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293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9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白县城市总体规划(预测部分).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乡发展战略第二部分 城乡发展战略第五章 资源与环境发展战略一、长白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一)环境污染仍然很严重1、大气污染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趋于发展的势头。县城机动车尾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2、水污染县城的生活污水对鸭绿江的污染有所增加,鸭绿江支流受参业的发展影响,一些河流呈富营养化状态。3、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围城现象比较普遍,塑料包装物和农膜所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二)生态环境角化的趋势加剧1、农村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2、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乡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饮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参业的发展给森林造成“绿色污染”,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栖息地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3、水电业的发展造成水生物灭迹,破坏了水生态环境。二、长白县生态资源承载力分析(一)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概况全县总面积24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66.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7%,园地21.1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0.8%,林地2294.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1.9%,牧草地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

3、积的0.1%,水域用地47.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未利用土地39.9平方公里,其它为城镇、村工矿用地及交通用地。2006年底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23.72平方公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2010年建设用地规模1473.37公顷。现状长白县在 2010年之前已经将土地利用规划给定的城乡建设用地全部用尽,并多占用了898.53公顷。2006年末城乡建设用地汇总表建设用地(公顷)县 城311乡 镇1315村 庄745.9合 计2371.92010年供应规模1473.37用地存量-898.532、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林地数量多,占土地总面积的91.9%。耕地少,仅占土地总面积的2.7%。人均耕地

4、0.08公顷,低于吉林省平均水平。3、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土地利用总体水平低下。在耕地资源中,中低产田比重过大;种养脱节,地力普遍下降。建设用地不尽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低。农业基础薄弱,土地投入不足。4、土地资源承载规模预测土地资源承载规模预测现 状国家标准(平方米/人)预测规模建设用地(公顷)人口(万人)人均建设用地(平方米/人)用地潜力(公顷)人口容量(万人)县 城3113.4791.675.1-1202.59-4.14乡 镇13151.919611401047.69.39村 庄745.93.13295150276.44.97合 计2371.98.3313242010年供应规模1473.37

5、16.95-18.5用地存量-898.53425.47经计算,以至2010年土地资源的供给规模进行计算,长白县域内的建设用地存量约425.47公顷,人口容量在16.95-18.5万人。(二)水资源长白县水资源总量为11.3108m3,其中地下水2.2108m3,人均占有量为1.3104m3,是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份,属于用水安全不紧张区,对产业的发展不受限制。瑞典的水文专家提出: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立方米/人)发展趋势大于10000为用水安全不紧张区长白县域10000-1670为旱季可能出现一些水供需问题1600-1000为可能用水紧张区1489.2(吉林省)1000-500有可能出现缺水现象小

6、于500用水极度紧张,并有缺水现象水资源承载规模预测总需水量(亿立方米/年)农业需水量(万立方米/年)工业需水量(万立方米/年)生活需水量(万立方米/年)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11.3水资源需求量(万立方米)1337520284533用水比例(%)10038.921.239.9人均生活用水量(升/人日 )100-500人口规模预测(万人)2.92-14.6单位增加值耗水量(立方米/万元)50工业增加值预测(亿元)5.68(三)大气环境通过吉林省内各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气和烟尘排放量的对比,可以看出,白山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量较高,这与本地的工业门类和居民燃气气源以及山地类型的地势有关。规

7、划长白县的烟尘排放总量和单位增加值烟尘排放量按年均进行递减,可计算出在本地大气环境可承载的容量下,2010年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到1600万元,2015年可达到1600万元,2020年可达到2100元。大气对长白县工业的发展是个较大的制约条件,县域经济的发展更大方面的需要发展对大气污染程度低的工业、旅游服务业和口岸贸易。大气环境承载规模预测2010年2015年2020年单位增加值烟尘排放量(千克/万元)504530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吨)807263工业增加值(万元)160016002100三、生态空间区划(一)生态空间构成要素生态空间格局是指影响社会发展的生态要素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包括自然因素

8、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反映了地形、气候、水系和植被等在空间上相互作用和组合状况,社会因素是反映人对环境的认识和改造而形成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生态空间格局主要指河流水系、植被地貌、气候水文、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生态产业园区在空间的分布。长白县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将基于长白县域生态环境自然本底、承载能力以及现实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按照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将生态空间格局要素划分为北部自然资源保护及长白山旅游生态经济区、中部中药材及林地生态经济区、东南部生态工业经济区、南部绿色有机食品与清洁能源生态经济区、县城区生态功能区划、重点生态示范

9、镇建设等六部分。(二)生态空间划分从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保障长白县的生态安全,生态空间格局概括为:“三区、两核”。三区:(1)特殊保护生态区该区包括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省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农林生态区生态农业区位于长白县南部,鸭绿江沿岸河谷平地,人口较为集中,具备一定的绿色有机产业化生产基础,无霜期相对较长,土质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清洁能源水电蕴藏丰富。(3)城镇与工业生态区城镇与工业生态区包括:长白县域所有城镇。两核: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吉林省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四、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发展战略(一)战略思路从长白县生态建设的

10、可行性和必要性,即从生态环境条件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出发,结合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建设状况,通过对长白县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建设长白县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确保城市生态安全。1、保证现有绿色空间总量,遏制生态恶化趋势。2、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并为之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撑。3、预留防灾缓冲空间,保障城乡生态安全。4、健全生态防护体系,构建地区生态屏障。5、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二)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策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努力减少人为生态破坏,力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同时,要特别抓

11、好以下生态保护方面的工作。1、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林业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林业分类经营,优先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加大天然林和防护林保护力度,停止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森林砍伐,延长一般用材林砍伐周期。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农村能源建设。2、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抢救性保护。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养区、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和监管区、天然洪水调蓄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确保水库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加强水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监管制度维护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平衡。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

12、展。3、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土地资源开发的强制性保护,加强国土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证生态功能区用地需求,保证耕地、林地总量,控制村屯建设用地发展,防止水土流失。4、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生物资源,严厉打击收购、销售活动。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建设,恢复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5、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的强制性保护。开展矿山限期治理试点和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工程。清理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对国有低品位矿与尾矿矿权的企业权利加以限制,

13、进一步对内开放,打破垄断,实现投资的多元化。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使矿产品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通过对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合理,提高矿业的集中度,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通过矿产开发前的矿产生态保护方案的评价与审批,矿产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监测以及矿产闭耕后的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规划的实施,对矿产资源实行从勘探到开发的全程监管,尽量地减少和避免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利用低品位矿,难选难采难利用矿,共伴生矿,鼓励企业大的综合利用,充分回收利用尾矿等二次资源,

14、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6、旅游业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旅游业的环境保护,积极推进风景名胜区及各类旅游景点水、大气、垃圾和噪声污染防治,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合理控制旅游规模,严格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我县的生态旅游成为未来支柱产业。7、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规划提高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县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8、县城环境保护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

15、点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垃圾污染,使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合理规划,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水污染。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09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

16、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2009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9、农村环境保护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契机,在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同时,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

17、教育,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基本达到标准。防止农作物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安全管理,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化学农药,禁止在蔬菜、水果、粮食和中药材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超标污灌带来的化学污染和面源污染,保证农产品安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控制规模化畜禽(渔)养殖业的污染。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

18、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开展畜禽(渔)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秸秆气化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开辟工业利用秸秆新途径。发展沼气、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保护小城镇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促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10、工业的污染防治把削减工业污染物

19、排放总量作为工业污染防治的主线,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严格控制新污染。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通过“以新带老”,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推行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结合国家工业生产总量调控目标,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落后

20、设备、技术和工艺。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防止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提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采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建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大力推行节能、节水,实施重点行业的能耗和用水定额标准。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抓好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煤炭行业:以改善煤炭结构为导向,限制开采高硫煤,着力提高优质煤比重。加大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逐步提高煤炭洁净利

21、用水平和利用效率。抓好劣质煤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逐步限制直接使用原煤,发展配煤产业。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土地复垦为重点,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建设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水电行业: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发展中小型水电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搞好厂区绿化,建立花园式工厂。对于库区建设,做好规划。冶金行业:结合钢铁产量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继续加大取缔小土焦、小钢铁等小企业,淘汰小烧结、小转炉等落后工艺和装备,大力推动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全面推广余能、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烟(粉)尘、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2、降低10。逐步调整工业布局。木材加工行业:淘汰落后产品,固体废物做到综合利用。制药行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巩固现有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设施,推进花园式工厂建设。建材行业:鼓励发展新型工艺,大力开展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第六章 城乡社会发展战略一、县域社会设施现状(一)教育设施1、现状全县共有各类学校82所,其中,小学63所,中学14所,职业中专、党校、财政干校、农业机械化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全县共有小学63所,其中,中心校10所,参场院小学3所,242个班。在校学生4231人,职工782人。全县有中学14所,129个班,在校学生4761人,职工人数574人。中学在校生中朝鲜族学生占学生总

23、数的16.6%。2、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1)朝鲜族教育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中保持领先地位,人均受教育年限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强烈。(2)教育设施规模不大,人均占有量较低。(3)农村教育非常薄弱,突出表现在教育资金短缺,教师水平不高,教育质量低下等方面。(二)文化体育设施1、现状长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文化、体育事业具有一定规模。现有图书馆、文化站11个,影剧院1座、体育场2座。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级文化室普及率达到85%。2、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

24、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三)医疗卫生设施1、现状2006年底,全县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16家,现有综合性医院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各21所,老干部医务室1所、卫生职业学校1所,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乡镇卫生院11个,村级卫生所77个,企业卫生所(学校医务室)15个,个体诊所4个(全部为牙科诊所)。全县有卫生技术人785人,其中医生600人,平均每千人医生数6.8人,全县床位数368张,平均每千人医院床位数4.3张。2、发展特点及存在

25、问题(1)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卫生人力、床位、设备等卫生资源70%集中在城市,农村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服务设施不健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2)农村卫生相对薄弱。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卫生队伍学历结构偏低,技术力量薄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未完全普及。 (3)整体科技实力不强。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拔尖人才不足,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医、教、研一体化的高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医药卫生科技整体实力不强,优势学科不多,

26、医药卫生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效益不高,卫生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4)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无法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经费和机构发展建设经费,阻碍了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四)福利设施长白县的福利设施主要分布于中心城区,现有民办福利机构5家,床位73张。主要是服务于老年人口的托管所。(五)商业设施1、现状商业设施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商贸、餐饮、娱乐、洗浴、宾馆为主。乡镇商业设施以集贸市场、超市、小型食品店为主。2、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1)餐饮娱乐业发展比较活跃,但层次不高。(2)城市的对外服务功能功能不强,主要体现在设施门类不全、规模不足、档次不多。二、城乡二元结构分析(一)城乡生

27、活水平差距城乡生活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层次、居住水平、城乡居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距。(二)教育设施水平差距城乡教育设施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素质、数量、专业结构、校舍建设、教学仪器配套等方面的差距。城市村镇城乡对比中学平均单班人数47261.81 平均单校班数1762.83 百人拥有职工数10160.63 小学平均单班人数40123.33 平均单校班数17101.70 百人拥有职工数9260.35 (三)文体设施水平差距城市文体设施齐全,但农村文体设施匮乏。(四)卫生设施水平差距城乡卫生设施水平差距主要体现在医院数量、类型、千人拥有医疗卫生人员指标、千人拥有床位数

28、、医疗器械设施、医务人员素质及专业结构等方面的差距。长白县医疗卫生设施现状城市乡镇差距倍数医院(卫生院)(个)5110.45床位数(张)2081601.30千人拥有床位数(张)63.31.82院均床位数(张/院)41.614.52.87医生数(人)4891114.41千人拥有医生数(人)14.12.36.13院均医生数(人/院)97.810.19.68三、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策略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市民。(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加快发展,增加就业

29、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构建创业平台,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适应城镇各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互济能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到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保持在9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在85%以上。到2020年,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在95%以上。(三)建立新型

30、社会救助体系围绕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贫困残疾人、困难户、灾民、优抚对象以及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救助对象,着力完善城乡救助体系。规范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立适应社会需要、标准有别、层次不同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加强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养育水平,多种方式安置孤残儿童。加快老年社会事业发展,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途径,建立多层次的老年福利服务方式。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康复和就学、就业困难等问题,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残有所助

31、。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四、教育事业发展策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工作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和培训进修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吸引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尽快提升农村教师的育人素质和教学水平。(二)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力争到2020年,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

32、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发展学前教育,让城乡所有学龄人口都能接受免费、均衡的义务教育,到2015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每个乡(镇)都要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提高义务教育水平,解决城乡、校际差别明显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发展,部分县(市、区)向教育现代化迈进。到2015年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无流失。2020年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通过对现有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办好现有高等专科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五、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与策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3、坚持加快发展和调整结构并重,大众文化和特色文化兼蓄,市场调节和政府推动并举,发展大文化,形成大产业。加强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繁荣社区、企业、校园和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兴建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四级文化网络,加快市县区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建设,实现每个社区(行政村)有一个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六、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与策略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合理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强城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依托现有的卫生资源

34、,建设1-2所融老年医疗、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合理分工的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到规划期末,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第七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相关理论,综合比较长白县的人均GDP水平、非农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和城镇化水平。从

35、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长白县的前三项指标表现出工业化初期的特征,只有城镇化水平指标是工业化后期的特征,这主要由于长白县的城镇化在计算过程中将林业采伐工人计入了非农业人口,以及户籍制度引发的非农业人口实际的虚高。综合分析,长白县的产业发展序列尚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指标对应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长白县人均GDP(美元)1240-24802480-49604960-93009300-148801615非农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20-50%50-80%80-90%90%43%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轻工业占优势重工业占优势轻重工业比重相对稳定43.9%城镇化水平10%10

36、-30%30-70%70-80%50%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一)第一产业2005年,长白县第一产业总产值41617万元,在第一产业内部中草药材、山野菜、食用菌、人参、林蛙养殖为主的农业占居着较高的比重,表明长白县的第一产业发展主要依托长白山的自然资源优势,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全县粮、菜、经的比例调整为64:11:25,高效作物占有率和种植业优质口率分别达到42%和44%。(二)第二产业以长白山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人参加工业、林木加工业、山珍绿色食品加工业、医药工业和矿产资源采掘业仍然是长白县第二产业内部的主导行业。目前产业发展的粗放模式较为明显,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县域经济的

37、支撑作用不强。在产品结构上,产品更新换代迟缓,大多数产品科技含量小,缺少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这些现象表明,县域工业尚未形成体系,处于工业化早期发展阶段。(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服务业和边境贸易是长白县第三产业的主体。旅游服务业以长白山南坡旅游、十五道沟旅游、民俗旅游和边境旅游为主。长白与朝鲜一江之隔,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近年来进出口贸易总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日益增多。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一)县域经济总量不高,增长速度低于白山市域内其他县市水平。(二)第三产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三)第三产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38、现代服务业并不发达。(四)工业经济总量低、综合实力较弱。四、产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一)第一产业1、户均经营耕地及农户经营规模偏小,耕地的收入难以达到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量,投资能力的不足与资本分散,使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明显受阻。小规模经营虽然使土地产出率较高,但亩均投入量大,人均收入低,劳动生产率低,这又使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受规模效益的制约,狭小的土地规模往往成为农业投资的绝对限制。2、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分散,缺乏规模化养殖场。3、农畜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4、农业工业化进程缓慢,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第二产业1、地区重点产业绝大部分属于资源加工型产业,对农业资源、林业资

39、源、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过高,资源的供应与销售市场一旦波动,就会给相关联的产业部门带来巨大的震荡,地区经济的稳定性较差。2、工业企业规模都较小,多为小型企业、集体企业,产业链条短小,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产品市场竞争力差,科技含量低,企业达不到规模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对资源的利用程度不高。3、地区工业内部的优势产业与周边城市的相似度较高,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在较大意义上存在着区域内部的竞争。4、技术设备落后,技术人材匮乏,缺乏科技含量高的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第三产业1、增速较快,比重较高,但是缺乏第二产业的支撑,发展底气不足。2、基础设施配置不完

40、善,缺乏现代先进的管理服务体系,层次不高。五、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现状地区优势产业评析一般采用区位熵指标判定地区的现状优势产业。区位熵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如果地区该行业的区位熵大于1,则说明该地此行业具有分工意义。一般区位熵在2以上时,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也将有可能成长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区位熵越大,表明分工优势越强。长白县第二产业行业区位熵吉林省区位熵木材加工及竹藤制品业8.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81医药制造业0.7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0.62通用设备制造业0.37长白县的第二产业中行业门类的发展趋势判定如下:个数行业具有综合优势的行业(地区的主导产业)

41、2木材加工及竹藤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既可能晋升为地区主导产业,也可能被淘汰)2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应尚未发展起来或将被淘汰转移的行业)1通用设备制造业(二)主导产业的选取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竞争能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对区域就业的作用主导产业的判定从它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和竞争能力两个方面考虑,建立如下的判定标准体系: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还要与其他相关因素有关,根据长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出了以下几个因素,综合确定市域的主

42、导产业部门。国内外制造业产业转移周边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生态保护与开发战略工业化发展规律的作用消费品工业优先发展食品加工、纺织、烟草等劳动密集型、高耗水用电、占地面积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建材、化工、钢铁、造纸等实施产业的错位发展包装产业、服装设计制造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林下土特产养殖加工业 高污染、占地大影响国防安全化工、造纸、印染精密仪器、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核能产业1、工业化发展规律对地区产业构建的影响从工业化进程来看,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流的、市场化为基础的、主导产业梯次转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就其内部产业演变顺序而言,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

43、一阶段,消费品工业(食品加工、纺织、烟草等)优先发展,并在工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消费品工业发展速度趋缓,但后者尚不足以代替前者而成为主导产业;第三阶段,以二者达到平衡为开端,资本品工业逐步取代消费品工业而占据优势地位。这三个阶段的演化代表了解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产业发展顺序与内在联系的规律,也是工业化的经济规律。工业化首先要完成原始积累和经济起飞的准备。从一般意义上说,这种资本积累必须先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在基本满足人们衣、食的基础上,积累相应的资本和外汇,为重工

44、业发展奠定基础。工业化的历史实践证明,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工业化选择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注定要改弦更张的。以工业化的经济发展规律而言,长白县的产业发展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和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县域产业以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从长白县的实际出发,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应重点发展山珍绿色食品、木材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2、国内制造业转移对地区产业构建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受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约束,国际资本流动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日渐增强,将为长白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加快技术创新,

45、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从几次的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所表现的特征来看,国际产业转移首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开始,随后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步的是先进行较低层次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最后进入较高层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逐步外移;全球制造业等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而从国内来看,外商投资在逐步向内地延伸的同时,沿海地区诸如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处于成熟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由于土地、环境等诸多的门槛,一些产业将不断的向内陆省区转移。而国家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必将导致境内外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东北转移,吉林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将越来越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产业以圈层式向外辐射转移的格局,未来重点发展电子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石化产业、医药产业、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工业、旅游业(已向外扩散)等行业。从产业类型而言,长三角地区已经进入了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该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顺序从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加工为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