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8553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信江新支六路道路工程经三路至经五路投资江西鑫南风环评信环评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名称信江新区支六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鹰潭市投资公司法人代表吴岩联系人韩松通讯地址鹰潭市经济大厦3楼联系电话15270136632传 真邮政编码335000建设地点经三路至经五路立项审批部门鹰潭市发改委批准文号鹰发改行字201612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市政道路工程建筑(E4813)路线全长(m)319路面宽度(m)16总投资(万元)853.0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43.4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10%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3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由来近年来,鹰潭市城市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鹰潭信江新区位于鹰潭市的北部,与老城区隔江相望,

2、信江从东、南、西三面环绕而过,具有非常优越的生态和景观条件,根据信江新区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信江新区将规划为具有大型商贸会展、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和生活居住功能的新城区,并将是新的城市公共中心所在。信江新区的建设对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实现“带状”城市向“块状“城市的转变,形成一江两岸城市新格局,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全面推动鹰潭市城市化进程。为解决城市发展空间的瓶颈,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一江两岸“的高品位滨水城市,经鹰潭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信江新区进行全面的开发建设。正是在此背景下,信江新区需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速推进城市化

3、进程。本项目为新建道路,道路起点为鹰东大桥北端两侧,终点则为滨江路,道路全长319 m,道路宽度为16 m,总投资853.03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项目的建设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此,信江新区支六路道路工程项目部委托本环评单位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对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勘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鹰潭

4、市环境保护局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二、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名称:信江新区支六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鹰潭市投资公司工程起讫点位置:路线全长319m。其中:起点为经三路,起点坐标X=3127987.941,Y=502564.909(东经1170143.03,北纬281558.39),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为经五路,终点坐标X=3127988.008,Y=502883.790(东经1170148.98,北纬281559.54),终点桩号为K0+319。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工程地理位置图。项目北侧为鹰潭市第五中学(在建),南、东侧为安置小区,西侧为荒地,项目四周环境现状

5、见图1-1。 项目东侧 项目南侧 项目西侧 项目北侧图1-1 项目四周环境现状图工程投资估算:本工程总投资为853.0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48万元,占总投资的5.10%。建设工期:工程计划建设施工期为6个月。建设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本工程路线全长319m,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速度为30km/h。建设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项目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2。表1-1 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技术标准路线长度m319道路等级级城市支路车道数/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km/h30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红线宽度m16设计年限年10路面结构设计轴载标准/BZZ-100KN地震抗

6、震设防烈度/鹰潭地区地震烈度小于6度,道路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表1-2 主要工程数量一览表序号工程项目内容1路线长度319m2机动车道(25m宽)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黏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乳化沥青透油层水泥稳定碎石3人行道(23m宽)/4绿化带行道树5土方工程挖方3037m3填方209m36照明工程路灯24盏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给水、雨污排水、照明、电力、电信等。路基工程路基标准横断面:3m(人行道)+10m(机动车道)+3m(人行道)=16m。路基以1:1.5向下放坡至现状地面。图1-2 信江新区支六路标准横断面路拱、路面排水及其他管线车行道采用双向直线

7、型路拱,横坡度为1.5%;人行道采用单向直线型路拱,横坡度为-2.0%。支六路道路底下需铺设污水管310m,并配套建设污水检查井14座;需铺设雨水管310m,并配套建设雨水检查井14座、雨水集水口20个。照明工程支六路分别在两侧人行道上设置路灯,整条道路上的路灯对称布置。照明器采用截光型,1120W的LED灯,道路平均照度为15LX。安装高度为距路面10m。绿化工程道路景观是线性连续的景观,景观的整体性与整体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到行车速度与景观单元内在联系。选择以常绿植物占多数原则;在遵循基本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考虑植物群体色彩、季相和形体的关系,做到简洁而不单调,变化而不凌乱,

8、追求整体道路空间观赏效果大手笔、大气势。本道路内景观设计主要是人行道绿带等。交通工程1、沿线道路上设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2、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3、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4、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志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超过两种,标志内容不应矛盾、重复。5、让路标志、解除限速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等应单独设置。工程占地及拆迁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4603.89m2,详见附件二。项目用地性质为城市道路用地。项目不涉及拆迁。 工程土石

9、方及三场设置情况项目挖方总量约3037m3(自然方),填方总量约209m3(压实方)。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弃土,应交由土渣部门管理,不得随意倾倒。施工营地及拌合场不设拌合场。施工的水泥砼选用商品水泥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工程路面铺设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本项目不设置沥青拌合站。三、项目总投资估算及筹集本项目建设投资为853.0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为444.8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330.61万元,工程预备费77.55万元。建设资金为政府投资。四、 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期为6个月,拟从2016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2月底建成。2017年3月通车。五、交通量预测车流量支六路道路交

10、通量达饱和状态设计年限取10年,其特征年为2017年、2022年、2027年。本项目预测年日标准车流量详见表1-3。表1-3 预测路面日标准车流量表 单位:pcu/d路段201720222027支六路6542862211396(2)车型构成各路段的车型流量比见表1-4 。 表1-4 工程车型流量比一览表 单位:路段小型车(S)中型车(m)大型车(L)支六路70255(3)昼间、夜间平均小时车流量昼间、夜间的划分按北京时间划分为昼间16个小时,即北京时间6002200;夜间8个小时,即北京时间2200次日600。本地区昼间车流量约为日车流量的90%,夜间车流量为日车流量的10%。不同车型排放的噪

11、声和尾气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相同。项目工程设计对车流量的计算是以小型车作为全天标准车流量,其计算方法一般是按在道路上的占地面积比进行的,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文件关于调整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的通知(厅规划字2010205号),确定的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1:1.5:3,即一辆大型车相当于3辆小型车,一辆中型车相当于1.5辆小型车。 本工程规划特征年平均小时车流量预测结果见表1-5。表1-5 项目昼间、夜间交通量预测值一览表预测年昼间平均小时流量(辆/时)夜间平均小时流量(辆/时)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合计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合计2017258 92 18 368 57 20 4 82

12、2022339 121 24 485 75 27 5 108 2027449 160 32 641 100 36 7 142 (4)日均和昼间高峰小时流量項目昼间高峰小時车流量按昼间车流量的10%计,则项目日均小时和昼间高峰小时车流量见表1-6。表1-6 项目日均和高峰小时车流量表预测年份日均小时流量(辆/时)高峰小时流量(辆/时)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合计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合计2017191 68 14 273 412 147 29 589 2022251 90 18 359 543 194 39 776 2027332 119 24 475 718 256 51 1026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

13、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鹰潭市月湖区经三路至经五路,项目周边为住宅小区、学校及其他道路,建设地点及周围区域环境质量较好。本项目属新建项目,项目选址地块原为空地,不存在原有项目遗留污染问题。53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鹰潭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处东经1164111730,北纬27352840。东部、北部分别与上饶的弋阳、铅山、万年、余干接壤,南面、西面分别与抚州市的金溪、资溪和东乡毗邻,东南一隅与福建省的光泽县相连,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门户”。项目所在地理位

14、置图详见附图一。2、地形、地貌、地质全境基本上属于低丘岗地地带,仅江北河套多为海拔30米左右的冲积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含水域),境内最高山岭为南部的带宝山,海拔144米。河流以蜿蜒北部的信江为主,支流有白露河、童家河等。土壤多为偏酸性。低丘岗地以红壤为主,耕作土以红壤性水稻土和冲积沙壤较多。区域地质基础属白垩系的红砂岩,上部为第四系土壤层,下部为白垩系的砂页岩(包括砂岩、粉砂岩和砂质砾石等),基础比较稳固。该地区属地下水贫乏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壤层中,属上层滞水和地下潜水型。3、气候、气象鹰潭市地处赣东北部,红砂岩丘陵地带,夏季气候炎热,为江西省的高温地区。鹰潭市属中亚热温暖湿润季风

15、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最高温度41,年极端最低温度-15.1;大于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大于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降水占全年的48.3%,

16、旱季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4、水文水系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1.22亿立方米,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为6.29亿立方米,全市全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0.4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为0.22亿立方米,全市总用水量为10.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22亿立方米。5、林业、矿产资源矿产主要矿种有银、铝、锌、铀、稀土、石膏、瓷土、硅质原料。矿泉水、花岗岩和建筑用砂岩等,冷水银铅锌矿是目前我国最

17、大的银铅锌矿床,罗塘石膏矿区石膏储量居全省之首,瓷石和硅质原料为我市潜在优势矿石。林地面积299.8万亩,活立木蓄面积675万立方米,其中:毛竹林面积36.6万亩,毛竹立竹5050万株,全市建立了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商品林基地11万亩、毛竹丰产林基地15万亩、名特优经济林基地17.8万亩,绿化苗木花卉基地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1%。年商品材采伐限额6万立方米,毛竹采伐限额满足要求。社会环境简况(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与人口鹰潭市位于赣东北中部,信江中下游。面向珠江、长江、闽南三个“三角洲”,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辖区东接弋阳县、铅山县,

18、西连东乡县,南临金溪县、资溪县,北靠万年县、余干县、东南一隅与福建省光泽县毗邻。境域南北长约18千米,东西宽约38千米。距省会鹰潭市143千米(铁路里程)。全市总面积3556.7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15%。现辖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龙虎山风景区的管委会、高新区。201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14.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4.2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为1.51万人,出生率为13.17;死亡人口为0.72万人,死亡率为6.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6。2、社会经济结构2014年,

19、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76.2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83.15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8%、75.4%和20.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011元,增长9.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62.0:30调整为7.8:62.0:30.2,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303.55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达到50%,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达101.6

20、6亿元,增长9.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73.39亿元,增长11.0%。全年税收收入达到80.8亿元,增长8.7%;其中增值税完成32.54亿元,增长15%;受营改增政策因素影响,营业税出现下降,全年完成营业税11.55亿元,下降28%;企业所得税完成12.11亿元,增长47.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15.92亿元,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1亿元,增长18.3%;医疗卫生支出12.25亿元,增长40.7%;节能环保支出6.54亿元,增长10.5%;住房保障支出5.11亿元,增长20.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7

21、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持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28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25万人。3、农业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8%。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6.13万公顷,增长2.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13万公顷,增长1.5%。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丰,全年粮食产量达到71.72万吨,增长3.0%,其中,早稻29.6万吨,增长4.1%。主要畜牧产品平稳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3.02万吨,增长2.8%,其中猪牛羊肉11.29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2.12万吨,增长1.6%。生猪出栏136.15万头,增长3.4

22、%,家禽年末存笼516.65万只,增长0.4%。水产养殖规模基本稳定,全年水产养殖面积为8355公顷,增长1.3%,水产品总产量4.9万吨,增长2.7%,其中养殖产量4.55万吨,增长2.9%。全市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实现产值73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9家,实现销售收入54.3亿元,增长23.9%,带动农户13万户。截止2014年底,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多家,新增410家;家庭农场270家,新增120家。4、工业和建筑业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0.3亿元,增长11.2%。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157.3亿元,增长3.5%,股份制企业完成108.1

23、4亿元,增长17.5%,私营企业完成67.66亿元,增长2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7.2亿元,增长13.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44.95亿元,增长16.5%,重工业完成295.35亿元,增长10.3%。分产业看,铜产业完成257.28亿元,增长10%;非铜产业83.02亿元,增长14.9%。分行业看,在统计的27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的增加值实现了增长。其中重点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253.15亿元,增长10.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19.12亿元,增长16.3%;烟草制品业完成14.51亿元,增长12.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5.6

24、9亿元,增长16.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9.12亿元,增长1.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6.43亿元,增长10.7%,其中铜产业实现收入3000.81亿元,增长10.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2.7亿元,增长2.9%;实现利润99.25亿元,下降0.3%,其中铜产业实现利润67.05亿元,下降3.3%;综合经济效益指数467.42%,同比提高18.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08.51亿元,增长7.3%,产销率达到97.6%。5、科学技术和教育2014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11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普通中学

25、 80所,小学259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幼儿园254所。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在校生分别达6038人、58480人和10823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428人,在园幼儿37910人。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分别拥有专任教师338人、80人和5621人。全市小学适龄人口毛入学率为104.43%,初中适龄少年毛入学率114.99%,高中阶段入学率81.18%。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市共获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争取项目资金1636万元,创历史新高。科技成果鉴定19项,市级科技成果鉴定16项,市级科技项目验收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达972件,同比增长127.6%,授权量达582件,同

26、比增长174.5%,成为全省唯一实现申请量和授权量双翻番目标的设区市。全年新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5家“中心”申报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全年申报成功2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家省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72亿元,增长19.9%;占GDP比重为8.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6、文化、卫生2014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4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4个,图书藏量42.69万册,比上年增加3.6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3个,收藏文物11564件,比上年增加230件。全市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

27、线广播电视用户17.77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5.6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33%。2014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卫生室)996个,其中医院25个、卫生院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个。卫生技术人员5470人,比上年增加220人,其中医生2422人,增加69人,注册护士1897人,增加75人。卫生机构床位4970张,比上年增加344张,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2.97%,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3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3.5%和6.9%。7、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2014年,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

28、国家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241公顷,其中国家级10946公顷。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3个,野生植物就地保护点9个;野生动物种源繁育基地38个,野生植物种源培育基地23个。全市造林面积3054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1068公顷。城市绿化改造进一步加强。全市城区绿化覆盖面积1385公顷,比上年增加50公顷;绿地面积1248公顷,比上年增加50公顷。全市拥有公园18个,比上年增加4个;公园面积271公顷,比上年增加21公顷。市城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5%,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P

29、M2.5等环境监测体系已建成运营。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3%,万元GDP能耗(2010年可比价)下降4.92%,超额完成全年下降3.4%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节能取得积极进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55.08万吨标准煤(按当量值计算),比上年下降0.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了0.5%、1.5%、3%、5%。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14年,全市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0起,同比减少6.3%;死亡18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9起,同比减少3.3%,

30、死亡17人,同比减少5.9%; 发生工矿商贸安全事故1起,比去年减少1起,死亡1人,比去年减少1人。全年发生火灾334起,同比上升24.6%;死亡1人,同比上升100%;经济损失206.1万元,同比减少48.0%;未发生农机安全事故、水上交通事故和校园安全事故。信江新区概况信江新区管辖范围为夏埠乡辖区和贵溪市志光镇信江村委会,周塘村委会,理源村委会李家村小组,志光村委会姜家村小组、廖家村小组,贵溪市鸿塘镇港口村委会,地域面积为38.42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余人。信江新区作为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0.15平方公里,到2020年,信江新区居住容量规划为15万人。信江新区发展目标定位是:打

31、造城市客厅、建设美丽信江。信江新区就是今后鹰潭主城区的核心地段,将打造现代化滨江生态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层面应用生态理念和技术的生态城,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滨江新城。信江新区作为城市未来的商业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用地10.15平方公里,到2020年,信江新区居住容量规划为15万人。根据规划,借“杭南长”城际高速铁路及客运站建设的东风,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加快信江新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建成夏埠滨江大道、夏埠城市防洪工程、夏埠沿江景观工程、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城际高速鹰潭北站、夏埠安置小区等重大工程项目;建成信江新区龙虎

32、山路、信江路、经一路、纬四路、纬五路及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管网工程;建成夏埠新区市民休闲公园、步行街、10万平方米高档酒店写字楼、5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等核心建筑。 据了解,信江新区在建项目有: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城市防洪堤、夏埠自来水厂、夏埠安置小区、高速铁路及鹰潭北站、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鹰办事处和南昌海关驻鹰办事处大楼、市一中搬迁、夏埠滨江大道、龙虎山路一期工程、信江路一期工程、经一路工程、纬四路工程、纬五路工程、沿江景观工程、夏埠市民公园、夏埠步行街、信江新区高层住宅、鹰潭市规划展示馆等。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

33、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本次评价利用评价范围内鹰潭恒大御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资料,鹰潭恒大御景建设项目鹰潭市一中监测点距离本项目约460m,娄家村监测点距离本项目约500m,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评价区域内SO2、NO2、PM10监测值见表3-1。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一览表监测点统计指标PM10SO2NO2标准值(mg/m3)GB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值日均值日均值0.150.150.12鹰潭市一中监测值范围(mg/m3)0.0500.0650.0430.0520.0340.045超标率(%)000标准指数(Pi)0.3330.4330.2

34、870.3470.2830.375娄家村监测值范围(mg/m3)0.0500.0680.0390.0510.0300.042超标率(%)000标准指数(Pi)0.3330.4530.260.340.250.35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和PM10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鹰潭恒大御景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资料,信江新区拟建污水处理厂排水口下游500m处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见表3-2。表3-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一览表监测断面评价项目pH化学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SW2单因子指数0.080.125

35、0.580.6750.750.8750.5850.6630.7750.880.360.38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因子水质类别断面水质评价评价项目中单因子指数最高值为总磷(0.88),水质类别为,故该断面水质为类,水质状况良好由表3-2可以看出,项目纳污水体信江监测结果符合本项目纳污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3、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5年鹰潭市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保护目标建设项目位于鹰潭市月湖区,据现场勘

36、察,评价区内无重点文物、古迹、植物、动物等敏感目标,该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为周边居民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和声环境状况。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表3-2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人口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鹰潭第五中学北面,35m约27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鹰潭市第一中学东南面,460m约6000人娄家村西面,500m约300人安置小区南侧,35m约2000人声环境安置小区道路两侧,35m约130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鹰潭第五中学北面,35m约2700人水环境信江西南面,1600m大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37、838-2002)类标准主要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空气: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沿线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内。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建设区域附近的地表水体,保护级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临交通干线一侧执行4a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4。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级别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水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38、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标准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小时平均(一次)24小时平均年均SO20.500.15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NO20.200.080.04PM10/0.150.07TSP/0.300.20(2)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除pH外均为mg/L类别pHCODCrBOD5DOTPNH3-N类6-920450.21.0

39、表4-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水质标准(摘录)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污染物名称标准限值pH6.58.5氨氮(mg/L)0.2总硬度(以CaCO3计)450 mg/L细菌总数(个/L)100总大肠菌群(个/L)(个)3.0(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居住商业混杂区,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临路一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4。表4-4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dB(A)功能区限值标准标准值昼间dB(A)夜间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0、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施工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具体标准列于表4-5。表4-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摘录)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沥青烟气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运营期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阶段)(GB18352.3-2005),其具体排放限值列于表4-6。表4-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表(摘录)基准质量(RM)(kg)限值(g/km)

41、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HC+ NOx)颗粒物(PM)L1L2L3L4L5阶段类别级别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汽油柴油柴油第一类车一全部2.30.640.20.150.50.560.05第二类车RM13052.30.640.20.150.50.560.051305RM17604.170.80.250.180.650.720.071760RM5.220.950.290.210.780.860.1第一类车全部10.50.10.080.250.30.025第二类车RM130510.50.10.080.250.30.0251305RM17601.810

42、.630.130.10.330.390.041760RM2.270.740.160.110.390.460.06噪声工程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表1排放限值;即昼间70dB,夜间55dB。表4-7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dB(A)夜间dB(A)7055总量控制指标根据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工作的通知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期间各设区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十二五”期间国家对CODCr、NH3-N、SO2及NOx四种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和计划管理。本项目为道路工程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

43、为道路汽车尾气和雨水的路面径流,不需要纳入总量控制范围。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图5-1 道路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二、运营期图5-2 运营期产污环节地面雨水主要污染工序及源强分析:一、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分析(1)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为6个月,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见表5-1。表5-1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环境要素工程内容环境影响影响性质社会环境出行安全施工和建材运输等可能影响沿线来往车辆的安全。短期、可逆、不利生态环境施工活动建材堆放和施工人员活动可能对植被和景观产生破坏;水土流失施工活动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取土填筑和土地裸露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声环境施工机械不同施工阶段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噪声对离路线较近的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水环境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施工场地砂石材料冲洗废水等。环境空气扬尘、沥青烟雾道路铣刨产生的粉尘;粉状物料的装卸、机动车道沥青铺设、运输等固体废物施工废渣挖除老路路面结构和挖除路床物(2)营运期运营期,交通噪声将成为运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此外,路面径流对水体的影响、废气污染物等也不容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