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354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课前调查为先导,欲破巨浪先乘风 近期在我校如何打造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调研中,很多教师在自我反省的前提下普遍认为学生课前调查不充分是导致课堂低效、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而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课前调查探究作为联系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纽带,逐渐成为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前调查体验中,让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在情感的交融中打造课堂的高效,让课前调查成为扬起“课堂高效”巨船的风帆。下面就我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见解,供大家商榷。一、引领以“法”-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调查的开展

2、是否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取决于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去调查,去操作。而我们教师就要根据学习需要,让学生事先搜集、调查访问、实地观察等获得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引领学生掌握课前收集资料的途径及方法,学生得以“法”,这样才能提高课前调查的实效性,才能让学生带着收获和问题进入课堂,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 1.调查内容问题化面对空洞而广泛的调查内容,学生在课前调查时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调查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可具体操作、又互有联系的小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这样做有据可依,有序可循,具有极强的指向性。比如在教学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之前,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针对

3、学校的不足你能为学校做点什么?”进行课前调查、体验,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于是我把调查内容改成系列化的小问题:请同学们课下了解我们学校有哪些景点、有哪些教学设施及取得了哪些的荣誉?调查了解我们的学校存在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你打算为学校做点什么?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调查目标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学生就能很清晰的从隐性的教育环境、显性的教学设施、学校所获得的荣誉三个方面对我校进行调查,并且从这三个方面寻找不足并为我校的发展出力献策。2.内容呈现表格化学生在课前调查中经常发生不会记录或记录杂乱的情况,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要调查的内容设计成表格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化笼统为

4、清晰的功效。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交通带来的问题时,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遇到的交通问题,课前,老师专门制作了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道路的交通情况。如下图:学校周边交通状况调查表小组: 负责人: 时间:(17:0017:10)统计人统计数量发现的问题1、2号:汽车:3、4号:摩托车:5、6号:电动车、自行车:表格呈现的调查内容既有分工又有数据记录,而且还有问题,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学生觉得调查并不困难了,自然就乐意去坚持了。从学生课上汇报的调查结果看,学生的调查充分、集体、真实,达到了预计的教学目标。通过调查、采访、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更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3调查形式小组化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不管是品德形成的归宿还是途径都需要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而课前调查虽然可以从网络、调查、书籍、咨询等等多种途径入手,可是由于学生家庭状况及个人交往能力的不同和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的差异,有时候会出现课前调查的不充分、不完善等情况。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调查的形式,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实效资

6、源共享,提升课前调查研究的有效度。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在活动前,教师帮助学生根据性格、性别、学习状况、语言表达、家庭背景、住址等搭配成固定的学习小组,推荐出小组长,然后在每一个教学主题之前,将涉及到的内容、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准备、从哪些方面收集资料等告诉组长,组长再根据每人的特长、优势分工合作。调查前学生之间根据调查主题经过讨论、取舍等,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之后,组长进行汇总整理,由于有了组长的监督作用,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实践证明:只要课前调查小组化形成习惯,在以后的活动中即使没有老师布置,因为学生之间已经经过了思考与沟通,彼此之间拥有了理解和默契,在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点即通的效果,从而实现资

7、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4内容筛选典型化学生调查的材料良莠不齐、比较杂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不知道取舍,除了读材料还是读材料,课堂活动并不实效,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甄别、选择适合于活动的典型资源,而不是采取拿来主义全部吸收。二、调查展示体验成功课前调查是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初步探索,而在课前调查之后就应该打造一个给予学生充分地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课堂展示交流中再次体验、在内化提升的基础上品读真情,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前调查的愉悦、拨动学生内心生命的“情弦”。同时,不能把个性展示当做是本次活动的终结,而应该把这成功的体验当做下次调查、拓展研究的起点,让学生的课前调查成为一种永久地能力,让学

8、生的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1提供精彩展示平台德国思想家胡赛尔指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课堂生活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在内容上是狭隘的,要让学生对这个世界体验得深刻,可以在资料收集之后及时的展览、参观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在教室的一角展出,让学生互相阅读、欣赏。这样不仅使学生共享资源、拓宽视野,还让学生体验到课前调查的成功,更会使其受到莫大的鼓舞,极大地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下次的调查活动中表现更加出色。2打造真实交流平台 在学生充分的课前体验,感知生活之后,课堂活动体验中教

9、师要提供学生个性展示交流的平台,要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交流,以内化情感,拓展延伸。此时我们的课堂应该成为激情碰撞的舞台,师生应该成为真诚对话的伙伴,让学生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知”、“行”的和谐、统一。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时,由于学生们有着充分的课前调查,集体交流课前调查的“南京大屠杀”资料时,学生们调查交流的日本侵华的罪证确凿、铁证如山:那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的血淋淋的数字;那惨绝人寰的“百人杀人竞赛”、那不堪入目的“万人坑”、英国曼彻斯特导报驻华记者田伯烈痛斥日军制造了“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

10、暴记录” 面对这悲惨的证据,学生们是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当观看了教师出示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片段之后,一个学生不由自主的站起来,高举手臂,大声疾呼:“我们和小日本拼了!”的呐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其实,这时候老师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在学生充分的课前调查引领下,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中,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三、“下水”调查盘点引领在交流课前调查资料的时候,往往出现学生调查资料不足,少数学生的资料也显得单薄、雷同,调查如同虚设。究其原因,有些材料仅靠学生的搜集是不行的,教师在加强活动前指导的同时,不能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完全留给学生,更应该自己 “下水”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对教学任务进行盘

11、点梳理,对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提升。比如在圆明园的诉说一课中,当学生交流课前了解的圆明园之后,教师适时提供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若干瑰宝,让学生对遥而陌生的建筑精美、有着丰厚文化收藏的园林以真实、具体的感性认识。同时采用图片用对比法把当时的辉煌和现在的残垣断壁进行对照,用视频播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远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爱国热情。而这些仅靠学生的课前调查实践很难完成的,老师的适时引入这些材料,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让情感得以升华。再比如,秦艳老师异地教学万水千山时,在“回顾拓展,胸怀地理”阶段,秦老师根据在沂南教学的实际情况,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沂南家乡地形图

12、自主探究、发现沂南的山山水水,然后梳理汇报,最后教师在优美的“沂蒙山小调”旋律的渲染下,PPT展示沂南的独具魅力的山山水水:孟良崮、汶河大漂流、诸葛亮公园在教师适时补充的画面引领下,不仅给予学生视觉的冲击,更给予情感的碰撞,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家乡美、祖国美。接着让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确立新的研究主题,引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的地理空间。而此时,如果仅仅是靠学生搜集的一些材料就显得异常的单薄,情感的激发也不是那么的丰厚,老师的“下水”调查让课堂更加丰腴,情感的碰撞就会更加深刻。“欲破巨浪先乘风”。课前调查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去“体”、去“验”、去“探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课前调查的有效方法,在教师有的放矢、画龙点睛的下水调查的引领下,让每个学生的思想得到碰撞,情感得以提升,让课堂高效的这艘巨船乘风远航。参考文献: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堂品德与社会分册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3.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里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