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436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山西地方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2013年11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背景11.2工程概况21.3 建设项目线路方案比选51.4工程建设规划协调性分析7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82.1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8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123.1污染源分析123.2 社会环境143.3 生态环境163.4 地表水环境223.5 地下水环境243.6 声环境273.7 振动环境293.8 环境空气313.9 环境风险分析323.10经济损益分析

2、333.11总量控制333.12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334 公众意见调查374.1 公众参与过程374.2 相关单位意见调查404.3 公众参与户级访谈414.4 公众参与意见处理444.5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与建议45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86 联系方式491 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位于长治市武乡县和沁县境内,连接武左线、沁沁线地方铁路,是武乡县、沁县和沁源县煤炭及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规划的孝柳孝沁沁沁武沁武左和邢山西省地方铁路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对完善地方铁路布局、推动区域煤炭资源开发、节约企业煤炭运输成本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受山

3、西地方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9月编制完成了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修改稿),目前该工可报告已上报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待批复。工可报告确定本项目推荐方案线路全长23.168km,起点位于武乡县故县乡故县村,接武左线旧城站,终点位于沁县定昌镇北寺上村,设北寺上线路所与沁沁线相接。本项目为货运专用线,按照级铁路标准建设,正线数目为单线,轨道类型为有碴轨道,牵引种类为内燃牵引,机车类型为DF8B,总投资119971万元。为做好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山西省

4、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于2013年8月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中标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建设单位于2013年8月7日至8月20日期间就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关信息在武乡县和沁县政府网进行了第一次公告。中标项目后,环评单位成立了项目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项目组分别于2013年8月和9月两次对拟建铁路沿线环境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实地踏勘,走访了长治市和沿线各县、乡(镇)政府及其环保、水利、建设、国土、林业等主管单位,广泛地搜集了有关资料,同时在沿线主要村庄进行了公众参与现场公示。2013年9月,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单位对项目沿线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在认真研读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总结现场踏勘以及环

5、境现状监测结果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13年9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稿,并于2013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期间在武乡县和沁县政府网对报告书简本进行了公示。在前期现场调查过程中及简本公示后,项目组采取单位调查、户级访谈和群体访谈等方式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工作,充分收集了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和居民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并及时向建设单位进行了反馈,建设单位对这些意见给出了答复。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13年10月编制完成了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3年10月22日在太原市主持召开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会,会后项目工作组按照专家意

6、见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1.2工程概况1.2.1工程位置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和沁县境内,起点位于武乡县故县乡既有铁路武左线旧城站,由东向西经武乡县故县乡、丰州镇,沁县松村乡、定昌镇,终点位于沁县定昌镇北寺上村,设北寺上线路所接既有地方铁路沁沁线,推荐线路全长23.168km。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24111255,北纬36463649之间。1.2.2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拟建铁路正线全长23.168km,在C1K0+000C1K1+800和C1K3+301C1K4+000路段利用既有武乡和信电厂专用线,其余

7、路段新建,新建里程为21.669km,路线方案见附图1。主要工程技术指标为:(1)铁路等级:级(2)正线数目:单线(3)最小曲线半径:600m (4)限制坡度:12(5)牵引种类:内燃,预留电力(6)机车类型:DF8B(7)牵引质量:4000t(8)到发线有效长:850m(9)闭塞类型:半自动(10)建筑限界:建限-1(11)运输类型:货运拟建铁路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2-1。表1.2-1 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工程名称单位数量正线长度(含利用既有线)km23.168征地数量永久用地hm261.06临时用地hm218.86拆迁房屋m29958续表1.2-1 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工程名称单位数量主体工程

8、轨道工程新铺轨道km22.77既有轨道工务补强km2.95道岔组10道碴万m36.31路基工程填方万m3132.03挖方万m385.01浆砌片石防护万m216.82土工格栅万m244.14桥涵工程特大桥m/座3128.3/4大中桥m/座1063.7/5涵洞m(横)/座1116.78/31隧道工程中长隧道m/座5648.0/3短隧道m/座284.0/1配套工程站场改造车站座2新建线路所座2新建会让站座1环保工程降噪措施声屏障处3隔声窗处1污水处理措施化粪池处4隔油池处3地埋式接触氧化污水处理设备套3蓄水池座31.2.3建设工期及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1)建设工期拟建铁路计划于2014年开工,20

9、16年建成,建设工期2年。项目具体开工时间及建设工期根据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确定。(2)主要工程单元施工工艺 路基工程路堤填筑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定线取土填筑碾压验收填筑碾压循环施工。路堑开挖施工:测量放线表土清理土石方开挖路堑修整槽底处理。 轨道工程正线铺设道床施工工艺:施工准备铺底碴铺设轨排上碴整道。铺设道岔施工工艺:铺碴摆枕铺设道岔补碴。站线人工铺轨施工工艺:铺碴散布轨枕、钢轨硫磺锚固配轨人工铺轨上碴整道机车压道及整修防爬设备安装。道岔拨接施工方法及工艺:预铺道岔拨接前准备工作道岔拨接。 桥梁工程a. 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架设,一般采用架桥机与运梁专列组成架梁列车进行架梁作业。架梁

10、列车编组顺序为:架桥机(1#车)、机动平板车(2#车)、运梁车、倒装龙门架、机车。桥头线路压道,一般情况下采用单机压道。特殊情况,采用自行组装超重车压道。超重压道车轴重不小于架桥机最大轴重的1.1倍;桥头线路加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单穿或对穿枕木方式加固。所有加固枕木均保持水平,和轨底密贴,正线枕木和单穿枕木用道碴捣固密实。桥梁架设工艺步序:架梁准备工作架桥机对位、伸大臂、立0#柱倒装桥梁喂梁、捆梁、吊梁桥梁落位、调整支座桥梁焊接、铺设桥面轨排灌注锚栓孔、联结板及桥梁横向张拉。b. 下部结构拟建铁路新建桥梁除了姜村大桥跨越姜村河外,其余桥梁跨越道路、荒沟等,为旱桥;姜村河仅在洪水季节才有径流

11、,流量小。因此,本项目桥梁不在沿线水体中设置桥墩。桥梁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其工艺见图1.2-1。 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工序为施工准备明洞开挖洞门套拱洞口排水洞口工程暗洞开挖衬砌防、排水路基、路面附属设施工程。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前应首先对坡面上的不稳定土层进行清除或对不稳定坡体作必要的加固,洞口禁止大开挖。隧道暗洞均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相邻隧道和周边环境的影响,保证岩体的完整性。拟建铁路隧道施工开挖应在做好超前支护的基础上,采用CRD法开挖,分部开挖并设置临时仰拱,保证初期支护及时落底封闭,以确保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在初期支护落底后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仰拱和仰拱回填

12、层,然后施作二次衬砌。施工中采用挖掘机机械开挖或者人工风镐开挖,施工中做好引排水工作,严禁洞内积水。图1.2-1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1.2.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拟建铁路投资估算总额为119971万元。建设资金由资本金和国内银行贷款组成,分别占总投资的40%和60%,其中资本金部分由山西地方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武沁铁路公司联合其他企业共同筹集。1.3 建设项目线路方案比选1.3.1 线路布设方案简述拟建铁路东接武乡县境内的武左铁路,西接沁县境内的沁沁铁路。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交叉工程、环境保护要求和工程规模等情况基础上,拟建铁路确定了贯通线路和两处局部比选方案,即沿涅河南岸方案和沿

13、涅河北岸比选方案、沿S322公路西行绕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设线路所方案和并行太焦线西行跨越漳河西源直接接入开村站比选方案。推荐线路方案、各比选方案走向图见附图1。表1.3-1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线路方案一览表序号比较路段方案名称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km)1推荐方案贯通方案C1K0+000C1K23+16823.1682局部比选方案沿涅河两岸走行比选方案沿涅河南岸方案C1K6+500C1K15+9009.4003沿涅河北岸方案C2K6+500=C1K6+500C2K16+324=C1K15+9009.8244绕行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直接接入开村站比选方案绕行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设线路所方案C

14、1K18+000C1K23+1685.1685直接接入开村站方案C3K18+000=C1K18+000C3K24+6156.6151.3.2 线路方案比选(1)沿涅河两岸走行方案比选 工程因素比选沿涅河南岸走行方案线路较沿北岸方案隧道建设里程增加1349m,工程总投资增加3836万元,但是线路短0.424km,项目用地少2.4hm2,挖土方、挖石方作业量均减小,大中桥建设减少5座,框架涵减少8座。综合考虑两方案工程因素,施工难度及运营管理费用,本报告认为沿涅河南岸走行方案优于沿涅河北岸方案。 环境因素比选沿涅河南岸方案投资较多,工程量较大,但是对区域范围内的水环境影响较小、用地数量较少,沿武乡

15、县城市规划远景工业区南侧区边走行,对武乡县远景规划工业园区影响小。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推荐采用沿涅河南岸方案为推荐方案。综合工程和环境因素,本报告推荐工可推荐方案,即沿涅河南岸方案。(2)绕行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直接接入开村站方案比选 工程因素比选上跨太焦线设北寺上线路所方案较上跨太焦线直接接入开村站方案占地增加8.87hm2,特大桥增加1座,隧道增加1座,隧道里程增加885m,项目总投资增加1322万元。工程方面,上跨太焦线设北寺上线路所方案并无优势,但主要考虑到避绕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工可报告中推荐了上跨太焦线设北寺上线路所方案。 环境因素比选上跨太焦线设置北寺上线路所方案较上跨太焦线直

16、接接入开村站方案用地面积较小、声环境、振动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较少、线路穿越沁县城市规划区范围较短、不穿越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划定范围,从环境保护角度,上跨太焦线设置北寺上线路所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上跨太焦线直接接入开村站方案由于穿越了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存在环境制约因素。综合工程因素和环境因素,本报告推荐采用工可推荐方案,即上跨太焦线设北寺上线路所方案。1.4工程建设规划协调性分析项目区已有武左、沁沁两条地方铁路,未来计划沟通孝柳孝沁沁沁武沁武左和邢的山西省地方铁路中轴线。拟建铁路的建设使得武左线和沁沁线连接,将有效促进沁源县、沁县的煤炭外运,为构建地方铁路中轴线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17、,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山西省地方铁路规划。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自然环境概况2.1.1 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处于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长治盆地西北侧,地貌类型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内黄土塬破碎,沟壑纵横,河流发育,局部基岩裸露,植被多为人工阔叶林和灌草丛。由于地质构造及河流的切割、剥蚀、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区内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150m 左右。2.1.2 地质、地层(1)地质构造项目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吕梁太行断块沁水块坳的中部。沁水块坳东侧以太行山大断裂与太行块隆相邻,西南部分以横河断裂与豫皖断块为界,西侧以霍山断裂、浮山(东)断裂带分别与吕梁块隆、临汾运城新裂

18、陷相接,西北部分以洪山范村断裂与晋中新裂陷衔接,北部则以交城大断裂的北东段、下口断裂与五台山块隆分界。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长350km,宽100km120 km,面积约35000km2,是吕梁-太行断块上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2)地层岩性项目区出露地层主要有新生界上第三系(N)、第四系(Q)黄土,局部出露三叠系(T)砂岩及泥岩。由老到新地层分述如下: 中生界中生界地层以三叠系(T)为主,包括中统二马营组(T2e)、中统铜川组(T2t)。岩性为紫红、砖红色、灰绿、灰黄、灰白色的砂岩、砂岩夹泥岩等。薄层-中厚层结构,节理发育,强-弱风化。 新生界a. 上第三系(N)上第三系地层以上新统保德组(N2

19、b)为主,底部为砂砾石层,中部为棕紫、棕红色粘土、亚粘土、钙质粘土、砂岩、砂砾岩及砾岩,上部为棕红色粘土与棕黄色钙质结核。厚度一般为20m40m,最厚可达70m。岩性以浅紫及黄色砂、卵石砾石层为主,夹亚砂土、紫红色粘土及亚粘土。b. 第四系(Q)第四系包括下更新统(Q1pl)、中更新(Q2pl)、上更新统(Q3al)和全新统(Q4al+pl 和Q4al)。下更新统(Q1pl):砂类土分布在武乡县姜村一带,沁县小河村及北寺上村一带,与黏土呈互层状分布,黄色-浅黄色,局部泥质胶结;黏性土分布在武乡县姜村,沁县小河村及北寺上村一带。紫色-浅紫色,硬塑-坚硬,含砂量大,局部含砂岩碎屑,与砂类土呈互层状

20、分布。中更新(Q2pl):全线均有分布,以砂质、黏质黄土为主,局部地段分布在Q3al砂质黄土之下,红黄-棕红色,垂直节理发育,硬塑-坚硬,厚度2m20m。上更新统(Q3al):在沿线黄土梁、卯顶部有薄层分布,武乡县阳城村至姜村一带分布较厚,最后达10余m,黄褐色、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较好,稍湿,稍密-中密。全新统(Q4):分布于沿线河谷内,以冲积为主的(Q4al)岩性为灰黄色砂、砂类土、亚粘土和粘土,为河流级阶地,厚度5m20m;以冲洪积为主的(Q4al+pl)岩性为砂、砾卵石、亚砂土,为现代河漫滩及河床部位,厚度5m15m。2.1.3 地震根据山西省地震动蜂值加速度区划图,拟建铁路处

21、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中(相当于度区);根据山西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及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沿线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范围。2.1.4 气候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湿润,秋雨多于春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的气候特征。武乡县多年平均气温9.2,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26.2;多年平均降雨量540.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603mm,年相对湿度63%;逐年初霜期多在9月下旬左右,终霜期多在5月初,无霜期150170天;冬季多出现西北风,夏季常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3m/s

22、。沁县多年平均气温8.9,极端最低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36.8;多年平均降雨量59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33.7mm,年相对湿度65%;逐年初霜期多在10月上旬,终霜期多在4月下旬,无霜期167天;冬季多出现西北风,夏季常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4m/s。2.1.5 水文(1)地表水项目区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区内较大的河流有浊漳北源和浊漳西源,与拟建铁路有关的河流有浊漳北源及其支流涅河、姜村河等。 浊漳北源浊漳北源是浊漳河三源之一,发源于榆社县北边边河口乡上白鸡岭,南流至两河口汇入由三县垴发源的交口河,于郝北镇关园村出境注入与武乡县交界的关河水库,流经武乡县后进入襄垣县境,

23、在襄垣县小峧村南汇入浊漳河干流。流域总面积3797 km2,主河道长116km,一般流量为2m3/s。拟建铁路C1K1+855处跨越浊漳北源,改建的旧城站位于该河河流一级阶地上。 浊漳西源浊漳西源是浊漳河三源之一,发源于沁县漳源镇漳河村,流域面积1007.9km2。沁县境内总长33.5km,流域平均宽25km,河流平均宽90m,平均纵坡6.5,一般流量为0.5m3/s。拟建铁路不跨越浊漳西源,终点与该河最近,距离约500m。 涅河涅河是浊漳北源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武乡县西部分水岭乡的五里铺村,流经武乡、沁县两县的勋欢、权店、南沟、陈家沟、东寨底、南涅水、窑上坡、祁村、聂村、富庄、东村等村镇,在关

24、河水库下游约1km 处汇入浊漳北源。流域面积696.7 km 2,主河道长48km,一般流量为1m3/s。拟建铁路与涅河伴行,新建的富庄线路所位于该河河流一级阶地上。 姜村河姜村河为涅河的支流,季节性河沟,平时干枯无水,雨季强降雨后有洪流汇入涅河,流域控制面积小,雨季洪流流量不大。拟建铁路在C1K10+602处跨越姜村河。(2)地下水项目区位于辛安泉域范围内,拟建铁路沿线根据不同的含水岩性、补给方式、赋存条件、排泄方式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碳酸盐类岩溶水三种地下水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浊漳北源等沿线河流河谷范围内,埋藏较浅,水量丰富;碎屑岩类裂隙水赋存于沿线三叠系碎屑

25、岩中,富水性弱;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埋藏较深。2.1.6 土壤武乡县土壤主要分为褐土和草甸土二个土类,包括5个亚类。褐土是武乡县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广,面积大,种类多,包括4个亚类,21个土属,四十个土种,面积1509.2km2,占总面积的96.1%;沁县土壤主要分为褐土和草甸土二个土类,包括6个亚类,20个土属,59个土种。褐土是沁县主要土壤类型,包括5个亚类,17个土属,42个土种,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94%。拟建铁路沿线分布的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在沿线河流漫滩内为草甸土。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拟建铁路工程评价范围为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即正线23.168km及沿线新建、改

26、建的车站和线路所。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按照铁路工程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确定,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表2.2-1。表2.2-1 新建武乡至沁县地方铁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域:长治市下辖的武乡县故县乡、丰州镇和沁县松村乡、定昌镇,共2县4个乡镇生态一般路段为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沿线所有取、弃土场、大临工程等占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地表水环境新建、改建车站和线路所污水排放口的受纳水体,线路跨越的河流等地表水体地下水环境辛安泉域、武乡县县城水源地及沿线村庄饮用水源声环境线

27、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200m以内范围振动环境线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60m以内范围环境空气线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200m以内范围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及效果3.1污染源分析(1)水污染源强分析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平均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按100L计,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按下述公式计算可得每个施工人员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生活污水量:式中:QS每人每天生活污水排放量(t/人d); k生活污水排放系数(0.60.9),取0.8; q1每人每天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根据上式计算得到施工人员每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量约为0.08t。据调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就餐

28、和洗涤产生的污水及粪便水(旱厕),含动植物油脂、食物残渣、洗涤剂等多种有机物,其成分及其浓度详见表3.1-1。表3.1-1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成分及浓度主要污染物SSBOD5CODTOCTNTP浓度(mg/L)5511025080204 拌和站等生产废水拌和站的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一般一处场地的生产废水量(冲洗废水)少于1t/d,其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可达到3000 mg/L 5000mg/L。 营运期车站(所)生活污水拟建铁路沿线新建富庄线路所、北寺上线路所、良庄车站,改建武左线旧城站和沁沁线开村站,各车站(所)功能、人员及污水量见表3.1-2,未经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见

29、表3.1-3。表3.1-2 沿线各站(所)生活污水产生情况一览表序号车站名称工作人员(人)车站功能污水量(t/d)原有新增原有新增小计1旧城站8018车务办公、信号、机车检修11.522.5914.112富庄线路所-9车务办公、信号-1.301.303良庄站-14车务办公、信号-2.022.024北寺上线路所-0车务办公、信号-005开村站1515车务办公、信号2.162.164.32合计9556-13.688.0721.75表3.1-3 沿线各站(所)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成份一览表(单位:mg/L)沿线设施主要污染物浓度BOD5CODCr氨氮SS石油类车站、线路所150300351803(2)

30、主要噪声污染源强 施工机械噪声源强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设备会辐射出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其中施工机械主要有空压机、破路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破碎机、压路机等,运输车辆包括各种载重汽车、卡车、自卸车。这些设备的运行噪声见表3.1-4。表3.1-4 主要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噪声级名称声源与测点距离(m)A声级值平均值打桩机1093112105308410391空压机1080988830788078破路机1080928530748076推土机10789688混凝土搅拌机10758882破碎机10809085载重汽车10759585压路机10759083

31、列车噪声源强根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号),拟建铁路列车噪声源强见表3.1-5。表3.1-5 普通货物列车噪声源强速度(km/h)304050607080源强,dBA7576.778.279.580.881.9(3)列车振动源强根据“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噪声振动源强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2010修订稿)的通知”(铁计201044号),拟建铁路列车振动源强见表3.1-6。表3.1-6 普通货物列车振动源强速度(km/h)50607080源强(dB)78.57979.580线路条件有缝,60kg/m钢轨

32、,轨面状况良好,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平直、路堤线路;对于桥梁线路的源强值,在此表基础上减去3dB车辆条件构造速度80 km/h100km/h轴重25t参考点位置距列车运行线路中心30m的地面处(4)大气排放源强牵引机车及调车机车废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计算公式为:Qi=Ki(GLNE+Wi)36510-3式中:Qi第i种污染物排放量(t/a);Ki内燃机车第i种污染物排放系数(g/kg);G内燃机车牵引定数(t);L机车走行距离(km);N内燃机车列数(列/d);E单列内燃机车单位能耗(kg/104tkm);Wi内燃调机车燃料消耗量(t/d)。拟建铁路营运期内燃机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烟尘、SO2

33、、NOx和CO,排放情况如下表3.1-7。表3.1-7 内燃机车污染物排放量表污染物烟尘SO2NOxCO排放量(t/a)50.877.36168.3323.76(5)固体废物排放源强拟建铁路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营运期各车站(线路所)职工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各车站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共22.05t/a,统一收集后运至沿线各县垃圾填埋场处理。3.2 社会环境3.2.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沿线被征地拆迁居民生活质量、两侧居民的日常交往以及旅游矿产资源等。3.2.2 社会环境现状(1)拟建铁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境内,途径长治市武乡县下辖的故县乡、丰州镇和沁县下辖的松村乡、定昌镇,共

34、2县4个乡镇。(2)拟建铁路在C1K0+000 C1K6+300长约6.3km的路段穿越武乡县城市规划区,在C1K22+400 C1K23+168长约0.77km的路段穿越沁县城市规划区。(3)拟建铁路沿线不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2.3社会环境主要影响(1)项目区已有武左、沁沁两条地方铁路,未来计划沟通孝柳孝沁沁沁武沁武左和邢的山西省地方铁路中轴线。拟建铁路的建设使得武左线和沁沁线连接,将有效促进沁源县、沁县的煤炭外运,为构建地方铁路中轴线创造条件,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山西省地方铁路规划。(2)根据武乡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中关于武乡县

35、城市发展规划城区范围,拟建铁路在县城南部从东向西穿越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和金融商业用地等类型。拟建铁路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小,对武乡县城市规划影响水平低。根据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关于沁县城市发展规划城区范围,拟建铁路在县城北部从东向西穿越公共绿地和居住用地等类型。拟建铁路在城区穿越长度较短,对城市现有格局的影响较小。(3)拟建铁路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矿产资源的外运,将促进其开发利用,线路合理避让了沿线文物,不涉及保护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本线路为货运铁路,近远期均无客运任务,因此,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轻微。(4)拟建铁路建设征用土地将对区域土地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质量产

36、生一定影响,通过合理补偿和产业结构调整可降低工程征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拆迁宅基地面积小,涉及的村民少,安置采取原村安置方式,未改变拆迁户原居住地点,对其生产和生活影响不大。.2.4 社会环境主要保护措施(1)依靠沿线各级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采用货币拆迁制。严格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晋政发201322号)等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政策和补偿标准,及时支付各种补偿费用。(2)地方政府应做好拆迁和安置的衔接过渡工作,做到先安置后拆迁。尽量采用原村安置,在安置时结合村庄规划统一建房地点,防止乱占土地,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将涉及征用土地和拆迁安置的居民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37、,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拟建铁路建设前的水平。(3)施工期临时用地的补偿款应直接发放至被征用土地的农户,以补偿因临时占地造成的经济收入的减少,并且优先雇佣失去土地的村民,以解决其短期内的生活经济来源。(4)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严禁随意占用耕地和破坏农作物。施工便道选址应结合地方村级公路建设规划,与地方政府和沿线村委会充分协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以便施工完毕后用作村级公路。(5)施工期间现有公路将被用作本项目主要的施工便道,交通负担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承包商应与当地交通、公安部门充分协商,合理堆放建筑材料,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尽量减少公路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干扰;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道路时,需

38、设置临时便道与原道路接通。(6)施工现场悬挂施工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工程负责人、施工许可证和投诉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各界和居民监督;施工单位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管理。(7)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受损应立即停工,并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应积极配合文物部门做好文物抢救工作。(8)拟建铁路营运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铁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9)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使铁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铁路主体工程阻隔及运营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10)加强主体工程和附属设施管理工作,确保通道畅通,以便沿线居民出行。(11)为保证沿线城镇建设规划与拟建铁路景

39、观建设相协调,建议主管部门加强路侧用地的规划工作,对沿线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建筑风格的严格审批。3.3 生态环境3.3.1生态保护目标主要包括植被、野生动物、沿线河流水生生物、耕地以及沿线取土场、弃渣场和大临工程占地区的植被和土壤及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3.3.2 生态现状(1)沿线地貌以黄土丘陵区为主,海拔高度在950m1050m之间,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农业开垦强度大,自然植被消失殆尽,人工林地和坡耕地面积分布较大。评价范围内自然植被主要为灌草丛,面积约为80.10hm2,物种以荆条、三裂叶绣线菊、白羊草、蒿类等为主;人工植被中,阔叶林和栽培植被在沿线均有分布,面积分别为682.28hm

40、2和552.86hm2,占植被总面积的51.87%和42.03%,栽培植被以谷子、玉米等农作物为主,阔叶林多为中幼林,树种以刺槐、杨树为主。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评价范围内主要是农业耕作区,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沿线野生动物主要以小型兽类、爬虫类、小型啮齿类-鼠类为主,以及部分当地鸟类,包括草兔、松鼠、燕、喜鹊等,无国家和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评价范围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其面积分别占评价范围总土地面积的47.53%和38.51%。拟建铁路武乡县境内沿浊漳北源和涅河河谷两侧黄土丘陵边缘地带布线,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垦殖率较高,耕地分布面积较大,丘陵上

41、部区域;沁县境内,尤其是武乡县和沁县交界处,线路多横穿黄土丘陵山体、沟壑,耕地和人工林地均有分布。 (4)沿线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油料、蔬菜兼作。沿线耕地资源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浊漳北源及其支流河谷两岸的阶地。基本农田保护率在69.46%78.07%之间,人均耕地小于0.30 hm2/人。(5)拟建铁路终点路段临近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未进入湿地公园范围。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054.03hm2,湿地面积407.24hm2,北起漳河泉,南至千女湖,包括区域内的主要湖泊、河流、泉及周边沼泽湿地。公园内植物共71科155属258种,野生动物63科204种,其中公园北部的漳源湖及周边湿地内分布

42、有部分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3.3生态主要影响(1)拟建铁路征占用的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此外占用一定数量的阔叶林(以刺槐为主)。沿线自然植被的分布面积较小,以灌草丛为主,且群落结构极为简单,物种组成较为单一、常见。区域现有植被类型组成及分布格局不会因拟建铁路的建设而发生改变,拟建铁路的建设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的破坏影响较小。(2)拟建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的破坏、迁徙阻隔以及种群数量影响较小,不会降低区域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评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野生动物多为鸟类和小型兽类等常见动物,铁路建设对其栖息地、觅食以及迁徙影响较小。(3)拟建铁路新增永久占地61.06hm2,其中耕地为40.4

43、2hm2,未占用基本农田。根据国家有关耕地保护的规定,应实现占补平衡,耕地补偿方式主要通过沿线各县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或异地造田等途径进行补偿。(4)在工可报告土石方利用的基础上,本项目设置的取土、弃渣场进一步考虑了对沿线土石方的合理调运。经合理利用后,需取土29.63万m3,设取土场2处,共占地面积为4.40hm2;需弃渣22.30万m3,设弃渣场1处,占地面积为2.76hm2,均避开了沿线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取土场取土结束后取土场底面平整复垦,未取土坡面采取适当的截排水工程措施和边坡绿化生物措施进行防护;弃渣结束后结合挡渣墙工程措施及边坡绿化生物措施共同进行防护,有耕作条件

44、的进行复垦,其余全部进行绿化。(5)拟建铁路大临工程共占地11.7hm2,均避开了沿线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临时占地对农业生态和自然植被的影响都是暂时的,对占用旱地的施工场地清理平整,恢复耕地,其余进行绿化;对施工便道应先硬化,防止扬尘和泥泞,施工后及时铲除硬壳,恢复植被。(6)拟建铁路建设对周围的景观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工程施工对森林景观、农田景观影响较大。减缓影响的方法主要在于加强铁路的绿化工作,既可以掩饰铁路在色彩、质感上的不协调,又可以起到点缀、缓冲和美化的作用,使铁路尽量与周围景观相协调。(7)拟建铁路未进入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公园临路区域为非湿地区域,多为坡耕地,无重点保护

45、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拟建铁路建设和运营不会对湿地公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产生影响。(8)项目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落实报告书中提到的占用耕地、林地补偿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合理绿化,以及取土、弃渣场、大临工程临时用地的复垦、绿化措施,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并能为环境所接受,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3.3.4生态主要保护措施(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开工前对施工临时设施的规划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以达到既少占农田、林地,又方便施工的目的。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 严格控制路基开挖、隧道洞口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