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211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说课稿各位老师好: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上一章是人体的营养,人体组织细胞获取营养后,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氧化一部分有机物放出能量来满足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本章是人体的细胞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 教材在第一节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就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列出吸入气体(既大气)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可得出在呼吸的过程中,肺内发生了气体的交换。结合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细胞的生活”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学生能判断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而吸进去的氧气又去了哪里。 本节课的

2、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关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材先介绍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然后,让学生用手按压胸部两侧,感觉呼吸时胸廓的变化,接下来介绍膈肌的变化还与胸廓的容积变化有关。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不过,学生对于到底是由于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的容积扩大,并不一定能说清楚。因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模拟活动,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胸廓的容积扩大为什么会导致气体进入?学生在七年级下还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物理知识,因此很难理解。教材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较实验版教材进行了很多精简

3、,不再深入探讨其物理学原理,教师也不需要在这里展开。 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材先结合“想一想,议一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要说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怎么发生的,首先要介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教材在这里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呈现肺泡与毛细血管结合的结构,介绍了气体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肺泡中的氧进入了血液,那么,这些氧怎样运输到全身各处?教材在本节并未解释这一问题,而是在旁栏用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为下一章的学习埋下伏笔。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4、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三、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5、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难点:说明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四、教法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和我们学校所具备的条件,我主要采用PPT设置情景的教学方法,还有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的方法,以及生物模型的演示教学,在某些学生有学习难度的地方,还要采用直接讲解的方法。这么设计是意图让学生积极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发展和思辩。五、教学过程(一)

6、、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你能憋气多久?(让学生体验)目的: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二)、创设情景 引出新知展示肺的图片,简单讲解肺的基本结构和在人体的大致位置。1、提问: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那气体能够进出肺与我们身体 的哪些结构有关呢? 目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将感性的呼吸活动转化为理性的疑问。2、活动:学生深吸气和深呼气,用手按在胸部的两侧,教师提出问 题 (1)吸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 (2)呼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 (3)呼吸时,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了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目的:指导学生认知并感受胸廓大体位置、膈肌、肋骨以及肺的 位置,同时讲解呼吸的频率。3、活动:演示膈肌运

7、动模型 目的:引导学生认知胸廓的上下、左右、前后径的发生变化。 胸廓容积发生了变化。 胸廓容积变化引起肺容积也随之发生变化。4、讲解呼吸有关的肌肉 讲解呼吸有关的肌肉肋间肌和膈肌。教师可以直接将肋间肌 和膈肌和膈肌的位置展示给学生,配以简单的图形,让学生直观 理解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能够使胸廓变大,解决问题:肺应该是吸 气还是呼气?学生能够直观的得出结论。5、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及教师板书: 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变大,肺进气 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出气6、活动:教师在教室前面喷洒少量香水,问同学们有没有闻到,过 一会儿全班有没有闻到。 目的:让学生们直观感觉到气体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而

8、为肺泡与 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进行知识迁移气体分子会从分子多 的地方,扩散到相对少的地方。7、数据分析: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想一想,议一议”里面,吸入和 呼出气体成分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小组分析数据并解 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1)呼出气体含量中明显变化的是什么?各有什么变化? (2)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 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那里了? 进而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外界环境的气体进入肺后,那么气体分子是怎么移动的? 与肺泡外毛细血管相比较,哪边氧气分子多? 哪边二氧化碳气体分子多?那么气体分子是怎么移动的? 目的:让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结合自己的资料分析,最终总结出 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过程。8、当堂总结:(1)肺是如何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的? (2)肺泡是如何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9、随堂训练:解决教材后的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