水性不取决于釉或清漆),则不须作进一步试验。为符合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应从

33、20至30之间选择一个方便的温度T以作为温度参考。将试样置于T和T+ 4之间的温度中,然后置于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5%之间的潮湿箱内。样品所处的位置的空气温度保持在已选数值T的2内。样品保持在箱内48+10小时。注1:在大多数情况下,样品在潮湿处理之前应置于已选定的参考温度中至少4小时以获得此温度。注2:将与空气有足够大接触面的硝酸钾或硫酸钠的饱和水溶液置于潮湿箱内可得到85%至95%的相对湿度。有必要确保箱内的空气不断循环(通常使用热绝缘箱)以达到箱内的特定条件。条款15所述的试验应在潮湿箱内进行或试样从箱内移出后,在有此温度的房间内进行。检查时不得出现BS 1363本部分要求范围内可能

34、影响样品的使用或安全性能的任何损伤。15 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15.1 接线苏应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15.1.1 经15.1.2和15.1.3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15.1.2 施加一500+2500伏特(V)的直流电压约60+50秒后测量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在以下部位之间连续测量:a)相线和中线接线端/接线头;b)连接在一起的相线和中线接线端和: 1)与完全可触及外露表面相接触的金属箔; 2)接地接线端; 3)线箍的任何金属零件;c)开关触头打开且熔断管定位时,带开关接线苏的每一开关极的接线端和相应的负载接线端之间。绝缘电阻不得低于以下:i)相反极性的零件之间, 5兆欧;ii)连接在一起的

35、相反极性的零件和与他们绝缘的其它零件(包括已接地金属)之间, 5兆欧;iii)开关打开时,开关触头跨接区域之间(可能的话), 2兆欧。试验前,应把氖气指示灯及类似装置的其中一极断开。15.1.3 按15.1.2所述部位施加近似正弦波、50赫兹电压。起始时,电压不大于1000伏特(V),然后将电压升至2000伏特(V)60伏特(V)。高压源应确保当输出电压调到2000伏特(V)60伏特(V)60秒后,然后短路。此时输出的电流不得低于200毫安(mA)。任何过流保护在电流低于100mA时不起作用。试验时不得出现闪络或击穿现象。不引起压降的火花放电可忽略。试验前,氖气指示灯和类似物的其中一极应断开。

36、16 温升16.1 接线苏和周围的温度在正常使用中温度不能过高。16.1.1 经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试验电压为额定电压-20%+10%。对此类试验,导线连接接线端的地方,接线端螺丝应用表2给出的力矩值的2/3拧紧。试验期间,温升在接线端和因高温可能导致危险的地方测量温升。测量值不能超出表3a给出的相应值。使用热电偶来确定温升,且此热电偶选择和定位得当并对受试零件的温度影响最小。通过焊接或其它等效方式用等量粘性树脂和氧化锌的混合物粘附温差电偶。注:如使用焊接,应注意确保焊接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不会影响到接线苏的性能且不会出现导致电气连接的搭接。表4 允许温升测量点温升 K接线端或接线头52可触及

37、外表面52注:考虑到在置信水平不超过95%时,测量的不确定度不超过2,测量值的记录以及包括温升所规定的最大允许极限视为符合此标准的要求。明装式接线苏按使用情况安装,且其所带的安装座或底板固定在标称厚度为24mm、表面在接线苏的末端外每一方向上至少延伸150mm的垂直层压板上。将设计与BS 4662;1970的图1b)所示暗装盒一起使用的暗装式接线苏安装于一试验装置上。而该试验装置设计为模拟正常使用条件且包括内部标称深度为35mm的金属盒。此金属盒安装于一木块上以确保金属盒的前边缘处于木块正面以下2.5mm至5mm之间。木块的大小应确保盒子所有四面及背面最少有25mm的木块围绕。然后通过其安装螺

38、丝安装接线苏以便面板的背面与木块的表面平齐。接线苏的输入(或电源)相线、中线和地线的接线端与BS 6004:2000表8给出的2.5mm22芯输入输出、地线PVC绝缘且为铠装的电缆相连。输入(电源)电缆应从罩壳一侧的水平轴线上进入,则输出电缆应从罩壳的另一侧的水平轴线引出。如有可能,则电缆应通过所提供的标准敲落孔进入和引出罩壳。如有要求,则应配备合适的垫圈。入口和出口处应密封以防空气循环。接线苏应与上述输入和输出(电源)电缆连接且负载(输出)端应接有1.5 mm2的3芯软线。该负载(电源)端应停留在设计规定的位置或罩壳底部。将带有线扣的接线苏按其正常使用的方式接线。对明装式接线苏,每一电缆在其

39、罩壳内的长度应为75mm5mm;对暗装式接线苏,则为150mm5mm。在各种情况下,应将电缆外面的铠装从电缆进入盒子或外壳处20mm剥去。盒或罩壳外的电缆长度至少为1m。结合在接线苏内的熔断管(如有),应使用符合附录A构造和校准的校准管替代。按以下方式将电气负载与接线苏连接:a)电源电缆线的总负载:20A(标称值);b)连接在输出接线端上的负载:14A0.4A;c)电源接线端上的平均负载 :6A0.4A。注:电流的公差值考虑了在置信水平不少于95%时,不大于1.5%的测量不确定度。接线苏承受表5所列负载至少4小时或更长时间直到最多8小时内达到稳定。1小时温升小于1K视为稳定。17 接线苏的通断

40、容量17.1 接线苏、开关和熔断器夹应有足够的通断容量。17.1.1 按接线苏正常使用要求连接和安装后,经17.1.2和17.1.3的试验检查是否合格。17.1.2 插套应能通断无感、电压2505伏特(V)的交流电流10次,每次约30秒的间隔连续进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5倍0.4安培(A)即(1.2513)0.4A。试验后,接线苏应能满足表1所述合适试验样品的连续试验。17.1.3开关应能通断无感、电压2755伏特(V)的交流电流10次,每次约30秒的间隔连续进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5倍0.4安培(A)即(1.2513)0.4A。使用符合BS 1362:1973的标准13A熔断器管进行

41、此试验,如有必要,可更换熔断器管。为进行此试验,所有未与相线触头接触的金属部件应与试验电路的接地极相连。试验后,接线苏应能满足表1所述合适试验样品的连续试验。18 接线苏的正常操作18.1 接线苏应能经受使用时出现的、不产生过度的磨损和其它有害影响的电气和机械应力。18.1.1 经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格:开关应能通断电压25010伏特(V)、电流为13A0.4A的无感交流电路15000次(30000次运动)。速率为每分钟6个完整的循环。开关处于“通”和“断”的时间大致相等。用来操作开关的装置应能以约为300毫米/秒的速度带动传动元件通断电路,且其位置要确保在正常操作下不受任何形式的干扰。试验末,

42、开关应能通断电压25010伏特(V)、13A0.4A的额定电流。且按上述方式测得的每一开关极之间的电压降不得超过75mV。开关应符合条款15的规定且15.1.3的试验电压应降低25%。19 软线和线箍的连接19.1 对带电线输出的接线苏应提供装置以确保引入并有效夹紧BS 6500:2000中表10、11、12、13、26和27中规定的三芯软线。导线的标称横截面积不超过1.5mm2。线箍应确保导线免受张力,包括连接到接线端导线的扭曲。线箍应有护套。线箍可为绝缘材料或由带有固定于金属部件上的绝缘内衬的金属材料制成。不得使用将软线打结或在末端扎线或类似的方法。19.1.1 经检验和以下试验检查是否合

43、格:将BS 6500:2000表26所示的标称横截面积为0.5mm2的三芯软线装上可重接便携式接线苏。将导线引入接线端且接线端螺丝旋紧至刚好防止导线轻易改变其位置。线箍按正常方式使用。如有夹紧螺丝,则用表2所列力矩值的3/2来旋紧。然后保持该配件至少24小时不动。经以上处理后,应不可能将软线推进便携式接线苏到能影响其安全性能或线箍松脱的位置。然后,软线要经受表4所示拉力25次。拉力(不得为爆发力)施加在最不利位置。然后,软线在尽量靠近入口50mm处1承受表4所示的力矩值60+50秒。注:试验力矩施加期间并不指保持150mm的尺寸。表4 软线或电缆线尺寸的压紧试验输出软线或电线尺寸压紧试验负载

44、%力矩 Nm1)0.5030.151.5060.351)此表中力矩的测量值的记录视为符合BS 1363此部分,若测量的不确定度在置信水平不少于95%时不超过10%。然后,接线苏接上BS 6500:2000中表27规定的标称横截面积为1.5mm2的三芯软线重新进行试验。试验后,软线的位移不得超过2mm。为测量纵向位移,试验前,当线芯承受表4的负载时,在邻近线箍处(如为带电线输出的接线苏)对软线做一记号。试验后,当线芯再次经受表4的负载时,测量软线上的记号相对线箍的位移。19.2线箍应牢固地把软线固定于接线苏上。其设计应确保以下:a)不使用工具,线箍不会脱出;b)当接线苏通电时,使用BS EN 61032:1998的试验探针B不得触及线箍螺丝;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