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532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农业部兽药GMP认证企业 水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手册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USIBIOCHEMTECH-NOLOGICO.,LTDOFWUHAN公司简介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兽药、渔药研发、生产、经营、科技服务的现代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科技后盾,先进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公司以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科技服务跻身行业前列。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医药产业园,占地面积25亩,其中厂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仓库1800平方米,化验室、办公室1500平方米,建成的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片剂、颗粒剂、粉剂、预混剂、

2、口服液剂、液体消毒剂、液体杀虫剂、固体杀虫剂9种剂型,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公司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是理想的制药生产基地。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武汉生化技术全国领先的优势,走校企联合之路。公司依靠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的科研力量,聘请两所高校的资深专家和教授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推出的产品低成本高疗效,用户满意、经销商乐意。 武汉武四生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诚信为本,共同发展”为企业理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加倍的努力与药界同仁一起开拓广阔的空间。目 录一、 产品目录二、 鱼病防治的基本常识1、

3、 鱼病发生的原因(1) 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2) 引起鱼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3) 鱼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2、 鱼类病害的诊断(1) 现场调查(2) 鱼体检查3、 鱼病的预防措施(1) 清整鱼池(2) 加强养殖管理(3) 药物防治二、 水质管理技术1、 水质管理的意义2、 怎样判断水质的好坏3、 水质变坏的标志4、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三、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1、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2、 烂鳃病3、 肠炎病4、 赤皮病5、 细菌病白血病(暴发性出血病)6、 白头白嘴病7、 打印病8、 鳃霉病9、 竖鳞病10、 疥疮病11、 水霉病12、 斜管虫病13、 三代虫病14、 鳃隐鞭虫病15、 车

4、轮虫病16、 小瓜虫病17、 指环虫病18、 锚头蚤病19、 中华蚤病20、 碘孢虫病四、虾、蟹、鳝、鳗的养殖防病害知识1、虾类的病害防治(1)虾病的诊断(2)虾病的预防措施彻底清塘放苗前先肥好池水科学放养虾苗加强养殖管理饲料的投喂药物防治(3) 对虾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对虾桃拉病毒病对虾肌肉白浊病对虾烂鳃病(4)青虾及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青虾及罗氏沼虾黑斑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红体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累枝虫病青虾及罗氏沼虾烂鳃病2、 蟹类的病害防治(1) 河蟹发生病害的原因(2) 河蟹病害的诊断(3) 河蟹病害的预防措施(4) 河蟹常见病害防治技术河蟹上岸不下水症河蟹烂鳃病河蟹肠炎病河蟹肝坏死病河蟹

5、颤抖病3、 黄鳝养殖及病害防治黄鳝发狂病黄鳝出血病黄鳝肠炎病黄鳝打印、腐皮、烂头烂尾病黄鳝大头病黄鳝肠道寄生虫病4、 名优养殖鱼类常见病害防治技术鳜鱼(桂花)暴发性传染病鳜鱼(桂花)出血病鳜鱼(桂花)烂鳃病乌鳢烂身病斑点叉尾鮰溃疡病斑点叉尾鮰烂鳃病鳗鱼车轮虫病鳗鱼指环虫病五、常见鱼病的发病季节及肉眼鉴别六、渔业水质标准七、禁用渔药列表八、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及用药禁忌九、附表1、附表一 “出血病”的防治方法及事项2、附表二 “清塘剂”使用方法第一章 产品目录通 用 名商 品 名包装规格含 量 规 格杀虫类泼洒乳剂氯氰菊酯溶液鱼虫杀100ml/瓶4.5%精制马拉硫磷溶液鱼虫雷100ml/瓶20%

6、甲苯咪唑溶液新奥特100ml/瓶10%阿维菌素溶液混杀灵100ml/瓶0.5200ml/瓶0.5伊维菌素溶液虫菌双灭灵100ml/瓶0.5%溴氰菊酯溶液100ml/瓶1%氰戊菊酯溶液见虫杀100ml/瓶8%苦参碱车轮虫克星500ml/瓶45%车轮杀200ml/瓶复配剂内外虫杀100ml/瓶硫酸锌溶液纤虫净200ml/瓶敌百虫溶液鱼安达200ml/瓶复配剂鳝鳗内外杀100ml/瓶复方甲苯咪唑指环杀200ml/瓶内服粉剂阿苯达唑粉肠虫净200g/包盐酸左旋咪唑粉孢虫杀200g/包地克珠利粉孢虫克星200g/包0.5%多虫杀驱虫散200g/包杀菌类泼洒水剂苯扎溴铵溶液止血烂鳃宁100ml/瓶倍腈松溶

7、液渔瘟灵100ml/瓶40%辛硫磷溶液抗暴灵100ml/瓶40%戊二醛溶液水菌净500ml/瓶10%聚维酮碘溶液菌毒双效灵500ml/瓶10%次氯酸钠溶液高效菌毒灵2500ml/瓶有效氯5%季铵盐络合碘溶液菌毒双杀500 ml/瓶季铵盐络合碘20倍腈松乳剂鳝鳗止血灵100ml/瓶泼洒粉剂菌毒净CLO2片剂500g/袋菌毒绝杀二溴海因500g/袋三氯异腈脲酸虾蟹康500g/瓶内服粉剂氟苯尼考粉暴血停100g/包10%200g/包10%恩诺沙星粉武四止血宁200g/包5%恩诺沙星菌必治200g/瓶5%诺氟沙星粉鱼虾康泰200g/包5%盐酸沙拉沙星可溶性粉多菌灵200g/包5%大蒜素粉整肠舒200g

8、/包营养类粉剂葡醛内酯粉消食保肝宁200g/包维生素水产多维200g/包维生素K3粉200g/包酵母、三桂、橙皮消食鱼虾乐200g/包应激王100g/包鳝鳗电解多维200g/包中药类粉剂扑草净粉 水霉净200g/包露水草、龙胆、泽泻、沸石、夏枯草、酵母虾蟹脱壳促长素200g/包茵陈、大黄、连翘、柴胡肝胆舒200g/包龙胆、肉桂、干酵母、碳酸氢钠鱼胃乐200g/包百部、绵马贯众、樟脑、苦参、食盐菌虫杀200g/包槟榔、雷丸、木香、贯众灭孢灵200g/包大黄、黄芩、黄柏三黄散300g/包水质改良类粉剂硫代硫酸钠粉活水爽500g/包90%硫酸铝粉恶水底毒净500g/包10%过碳酸钠富氧宝500g/包

9、10%活性炭螯合剂水质解毒保护剂500g/包聚合氯化铝解毒改水宝500g/包腐植酸钠降氨灵500g/包臭氧片亚硝净500g/包清塘类粉剂氯硝柳胺粉灭螺精500g/包25%乳剂酮毒精溶液清塘剂号100ml/瓶6%酮毒精溶液清塘剂号100ml/瓶5%鱼肥粉剂珠蚌专用肥40kg/包虾蟹专用肥20kg/包鲢鳙专用肥40kg/包水剂EM菌优藻素增氧剂+沸石粉+冰片增氧底改1000g/包第二章 鱼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 鱼病发生的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鱼类疾病通常被简单认为只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对鱼类侵害的结果。但是水体中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存在并不都会造成鱼类疾病的发生,可见造成鱼类疾病发生的

10、原因不仅仅是病原体的侵害,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鱼病的类型主要有非病原性疾病及病原性疾病两种。非病原性疾病在目前的养殖鱼类中呈上升趋势,其大体上是营养性疾病和环境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是因为养殖过程中饲料配比的不确当,微量元素的缺少或各养殖阶段中对食性转换欠考虑等原因,造成鱼类生理疾病,如脂肪肝病、僵瘪病等;后者是由于养殖水体中理化因子急剧改变或因高密度等胁迫因子,使鱼类产生应激性生理反应所致,如窒息、中毒、弯体病等。我们知道,现今大多数养殖鱼类大都是野生种类直接进入人工养殖,并未经过科学的驯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强制其适应人为养殖环境的营养。当养殖对象不能适应人为环境时,就会产生生理反应

11、,甚至死亡。通常非病原性疾病是不传染的,只要改善养殖环境和营养,疾病就可缓解,鱼类可逐渐康复。病原性疾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引起的,目前养殖鱼类的疾病大多数属于此类疾病。由于该类疾病时可以传染的,如果不及时防治,发病率就会上升,因此危害较大。养殖鱼类中的寄生生物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每种寄生生物都可使养殖鱼类致病,只有那些能使养殖鱼类发病的寄生生物才被称作病原体。但是寄生生物与病原体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一些平时并不致病的寄生生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转化为致病的病原体。即使是常见的病原体,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水体中所造成的病情也有轻重不同甚至完全不发病。如果水体环境良好,鱼类机体健

12、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病原体就难以繁衍、侵袭、发育和传播,鱼类也不会发生疾病。由此可见,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发生是由水体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因素、病原体的侵袭及鱼类内在生理因素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了解了这些原理,我们才能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一) 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1、 自然因素水质的变化:影响水质的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等,鱼类对池水的PH值虽有较大的适应范围,但以7-8.5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类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污泥中含大量的营养物质,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和底质的

13、改良。水温的变化: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水温的突然升降,鱼体会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发生病理变化。鱼类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温变化的要求也不同。鱼苗阶段水温突然变化不超过2,鱼种阶段不超过4,成鱼阶段不超过5,温差过大,会导致鱼类的死亡。2、 人为因素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养殖密度越高,环境的不稳定性越大。随着放养密度的加大,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地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疾病。管理不当:人工投饵不科学,使鱼类饥饱不匀,鱼类也易发病。在是非培育天然饵料的过程中,如施肥不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引起水质的恶化,导致鱼类疾病的发生。机械性损伤:在网捕、运输过程中操作不

14、当,极易损伤鱼体。受伤的鱼体若未经消毒,下塘后极易被细菌和霉菌感染。3、 生物因素一般的鱼病,多为水体环境差,鱼体抗病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各种致病生物侵袭鱼体而致。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类,如老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亲泥苔等,统称为鱼类的敌害生物。(二) 引起鱼类疾病的病原体因素侵袭鱼类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及藻类等。病原体的来源池塘养鱼过程中鱼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源。通常在一次进水后,众多的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病原体进入池塘,病原体在池塘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即会侵袭鱼体引发鱼病。病原体的传染力传染力是病原体可在一个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后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力。病原

15、体只有在一个宿主体内繁殖后及时排出宿主体外,并转移到另外的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存活,这种能力的大小即为病原体的传染力,传染力越强,危害性越大。病原体的致病力致病力是某种病原体入侵鱼体后能够引发鱼类疾病的能力。控制病原体进入养殖水体的途径对病原体的传染力与致病力的特点进行防治,是控制鱼病发生,减少鱼病所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三) 鱼群的易感性和抗病力尽管养殖水体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但也很难避免病原体的进入。若养殖对象不是易感鱼群,则不会发生疾病,水体中易感鱼群或体质差的鱼体的存在时鱼病发生的首要条件。影响鱼体抗病力的因素主要是鱼体的生理和身体结构。因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因敌害进攻后,病原体

16、会从伤口侵入。池塘中某些化学物质促使鱼体分泌粘液,一旦粘液耗尽,病原菌也会乘机而入。因此造成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原因分为环境、病原体、鱼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养殖水体环境,是预防鱼病发生的关键。二、鱼类病害的诊断(一) 现场调查1、 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慢

17、慢死亡,损失不太大;若后者原因,则往往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各种家鱼及野杂鱼都不例外。2、 调查鱼类饲料管理情况养殖鱼类发病,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如:放苗种前不清塘,放养品种规格大小相差过大,放养密度不当,投喂饲料不当,施肥不当等因素都会引发鱼病。3、 调查有关环境因素鱼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大有关系的。如水源中有无污染源,水体本身理化因子有无变化,水温变化及周围有无施放农药情况,池底质情况的好坏,鱼池大小及水深情况等。鱼池往年的发病史,每年何时开始发病;在同一鱼池中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鱼同时发病;每天死鱼的数量等,对于准确诊断鱼病也十分重要。(二) 鱼体检查鱼体的检查是鱼病诊断最主

18、要最直接的方法。检查方法是由表及里,先检查鱼体体表,再检查鱼体的内脏。检查鱼体的某一部位,先用肉眼检查,再用显微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回更全面完整。1、 目检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是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则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鱼病常见症状是体表黏液过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浓囊等症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用肉眼可以识别出来。目检鱼体包括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顺序和方法如下:体表:将病鱼置于白色解剖盘中,按顺序从头部、嘴、眼、鳃盖、鳞片、鳍条等部位仔细观察。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首先应注意鳃盖是否张开,鳃盖表皮有没有腐烂或

19、变成透明,然后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丝的颜色是否正常,有无黏液,鳃丝末端是否肿胀或腐烂变白。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剪掉一侧的腹壁,观察有无腹水或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其次观察内脏的外观是否正常。然后剪断靠咽喉部位的前肠和靠肛门部位的后肠,取出内脏,把肝、胆等器官逐步分开。把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去掉肠道中粪便和实物,用剪刀剖开观察。2、 镜检镜检一般是根据目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进行检查。从病灶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置于载玻片上,若是体表组织和鳃组织或体表粘液,用滴管加一滴清水;若是内脏组织,需滴加0.7%的生理盐水,然后盖上盖玻片,稍用力压平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对每个病灶部位,至少取三个不同

20、点进行观察。在整个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各种鱼病的流行季节,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三、鱼病的预防措施(一) 清整鱼池修整鱼池:鱼池在养殖一段时间后,要清除池底淤泥,清整后的鱼池要经日光曝晒池底,一次杀灭部分病原。药物清塘:在鱼塘中有些生物本身就是病原体,有的则是病原的携带者。因此,必须要用药物清塘,常用药物有:“乐安清塘净”、“清塘剂”生石灰、茶籽饼等。(二) 加强养殖管理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是提高单产较好的措施。放养 密度越高的池塘,发生鱼病的机率越大,根据不同的鱼类之间有着不同的食性和栖息特点,合理混养,对预防鱼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投

21、饵施肥: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常用肥水剂有严格管理制度:定时巡塘,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尤以早晨巡塘最为重要。要经常性的改善鱼塘卫生环境,勤除杂草、残饵和死鱼,定期消毒,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三) 药物治疗1、 鱼体消毒即使是健壮的鱼种,也难免有病原体寄生,所以在鱼种放养前,最好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经短时间药浴,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药物有食盐、“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敌百虫”。2、 食场消毒食场是鱼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寄生虫和病原菌密集之处,故经常性地食场消毒,是有效地防病措施之一。常用的方法有悬挂法和泼洒

22、法两种。常用药物有:“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高效菌毒灵”。3、 水体消毒在鱼病流行季节,应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以杀死水体中或鱼体上的病原体。常用的水体消毒药是:“水菌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高效菌毒灵”。4、 定期投喂药饵一些内脏器官的疾病,需要应用内服法来防治,将药物拌入饲料中投喂。目前常用的内服药物有:“菌必治”、“暴血停”、“武四止血宁”、“整肠舒”、“鱼虾康泰”、“阿苯达唑粉”、“三黄散”、等。在日常的饲料投喂中,定期内服“消食保肝宁”、“肝胆康”等保肝护肝药物,再结合每天投喂一餐“水产多维”,可以显著增强鱼类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

23、抗疾病的能力。做好药物预防工作,实际上是鱼病防治常规管理工作之一。经验表明,坚持药物预防所花的药物预防经费要比发病后的治疗药物费用节省,而且鱼产量远比未防病的高。在养殖鱼类过程中,应贯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预防措施既要注意切断传染病的来源途径,又要尽可能地阻止病原体的传染和侵袭,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为养殖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章 水质管理技术一、 水质管理的意义 水石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每种水产动物都有自己适合的水质条件,满足了才会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其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可

24、使水产动物生长缓慢,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下降;重则能造成水产动物应激、过敏,甚至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养鱼先养水,养好水石养鱼成功的一半。 影响水质好坏的化学指标主要有:PH值、溶解氧、总碱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有机物耗氧量等指标。这些指标都必须满足水产动物的要求。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染物等,如超过渔业水质标准,则不利于养殖生产,应加以改良。因此,水质的化学指标应定期检查,分析。如果存在问题应科学处理。若单凭生产经验判断,往往出现错误,可能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影响水质好坏的生物因素主要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指标。这些指标要求水中不含有毒的甲

25、藻、蓝藻、金藻等,若有应控制其发展;浮游动物的数量也要合适,如果过多则水质易变瘦,甚至出现严重浮头;底栖生物应以满足鱼类饵料生物的要求为主,幷防止底泥厌氧分解而过多产生有毒物质。总之,水体生物因素应有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必须符合以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为目标,并且保持长时间的平衡,否则会造成养殖水体多次水变,严重时会造成泛塘。综上所述,科学检测水质,准确记录分析,可以告知养殖人员水质的状况,为正确改良水质、鱼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因施肥、投饵、用药等日常管理失误而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二、 怎样判断水质的好坏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渔民把好水概括为:肥、活、嫩、爽。肥就是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大,

26、且鱼类容易消化;活就是水色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常有变化,这时浮游植物属于繁殖盛期且鞭毛藻类占优势的标志;嫩就是指水鲜嫩不老的意思,这是浮游植物种类好且不衰老的反应;爽是指水质清爽,无浮膜,浑浊度小,是水质无污染,水中溶解氧充足,水体达到正常生态平衡的反映。水质的好坏还可以通过水色水华得到正确的观察。水色指水体所特有的颜色,通常认为混养塘一褐色水较好;主养吃食鱼的池塘,水色以淡绿色较好;特种养殖的水色以绿黄色或黄绿色较好。水华是浮游生物繁殖到一定程度时,水体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花纹,一半认为较好的水华有:绿色带状水华、三级云彩装水华、黄色溶液状水华等。三、 水质变坏的标志水质变坏一般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27、由于投料、投草、施肥量过大,水中的腐植质过多,进而分解等原因引起。其主要标志是:1、 水色呈黑色且带臭味,是池水中腐植质严重超标,进而分解过快引起。这种水质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生长,对鱼类生长有害,若不及时增氧,有可能造成泛塘。2、 水中出现绿色沙粒状浮层,这是水中蓝藻大量繁殖的标志,蓝藻不能被鱼类充分消化利用,而且当其老化死亡后,会放出生物毒素,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溶氧,往往容易造成毒鱼性浮头,在生产商应加以注意。3、 水面出现大面积油状浮膜,是池水中生物失望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上水中污物后形成。颜色多以灰黑色常见,鱼吞食后,易引起肠炎;同时浮膜长期大面积覆盖,易影响浮游植物的光

28、和作用而降低水中溶氧。4、 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浮,池水发白带腥臭味,这是因为底泥种有机质含量过高,底层水长期缺氧,有机质厌氧分解后产生大量碳酸气、硫化氢、氨氮、沼气等造成,这些气体毒性较大,对鱼有相当大的危害。5、 鱼类活动反常,如:鱼类每天浮头提前,且日出后迟迟不下,或鱼类长时间在进水口集结,吃食量逐日降,也是水质变坏的具体反映,应及时化验幷采取措施。如果发生以下现象,又检查部出鱼病,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应加强管理、科学实治,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四、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提高水中溶解氧A、选择合理的放养密度B、经常定期加注新水C、适时开动增氧机D、选用三效灵消毒,同时可提高

29、水中溶氧2、调节水体PH值A、水质偏酸:全池泼洒生石灰B、水质片碱:全池泼洒氯杀宁消毒,或采用过氧乙酸消毒,或使用醋酸降碱3、降低氨氮A、降低水的PH值,减少氨氮浓度B、适量换水,稀释氨氮浓度C、使用肥水宝、塘中保肥水,可逐渐降低氨氮的浓度D、泼洒塘毒净壳降低氨氮的毒性4、降低亚硝酸盐A、尽可能多换新水B、保持水中高溶氧C、使用三效灵黄昏泼洒,每天一次,连用两次,可有效氧化水中亚硝酸盐5、 降解硫化氢A、使用塘毒净化全池泼洒B、定期换水C、清除塘底的有机底泥D、合理泼洒适量氯化亚铁6、调节水色透明度 透明度最好保持在20-40厘米为宜。水质偏瘦可用肥水宝肥水;水质过肥可用净水宝瘦水,同时也可加

30、注新水。第四章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防治1、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图1)【病原】呼肠弧病毒。【流行】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危害草鱼鱼种要比成鱼大,青鱼也有发病。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广泛流行、危害极大地病毒性鱼病,从2.5-15厘米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往往造成大批草鱼死亡。每年6-9月,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随之消失。【症状】在草鱼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以下症状:剥去鱼体表皮,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厘米)的草鱼种中常见。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表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

31、般在较大(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中常见。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防治方法】(1)可注射草鱼防治疫苗(2)外用消毒剂内附药饵外用:“渔瘟灵”、“抗暴灵”4-5亩/米,“菌毒双杀”、“菌毒双效灵”2-3亩/米内服:“菌必治”、“暴雪停”、“三黄散”、“维生素K3粉”,详见产品说明书(3)调水:若水质差,则用“水质解毒保护剂”或“解毒改水宝”、“活水爽”等产品2、 烂鳃病(又称“乌头瘟”)(图2)【病原】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流行】此病在草鱼、青鱼、鳙、鲤等鱼都可发生,但主要危害草鱼。

32、此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终年出现,在水温15一般少见,20以上开始流行,28-35是最适宜流行。尤以夏季多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症状】病鱼常离群独游水面,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肉眼检查,病鱼鳃丝腐烂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面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防治方法】(1) 外用:“渔瘟灵”、“止血烂鳃灵”、“菌毒双效灵”、“高效菌毒灵”(2) 内服:“多菌灵”、“菌必治”、“武四止血灵”(3) 调水:“水质解毒保护剂”“活水爽”“EM菌原液”3、 肠炎病(图3)【病原】病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孢菌。【流行】此病在草鱼、青鱼中

33、非常普遍,鲤、鳙中也有发现,尤其对当年草鱼和一龄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高,一般在50%左右,有的鱼池可达90%以上。此病中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症状】病鱼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似火山口,严重时鳍条亦蛀蚀破坏。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前肠或后肠呈现红色,严重时则全肠成紫红色,场内一般无食物,含淡黄色的粘液或血脓。病鱼失去食欲,行动缓慢,离群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1)外用:“渔瘟灵”+“食盐”复配,“高效菌毒灵”、“菌毒双效灵”(2)内服:“武四止血灵”、“整肠舒”“

34、、多菌灵”(3)调水:“解毒改水宝”、“EM菌原液”4、 赤皮病(图4)【病原】病原体为荧光假单孢菌。【流行】此病广泛流行,遍及全国各养鱼区,每年放养及捕后最易发生此病;因为鱼的皮肤在捕时及搬运过程中受伤,病菌乘机侵入鱼体。严寒冬季,水温很低,鱼的皮肤也会冻伤而感染此病。此外,鱼在水中与固体物摩擦以后,伤口而发生此病,此病从早春至严冬终年可见,常与肠炎并发,无明显的流行季节。【症状】鱼体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分或基部充血,鳍的稍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也被破坏(亦称蛀鳍)。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分坏状斑,鳃盖中部有时色素消退或烂去一块,有时鱼的肠道亦充血发炎。【防治方法】

35、(1)外用:“菌毒双杀”、“菌毒双效灵”、“菌毒净”、“渔瘟灵”、“络合铜”(2)内服:“多菌灵”“菌必治”(3)调水:“水质解毒保护剂”、“优藻素”5、细菌性败血症(又称暴发性出血病)(图5)【病原】病原体为嗜水气单孢菌和温和气单孢菌。【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鲫、鲢、鲤、鳙、鳊,鲮等也感染此病。该病可使鱼类在三四天内出现大批死亡。2月底至11月均有发病,以5月下旬至9月为甚。【症状】病鱼离群狂游、暴躁不安,鱼腹部或体侧有点状或块状充血,腹部肌肉充血,鳃盖、鳍基、下颌、眼眶充血,鳃丝发白,肛门红肿外突,腹腔有腹水,肠道内有少量食物或无食物,肠壁薄而透明,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红。【防治方法】(1)外用:

36、“渔瘟灵”+“食盐”复配,“渔瘟灵”+“络合铜”复配(2)内服:“武四止血灵”“暴血停”、“多菌灵”、“整肠舒”6、 白头白嘴病(图6)【病原】病原体为粘球菌。【流行】该病通过接触感染,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鲤等鱼苗和夏花鱼种。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一日之间能造成数千上万的夏花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发病原因与水质不良、病原体大量滋生、密度过大、缺乏足够的适口饲料以及鱼体抗病力降低等因素有关。【症状】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口周围皮肤糜烂,有絮状物粘附,反应迟钝,有气无力地飘游在下风近岸水面,不久即死。【防治方法】(1)外用:“菌毒净”、“菌毒双效灵”、“菌

37、毒双杀”(2)内服:“菌必治”“暴血停”(3)调水:“解毒改水宝”、“水质解毒保护剂”、“活水爽”7、打印病(图7)【病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胞菌。【流行】主要危害鲢、鳙,在各种年龄的鱼中都有发病,夏秋两季最易发生【症状】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似有在鱼体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部位的腐烂在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在整个病程中长期出现皮肤腐烂,以后随病势扩大其直径和深度,形成锅底2形小谭,严重时肌肉腐烂,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鱼随即死亡。【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拉网、运输减少鱼体

38、损伤(2)外用:“菌毒净”、“菌毒双杀”、“水菌净”+“止血烂鳃灵”(3)内服:“三黄散”、“多菌灵”、“暴血停”、“鱼虾康泰”(4)调水:常加注新水,“水质解毒保护剂”、“解毒改水宝”、“优藻素”8、鳃霉病(图8)【病原】病原体为鳃霉菌。【流行】此病是急性型的,从发病起,如环境适宜,在1-2天吃鱼即可出现爆发性的急剧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每年4-10月流行,尤以5-7月期间最甚,一般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脏又发臭的池塘,容易发生此病。【症状】对病鱼进行鳃部检查时,可发现这样的症状:鳃瓣失去正常的鲜红色,呈粉红色或苍白色。鳃小片肿大粘连,鳃小片充血、出血。【防治方法】(1)

39、外用:“水菌净”+“止血烂鳃灵”、“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菌毒净”(2)内服:“多菌灵”、“菌必治”、“暴血停”、“ 维生素K3粉”(3)调水:常加注活水,“优藻素”、“恶水底毒净”9、竖鳞病【病原】病原体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草鱼,鲢和金鱼有时也会发生,此病在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养鱼地区常有出现。有两个流行期:一为鲤产卵期,二是鲤越冬期,一般以11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主要流行季节,此病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数在鱼体后部)向外张开象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称。鳞囊内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40、故又称鳞立病。用手指在鳞片上稍加压力,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着脱落。有时常伴有鳍基充血,皮肤轻微出血发炎,脱鳞处形成红色溃疡,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表现游动迟钝,呼吸困难,继而腹部向上,持续2-3天后,终于死亡。【防治方法】(1)外用:1、将250克大蒜头捣烂放入50千克水中,给病鱼浸洗几次;2、用2%食盐水与3%小苏打水混合,浸洗病鱼10分钟;3、用“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强氯精”、“菌毒净”、“水菌净”全池泼洒消毒水体(2)内服:“多菌灵”、“菌必治”、“暴血停”10、疥疮病【病原】病原体为疥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流行】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

41、现,但发现数量比较少,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中偶有发现,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症状】患病初期,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部位出现脓疮,用手摸之,有浮肿的感觉,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浓汁和大量细菌。鱼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坏裂开,病情严重的鱼,肠道也充血发炎。【防治方法】(1)外用:“水菌净”、“菌毒净”、“菌毒双效灵”、“菌毒双杀”(2)内服:“菌必治”“暴血停”(3)调水:“解毒改水宝”、“水质解毒保护剂”、“活水爽”11、水霉病【病原】病原体为水霉菌和绵霉菌。【流行】早春和晚冬(水温10-22)是发病高峰期。【症状】水霉营腐生生活,它在鱼体上以“

42、伤口寄生者”的规律出现,通常未受伤的健康鱼不易感染。寄生时期,肉眼看不见症状,当肉眼可见时,其菌丝已深入计入,蔓延扩散;外菌丝向外生长成棉毛状物附着在鱼体上,菌丝短的象附着小块旧棉絮,菌丝长的象沾着一个小棉球,此种现象俗称“长毛”,并称其为“白毛病”。鱼卵孵化时,极易感染水霉,整个鱼卵象个绒毛球,漂浮于水体,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 外用:“水霉净”、“水菌净”、“菌毒净”、“强氯精”、“菌毒双杀”,可防继发性感染(2) 内服:菌必治+水产多维12、斜管虫病【病原】病原体为鲤斜管虫。【流行】全国各地常有发病,此病对鱼苗和草鱼、青鱼、鲢、鳙、鲤等鱼种危害特别严重,初冬和春季流行

43、,适宜水温在12-18,20以上一般不会发生此病。【症状】斜管虫寄生于鱼鳃、体表,刺激寄生分泌大量黏液,使鱼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鱼体发黑消瘦,飘游水面或作侧卧状,贴近塘边,呼吸困难,不久即死亡。【防治方法】外用:“混杀灵”、“伊维菌素溶液”、“车轮杀”,三天后用“水菌净”、“菌毒双杀”、“菌毒净”13、三代虫病【病原】病原体为三代虫。【流行】每年春季和夏初危害饲养鱼的鱼苗、鱼种,金鱼也常受其害。【症状】病鱼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黏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低倍显微镜

44、检查每个视野5-10个虫体时,可确诊。【防治方法】外用:“鱼安达”、“新奥特”、“指环杀”、二天后用“水菌净”、“菌毒双杀”、“菌毒净”内服:“肠虫净”、“内外虫杀”14、鳃隐鞭虫病【病原】病原体为鳃隐鞭虫。【流行】该病在我国的危害较大,主要危害苗种,大量寄生时可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主要流行于5-10月。【症状】病鱼游动缓慢,吃食减少,直至不吃食,鱼体发黑,鳃丝肿胀,黏液增多,病鱼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此病可以通过显微镜确诊。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鳃隐鞭虫大小与红细胞差不多【防治方法】外用:“混杀灵”、“伊维菌素溶液”、“车轮杀”,三天后用“水菌净”、“菌毒双杀”、“菌毒净”15、车轮虫病(图9)【病原】病原体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流行】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都有此病,4-7月较流行。【症状】病鱼患病严重时,体表或鳃上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危害下塘10天左右的鱼苗时,发现成群沿塘边游,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防治方法】(1)外用:“车轮虫克星”、“车轮杀”或“鱼安达”,隔两天后用“菌毒净”防止细菌继发污染(2)调水:彻底清塘,“菌毒净”16、小瓜虫病(图10)【病原】病原体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