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413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条约体系ATCM公布首批南极旅游景点参观指南2005年6月瑞典斯德哥尔摩第28届ATCM公布了决议5(2005)“南极景点参观指南”。这是ATCM在南极环境保护体系框架下公布首批景点参观指南,涉及的4个景点包括:企鹅岛(Penguin Island ,6206S; 5754W)、居韦维尔岛(Cuverville Island,6441S,6238W); 艾乔群岛(Aitcho Islands,6224S;5947W)和茹格拉角温克岛(Wiencke Island,6449S; 6330W)。该指南为上述频遭访问的景点进行的各类活动(不包括科学考察活动)提供专业指导,以规范南极游客的活动。该指南

2、包括旅游业者的实用指南,景区的环境价值和敏感性说明等内容。(张侠编译)如何评价南极科学研究的质量引发争论在2005年于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28届ATCM会议上,澳大利亚、秘鲁、英国共同发表了一份联合视察报告,其中包括一条不同寻常的建议。视察小组在视察了南极考察站之后,根据科学的基本精神,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南极实施的科学项目中,科学研究质量良莠不齐,这种情况在整个南极大陆科学考察中很普遍。不过这一结论需要得到专家的进一步验证。他们建议SCAR应该对所有在南极洲开展的科学研究进行现场评估。该建议如预料中的那样引发了一片抗议声。抗议者声称主权国家有权组织和投资任何科学研究,SCAR无权参与评估。为什么

3、有些国家会投资一些无价值的科学研究,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在这场讨论中都没有被清楚地提到。咨询委员会在选择和支持南极科学研究项目时采用的方法复杂而又多变。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存在的管理上的官僚政治传统,以及整个国家文化中科学和政治的相互影响,整个国家科学团体对竞争方面的期待值。在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都拥有一套较完整的科研项目审批制度,邀请国际同行对申请项目予以鉴定、评审。项目申请竞争充分和激烈。通过这种评审体系,只有不到25%的申请才能得到资助。相比之下,一些国家几乎没有设立独立的鉴定评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申请得到的都是少量的资助,这些资助对任何一项有科学价值的研究都是不

4、充足的。而且,在鉴定评估国家南极科研机构所开展的项目的严格程度上,同样也是松紧不一。有些国家在消除研究上的政治干预时又伴随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当然不能认为这种同行专家鉴定体系是完美的,但是这种体系确实能让我们重视好的主意和想法,这样就避免了仅仅根据特别的议程来做出选择。如果一个体系缺乏严格的鉴定,那么这种体系就有可能倾向于选择无科学价值的研究,出现任人唯亲,并且让行政干预变得容易。就各国开展的科学研究来说,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好的公正指标。在这点上,对咨询委员会来说显然符合标准的范围很广。还需要强调的一点,那就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必须对南极科学做出了重要和持续性的贡献。SCAR认识到

5、一些国家在选取科学研究项目以及项目管理方面落后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南极研究能力的提高应该得到先进国家的支持。对年轻的科学家们来说通过SCAR青年奖学金到另外一个国家工作来受益只是一个途径。同时,新的SCAR科学研究项目还将为所有国家提供这种能力锻炼的机会。从ATCM会议上引发的关于南极科学研究质量的讨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显然,任何一个批判性的建议都强烈地敲打着国家主义的心脏。尽管南极条约已经实行了40多年,对有些国家来说,国家主权仍然比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重要得多。此外,在ATS中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专家论坛,以便在讨论科学的时候能够远离政治。除了停留在这些消极的结论上,也许我们应该庆

6、幸的是, 虽然由于一些国家科研体系不完善,在科学研究上浪费了大量的投资,而且仍存在潜在的体制性缺陷,但大多数国家还是取得了成功。我们在南极已经取得了和睦和安宁。作为ATCM的代表们,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会传达信息给外交官和法律专家们,他们应该致力于的条约的第二个重要因素科学研究。毫无疑问,这里指的是有科学价值的研究。(英国南极局David W.H.Walton著;单琰琰 翻译)SCAR要闻 西班牙国家SCAR委员会建立新网站西班牙国家SCAR委员会建立了新网站,地址是:www.uam.es/cn-scar,该网站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双语版。建立国家SCAR委员会专门网站旨在增进国内外科学团体的联系和

7、交流。(张侠翻译)第二届SCAR开放科学大会会议论文摘要截止日期推迟定于2006年7月1214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召开的第二届SCAR开放科学大会(OCS,Open Science Conference)“地球系统中的南极”会议论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推迟到2006年2月13日。本次国际性、多学科的科学大会将覆盖当前南极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关注南极过程与地球系统其他部分紧密联系的研究。会议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南极现在和未来气候与地球其他区域的联系 南极和南大洋古气候 冰下水文过程与冰底部过程 南极大陆的演化及其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南极生态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生物学 南大洋生物多样性 极区日

8、-地相互作用 南大洋生物化学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详情查询:http:/www.scarcomnap2006. org/scarosc.php。(张侠翻译)推举SCAR“优秀研究奖”和“国际科学合作奖”侯选人SCAR欢迎所有国家委员会、委派代表和SCAR科学工作组向SCAR设立的2个奖项“南极优秀研究奖”和“国际科学合作奖”提出侯选人。对上述奖项的获得者没有标准的条文要求,不过,获奖人的突出成是评选考虑的因素。上述奖项没有年龄限制。受奖者经由一个候选人评选委员会评选产生。2006年第29届SCAR大会上述奖项的侯选人名单应于2006年2月1日前报送到SCAR秘书处,并提供书面材料(A4纸1页)

9、说明推举的原因,被推举人的成就、专长和价值。颁奖仪式将在霍巴特举行的SCAR开放科学大会上举行。(张侠翻译)IPY委员会批准首批135条建议在2005年11月1517日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IPY委员会批准了201条建议中的首批135条,这201条建议是2005年6月30日9月30日期间提交的。首批135条构成了IPY项目的核心部分。一些还未被采纳的建议部分是因为已经包含在首批批准的建议中,部分是因为其修订版在2006年1月31日最后的截止日期前提交。届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建议。批准的南极或两极建议清单可以在SCAR的IPY网站上找到,完整的建议目录可在IPY官方网站上查询。SCAR鼓励首批

10、获准建议的SCAR成员仔细查看目录列表,尤其是:1)对于能够与SCAR活动相联系的但似乎还未建立联系的情况,应该促成这种联系;2)对于建议间可能存在学科交叉的情况(如气候与生物学),应该促成这种交叉联系。(张侠翻译)ICSU确立新方针2005年10月1820日,SCAR执行主席参加了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ISCU成员大会,ICSU目前正在进行重要的检查,利用专家组对其活动进行评估,这种合理化和精简使其能够聚焦于关键性目标,最终结果将会是一个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2006-2011)的草稿已经在苏州会上提交。根据评估,ICSU已经就数据和信息管理作出了有价值的报告,有助于SCAR系统阐述如何推

11、进这项工作的思路。ICSU正在非洲(南非)、亚洲(马来西亚)、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设立一批地区办公室。SCAR应该考虑如何利用这些举措。ICSU正在鼓励所有ICSU成员(类似SCAR)建立比过去更加紧密的联系,SCAR已经与两个ICSU组织SCOR(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和SCOTEP(Scientific Committee on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WCRP(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me)以及ICSU下的几个科学协会建立了紧密联系。ICSU正在增加对极地区域的关注

12、,2004年11月,吸收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IASC)入会。为节省花费,ICSU总部将迁到巴黎市的其他地方。(张侠翻译)SCAR提出的IPY能力建设建议获IPY项目办公室批准SCAR已收到IPY项目办公室的正式通知,SCAR及其合作伙伴提出的IPY能力建设建议(案)(第六大洲计划,IPY-6CI, ID No: 842)已得到批准,该建议计划于IPY 期间在南极启动IPY能力建设工作。(凌晓良翻译)SCAR主席访问亚洲四国极地研究所2005年10月10日至27日,SCAR主席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极地研究所(吉隆坡)、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韩国极地研究所(Ansan)和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东京

13、),并与这四个国家的极地科学家就亚洲科学界如何更多地参与SCAR活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SCAR希望其自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能让所有成员参与SCAR各种事务和活动。因此,SCAR 期待来自亚洲SCAR成员国更多参与SCAR 活动,欢迎亚洲成员国提名以下的候选人:SCAR 奖学金;SCAR行动组和专家组成员;5个 SCAR科学研究计划(SRP)的执行小组成员或亚组成员;3个SCAR常设科学组(SSGs)负责人;SCAR办公室的任职人员;以及积极参与SCAR倡导的IPY项目;出席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举行的2005年SCAR开放科学会议或者做会议报告。(凌晓良翻译)美国南极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开通新网站美

14、国南极研究委员会办公室新建一个门户网站(http:/usscar.tamu.edu/)。该网站详细提供美国SCAR的各项工作与活动信息,同时定期发布重要信息、研究职位招聘和资助通告,并为进入SCAR和其他南极网站提供一个方便的入口。该站点还提供“南极科学网上资源(ANSWER)”电子邮件征订服务。如果希望收到有关美国南极新闻与研究资助的信息周报,可通过其电子邮件用户订阅系统来进行订阅。(凌晓良翻译)SCAR公布科学研究计划实施方案SCAR四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计划(方案)已在网上发布:分别是“南极冰下湖探测(SALE)”、“南极气候演变(ACE)”、“南极洲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以及“南

15、极的地质演化与生物多样性(EBA)”SCAR 鼓励感兴趣参与这些项目的各国研究人员同各计划的负责人联系,真诚希望所有SCAR 成员国的科学家均能参与这些项目。(凌晓良翻译)新版南极数字化数据库即将推出2005年底,英国南极局的Paul Cooper正在为发行南极数字化数据库(http:/www.add.scar.org)第5版进行最后的修订工作。该版本中拟新增南极半岛地区的数据(包括已发布在科学的海岸线变化数据和一些亚南极岛屿),而且进行大量的细致修订工作。不过,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改版,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改进的部分主要包括:(1)提供多种格式的数据;(2)可定制式选取感

16、兴趣的区域;(3)提供交互式地图;(4)提供网上服务;(5)推出新颖的注册方式;(6)提供网上支付方式。 从1993 年南极数字化数据库第一版发布以来,其商业性使用的收费标准一直没有调整。原有的收费标准目前不能体现其数据的实质价值。新的收费标准和其发行量将在新版发布时一同公布。现有的所有许可证必须升级后才能使用新的版本。纯粹用于科研或者个人非盈利性质的用户仍可免费使用该数据库。(凌晓良翻译)管理与科研欧洲航天局将发射第二个“Cryosat”70south2005年10月12日讯:欧洲航天局ESA宣布它将继续发射第二枚卫星,尽管该局10月8日的第一枚极地冰盖监测卫星Cryosat在发射后不久坠毁

17、,这枚造价9000万英镑的卫星跌入格陵兰附近的海洋里。这一事件对致力于极地冰川研究工作的欧航局以沉重的打击,并将影响人类对气候变暖进行深入研究。(徐佩敏摘译)挪威2004/2005年南极考察年度报告1 科学信息1.1 进展中的计划(1)政策性文件“挪威南极考察:20052009期间优先考虑的问题” 已于2004年得到政府批准。文件可以在挪威国家极地考察委员会的网址上找到,如想获取印刷文本可以直接与该委员会联系。(2)挪威继续积极参加“欧洲南极冰芯计划”(EPICA),这个由欧共体资助的项目吸引了10个欧洲国家参与,计划在南极冰盖钻取两支深冰芯以获取过去50万年以来的气候信息。(3)挪威计划积极

18、参与一系列国际极地年(IPY)活动,如横穿南极考察、南极海洋生物普查等。(4)挪威继续参加CCAMLR生态系统监测计划(CEMP),积极提供在Bouvetoya获得的观测数据。(5)正在实施的南极考察项目。 南极生物考察:为法律框架探求可选性(无现场工作) 铁、其他微量金属和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南大洋的光化学作用 从冰芯和海洋沉积物柱状样中获取全新世南极气候变化的信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 挪威南极生物考察(无现场工作) 在Troll的大气研究和监测:一项长期的观测计划1.2 上年度科学活动(20042005)由于要把Troll站改建成永久性的常年考察站,以及建设Troll飞机场,在

19、20042005年度没有实施重要的科学考察活动。2考察活动信息2.1 国家组织的考察挪威2004/2005南极考察执行情况与考察计划基本一致,细微的改动包括:在原计划第2部分里,批准一个两人小组于2004年11月8日访问第142号南极特殊保护区(Svarthamaren),了解鸟类聚集区监测系统的详细情况,以便在考察站Troll 附近开展类似的监测计划。2.2 非政府机构组织的考察(1)“极地星探险”旅游公司组织了9次旅游航行,使用船只是“极地星”号。 (2)Ofoten og Vestera- alens Dampskibsselskap旅游公司组织了9次旅游航行,使用船只是“Nordnor

20、ge”号。(3)从Patriot山到南极点的单人滑雪探险在约两个星期后由于医疗问题被迫中止。3 有关获准活动的情况3.1对保护区的访问2004年3月30日到2005年4月1日期间的访问南极特别保护区情况如下表所列。保护区人数时段目的备注第142号南极特殊保护区Svarthamaren22004年11月18日2004年11月19日监测体系的评估按计划并在允许范围内进行3.2对动植物群落的干扰和损害 在2004年3月30日到2005年4月1日期间无此类报道。3.3外来物种的引入在2004年3月30日到2005年4月1日期间无此类报道。4 环境信息4.1议定书执行情况 在2004年3月30日到200

21、5年4月1日期间无此类报道。4.2 初步环境评价(IEE)和综合环境评估(CEE)列表以下对2004年3月30日到2005年4月1日期间活动的初步环境评估都是依据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附件一中的条款二进行的。 对“极地星”号赴南极航行的初步环境评估活动年:20042005说明:基于20032004的初步环境评估责任者:挪威勃兰德的“极地星”号考察船结论:仅有极小和极短时的影响。按计划进行活动 对“Nordnorge”号赴南极航行的初步环境评估活动年:20042005说明:基于20032004的初步环境评估责任者:挪威纳尔维克的Ofoten og Vesteraalens Dampskibsse

22、lskap结论:仅有极小和极短时的影响。按计划进行活动 对位于南极Dronning Maud Land的挪威夏季考察站Troll升级为永久性考察站的最终综合环境评估活动年:20042005(建设),2005(运行)说明:提交给南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南极条约国的综合环境评估草案的修改稿责任者:挪威极地研究所结论:仅有极小和极短时的影响。按计划进行活动4.3活动监测报告 按照议定书附件一规定的定点设置的监测程序在2004年3月30日2005年4月1日期间未监测到重要的信息。4.4废弃物管理计划挪威对所有在南极活动期间产生的废弃物的管理策略是:除了废水和一些在野外营地产生的人类垃圾以外,其他废弃物在夏

23、季考察结束时都要运离南极,带回国内作适当的处置。附件A记录了2004/2005年度的废弃物清除情况(译者注:翻译时略)。请注意,以前存于冰架的相当数量的废弃物由于安全问题被认为不能移除(参见2000/2001,2001/2002,2002/2003和2003/2004的年报),事实上在这一季被运离了南极。2004/2005夏季和2005冬季产生的废弃物贮存在Troll,待20052006夏季时移除。5 有关的国家法规在2004年3月30日2005年4月1日期间出台新的法规。执行中的有关国家法规,可参看永久性资料。6 其他信息6.1视察报告A依据议定书附件一中的条款二进行的视察2004年6月1日

24、到2005年6月30日期间,挪威没有进行相关视察。B对保护区的视察2004年6月1日到2005年6月30日期间,挪威未对保护区进行视察。62应急处理行动的通报2004年3月30日到2005年4月1日期间无相关报告。(赵卫权翻译)芬兰完成2 004年度考察芬兰2004年度南极考察在12月初到达考察站Aboa,目前已经完成了该年度的考察任务,准备启程回国。尽管野外考察遭遇强风暴的袭击和车辆问题,科研工作依然完成的非常成功。考察队采集的雪样、冰样和地质标本将带回芬兰做进一步分析。 由芬兰地质研究所主持的气溶胶研究项目配备了可以跨年度观测的观测系统。在最新的一次观测中,从欧洲到南极的航行中,观测了沿线

25、大气气溶胶和南极大陆的气溶胶,观测到的最小微粒大约1纳米。另外,也研究了一些微粒的形成机制。从南极大陆的海岸边到内陆350公里,沿途观测了气溶胶微粒大小的分布。同时还安装了远程控制系统。在漫长的南极冬季,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在芬兰遥控Aboa考察站的观测仪器。气溶胶远程控制系统还包括了测定微粒大小的仪器。在观测的时间段里,该设备只出了几次小故障,这些故障通过考察站和芬兰本土的Email联系得以解决。所有预定的研究目标顺利完成,并开始为下一次的研究作准备。来自赫尔辛基大学地球物理系的研究小组在上一个南极夏天开展了考察站Aboa和毛德女王地的冰雪研究,在2004年度继续了冰雪研究。借助野外观测和欧洲宇

26、航局ENVISAT卫星的雷达图像来观测雪的组成和融化锋线(thaw front),卫星观测的融化锋线区域可以结合野外观测制图得到,该项同步观测进展顺利。通过野外观测的验证,卫星雷达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确定雪的覆盖区域。赫尔辛基大学地球物理系这个年度将开展冰川湖(由蓝冰区域夏季形成)的研究。该冰川湖靠近Basen峰,深度约60100厘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开展了一系列的观测,通过观测湖水的光学特性和太阳光散射水平测试湖的深度。另外,还从湖底采集冰河样品。分析后发现湖水水位在暖季增高约2米。靠近Plogen和Fossilryggen冰原岛峰的冰川湖还可以提供对比参照。所有的研究成果用来建立冰川湖

27、数学模式,进而应用于气候研究。 安装了三个风力涡轮发电设备用来在漫长的冬季供电。对上一年度安装的风力涡轮发电设备进行了维修。因为车辆和雪橇出现故障,技术维护人员比以往年度考察更忙。如果考察站和车辆在考察结束后能妥善处理,下一个年度考察队能在抵达考察站后迅速开展工作。考察人员(科学家和2名后勤人员)在2005年2月初开始返回芬兰。他们乘坐雪上飞机飞行900公里,然后乘货运飞机到南非。考察队在2月9日返回赫尔辛基。由4名后勤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将留在南极安装设备。工作完成以后,他们关闭考察站。最后一批考察队员在2月12日返回赫尔辛基。(杨滨翻译)澳大利亚2006年主要南极研究项目合众国际社2005年1

28、2月7日讯:2006年62位澳大利亚研究员将花费10周时间,进行南极科学研究的取样和南大洋的勘测。这些来自澳大利亚南极局和南极气候与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其主要任务是估计出南大洋磷虾数量和进行鲸鱼视觉与听觉观察的比较。(徐佩敏摘译)日本第47次南极考察队启程日本时代2005年11月15日讯:2005年11月14日,11600吨的白濑号破冰船离开东京,驶往南极洲实施日本南极第47次的考察任务。这次考察队总共有60名队员,其中7名队员乘坐飞机已经到达南极洲的Dome F基地。其余53人计划飞行到澳大利亚,乘坐白濑号破冰船于12月上旬到达南极洲的昭和站。根据文部省计划,Dome F的队员要钻取约

29、3000米冰芯样品,用来研究过去一百万年的气候变化,并且打算钻取冰芯下伏基岩样品。昭和站计划观测南极光和进行低温环境下人类健康的研究。日本自1956年起每年派遣考察队到南极洲。(徐佩敏摘译)西班牙第14次南极考察队启程国际在线消息:西班牙“赫斯皮里蒂斯”(Hesperide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已于日前从本土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第14次考察任务。据西班牙世界报日前报道,“赫斯皮里蒂斯”号海洋科考船从西班牙南部穆尔西亚省卡塔赫纳港出发,中途计划停靠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和享有“世界最南端城市”之称的阿根廷城市乌斯怀亚。2005年至2006年度的南极科考任务总共包括4个研究项目。任务完成之后,该船将于20

30、06年2月18日从智利蓬塔市启程,经阿根廷的马德普拉塔回国。 西班牙“赫斯皮里蒂斯”号海洋科考船除进行海洋学研究外,还是西班牙南极科考基地的后勤补给船。该船于1990年在卡塔赫纳港首次下水,在10多年时间里航程超过30万海里,搭载过1000多名本国和外国的科研及技术人员。(徐佩敏摘译)印度第25次南极考察队启程PANAJI 12月19日讯:印度第25次科学考察队将于2005年12月22日从开普顿搭乘以色列Paardeberg考察船赴南极,印度正忙于建立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印度的南极项目包括五个主题: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和冰川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人体生理学和医学,工程学和通信。(徐佩敏

31、摘译)芬兰第12次南极考察队启程芬兰第12次南极考察派出了4人组成的考察队奔赴南极。这次考察的主要任务是维护Aboa考察站的技术系统,并修复因冬季暴风雪造成的损坏。考察队的领队是来自FIMR的Petri Heinonen,巡视员是来自芬兰地质研究所的Kysti Ropa,工程师是来自FIMR的Pentti Sipola,教授Jaakko Mkinen来自芬兰测地研究所。考察队于11月21日乘预定的班机飞赴南非,然后在11月25日左右和其它国家的考察员一起飞赴南极毛德皇后地的俄罗斯考察站Novolazarevskaya。芬兰的考察队员乘雪橇再走900公里,预计在11月27日到达Aboa考察站。考

32、察队将维护自动发电系统,电池系统,将太阳能电池板重新充电,同时维护风力涡轮。再充电系统将改良,上个季节损坏的风力涡轮系统将重新安装。将对芬兰气象科学院科学家安装的自动气象站和气溶胶观测系统进行保养和校准。考察站上其它需要维护的设备也将得到保养。Jaakko Mkinen将使用重力研究实验室进行重力测量,也将对自动GPS观测系统进行维护。按照预定计划,考察队将在2006年1月中旬返回。Jaakko Mkinen仍将留在南极,在南非、挪威和俄罗斯的考察站进行重力测量,直至明年2月中旬返回。(杨滨翻译)俄罗斯北极-34浮冰漂流站开始运转俄罗斯南北极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19日发布消息说,俄“北极-

33、34”浮冰漂流站已于当天开始运转。“北极-34”浮冰漂流站当天正式开始运转时位于北纬85度39分、东经115度19分,浮冰漂流站所在的冰块厚两米,冰块总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科考人员已在浮冰上建起了20多座房子和仓库,用于科学试验和居住。此外,浮冰漂流站上的柴油发电机、无线电站和一些用于科学试验的设备也都已经投入运行。他们还计划在漂流站上建造一个飞机起飞跑道,以供安-72和安-74运输机在浮冰上起降,为浮冰漂流站运送货物等补给。浮冰漂流站上共有12名科考人员,其中部分人员将于明年春天进行轮换。在北极期间,科考人员将进行海底地形研究、气象观测、监测臭氧层变化以及其他一些生态监测研究。“北极-34

34、”浮冰漂流站的建立,是为了替代已经停止运转的“北极-33”浮冰漂流站。“北极-33”浮冰漂流站建于2004年9月份,原计划运转两年时间。但2005年7月份,浮冰漂流站所在的巨大冰块因天气转暖而开始融化并分裂,科考人员不得不决定让漂流站提前结束运转。俄“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科学考察船9月7日抵达“北极-33”浮冰漂流站后,转移了站上的科考人员和相关设备。9月16日,考察船将科考人员和相关设备放到新的冰块上,开始建造“北极-34”浮冰漂流站。预计,该浮冰漂流站将运转1年左右。自1937年到现在,前苏联及俄罗斯共在北极地区设立了34个浮冰漂流站,总漂流天数超过3万天,共漂流17万多公里。考察期间,考察

35、人员发现了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等跨洋海岭,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地质发现之一。(徐佩敏摘译)全球变暖的趋势难以逆转2005年11月25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科学家通过研究南极洲古代冰层,发现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65万年来最高值。温室气体浓度在近几个世纪急剧上升 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欧洲南极冰芯研究项目的科学家,他们在南极Dome C附近钻入3200米深的冰层,获取古代冰芯,并对其中气泡的气体构成进行研究。这些冰层是65万年前降落到南极的积雪形成的。而此前科学家对古代大气的研究最早只追溯到40万年前。对冰芯中的三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进行了测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过

36、去几百年中,这些温室气体浓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达到65万年来最高浓度,其上升幅度超过了自然变化的范围,而这一阶段正是人类开始大规模砍伐森林,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时期。通过追溯65万年前的历史,这一发现表明自然的变化远不如人类工业化的影响,人类活动正在对地球带来重大变化。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40厘米 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中,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速度翻倍。但目前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海平面500米下的沉积物,了解过去100万年来海平面的变化。分析显示,由于上一个冰川时期冰盖的融化,海平面在过去的5000年中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

37、上升。但是在过去150年中,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到每年2厘米。科学家同时指出,引发这一变化的是工业化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领导这项研究的肯奈斯米勒教授称,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上升40厘米。海岸线将后退上千米。同时,这也将使热带飓风变得更加狂暴,像今年夏天的卡特里娜飓风会成为家常便饭。米勒教授同时指出,人类没有可行的办法来减缓海平面上升。即使遵守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也不会大幅度改变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全球变暖的趋势难以扭转。(徐佩敏编译)温室气体含量和气候紧密相关和过去65万年相比,目前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最高值。在42万年到65万年前的气候暖期,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的含量比后来暖期时

38、的含量要低。这个结论是德国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果。该结果为以往二氧化碳、甲烷和氮化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提供了新的数据。来自伯尔尼大学、法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科学上发表了两篇研究文章,证明在过去的65万年里,温室气体含量与全球温度密切相关。德国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的Hubertus Fischer 博士指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和全球气温令人惊异地稳定相关。在上个世纪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超过了自然界中的正常含量。”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物理研究所的博士homas Stocker补充说:“分析研究显示目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经超过过去65万年记录2

39、7。”Dome C(75 06S, 123 21E)冰芯采集作为欧洲南极冰芯考察计划(EPICA)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冰芯中的空气泡,科学家研究大气过程和气候变化。Dome C进行的冰芯采样在去年冬天结束。有年代更老的冰芯样品可供分析研究。冰川学家估计:冰芯中包含了将近90万年的干净的古环境与气候记录。EPICA计划是由欧洲10国(比利时、丹麦、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挪威、瑞典和瑞士)联合实施。EPICA计划由欧盟和参加的各国共同资助,隶属于欧洲科学基金。EPICA计划目标在于在南极钻取两支直到基岩的冰芯。除了在Dome C钻取冰芯以外,还计划在Kohnen站(7500S,0004E)建立第二

40、个冰芯的钻取点(计划钻取深度2656米)。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代表德国参与EPICA计划,负责在毛德女王地钻取冰芯。目前,欧洲的研究人员又一次在钻取冰芯过程中钻取到了基岩。Hubertus Fischer博士领导者一批年轻地科研人员,进行冰芯中空气泡的研究工作。研究文章“Stable Carbon Cycle-Climate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和“Atmospheric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from Antarctic Ice Cores”将发表于

41、科学(vol.310,issue 5752)。(杨滨翻译)南极冰山发出和声在Neumayer考察站,阿尔弗雷德-瓦格纳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冰山引起的震动。记录下来的震动产生了30个和声(overtones)。然而,由于信号微弱,人类的耳朵听不到这些声音。这些记录将有助于研究火山,因为冰山的震动和火山震动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也许有助于火山学家解释火山的颤动现象。记录到的这次震动起初以为是火山活动造成的低频震动,即所谓的“颤动”。可是,对比以后发现存在差异。通过卫星图片分析确认一块面积为3050公里的冰山制造了这次震动。研究人员怀疑水从冰山内部的裂缝和通道里经过产生了弹性震动,这类似于管风琴。“

42、分析这些记录并与火山记录相比较,将有助于人们理解火山颤动的成因。” Christian Mller解释说。“和火山比较,冰山的结构很简单。”2000年7月22日记录了11个事件,持续16个小时。B-09A冰山撞击大陆架斜坡产生了2次主要的地震。随后,是2个小时的地震高变频率序列信号和1个小时的地震间歇。后来的和声震动持续了13个小时。地震产生的和声可能是由冰山刮擦大陆架引起的,也可能是大陆架进入冰山内部引起的。 1987年,这座特别的冰山(B-09A)从罗斯海冰架剥离后,几年中,它在环绕南极的漂移过程中,曾两次冲向海岸。除了发出和声外,强度也很大。这次震动在800公里以外的地方也能观测到,其声

43、音强度将和圣海伦火山或者夏威夷火山喷发对比。研究文章“Singing icebergs”将在12月25日的科学杂志发表(Vol. 310, issue 5752)。(杨滨翻译)地球两端受敌:南极冰川萎缩、北极湖泊消失国际在线2005年7月8日报道:日前英国、美国科学家在对地球南北极进行考察后宣称,南极出现了大面积冰川萎缩,北极则有125个湖泊消失。这一系列变化将带来海平面上升及动物加速灭绝的危险。南极:冰川出现萎缩英国南极研究人员对约100张卫星照片和2000张航拍照片进行比较后发现,近50年来,南极半岛上的244个冰川中有212个冰川的体积同1953年相比出现了萎缩,平均每个冰川大约后退萎缩

44、了600米,其中“拉森冰架”在近6年中后退萎缩了40公里。专家指出,冰川萎缩最早出现在南极半岛北部,因为那里是南极大陆温度最高的地区。然而,随着大气温度的上升,冰川消融的现象也延伸到了南极半岛的南部,甚至达到了整个南极半岛上最寒冷的地区。据统计,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南极半岛的气温在近50年里上升了2.5。专家还警告说,目前南极半岛上很多冰架正向海面下滑,这最终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某些沿海国家将受到影响。北极:125个湖泊消失美国劳伦斯史密斯等科学家指出,北极圈内的湖泊数量在最近30年中明显减少。较大湖泊的数量从1.08万个减少到9712个,有125个湖泊已完全消失,其余的湖泊面积也明显减少。

45、这些湖泊的消失源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冻土带消退。冻土带吸收热量后产生热融效应,使湖泊周围的土层崩塌,同时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随着北极地区淡水资源减少,候鸟等野生动物会更快灭绝。一度湿润的北极地区气候可能会变得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也会更频繁地出现。(徐佩敏翻译)南极最大冰山解体崩裂一分为三11月5日讯:美国冰中心从卫星图像上发现世界第一大冰山B-15A发生解体崩裂,巨大的冰山一分为三:B-15M、B-15N和B-15P。科学家们认为,这座冰山解体崩裂将对南极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因解体崩裂而形成的3座新冰山的体积仍然十分庞大,其中体形最大的一座长度达到了75公里。此外,今年4月,环

46、境卫星曾拍摄到B-15A冰山与德雷加利斯基岛发生碰撞的照片。那次撞击导致德雷加利斯基岛上一块5公里长的冰面碎裂,但B-15A冰山本身并没受到严重损坏。相关背景:代号为“B-15A”的冰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冰山。“B-15A”长115公里,面积为2500平方公里。虽然B-15A冰山是目前最大冰山,但它却只是B-15冰山的“大儿子”。2003年11月,面积为11655平方公里的B-15冰山一分为二,随后又再次分裂。继承了B-15绝大部分的B-15A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山。(徐佩敏翻译)后勤保障新的美国南极考察门户网站开通2005年9月美国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美国南极计划(USAP)门户网站(htt

47、p:/ www.usap.gov)来替代原先的网站(http: /www.polar.org)。这一新网站可为南极考察参与者、公众、老师和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过这一新站点, 极地规划办公室(OPP)能更系统地、快速和有效地提供美国南极考察计划与各类项目信息,同时权威性发布美国南极计划的官方信息。该站点作为美国南极计划的门户,将各类南极考察计划网站的内容统一起来,包括美国南极站的内部网。老站点保留至2005年10月31日。其原有的各类信息将相应调整到新门户网站(考察计划与项目仍为其主要内容)和Raytheon极地服务公司网站(http:/www.rpsc. ,极地支持与服务内容)中。推出该新站点的目的是将鼓励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站来共享信息、增强各南极项目参与者的合作、简化南极考察活动中电子商务处理流程并提高工作效率。(凌晓良翻译)美国南极考察物资补给计划备选方案出笼2005年8月11日,美国极地考察咨询委员会(OAC)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和确定美国南极考察项目的补给替代计划方案。该咨询委员会专门设立后勤支持委员会来负责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