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556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淡水鱼类饲料配制及饲料原料选择技术叶元土(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一、配合饲料营养指标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我国淡水鱼配合饲料营养指标的数量差异非常大,一方面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非常大,另一方面是不同企业的实际标准差异非常大,再就是不同的养殖品种的差异非常大。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具体的企业、一个具体的养殖对象如何来确定其营养指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目前还难以科学化、规范化的问题。(一)蛋白质的需要量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蛋白质质量数量、氨基酸的平衡效果和所选择的蛋白质原料的实际养殖、利用效果。(1)淡水鱼类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合理范围淡水鱼类养殖种类很多,每年开发和引

2、进的养殖种类也很多,在没有制定出这些种类营养标准之前,如何确定其饲料蛋白质含量是一个很普遍的难题。总结已经研究和应用的结果,淡水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范围在224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值。如果再结合我国蛋白质饲料原料和目前的生产情况分析,建议合理的范围应该在2834%左右。当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低于28%左右时,一般是销售价格非常低的配合饲料,其配方成本必须控制在13001500元/吨,仅有极少数几只蛋白质原料的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因此配方中限制了如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原料的使用,一般只能选择如菜粕、棉粕等原料、甚至价格和质量更低的饲料原料,其配合饲料的养殖效果较差、饲料消化利用率很低、对

3、水体的污染也很大,同时,养殖的淡水鱼类也会出现免疫力、抵抗力较差、不耐运输等情况。当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大于34%时,为了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饲料配方成本将超过3000元/吨,如果全部使用鱼粉、豆粕、菜粕、棉粕、花生粕等原料,如果蛋白质作到36%以上,配方成本将达到3200元/吨以上,且饲料配方空间基本被这些原料占据,使得淀粉原料、油脂原料、颗粒粘接性原料等难以进入配方,营养的平衡性很差。通常,为了藤出这些原料的空间、又要保证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就必须使用高蛋白质原料如血粉、羽毛粉、玉米蛋白粉等,而这些原料的消化率、蛋白质利用率和实际养殖效果并不好,这些原料对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的贡献是有限的。

4、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将配合饲料蛋白质的含量设置如此高呢?因此,建议将淡水鱼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设置在2834%较为适宜。(2)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蛋白质需要量的变化同一养殖种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蛋白质需要量有一定的差异,这既是鱼体自身代谢需要的差异,也是其对饲料蛋白质消化能力、对饲料中有毒副作用物质耐受能力差异所致。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个特定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应该如何划分?每一个阶段对营养需要的差异到底有多大?诸如此类一系列的问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这是淡水鱼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不同的饲料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鱼体生长的阶段分析来看,鱼体生理和营

5、养需求变化较大的阶段主要在鱼苗期、性成熟前的幼鱼期、性成熟期和性成熟后期。鱼苗期主要为开口饲料,由于对原料的粉碎细度要求很高,颗粒的大小又要很小,在饲料加工上难度很大,饲料需求量也不大,所有一般很少生产淡水鱼开口饲料,在实际生产中多用天然饵料或卤虫卵。在性成熟前的幼鱼也是配合饲料主要的应用对象,性成熟期和性成熟后期由于生长速度很慢,养殖者也不多。特别注意的是,鲫鱼养殖一般经过1年已经性成熟了,是在性成熟后期进行养殖。对于性成熟前期的鱼可以设置3个阶段,至于是否是其生长发育的阶段则没有准确的理论基础。每个阶段的蛋白质含量一般设置相差2个百分点即可,如250克/尾以前设置为34%、250500克/

6、尾设置为32%,500克/尾以后设置为30%。(3)水温(季节)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影响 主要养殖鱼类适温能力()种类生长最低温适应低温最适温适应高温最高温鲤鱼81522263034草鱼101524283235青鱼101524283235罗非鱼142025303538虹鳟3810182025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生活水域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鱼体内温度一般较环境水温高1左右。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鱼类新陈代谢的强度,因而亦就影响到鱼类的生长速度。依温水性鱼类在不同水温下的生长状况,可将鱼类生长期分为三个阶段:弱度生长期,水温在1015,鱼类体重仅有缓慢生长;一般生长期,水温在1524,鱼类体长、体重

7、增加速度保持正常;最适生长期,水温2430,鱼类体长、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不同种类的鱼对温度要求和适应范围有一定差异(表1)。鲤、鲫鱼的生长起点水温为89;而青鱼、草鱼、鲢、鳙、鲂等大多数鱼类在15以上才进入明显的生长期;罗非鱼、淡水白鲳在18以上开始明显的摄食生长,2835为适宜生长期;虹鳟鱼在6以上开始明显摄食,1020为适宜生长期,25以上就会因水温过高而死亡。水温是影响养殖鱼类生长发育、代谢强度的关键性环境因素。在水温低时要满足快速生长就必须增加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并保障蛋白质的质量,即要增加鱼粉等优质蛋白质原料的使用比例;当水温较高时,可以适当降低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质量,即可以适当增

8、加菜粕、棉粕的使用比例。但是,具体在何种水温、哪个季节该用多少蛋白质含量、何种程度的蛋白质质量进行匹配的问题还难以准确界定,这也是饲料配制技术的一大难点所在。根据目前的情况看,淡水鱼类在1314以下时,鱼体利用氨基酸作为能量代谢的能力大大下降,在代谢适应方面则转为以脂肪作为能量为主。同时,在这个水温下鱼体的摄食率也大大下降,因此,要么就不投喂饲料,要么就必须增加配合饲料中油脂的含量,如虹鳟等冷水性鱼类配合饲料中油脂的比例高达10%以上,高的已经作到20%左右的油脂。在水温18以下时,鱼体代谢也不是很活跃,此时的配合饲料蛋白质用量、蛋白质质量即油脂的用量均应该较高才能保障鱼体快速生长的需要。鱼类

9、快速生长的最佳水温是在2426左右,当水温超过30时鱼体的应急反应很强,生长也会下降。(4)蛋白质需要量与鱼体生长阶段、环境水温的适应根据以上分析,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水温(季节)变化的协调问题,可以保持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便,但是蛋白质的质量、油脂含量和质量要做响应的调整。如在春季,可以适当增加油脂的含量,选择优质的油脂原料如猪油、豆油、膨化大豆、菜籽等,蛋白质原料可以适当增加鱼粉的用量。当水温达到25左右时,可以适当降低1或2个百分点的鱼粉的用量,增加菜粕、棉粕的用量,油脂原料也可以适当调整。最终决定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和质量的因素必须考虑养殖鱼类的生长阶段、环境水温(季节)和蛋白质质量,

10、以及饲料中油脂的含量。例如,对于越冬后的养殖鱼类,其体重已经达到500克/尾以上,按照生长阶段应该使用低蛋白质含量如30%的配合饲料,但是水温还很低,可能只有1416左右,此时如果要保障其生长速度就必须提高一个等级设计和使用配合饲料,可以使用32%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否则生长速度很低、饲料系数会很高。在一个生长周期,可以考虑3个生长阶段:6月以前、7-9月、10月及以后,在6月以前水温较低,养殖鱼类如果要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就必须增加蛋白质质量、尤其是油脂的量和矿物质的量;7-9月水温较高,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数量;10月,水温已经开始下降,鱼类准备越冬,要积累脂肪和增加肥度,因此可以适当降低饲料

11、油脂量,增加淀粉含量以依赖于鱼体自身转化脂肪的能力,储存鱼体自身需要的脂肪、增加其肥度。(二)配合饲料中油脂的用量鱼类与其他动物一样,能量的满足始终是第一位的,所不同的是鱼类优先利用利用氨基酸作为能量物质,其次是脂肪,再次是淀粉。配合饲料中油脂的营养作用和养殖效果是仅次于蛋白质的,可见其重要性。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同时还可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以及体色的改变。但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尤其是肝脏中脂肪积聚过多,引起“营养性脂肪肝”、鱼体抗病力下降,同时也不利于饲料的贮藏和加工成型,因此饲料中脂肪含量必须适宜。油脂

12、原料的价格较高,油脂在配合饲料中出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研究也是不系统、不够深入。1、鱼类对饲料油脂的利用特点配合饲料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油脂总量以满足鱼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油脂总量的满足可以使鱼体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显著加快。(1)鱼类对饲料油脂的储存特点鱼体与其他动物相似,消化道可以直接吸收油脂,且鱼体对吸收的油脂一般不经过转化而直接用于氧化分解、或直接储存在肠道系膜、肌肉、肝胰脏。因此,饲料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将直接影响到鱼体体内储存脂肪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油脂所带有的味道在鱼体中也会有相同的味道,这就是用蚕蛹养殖鱼类后鱼肉中也会有蚕蛹的味道,在配合饲料中使用了较多的肉粉、血粉等以后在

13、鱼肉中也会有肉粉、血粉的味道的主要原因。同时,存储在油脂中的一些脂溶性有毒物质也会随同油脂在内脏器官中存储,对内脏器官造成器质性的伤害,并使器官组织的生理机能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如果油脂已经氧化酸败,氧化酸败的有毒物质也会随油脂进入鱼体肌肉、肝胰脏等部位,并在这些部位积累、破坏这些器官组织的组织结构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对内脏器官造成器质性的伤害,出现肝胰脏、肾脏、免疫系统的伤害。如果比较养殖鱼类与自然环境生长的同种鱼类对饲料油脂的利用、储存特点会得到许多重要的结果,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我们测定过嘉陵江野生的几种鱼类如岩原鲤、黄桑

14、鱼等在越冬期间体内储存的油脂的量、部位和储存的油脂的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鱼类在越冬期间均要储存大量的脂肪,但是储存的部位主要是在肠道系膜中而不是在肝胰脏、肌肉。但是,养殖条件下,除了肠道系膜外,主要储存在肝胰脏、内脏器官和肌肉中。养殖条件可能改变了鱼体对饲料油脂的储存、利用机制,从而使肝胰脏及其他器官组织的油脂储存量显著增加,而随油脂氧化酸败的有毒副作用的物质积累也在肝胰脏等器官组织显著增加,并在这些器官组织对其组织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2)氧化酸败油脂的毒副作用氧化油脂对鱼类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配合饲料对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明显下降,如生长速度下降、饲料系数增加等;鱼体肝功能受到

15、严重伤害,在初期出现脂肪浸润,往后形成脂肪肝,再往后就出现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等严重现象;鱼体生理机能受到严重影响,如免疫防御机能明显下降;养殖鱼体死亡率显著增加,在我们对草鱼种的养殖试验中,在饲料中使用6%左右氧化鱼油、玉米油养殖草鱼种50天左右,死亡率达到50%左右;鱼体出现严重的畸形,如鱼体的身体向侧发生严重的弯曲,在我们对草鱼、任泽林等对鲤鱼的试验中均发现氧化油脂使养殖鱼体出现畸形的情况。油脂氧化酸败的有毒物质一般是随着脂肪一起被鱼体吸收和储存在鱼体内、尤其是肝胰脏的,当鱼体内脏器官组织积累脂肪、脂肪氧化酸败产物达到一定量后就会对鱼体的生长、生理机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鱼类对油脂氧化非

16、常敏感。按照营养学理论,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愈高、必需脂肪酸含量高,对鱼类的养殖效果也应该愈好。这样,鱼油、玉米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其养殖效果应该很好,而猪油、牛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其养殖效果应该较差。然而,实际结果却相反,是猪油、牛油的养殖效果显著优于鱼油、玉米油。其可能的解释只能是,油脂氧化产物对鱼类的毒副作用掩盖了其必需脂肪酸的营养作用,鱼类对油脂养殖产物更为敏感。(3)适宜添加剂的选择在饲料中必须保障一定量的油脂以满足养殖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适量油脂的使用可以节约鱼体对饲料蛋白质、氨基酸作为能量物质的消耗;而鱼类又会在肌肉、内脏器官等组织积累脂肪,在积累脂肪的同时也积累脂溶

17、性的有毒副作用的物质,从而对鱼体器官造成器质性伤害和功能性破坏,如何才能既充分利用饲料油脂的营养作用,又有效防治其不利影响?适宜的添加剂选择尤为重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添加剂呢?根据我们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情况,建议选择能够强化对饲料油脂利用、有效减少体内脂肪储存、尤其是减少肝胰脏脂肪储存的添加剂最为适宜。这类添加剂如鱼虾4号、肉碱等可以快速降解脂肪及脂溶性物质,并产生足够的能量满足鱼体对能量的需求,从而减少鱼体利用蛋白质、氨基酸作为能量物质的消耗,实现养殖鱼体快速生长;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脂肪及其他脂溶性物质在肝胰脏、肌肉等器官组织的储存和积累,可以有效保护或减缓肝胰脏及其他器官的组织结构和

18、生理功能免受油脂氧化酸败产物对鱼体的毒副作用;鱼虾4号还含有可以增强免疫力的物质,可以同时增加鱼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和养殖效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验证具有很好的促进生长、保护肝胰脏和提高鱼体免疫防御能力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情况,如果在肝胰脏等内脏器官中没有大量的脂肪积累,肝胰脏能够保持正常的紫红色状态,鱼体的抗应急能力、耐运输能力会很强,一般不会出现不耐运输的情况。同时,如果能够保持鱼体体表具有正常的粘液,表明其免疫防御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以肝胰脏为代表判定鱼体内脏器官组织是否受到伤害,以体表粘液作为鱼体基本的免疫防御功能是否受到伤害,二者结合,基本可以判定

19、鱼体的生理状态,可以确认饲料的效果和鱼体是否可以安全运输、越冬。2、配合饲料中油脂的含量不同鱼种类对配合饲料中油脂的需求量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是冷水性鱼类对油脂的需要量高于温水性鱼类;低水温季节、尤其是在14以下时对油脂的需要量较水温高时要大。鱼类本来是依赖于氨基酸氧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的,但是,有资料表明鱼类在水温低于13-14以下时,鱼体氨基酸氧化分解酶的活性显著下降,此时鱼类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则主要依赖于油脂的氧化产能了。根据目前的资料总体分析,虹鳟、鲑鱼等冷水性鱼类对油脂的需要量可以达到10%以上,最高的可以达到18-20%,当然,饲料的加工也只能以膨化饲料了。对于一般的温水性鱼类如鲤鱼、

20、草鱼、鲫鱼、武昌鱼等,对于鱼种(小于250克/尾)配合饲料中油脂总量应该保持在5%以上,而对于育成鱼配合饲料中油脂用量应该保持在4%以上。一般情况下,要满足油脂总量,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2%的油脂,在这种油脂营养水平下鱼体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适当增加一些含油量高的饲料原料在配方中的使用比例。(三)碳水化合物的需要与供给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之一,尽管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明确鱼对碳水化合物有特别的需要。但与蛋白质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可供能源物质中最经济的一种,摄入量不足,则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下降,长期摄入不足还可导致鱼体代谢紊乱,鱼体消瘦,生长速度下降。

21、但摄入过多,超过了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限度,多余部分则用于合成脂肪;长期摄入过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和肠系膜大量沉积,发生脂肪肝,使肝脏功能削弱,肝解毒能力下降,鱼体呈病态型肥胖。碳水化合物还给生长所必需的各种中间代谢物(如非必需氨基酸和核酸)提供前体。相比陆生动物,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总体利用水平比较低。在不影响鱼体生长的条件下,鱼类所能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最大量依鱼种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温水性鱼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水平要高于冷水性鱼或海水性鱼,而草食性鱼和杂食性鱼饲料中碳水化合物适宜含量一般高于肉食性鱼。此外,鱼的生长阶段、生长季节也会影响其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一般来说,幼鱼对碳水化

22、合物需要量低于成鱼。最近在生产中发现,玉米、小麦等淀粉含量很高的能量饲料在经过膨化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鱼体对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利用率,同时也显著提高对玉米、小麦淀粉的利用率。如果这样,就可以在饲料中增加对膨化玉米、膨化小麦的使用比例。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发展方向。在罗非鱼、草鱼饲料中,适当增加饲料中玉米、小麦的用量,可以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尤其是在鱼体越冬之前,鱼体将淀粉转化为脂肪的能力得到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在越冬饲料中适当增加玉米、小麦的用量,依赖鱼体将淀粉转化为脂肪的能力转化其自身需要的脂肪,既可以满足鱼体储存能量的需要、增加鱼体的肥度,又可以有效控制饲料成本。(四)维生素的

23、营养1、维生素对于生理机能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营养对于鱼类而言十分重要,配合饲料中维生素不足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更重要的是会导致鱼体生理机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如鱼体出现免疫、防御能力下降,鱼体体表粘液分泌减少,造血机能受到影响出现贫血反应等。我们一般只是关注到维生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二很少关注到对鱼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从而导致养殖鱼体生理机能下降、抗应急能力下降,疾病发生几率增加。因此,在水产配合饲料中必须保障维生素的基本需要量。2、维生素超量使用对生长和饲料转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维生素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在配合饲料饲料中大量或超量使用对鱼体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这方

24、面不如矿物质元素的作用明显。因此,对于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维生素而言,供给量不足会严重影响鱼体生长和正常的生理机能,但是过量使用对生长和饲料转化率又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维生素的成本有很高,过量使用会导致饲料成本增高。这样,对于不同的淡水鱼类要保障足够的维生素量又不至于过量使用就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是营养专家和营养配方师必须致力于研究的课题。(五)矿物质营养1、微量元素的作用微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甚微,但在肌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微量矿物质元素除了与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如生长速度和饲料系数有关外,与鱼体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重要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鱼体的骨骼系统的生长和发育

25、直接相关,对鱼体正常形体的维持有重要的关系。另外,近年发现的养殖鱼体体色出现“白化”现象也与微量矿物质元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微量元素在配合饲料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应该引起我们更大的关注,如微量元素与鱼类正常生长、生殖和免疫等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微量元素在鱼类体内的吸收、运输、积累和排泄;微量元素间及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索之间的互作关系;微量元素与养殖鱼类形体的关系;微量元素与养殖鱼类体色的关系;不同养殖鱼类对微量矿物质元素的需要量等。2、个别微量元素的作用铁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是鱼类等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的运输;在细胞氧化中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色素蛋白等的组成成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26、起传递氢的作用;同时,铁与养殖鱼类骨骼发育及鱼体体长生长直接相关,足够量的铁可以使养殖鱼类的体长生长速度加快。铜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不仅在赖氨酸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等生物中起着重要作用,还是虾蟹等甲壳类血液中血蓝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虾体内40%的铜存在于血蓝蛋白中。另外铜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铜作为酪氨酸酶的辅因子参与鱼体黑色素的代谢,并影响体表色素的形成。在最近的试验中发现鲶鱼、黄桑鱼等种类肌肉、脑等器官组织中铜的含量较一般鱼类要高,而这些种类在养殖条件下经常出现“白化”现象,这些鱼类对铜的需要量是否高于其他鱼类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要注意的是鱼类对铜非常敏感

27、,过量的铜会是鱼体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还会引起养殖鱼类死亡率显著增高。锰是鱼虾类骨胳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对骨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锰的最低需要量尚未确定,鱼虾类能有效利用鱼粉中的锰,但利用率受鱼粉的种类和加工工艺的影响。锰含量的不足会影响鱼体的生长,还会出现鱼体尾鳍畸形和短体症。锌也是动物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缺乏对生长的影响是鱼类营养中研究较多的,如缺锌会导致生长不良,鳍糜烂,死亡率高,鲤鱼还易患白内障。锌对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缺锌可降低动物对氮的利用效率;在细胞分裂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都需要有锌的存在。对草鱼生长的试验表明,在生长阶段吸收锌能够促进合成核糖核酸(RNA),且

28、鱼体长与锌、RNA、RNA/DNA呈显著正相关。硒协同维生素E维持鱼类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大西洋鲑色缺乏硒可导致死亡率上升、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缺乏硒和维土素E均会引起肌肉萎缩症。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动物的基础代谢有密切关系。钴也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维生素B12构成成分,并以辅酶的形式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在生物体内参与许多生化反应。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钻或硝酸钴或在养殖水体中加氯化钴,均可提高鲤鱼的生长速度和血红蛋白的形成二、配合饲料原料的选择(一)原料选择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1、营养价值这是首要因素,都很重视。要注意的是除了常规营养指标外,还要注意

29、可消化利用率问题。2、新鲜度原料的新鲜度是影响原料养殖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定要注意。如玉米、小麦等作为活的植物种子,具有很好的新鲜度。如果已经是玉米粉、小麦粉保存一段时间后其新鲜度会显著下降,养殖效果会降低。如大豆、菜籽也是活的植物种子,其蛋白质、油脂具有很好的新鲜度,一旦粉碎后应该尽早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而存放一定时期后其新鲜度显著下降,油脂也容易氧化,其养殖效果也会显著下降。就油脂而言,大豆、菜籽、米糠等油脂原料中油脂的稳定性要显著高于豆油、菜子油、米糠油,其养殖效果也要好得多。新鲜鱼粉与存放一定时期的鱼粉比较,虽然我们从一些营养指标看没有什么变化,但养殖效果会有显著的差异。如何

30、评判一种原料的新鲜度目前还是一件困难的事,目前鉴定原料新鲜度最好的方法是用嘴偿、用鼻子闻,通过感官进行鉴定是最适宜的方法。感官鉴定除了可以鉴定其新鲜度外,还可以判别原料是否有掺假的嫌疑。每种原料都有其自身的特殊味道,通过嘴偿、鼻子闻和眼睛看,基本可以确定原料的新鲜程度,并通过是否有异味基本可以判定是否变质、是否掺有其他物质。可以肯定的是,植物种子的新鲜度好于已经加工的原料、原料中油脂的新鲜度好于已经加工好的油脂。3、原料掺假就目前的情况看,饲料原料掺假的情况较为严重,原料、尤其蛋白质原料掺假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掺假原料的种类也较为普遍,以前主要是蛋白质原料,目前包括次粉、面粉、菜粕、

31、棉粕等都有掺假的情况。对于掺假物种类也非常多,化工产品、泥土、石粉、低质、劣质原料等是掺假的主要原料,更为可怕的是在饲料原料中掺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在菜粕、棉粕中掺入乌桕籽、茶籽、桐油籽等,这些物质对养殖鱼类有明显的毒性和副作用。有好多饲料厂经常出现一些早不到原因的疾病、死鱼现象,查配方没有问题,查养殖环境没有问题,查疾病也找不到原因,这是就要查原料的问题。目前已经有饲料原料掺假导致养殖鱼类出现一些“疑难杂症”的案例。掺假原料的鉴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最好先采用感官和显微镜鉴定,再进行理化鉴定,最后进行综合鉴定。对于掺假原料的鉴定我们提出以下指标。首先感官鉴定和显微镜分析,可以初步判定原料的

32、新鲜程度和是否有掺假的嫌疑;如果有掺假的嫌疑,则可以进一步进行鉴定,油脂原料可以选择的鉴定指标是酸价、水分和碘值,酸价可以使用碱进行中和,所以不能完全判定是否氧化酸败,但是碘值是反映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指标,一般难以掩盖,对照鉴定对象的标准值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油脂是否氧化及氧化的程度。对于蛋白质原料的鉴定,建议选用水分、粗蛋白、水溶总氮和蛋白质离体消化率,水溶总氮可以鉴定原料变质程度和原料中是否掺假有化学含氮物质如尿素、氯化铵等,而离体消化率则可以判定是否掺假了高蛋白、低消化率的原料如血粉、水解羽毛粉、水解皮革粉、踢角粉等。当然,测定氨基酸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利用氨基酸测定结果进行判别时要注意,不

33、要单纯以氨基酸总量来进行判定,因为掺假羽毛粉、皮革粉等高蛋白原料后氨基酸总量会很高,最好根据必须氨基酸的平衡模式进行鉴定。4、原料的养殖效果不同原料的实际养殖效果、使用限量等是最终决定该原料在配方中使用量的关键性、综合性因素,有条件的单位应该针对主要养殖鱼类、主要饲料原料进行养殖效果评价试验,以次决定针对不同养殖鱼类饲料配方原料的选择。例如,目前的结果表明,用高蛋白、脱狨的棉粕等量替代豆粕可以取得同样的养殖效果,对部分鱼类其养殖效果还以棉粕好于豆粕,而豆粕的价格要比棉粕高700-800元/吨,这样棉粕与豆粕比较,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再如玉米或小麦与次粉的比较,也具有明显的养殖效果、性价比优势

34、。(二)蛋白质原料1、单一蛋白质原料的养殖效果与使用限量蛋白质原料是配合饲料质量的核心部分,在水产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原料的选择和使用也是产品质量控制和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鱼粉、豆粕是优质的蛋白质原料,优质、优价,它们的使用既决定了配合饲料的产品质量,也决定了配合饲料的产品价格。而菜粕、棉粕的使用使配合饲料成本显著下降,只要使用合理,配合饲料的质量也会有保障。但是,菜粕、棉粕及其他植物粕类的使用量应该在多大范围内较为适宜?在大量使用菜粕、棉粕等后对鱼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在那些方面?影响有多大?文华等选用秘鲁鱼粉、大豆粕、生大豆、棉籽粕、菜籽饼、芝麻粕、米糠饼、米糠、小麦麸、混合麸等10种

35、饲料原料,经粉碎后加入适量的水,制成颗粒,晒干使用。经过12周饲养,草鱼的增重率分别为鱼粉0.62%/d、大豆粕1.08%/d、生大豆粉0.22%/d、棉籽粕1.19%/d、芝麻粕0.76%/d、菜籽粕1.04%/d、米糠饼0.32%/d、小麦麸0.67%/d、混合麸0.56%/d,以棉籽粕为最佳,大豆粕和菜籽饼次之,生大豆粉最差。而蛋白质效率则以小麦麸和混合麸为最高,生大豆粉和秘鲁鱼粉最低,这反映了鱼类利用蛋白质的一般规律,因为蛋白质是不可代替的营养素,鱼类摄取的饲料优先满足其蛋白质的需要,当摄取的蛋白质不足时,用于生长的比例大;当摄取蛋白质过多时,多余的蛋白质被转化为能量消耗掉,用于生长的

36、比例小。我们以35%的鱼粉、57%的豆粕、68%的菜粕、60%的棉粕、52%的花生粕分别组成蛋白质含量为30%的单一蛋白质原料的试验饲料,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草鱼64天。各试验组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鱼粉组1.160.05%.d-1、豆粕组0.950.06%.d-1、菜粕组0.570.02%.d-1、棉粕组0.490.04%.d-1、花生粕组0.530.05%.d-1,鱼粉组和豆粕组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各试验组草鱼的形体参数、内脏指数、主要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力指标如溶菌酶和SOD酶、全鱼和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等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草鱼生长和生理机能是

37、比较安全的。豆粕组草鱼血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显示肝胰脏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其他各组与鱼粉组结果无显著差异。鱼粉组草鱼全血血红蛋白含量为71.069.86 mg.ml-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显示出豆粕组(57.664.28 mg.ml-1)、菜粕组(60.270.19 mg.ml-1)、棉粕组(61.762.05 mg.ml-1)、花生粕组(58.591.49 mg.ml-1)草鱼出现一定程度的贫血反应。因此,从生长效果和饲料利用率方面看,草鱼配合饲料优选的蛋白质原料应该是鱼粉、豆粕,其次是菜粕和花生粕、棉粕,如果考虑到饲料原料的价格,菜粕、棉粕的价格一般为鱼粉

38、价格的25%35%(生长速度为鱼粉组的50%左右)、为豆粕价格的50%60%左右,花生粕与菜粕、棉粕的养殖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原料价格一般高于菜粕、棉粕的价格20%30%。因此,在原料价格高和配合饲料价格低的情况下菜粕、棉粕也是可选择的蛋白质原料,在本试验条件下菜粕用量达到68%、棉粕达到60%没有对草鱼的主要生理机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对草鱼而言应该是较为安全的用量范围。因此,以后的工作应该加强对主要蛋白质原料如鱼粉、豆粕、菜籽粕、棉粕、花生粕等原料在不同养殖鱼类的使用效果,以及对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以此确定不同种类配合饲料中各种主要的原料的基本用量和最高限量,这对于既保障养殖效果,又保障鱼体正

39、常生理机能如免疫、造血、抗病、肝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鱼粉鱼粉是目前最好的动物蛋白质原料,淡水鱼饲料中关于鱼粉的使用注意以下问题。(1)最大限度使用鱼粉鱼粉的养殖效果目前是最好的,还没有可以完全替代鱼粉的原料。因此,如果希望养殖鱼类有较快的生长速度,鱼粉的使用基本原则是“在配方成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鱼粉的使用量”,在饲料配方编制时,在允许的成本范围内,优先考虑鱼粉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使用鱼粉,在此基础上,选择较小量的豆粕,其余蛋白质以选用菜粕、棉粕来达到需要量。例如,配方成本在1400元/吨以下时,基本无法使用进口鱼粉(价格6800元/吨),此时动物蛋白可以考虑1-3%的国

40、产鱼粉、或肉粉、或血粉;配方成本在1500-1600元/吨时,可以使用1-2%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1700-1800元/吨时,可以使用2-4%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1900-2000元/吨时,可以使用3-6%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100-2300元/吨时,可以使用8-13%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400-2500元/吨时,可以使用12-16%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600-2800元/吨时,可以使用15-20%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2900-3000元/吨时,可以使用18-25%的进口鱼粉;配方成本在3100-3200元/吨时,可以使用22-28%的进口鱼粉。(2)主要不利因素鱼粉除了掺假

41、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外,还要考虑的因素是新鲜度和含盐量的问题。鱼粉新鲜度对使用效果影响很大,在质检时要注意。其次是盐份,淡水鱼类在配合饲料中一般不再补充食盐,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淡水鱼类可以直接从水域环境中直接吸收和利用Na和CI离子,不会出现缺乏症,另一方面是淡水鱼类体内的渗透压高于淡水环境,生理上就必须不断排除水分。因此,如果配合饲料中盐份过高会进一步增加鱼体的渗透压,可能造成应急反应。对于有磷鱼类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于无磷鱼类如回鱼、黄桑鱼、黄鳝等就可能导致表皮颜色的变化,出现颜色变浅、发白的现象。对于这些无磷、或体色容易变化的鱼类,在饲料中不能再补充食盐,在鱼粉的选择方面也要注意鱼粉的含盐量,

42、蒸汽鱼粉的含盐量一般只有2%左右,而直火干燥鱼粉含盐量为5%,所以在回鱼等容易发生体色变化的鱼类饲料中最好选择蒸汽鱼粉。对于鱼干粉、国产鱼粉,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较低、油脂氧化较为明显和含盐量高等,一般用于混养鱼配合饲料中。2、肉粉肉粉随着加工原料的不同,质量变化较大;同时,含盐量也是较高的。对于肉类加工厂新生产的肉粉,新鲜度较好,可以使用一定量进入配方。使用量一般可控制在5%左右。3、蚕蛹蚕蛹的油脂含量高,可以作为蛋白质、油脂原料进入饲料配方。但是,要注意的是蚕蛹含有不容易消化的几丁质成分,油脂容易氧化等不利因素,所以,蚕蛹的使用要限量,可以控制在5%左右。过高的蚕蛹、尤其是氧化的蚕蛹可能产生对

43、生产不利的影响,如出现肌肉萎缩、鱼肉产生异味等情况。4、豆粕目前豆粕有去皮和未去皮豆粕2种,有资料分析表明,如果2种豆粕的价格差异在9%以内则以选择高蛋白的去皮豆粕较为适宜,否则以选用带皮豆粕较为合算。豆粕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也是价格最高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在配方编制时,由于鱼粉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而菜粕、棉粕在淡水鱼饲料中可以较大量地使用,因此,豆粕在淡水鱼饲料中使用主要受配方成本的限制,处于控制使用的地位。对于蛋白质在40-46%范围内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豆粕、花生粕和棉粕,而价位是豆粕2500-2600元/吨、花生粕2200-2300元/吨、棉粕1400-1500元/吨,养殖效果以豆粕最

44、好,但差异不大。如果在配方中使用鱼粉的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豆粕的使用量控制在10%左右,其余的蛋白质就主要依靠菜粕、棉粕来实现。这样,饲料配方成本可以得到有限控制,经过不同地区和一些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养殖效果也很好。相反,如果使用低鱼粉、高豆粕的方案,配方成本也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在已经执行的地区和企业的实际效果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使用高蛋白棉粕、脱绒脱酚棉粕替代豆粕使用效果更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完全不使用豆粕,从氨基酸平衡角度考虑,还是要保持一定量的豆粕进入饲料配方,只是使用量较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5、花生粕花生粕含有45%左右的粗蛋白质,是一种好的植物蛋白质,不足之

45、处是氨基酸的平衡性较差、容易被黄曲霉素污染。在淡水鱼饲料配方中,可以使用5-20%左右的花生粕,主要视花生粕质量、新鲜度和价格而确定其用量。为了尽量避免黄曲霉素的影响,可以使用1-2%的沸石粉或麦饭石进入配方,吸附部分黄曲霉素排出体外。花生粕与豆粕比较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是与棉粕比较则优势,花生粕与棉粕的养殖效果差异不显著。6、棉粕棉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量在加大,最高用量可以控制在35%以下没有发现有副作用。在性价比方面较豆粕、花生粕有明显的优势。棉粕的蛋白质含量在不同产地、加工条件下差异较大,蛋白质含量从35%到46%的棉粕都有。在产地上以新疆棉粕质量最好,蛋白含量高,棉绒少。对棉粕进

46、行脱绒、脱酚后如紫光棉蛋白其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50%左右。用这种棉粕在淡水鱼类、虾类中替代部分豆粕使用效果较好,饲料配方成本也有下降。棉粕除了蛋白质差异很大外,就是棉绒的含量问题。棉绒不易粉碎,在小颗粒饲料如1毫米以下饲料制粒时容易堵塞模孔,所以在虾料、小颗粒饲料中要选择脱绒棉粕。对于棉粕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原则是,尽可能选择优质棉粕进入配方,对质量不好的棉粕要限量使用。7、菜粕菜粕是淡水饲料常用的植物蛋白质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最高可以达到50%左右。菜粕的使用最好与棉粕按照1:1的比例进入配方,主要是氨基酸平衡性好一些,同时也避免一种原料的使用量过大。在低档混养鱼料

47、中,配合饲料的蛋白质主要依赖棉粕、菜粕,二者的总量可以达到60-65%左右。8、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粉蛋白质含量高,但是氨基酸平衡性差,养殖效果不理想。一般是在受到配方成本限制、又需要高蛋白的饲料中使用,以实现配合饲料的蛋白质浓度,但养殖效果并不同步提高,所以用量不能太大。例如要配制蛋白38%左右的鱼饲料、配方成本在2800-2900元/吨左右时,鱼粉的用量可以达到20%,豆粕或花生粕10%、棉粕和菜粕25%左右,此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36%二配方成本又不允许增加鱼粉、豆粕的量,就只能使用玉米蛋白粉、或血粉来提高蛋白质量了。所以,对于一般淡水鱼类配合饲料中蛋白质不要设计得过高,超过36%以上时就必

48、须使用高蛋白、低消化率、养殖效果又不好的原料,实际上效果并不好。玉米蛋白粉中含有较高的玉米黄素,是鱼体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所以在一些体色鲜艳、尤其是带黄色体色的鱼类如黄桑鱼、塘鲺、黄鳝饲料中,可以使用3-5%的玉米蛋白粉,以提供部分鱼体需要的叶黄素。9、血粉血粉根据血源的不同、加工方式的不同,其营养价值、消化利用率有较大的差异。蒸煮血粉是消化率最低的,喷雾干燥血粉的消化率较好。发酵血粉虽然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含量较低。血粉在水产饲料中使用除了消化利用率外,还要考虑饲料的颜色问题、氨基酸平衡问题。血粉的异亮氨酸含量低,可以配合一定量的玉米蛋白粉使用,因为玉米蛋白粉的异亮氨酸含量是植物蛋白中最高的。血粉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量最好控制在3%以下。(二)淀粉类饲料鱼类利用淀粉作为能量来源的能力远不如陆生动物,但是淀粉类饲料又是最廉价的饲料原料,所以在淡水鱼饲料中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1、玉米和小麦玉米和小麦在淡水鱼类饲料中的使用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是活的植物种子,新加工的玉米或小麦进入饲料配方具有很好的新鲜度,目前在草食性鱼类如草鱼、武昌鱼,杂食性鱼类如罗非鱼、鲤鱼饲料中使用1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