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452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验收环评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美林体育旅游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安永琳联系人齐东云通讯地址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美林谷度假区联系电话15811113677传真邮政编码024400建设地点喀喇沁旗美林镇美林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N785212旅游度假村占地面积(平方米)166490.15绿化面积(平方米)55000总投资(万元)503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0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4.1%评价经费预计投产日期2020年9月一项目背景美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喀喇沁旗、赤峰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美林谷位于喀

2、喇沁旗美林镇西南部,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139-4142,东经11807-11819,规划面积137平方公里,是自然形成、以原始次森林和亚高山湿地墁甸为主体景观的旅游地。根据美林谷现状条件,美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共划分为四个区域:农业示范区、体育休闲区、人文体验区、休闲度假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作为旅游产业带的核心,因其滑雪场丰富多彩体育项目强烈吸引着广大国内外游客。美林谷周边景观资源极为丰富,有韭菜楼、马连道、棒槌山、滴水壶、康宁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目前运营的只有凯莱大酒店,该酒店拥有200间客房,接待能力明显

3、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度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度假区的服务能力,美林体育旅游有限公司决定投资建设“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度假区基础设施,改善景区形象,提高景区旅游接待能力,为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更大空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凡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能够协调发展。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V 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170 旅游开发”中“其他”需编制报告表的类别。美林体育旅游有限公司委托内蒙古八思巴环境技术咨询有

4、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我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文件,并进行实地踏勘和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根据有关工程资料,在现场调查、预测计算分析等环节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呈环境保护局审批。二、 评价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5年4月24日实施; 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订)2016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20日实施;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公布;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正)(2011年本),2013年5月1日起施行;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3月修订),2015年6月1日

6、施行;1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2月21日发布;14、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3月21日实施;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非辐射类)分级审批及验收意见的通知(内政办字201561号),2015年4月。(2)导则和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

7、境(HJ/T2.3-9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3)工程技术资料1、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图件等。三、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美林体育旅游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喀喇沁旗美林镇美林谷建设性质:新建占地面积:项目用地属于度假区已征国有建设土地,不新增占地,工程占地面积为166490.15m2建设规模: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2598m2、中心广场15000m2、停车场24000m2、旅游厕所200m2、污水处理站580m2、景区道

8、路8000m、给排水管网4000m、景观湖扩建5811m2及环湖绿化40021m2。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503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08万元,占总投资的14.1%。2、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本项目位于喀喇沁旗美林镇美林谷,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632,北纬41415。项目东距赤承高速公路8公里,地处赤峰通往承德及北京的交通要道。目前项目东侧为蔬菜大棚,北侧为美林谷体育馆,西、南两侧周边均为林地。本项目区用地位于旺业甸林场保护区的实验区,距离保护区的缓冲区3.86km,核心区5.63km。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见图1,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见图2,周边现状实景照片见图3。项目所在地图1 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东西

9、 北南 图3 项目周边现状实景照片1000m南台子沟0.65km椴木沟门0.61km1.77km2.88km美林村弯子村2.13km美林村2.39km正沟西北沟门本项目位置旺业甸林场自然保护区 图2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图3、平面布置本项目小镇主干道以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及配套建筑和污水处理站,南侧建旅游厕所,游客接待中心及商服中心设集中停车场,小镇主入口设中心广场。小镇平面布置图见图4。中心广场新建景区道路景观湖图4 项目平面布置图4、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主体工程包括: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中心广场、停车场、给排水管网、旅游厕所、污水处理站、景观

10、湖扩建及环湖绿化。具体的项目组成情况见表1。表1 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单项工程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2层,框架填充墙结构,建筑面积2598m2方便游客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及出行停车场面积24000m2,方便团体游客和自驾车游客往来中心广场面积15000m2,绿化率大于70% 景区道路全长8000m,车行道面积32000m2,水泥混凝土路面 给排水管网室外给水采用DN200的PE管道,总长2000m;排水管道采用DN300的HDPE双壁波纹管,总长2000m景观湖扩建及绿化景观湖规划扩建5811m2,扩建后水库面积25000m2,水深2-5m;环湖绿化面积40021m2,整体采

11、取以观花观叶树种灌木为主要绿化园林树种,常绿为主,落叶为辅辅助工程旅游厕所建于景区下风口,框架填充墙结构,200m2污水处理站建于景区下风口,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流离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建筑面积为580m2交通辅助设施交通标志牌、交通标志线及交通信号灯、局部减速带、路面标志线公用工程给水依托小镇原有水源井供给,井深70m排水施工废水简易沉淀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掏;运营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景区灌溉、绿化等用水用电依托景区原有供电干线供电采暖依托景区原有锅炉供暖环保工程废气处理洒水降尘,设置施工期临时围挡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简易沉淀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

12、期清掏;运营期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用于景区灌溉、绿化等用水固废处理建筑垃圾运往建筑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噪声治理施工期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临时声屏障;运营期通过墙体阻隔和距离衰减降低噪声5、建设方案5.1 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游客服务中心拟建于小镇主干道北侧,建筑规划布局结合场地状况、采光朝向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筑面积2598m2,为2层框架填充墙结构,方便游客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及出行。5.2 停车场停车场规划建于景区入口服务区处,停车场面积24000m2,以方便团体游客和自驾车游客往来。停车场除停车位采用草坪砖和花岗石铺装外,其余均铺设预制混泥土板块和水泥方砖面层。5

13、.3 中心广场中心广场面积15000m。围绕广场设计,绿化率大于70%,以植物绿化为主的同时,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将游客的休闲娱乐、休憩参与融汇其中,增加游客亲近绿地的活动空间。5.4 景区道路(1)道路工程位于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冰雪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区域内,建设联通主干道路的城镇支路,南侧通向商服中心,北侧连接景观湖及污水站。道路工程规划为城市支路,路线全长8000m,水泥混凝土路面。(2)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支路设计行车速度:20km/h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新建道路工程全线最大坡度为1.62%,最小坡度为0.36%,最大坡长为103.674m。道路长

14、度8000m,车行道面积32000m2。(3)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牌、交通标志线及交通信号灯。三者互相配合以组织交通运行、保障安全。本项目道路为小镇道路硬化,通过局部减速带,警示标志,实现人车混行,保证安全。道路标志线主要采用路面标志线,路面标志线是交通线中最主要的一种用以表示车道的中心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线;以及组织运行的车流,禁止警号等内容。(4)道路结构设计本项目主车道路面结构层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厚5.0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厚天然砂砾垫层+碾压路床。5.5 给排水管网(1)给水线路室外给水采用DN200的PE管道,总长4000m。正常情况

15、下,设计管网水压在管网最不利点需满足6层建筑物的用水要求,即达到28m以上的服务水头。本工程共设阀门井40个,消火栓井16个,排气井和泄水井各1个,支管与干管相接处,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本工程排气阀均设在给水管道上隆起点上,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防止发生气阻,防止管内产生负压;本工程泄水阀均布置在给水管道的低凹处,依据统部地区的地貌状况共设泄水井1个,排气井1个。给水管道采用直埋方式,砂垫层基础,接口采用热熔连接,不同材质管道、管件与阀门之间采用法兰连接,管线平均埋深为2m。(2)排水线路排水管道采用DN300的HDPE双壁波纹管,总长4000m。排水管网按远期设计

16、一次敷设完毕,设计污水量为30m3/d,污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在满足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排水管道采用直埋方式,砂石垫层基础,接口采用胶圈连接,管线埋深不低于1.8m。5.6 景观湖扩建及环湖绿化(1)景观湖扩建原水库面积20989m2,规划扩建后水库面积2500m2,水深2-5m,水来源为上游雨水。(2)环湖绿化面积共40021m2,远期规划绿化率30%。整体采取以观花观叶树种灌木为主要绿化园林树种,常绿为主,落叶为辅。基地现状良好。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出现,充分考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应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乔木:以常绿阔

17、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结合观花、叶物种灌木,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 植物群落的空间合形态上,应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5.8 污水处理站本项目所排污水均为生活污水。由于本度假区距城市污水站较远,且无城市污水管道,考虑到度假区的环境保护要求,自建污水处理站一座,面积580m2,内含污水处理设施1套,污水处理站

18、处理量不小于970m/d,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度假区自建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采用流离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流离生物床,FSBB)技术,无污泥产生。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后用于度假区内的灌溉、绿化及造雪用水。5.9 主要施工设备本项目设备选择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选用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器设备,项目主要设备见表2。表2 施工期项目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台数(个数)1轮式装载机52平地机33振动式压路机54三轮压路机25轮胎压路机26摊铺机27

19、混凝土搅拌机28挖掘机59推土机510震动棒211打桩机17、主要能源消耗本项目运营期主要能源消耗估算见表3所示。表3 运营期项目主要能源消耗估算表序号原材料名称单位指标值/a材料来源1水m315665景区自有水源井2电万kwh39.46喀喇沁旗供电有限公司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4所示:表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示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主要建设内容1景区道路m80002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m25983中心广场m150005停车场m240006旅游厕所m2007污水处理站m5808给排水管网m8000二主要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50392建筑工程费用万元4325.773工程建设

20、其他费万元358.2324基本预备费万元2005流动资金万元1506建设期贷款利息万元5营运期平均9、施工期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建设期劳动定员为50人,施工建设期限为2016年9月-2020年9月(4年),冬季不施工,共24个月。运营期劳动定员为10人,每天工作8小时,工作天数为365天。10、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给水由度假区原有水源井供应,水处理设备日水处理量不小于1180m/d,满足用水量及压力要求。施工期:施工人数50人,施工期为24个月,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30L计,用水量为1.5m3/d,总用水1095m3。清洗设备、工程养护等产生的废水按照每月20m3计算,共计需水480m3。

21、运营期:员工定额为10人,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生活用水量按100L/(d人),年工作日按365天计,则生活用水量为365m3/a。度假区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游客用水按20L/人天计算,则游客用水量为12000m3/a。绿化用水:绿化面积为55000m2,绿化用水定额按2L/m2次计,其中雨季(按40天)和冬季(按150天计)不需要绿化,每周浇一次水,则绿化用水量为3300m3/a。项目用水及排水情况见表5。表5 项目用水及排水情况一览表用水类别数量单位用水量标准排水系数用水量废水量m3/dm3/am3/dm3/a员工生活用水10人100 L/人天0.813650.8292游客用水60万人

22、20L/人天0.832.871200026.309600绿化用水55000m22L/m29.043300-合计/42.911566527.109892、排水施工期:本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有混凝土搅拌水和施工机械冲洗水,排放量较小,企业自建沉淀池,施工废水经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生活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产生量为1.2m3/d,总排水量876m3。生活污水排入项目临时防渗旱厕。运营期:员工定额为10人,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生活给水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92m3/a。度假区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游客产生污水按80%计算,游客污水量为9600m3/a。绿化用水全部消耗。则项目产生

23、的废水总量为9892m3/a,该部分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用于灌溉和绿化。项目运营期用水平衡图见图5。新鲜水27.16.5726.332.87游客用水9.04全部消耗绿化用水0.80.21员工生活用水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 42.91灌溉及绿化9.04图5 项目运营期水平衡图(单位:m3/d)3、供电本项目依托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原有供电网,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已接至度假区内,满足本项目用电要求。4、供暖本项目冬季不施工,不取暖。运营期供暖由景区原有锅炉供暖。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目前有3台4t/h和3台1t/h锅炉为景区供暖,可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分布就最近锅炉房连接供

24、暖管网。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美林谷生态旅游度假区,环境质量良好,无原有环境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概况一、自然环境概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喀喇沁旗概况喀喇沁旗地处内蒙古东部,蒙、辽、冀三省区交汇处,处于东北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东与辽宁省建平县相邻,南与赤峰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交界,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接壤,距赤峰38公里,北京380公里,沈阳500公里,锦州港280公里,赤锦、赤沈、京通铁路和国省公路G306、S206线穿境而过,赤大、赤通、赤朝高速公路在辖区内交汇,赤峰军民合用机场坐落在境

25、内,交通便利。全旗土地面积3050平方公里,耕地65.2万亩,有林228万亩,森林覆被率45.8,是“全国绿色小康县”。2、地理环境全旗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俗平原3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500-1890.9m之间。旗内西南部多为山区,天然植被较好,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9.6%;中部为黄土丘陵及山麓地带,山峦起伏,坡向多变,冲沟密布,植被较少,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7.4%;东部老哈河畔及锡伯河沿岸为河俗平川地区,土层较厚,水资源较丰富,为旗内主要产粮区,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3%。境内有老哈河、锡伯河、西路嘎河、半支箭河等河流,其中锡伯河为101公里。3、

26、气候水文(1)气候喀喇沁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较少。年均温3.57,年积温20003200,一月份均温-1114,极端最低温度-30.9(1971年1月21日),七月份均温为2023,极端最高温度37.4(1972年7月17日)。无霜期110150天,年日照2913.3小时,年均风速为每秒2.8m。年均降水量为400mm左右,西南部林区偏多。极端降水量为(1962年7月25日)96mm。(2)水文喀喇沁旗主要河流属英金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锡伯河,1980年的径流总量为199万立方米。河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4、自然景观喀喇沁旗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风大干燥,夏季多雨高温

27、,秋季霜冻较早,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喀喇沁旗大地山川秀丽。七老图山脉的茅荆坝,莽莽苍苍,云遮雾绕,山花烂漫,构成与河北省的天然分界。马鞍山奇山秀石,景色旖旎,被誉为“塞外黄山”,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另有玉女峰、翠云峰等为喀喇沁旗大地平添了无穷的灵秀之气。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落叶松种子园成为全国落叶松采种7个重点县之一。马鞍山水库波光涟滟,它与大沟水库和若干方塘被8条河流串在一起,有如镶在大地上的一串串明珠。地上有高山,山山锦绣,地下有洞穴,洞洞幽奇。上烧锅地下溶岩洞穴属自治区首次发现,石笋、石花、石珊瑚晶莹剔透,大洞、小洞、洞中洞犹如迷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喀喇沁大地的风

28、光无限。5、自然资源喀喇沁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旗耕地面积86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物良种化,粮食产量稳定在4亿斤,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盛产天然蘑菇、蕨菜、黄花等各种山野菜2亿公斤以上。蔬菜、烤烟、中药材、山杏、山葡萄、食用菌、育肥牛、小尾寒羊基地已具一定规模。地下矿产资源富集,探明矿藏20余种,黄金、铅锌、锰等有色金属及煤炭、石灰石、沸石、莹石、大理石、膨润土、高岭土、水晶石、石墨、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分布广、储量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二、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及人口喀喇沁旗辖8个乡镇1个街道,161个行政村4个社区,5个国营农(林)

29、场,总人口36万,共有蒙、汉、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壮、锡伯、苗、瑶、侗、维吾尔、黎14个少数民族生活在喀喇沁旗,其中蒙古族人口约有14.5万。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区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7万。2、经济发展现状全旗财政收入54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83万元,增长10,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716万元,增长6.7。财政支出明显扩大,全年财政支出2308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8,比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390万元,比年初增加11739万元,增长1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293万元,比年

30、初增加1532万元,增长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8372万元,比年初增加7186万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675万元,比年初减少1722万元,下降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8272万元,比年初减少342万元,下降0.7。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2668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现金支出354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加,贷款余额下降。3、交通喀喇沁旗交通便利,S206线赤茅一级公路纵贯全境,东距赤峰46公里,西距承德160公里,距北京390公里,距赤峰机场20公里、与赤通、赤大、赤朝高速公路相距38公里,旗内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4、教育全旗普通中学在

31、校生25506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9885人,初中入学率99.01,与上年持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5,普通中学辍学率为1.32,小学生辍学率为0.04。全旗专任教师3862人。全旗学校占地面积190万m2,其中校舍面积23万m2。中小学计算机拥有量达1236台,图书44.6万册。少数民族教育、成人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教学条件明显改善。5、卫生2002年全旗卫生部门拥有医疗机构43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22个,病床位85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46人,其中执业医师304人。卫生防疫、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自治区卫生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

32、现状(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通过现场踏查,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源,环境质量符合相应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3)地下水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4)地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好项目所在地周围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

33、施,使本项目在建设和营运中保持其所在地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主要保护目标见表7。表7 项目区周围环境敏感点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与本项方位关系距离(km)保护目标大气环境正沟NW2.39所在区域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西北沟门NW2.13美林村(西)NW0.84美林村(东)E0.61南台子沟S0.65弯子村E1.77椴木沟门E2.88地下水本项目及周边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地表水锡泊河支流SW2.8地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声环境项目区及厂界周边200m范

34、围内所在区域环境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生态环境旺业甸林场自然保护区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保护区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生境不因项目建设而受到破坏、影响或产生不可恢复的改变评价适用标准环 境 质 量 标 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1、施工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二级标准;2、运营期一体化处理设施排放的臭

35、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一级新改扩建标准;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 25499-2010);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6、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一类标准;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总 量 控 制 指 标1、本项目的水污染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废水、游客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水达标后用于度假区灌溉及绿化,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无水污染物总量控

36、制指标。2、本项目依托度假区原有供暖管网,不新建锅炉,无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 工艺流程简述1、施工期工艺流程本项目施工内容主要为地面建筑工程、景区道路、给排水管网和景观湖扩建及环湖绿化四部分。施工期为24个月,施工期间平整场地、建筑物建设、设备安装、绿化等,不可避免的将对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本项目在施工期的工艺流程进行简介。(1)地面建筑工程地面建筑工程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停车厂和中心广场。项目施工过程主要为:基础施工阶段,主体工程阶段,设备安装阶段等。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8。基础工程建筑弃土施工场地抑尘噪声扬尘、废气工地生活污水少量建

37、筑垃圾建筑垃圾填埋回用设备安装工程验收主体工程装饰工程回填工程运营城市建筑垃圾场工程回填简易沉淀池简易沉淀池建筑废水图8 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2)景区道路工程道路基底应先夯实,如基底强度不足或遇软土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增设砂砾垫层、振冲碎石桩、盲沟及土工格栅等)。挖方路段设有截水沟的应先做截水沟,后开挖路基。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如下图所示:清表弃方路基施工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弃方路面摊铺施工废水扬尘噪声辅助设施施工、平整场地及环保生态工程建设道路运营噪声尾气取土回填图9 道路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3)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包括地面清理、土方开挖、

38、管网铺设、回填、表面覆盖等几个环节,不可避免的将对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如下图所示:图10 给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4)景观湖扩建及环湖绿化景观湖扩建及环湖绿化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如下图所示:图11 景观湖扩建及绿化施工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2、运营期工艺流程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见图12。项目运营景区管理人员游客绿化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下渗补充地下水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灌溉、绿化、造雪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图12 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二、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本项目施工周期为24个月,冬季不施工。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扬尘、

39、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等对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除。1.1施工期大气污染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土方挖掘及堆放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扬尘和汽车尾气。(1)土方挖掘及堆放扬尘项目施工时,对地面建筑(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及附属建筑、停车厂和中心广场)、景区道路和景观湖扩建等工程的施工采用露天开挖方法施工,在地面堆积弃土方和大量回填土方,通常在施工现场一般要堆积510天,当风干时可在起动风速下形成扬尘。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的影响。干燥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的泥土堆砌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产生粉

40、尘扬起;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又会造成部分粉尘扬起和洒落;雨水冲刷夹带的泥土散布路面,晒干后因车辆的移动或刮风再次扬尘;回填过程中也会引起大量粉尘飞扬;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中也必然引起洒落及飞扬。因此,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土地开挖和回填作业,减少开挖土方的露天堆放时间尽量随挖随填是抑制这类扬尘的有效手段。为防止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抑尘,在本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连续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应对开挖土方临时堆存处采取洒水或采用绿色覆盖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产生。施工单位要按计划及时对弃土进行处理,并在装运过程中对运输残土的汽车采取帆布覆盖车厢(保持车辆封闭式运输)和在

41、非土质路面的运输路线上洒水的方法,同时尽量避免在起风的情况下开挖土方和装卸物料。装运车辆注意不要超载,采取措施保证残土运输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前将轮子上的泥土用扫把清扫干净,防止沿途有弃土落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应及时清扫。采取以上措施后,土方挖掘及堆放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2)运输车辆扬尘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的行驶产生,约占扬尘总量的60%,并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m以内。为减少运输车辆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评建议施工期采取以下扬尘防治措施:施工

42、期运输车辆扬尘防治措施为:严格控制车辆超载,避免施工及建渣洒漏,运输时进行遮盖;运输车辆经常清扫,减少车轮、底盘携带泥土;路面洒落的泥土及时清扫;采取围挡作业,施工结束及时恢复占用场地。采取以上措施后,运输车辆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3)汽车尾气运输车辆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NOx、HC和CO。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8。表8 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系数污染物汽油为燃料(g/L)轻柴油为燃料(g/L)小汽车载重车机车CO169.027.08.4NOx21.14.49.0碳氢化合物33.14.446.0以黄河重型车为例,其额定燃油量为30.19L/100km,按上表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系数测算,单

43、车污染物平均排放量分别为:CO815.13g/100km,NOx1340.44g/100km,碳氢化合物134.0g/100km。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经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时,建筑工地的NOX、CO和HC的浓度为其上风向的5.4-6倍,其NOX、CO和HC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00m,影响范围内NOX、CO和HC的浓度均值分别为0.216mg/Nm3、10.03mg/Nm3和1.05mg/Nm3。由于本项目使用的车辆和设备较少,且在维护好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的前提下,排放的污染物与周围道路行驶车辆排放污染物相比数量很小,故对

44、周围环境影响轻微。施工期尾气防治措施为:加强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保证不排放黑烟;做好车辆疏导,减轻塞车或车速减低带来的尾气污染;施工场地周围建筑材料和工程废土的堆放、装卸、拌料过程及运输车辆会产生大量扬尘。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部分尾气。对周围居民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后,施工区域TSP浓度将在50m以内超标。为使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工地管理:工程建设单位要制定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根据施工工序编制施工期内扬尘污染防治任务书,实施扬尘防治全过程管理,责任到每个施工工序。建筑施工扬尘控制:施工场地要按照相关要求设置围挡、围栏。土方工程辅以洒水抑尘,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要使用商品混凝土。使用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时,要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对于少量的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活动,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工地内从建筑上层将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