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553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 血鹦鹉又名红财神、财神鱼和发财鱼,是由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 Gfinther)的雄鱼和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 Hubbs)的雌鱼杂交所获得的品种,属淡水热带观赏鱼类,1986年产于我国台湾地区。其嘴型似鸟喙,全身血红亮丽,体态丰腴多样,性情温和,且具有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对温度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浙江省平湖市自2005年引进、试养血鹦鹉以来,将观赏鱼养殖业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经过3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条集苗种生产、成鱼养殖、产品销售、观赏鱼饲料、

2、渔药经营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笔者现将血鹦鹉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血鹦鹉养殖从业者提供技术参考。1成鱼养殖血鹦鹉的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和温室养殖两种方式。1.1池塘养殖1.1.1环境设施要求养殖场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相对安静,通讯、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水源水质、养殖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池塘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面积以2500 - 3500 m2为宜,可蓄水1.5m以上;壤土或砂土底质,池底平整,不漏水,淤泥厚度小于20 cm,池两端进排水设施完善。每1334 m2配功率1.5 kW的增氧机1台。放养苗种前,池塘注水约10 em,每667 m2用

3、75100 kg生石灰或3-4 kg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约28%)消毒。1.1.2注水培饵苗种放养前710 d注水80 100 cm,进水时要用60目的袖状筛绢网过滤,再根据水体肥瘦情况适当施加发酵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1.1.3苗种质量要求要求苗种体长3 cm以上,规格整齐,体型一致,逆水游动能力强,体表无损伤,鳞片和鳍无缺损,眼睛饱满明亮。1.1.4苗种放养放养水温不低于25(华东地区在5月下旬左右),且成鱼养殖池与苗种培育池的水温差不应超过2。放养前先试水,在确保清塘药物药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放养,避免在大风、阴雨天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操作。每667 m2放养1000012000尾规格、

4、体型一致的血鹦鹉苗种,具体放养密度视池塘条件、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定。1.1.5饲养管理投饲坚持“四定”原则,投喂优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3%以上,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6%-7%为宜。实际操作中根据池鱼的规格计算理论投饲量,再结合季节、天气、水温、水质及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日投喂2次,分别于07:00和15:00进行。养殖前期,随着水温的逐渐升高,以添加水为主,每日注水3-5cm,直至水位达1.2m左右;至6月中下旬,为避免过高的水温对幼鱼生长造成影响,加水至1.5m左右,并保持此水位;养殖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酌情换水,确保水质良好、溶氧充足,但每次换水量不宜超过20%。养殖期间保持水体“肥、活

5、、嫩、爽”,水温控制在2530pH值7.5 -8.5,溶氧量3.5 mg/L以上,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为宜,透明度30 -40 cm。勤开增氧机以保持水体溶氧充足,且每隔半月全池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9化浆后均匀泼洒,以调节池水的pH,并与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用1.0-1.59)或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体用0.3 0.49)交替使用,给水体消毒。同时要根据鱼池水质情况和幼鱼生长情况不定期使用沸石粉,泼洒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改善底质、水质。勤巡塘,观察水质和幼鱼的摄食、生长情况,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1.6病害防治血鹦鹉抗病能力强,养殖成活率较高(一般在90%左

6、右),较少发病,但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对防病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坚持“无病先防、全面预防、有病早治、积极治疗”的病害防治原则。放养前鱼池彻底清淤消毒,养殖期间合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定期消毒水体,做好水质调控工作。血鹦鹉的常见病害主要有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细菌性肠炎病等,主要发生在春夏和夏秋季节交替、水温变化较大和水温较低时期,由于对常用药物没有使用禁忌,因此其病害防治可参照常规鱼类的防治方法。1.1.7收获捕捞一般经过3个月左右的养殖,血鹦鹉的体色会褪成白色或浅黄色,此时为降低养殖密度、提高池鱼成活率,将部分血鹦鹉起捕移人温室水泥池暂养,准备着色。采用拉网方式起捕,选择质地柔软、网目大小为

7、2 em左右的尼龙渔网。平均起捕规格为7 -9 em。捕捞操作应小心谨慎,尽量避免鱼体遭受机械损伤而影响体色。另外,为避免因低温引起池鱼死亡,当池塘水温降至22以前(华东地区10月中下旬,以当地季节为准),将池内的鱼全部起捕移入温室养殖,继续饲养至咸鱼规格。1.2温室养殖1.2.1水泥池要求成鱼养殖水泥池长方形,面积以50 m2左右为宜,可蓄水60 cm以上,具充气、进排水设施,采用封闭式控温循环流水进行养殖,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泥池在放养前用浓度为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注水40 cm。所在温室应有配套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水处理等系统。1.2.2苗种放养放养前

8、7d左右,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约159化浆后均匀泼洒,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0-1.59漂白粉消毒水体,维持水温在28左右(苗种培育池与养成池的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3 em以上的血鹦鹉苗种10000尾池,具体放养密度视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定。1.2.3饲养管理投饲坚持“四定”原则,投喂优质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3%以上,日投饲量以鱼体重的4%-5%为宜,日投喂3次,分别于7:30、10:30、15:30进行。每个水泥池内搭建2个约80 em80 em大小的食台,定点投喂。每天循环流水12 h,维持水温25 - 30,溶氧量5mg/L以上,排出的养殖废水经过活性碳、生化

9、棉、珊瑚石等的吸附、净化处理后再循环使用。1.2.4筛苗分养一般血鹦鹉苗种在放养45 d左右后,由于生长不一致而出现个体大小差异,此时应及时进行筛苗分养,按体型大小将规格一致的幼鱼筛选至另外的水泥池统一养殖,以确保池内的幼鱼生长均衡。如以后池鱼仍出现体型悬殊的情况,则需继续筛苗分池养殖。1.2.5病害防治采用封闭式控温循环流水养殖方式血鹦鹉发病的可能性小,在合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维持水温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一般不会发生病害。1.2.6成鱼规格温室养殖4个月左右后,血鹦鹉的规格可达7 cm以上,体色呈白色或浅黄色,无杂点。此时根据商品鱼规格和市场行情等情况可进行着色。2成鱼着色2.1着色水泥池要求成

10、鱼着色在温室水泥池内进行,水泥池大小及其消毒处理同温室养殖水泥池。2.2暂养按规格、体型将血鹦鹉成鱼分级暂养于水泥池内,暂养密度以控制在每池10000尾以内为宜。暂养前用3%-5%食盐水浸浴消毒鱼体10一15 rain。暂养期间,日投饲量以池鱼体重的2% -3%为宜,全天24 h保持微流水循环,维持水温28 - 30,其余饲养管理操作同温室养殖饲养管理。2.3鱼体着色2.3.1鱼体要求为缩短着色时间,节约着色成本,待着色鱼体的体色需暂养褪至白色且无斑纹、杂点,此褪色过程至少需要10 d。2.3.2着色准备将规格、体型一致的白色血鹦鹉挑至另一水泥池,准备统一着色。为避免着色期间血鹦鹉因抢食擦伤鱼

11、体而影响最终上色效果,降低放养密度至4000一8000尾池。2.3.3投喂增色饲料增色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在43%以上,其成分除鱼饲料常规原料组成外,还添加了虾青素、胡萝卜素等着色剂,饲料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日投饲量为池鱼体重的2%-3%。日投喂3次,分别于07:30、10:30、15:30进行。在投喂增色饲料前,用普通饲料驯食lOd左右。2.3.4着色管理投喂增色饲料期间,维持水体24 h微流水循环状态,确保溶氧量充足。控制水温28 30,避免因水温波动而影响着色效果。连续投喂15 -20 d后,鱼体即可呈现火红鲜艳的色泽,成为待出售的血鹦鹉商品鱼。王甘翔潘亚均宋之琦杨庆沈伟良(浙江省平湖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平湖314200)水产科技情报2009,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