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或坡耕地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或坡耕地实施方案.doc(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报批稿)广西钱江水利水电有限公司2012年1月项目名称: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建设单位: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设计单位:广西钱江水利水电有限公司设计证号:A245002995法定代表人:朱玉英核 定:朱玉英审 查:李兴赋校 核:黄鹤飞编 写:陈玉明 李国荣 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项目背景1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21.3 工程区概况3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31.5 施工组织设计41.6 监测及技术支持51.7 工程管理51.8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51.9 效益分
2、析6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72.1 项目背景72.2 设计依据9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11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3.2建设目标133.3 工程区选择及建设规模144 工程区概况184.1自然概况184.2社会经济情况214.3工程区耕地现状234.4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274.5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9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305.1 水土保持分区305.2 总体布置305.3 措施设计315.4 措施数量446 施工组织设计456.1 工程量456.2 施工条件456.3 施工工艺和方法466.4 施工组织形式486.5 施工进度48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507.1 效
3、益监测507.2 技术支持518 工程管理528.1工程建设管理528.2工程运行管理549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79.1 投资概算579.2编制方法589.3 资金筹措6010 效益分析6210.1 基础效益6210.2 社会效益6210.3 经济效益62附表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64附表2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65附表3 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65附表4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66附表5 工程区所涉行政村社会经济情况表66附表6 工程区所涉及行政村产值结构情况表67附表7 工程区所涉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表67附表8 工程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67附表9 工程区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
4、统计表68附表10 工程量汇总及施工进度安排表70附件1:投工投劳承诺书附件2:工程概算说明书工程设计图:另附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长期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和山区、半山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2010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发文(发改
5、农经【2010】65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通知,决定在现有坡耕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西南土石山区,坡耕地分布面积大,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被列为16个省(区、市)之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根据本县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广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并于2011年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隆林各族自治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2011年度11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各坡
6、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2012年度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必须尽快开展,接到试点工程实施任务后,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责令县水利部门马上开展前期工作,受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编制任务。接受委托后,我公司工程设计人员在认真听取县、乡(镇)、村三级政府对实施方案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按照选点情况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外业调查,制定了治理思路和技术方案,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认真设计,根据2011年水利部关于抓紧做好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水保生便字20115号)的精
7、神,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送审稿)。1.2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遏止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缓解工程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工程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任务,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以梯田建设为重点,以田间道路为骨架,坡面水系相配套、做到灌溉自如,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坡耕地治理示范区,为下
8、一步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先导、奠定基础。结合工程区实际特点,制定了坡耕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的治理目标。至规划期末,对工程区内的坡耕地全部进行治理,适宜坡改梯的全部进行坡改梯,坡耕地治理度到达到92%,农村人均占有基本农田达到1.54以上;通过坡改梯改造坡耕地并配套基础设施,使工程区的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以上,平均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0.6万t以上,蓄水效益1.79万m3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155t/km2.a减少到720t/km2.a以下;工程区年均增产值119.19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869元以上。本工程的建设规模为:工程区规划治理水土流失
9、面积418.2 hm2,其中坡改梯改造坡耕地418.2 hm2,配套60m3蓄水池80座,田间道路2.1km。1.3 工程区概况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位于隆林各族自治县东部的隆或乡和介廷乡,土地总面积7061hm2,涉及隆或乡隆或村、滴岩村和介廷乡马窑村共19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工程区内总人口人630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3120人,农业人口密度89人/km2,农业人均耕地1.54亩/人,粮食总产量86.3t,农业人均纯收入942.48元。工程区现有耕地几乎全为坡耕地,总面积为454.5hm2,总体呈典型的岩溶洼地分布,相对集中连片,坡度相对
10、较缓,地面坡度集中在515之间,地块间几乎没有其他非流失地类分割,没有地埂或地埂过于低矮,基本无排水设施。由于耕作习惯不利于减缓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存在,工程区坡耕地几乎全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据估算,工程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到2155t/km2.a,每年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量达到9790t。工程区未开展过大规模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专项治理工作,只是当地群众在多年的耕作过程中通过逐年减缓地面坡度的方法进行过一些零星治理,规模较小且标准低,不规范。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也开展过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专项治理工作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在多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总结了一
11、定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对本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当地特色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相结合,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面、线、点”相结合进行本项目的措施布置。通过对工程区的坡耕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地配置各种治理措施,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前提,以抢救土地资源、遏制土地石漠化为目的,以实施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工程为主要手段,对工程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布局:对15以下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增加人均基本农田面积,并在治理
12、区因地制宜地配置蓄水池和田间道路。措施设计: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标准按国家一级标准进行,对坡度在15以下、土层较厚的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并因地制宜地配置蓄水池和田间道路等配套措施,以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并确保改造后的梯地之间蓄、排水畅通,地坎、地埂稳固,耕作面平整,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肥力。1.5 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施工工期拟定为8个月,计划于2012年8月开始动工建设,至2013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的治理任务。根据项目实施内容、规模及技术要求,拟采用以下施工组织形式:专业施工队:具有相关专
13、业资质的施工队伍,完成坡改梯、蓄水池及田间道路工程的建设。土石方工程在冬春干燥少雨及劳力空闲季节施工,此时便于施工和保证质量,同时便于组织劳力上阵。集体村组:负责改造后耕地耕作面的平整。施工所需的临时道路由村集体协调解决,工棚仓库可利用群众私房解决。1.6 监测及技术支持水土保持监测包括项目执行状况监测和项目效益监测两大部分;主要对项目施工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内容的有关实施进度、治理措施实际达到的质量标准、技术服务工作的实际效果等进行监测评价。本工程的监测将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并进行专项水土保持监测设计,本报告中不对水土保持监测进行设计,但在投资中计列水土保持监测费。1.7 工程管
14、理工程建设期,由县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领导小组,主要工程严格按照水利部相关规定组织工程施工招投标,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作为责任主体,负责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资金的管理使用。工程施工前要在流域所在的地区进行公示;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招投标承包制和工程监理制来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并与设计单位做好相应的技术对接工作;工程技术指导由县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重点工程要求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施工,县水利局的技术人员及监理人员,现场检查,验收每一个分部工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运行期管理按照工程建后管护办法,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责、权、利明确,所有权与使用权明晰的
15、管理体制,明确管护内容和办法,落实管护责任,确保项目工程有效运行。1.8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本工程依据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计价格200210号文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编制投资概算,投资概算主要单价依据2003年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与编制规定及规范实施手册编制。本项工程概算总投资1252.72万元,由于隆林各族自治县属于西部地区,按有关规定,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按8: 2比例计算,即需中央投资1000.0万元,地方配套252.72万元。1.9 效益分析根据各种措施规模、实施时间、效益生效时间、措施保存率、效益、经济寿命,
16、分析计算项目各项措施发挥作用后,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19.19万元。每年保土减少土壤侵蚀量0.6万t,增加保水效益1.79万m3,粮食增产达1500kg/hm2。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工程区生态状况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保障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2.1 项目背景长期以来,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和山区、半山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明确提出了“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17、理工程”。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区市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2010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联合发文(发改农经【2010】655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的通知,决定在现有坡耕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西南土石山区,坡耕地分布面积大,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被列为16个省(区、市)之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根据本县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广西坡耕地水
18、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并于2011年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隆林各族自治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于2011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广西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县之一,选定了德峨乡德峨村、蛇场乡蛇场村、克长乡海长村、新华村和新和村、桠杈镇享义村等4个乡镇共6个行政村作为该县2011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设计治理坡耕地418.2hm2,配套蓄水池40座,田间道路2km。广西钱江水利水电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10日完成了工程的设计工作,并向自治区水利厅报送了隆林各族自治县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送审稿)。20
19、11年4月11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了相关专家对该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广西钱江水利水电有限公司于2011年4月20日修改完成了隆林各族自治县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报批稿)并上报水利厅。2011年6月得到的自治区发改部门和自治区水利厅的审查批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广西钱江水利水电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完成了项目技术施工设计,2011年9月完成了招标设计。2011年10月该项目完成招标并于2011年11月开始施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该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并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老百姓积极投入到项目的建设之中。在党
20、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之下,该项目施工正在顺利进行当中。2011年度11月,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有关文件要求,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2012年度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必须尽快开展,接到试点工程实施任务后,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责令县水利部门马上开展前期工作,受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利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编制任务。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积极组织了勘察和设计队伍进驻工程区,按1/1000的精度要求进行工程区的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测量,对水池、田间道路等也按相关精度要求进行了实地测量,初步确定了工程区的灌溉、排水、道
21、路布设方案,并收集了相关基础资料,调查了隆林县已实施同类工程的经验和不足。2011年11月中旬,测量工作完成,设计人员提交了相关基础图件,详细制定了工程区的灌溉、排水、道路、地块措施等措施方案,划定了地块图斑,并将措施方案向隆林县县、乡(镇)、村三级政府进行了汇报。2011年11月下旬,全线转入内业设计,工程设计人员在认真听取县、乡(镇)、村三级政府对实施方案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按照选点情况积极组织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外业调查,制定了治理思路和技术方案,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认真设计,根据2011年水利部关于抓紧做好2011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水保生便字2
22、0115号)的精神,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送审稿)。2011年12月24日,自治区水利厅组织了相关专家对该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查,根据审查意见,我公司项目编制组于2012年1月10日修改完成了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报批稿)。2.2 设计依据2.2.1 项目设计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 1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
23、90-2007);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0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年);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年);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2008)。2.2.2相关数据来源通过对工程区的典型断面进行实地测量,得出典型断面的利用现状、地面坡度、耕作坡度和面积,再根据典型断面结合工程区最新版110000的地形图,现场勘查,勾绘出工程区的范围,并计算出工程区
24、各图班地块的面积和总面积。通过统计部门和当地政府了解2012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和工程区涉及乡镇、行政村的人口、农业人口、土地利用现状、坡耕地现状、农村经济等基本情况;通过水利局了解了工程区所属乡镇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治理现状等情况。3 建设的必要性、任务和规模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隆林各族自治县属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各项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遏止工程区的水土流失、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缓解工程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并能起到很好的试点示范作用,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截止2009年底,工程区总人口人6300人,人口密度89人/km2,
25、耕地面积648.73hm2,其中坡耕地面积454.5hm2,农业人均耕地1.54亩/人,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工程区耕地面积大,总体质量较差,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工程区来说,大面积坡耕地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项目区群众的收入。2、工程区耕地面积648.73hm2,水土流失面积454.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06%,全部为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达到2155t/km2.a,每年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量达到9012t。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搞好坡改梯及配套设施建设,能够有效阻缓坡面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是解决当地严重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从项目区水
26、土流失状况来看,已影响到工程区的生态环境,给工程区内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已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未雨绸缪,根据群众意愿及工程区实际状况,本实施方案设计对工程区的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坡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3、根据实地调查,工程区内现有水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地产出率很低且不稳定,尤其是2009年冬至2010年春,隆林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工程区坡耕地大副减产甚至绝收,大大影响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甚至地方的粮食安全,本工程的实施,不仅可改善工程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群众收入,保障土地产出的稳定,同时也可促进社会进步。4、工程区耕地面积大
27、,水资源缺乏,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存在,加之产业结构不合理,耗水高、产出低的作物种植比例高,更加剧了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本工程的实施,将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解决灌溉的基础上加大低耗水高产出作物的种植,不但可以缓解工程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同时可大大促进工程区农村经济的发展。5、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区内的水土流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工程区内水土保持建设作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经济活动,是推动项目区农村经济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28、,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6、实施工程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有效保水、保土、保肥,能提高土地的单产能力,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这既有力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也增加项目区农业经济收入,对加快农村经济发长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7、治理工程区内的水土流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村容村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优先考虑投入一些能把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的基础设施,直接提高当地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业生态和村容村貌。8、工程区均属岩溶峰丛洼地地区,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不
29、仅破坏生态,造成石漠化,同时降低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减少粮食产量,加剧人地矛盾,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该工程区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保护岩溶区有限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自给安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本试点工程的实施,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树立样板,为下一步隆林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做好先导、奠定基础。综上所述,本工程是一项隆林各族自治县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富民强县的民心工程,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3.2建设目标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从坡耕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制定建设目标如下:3.
30、2.1坡耕地治理目标规划期末,对工程区内的坡耕地全部进行治理,适宜坡改梯的全部进行坡改梯改造,坡耕地治理度到达到92%,农村人均占有基本农田达到1.5亩以上;根据工程区实际情况,对部份坡改梯地块配置灌溉设施,提高工程区灌溉覆盖率;对部份坡改梯地块配置田间道路,改善工程区的交通条件,为提高施工和耕作的机械化程度创造条件。 3.2.2治理水土流失目标对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采取坡改梯、配套基础设施等进行综合治理,整个工程区的坡耕地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以上,经济计算期内可产生年保土效益0.6万t以上,蓄水效益1.79万m3以上,由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155t/km2.a减少到720t/km2.a以下
31、,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全面提高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3.2.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坡改梯及其配套措施的实施,大幅增加工程区基本农田的数量,促进工程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规划期末,工程区预计可增收119.19万元,农业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869元以上,工程区群众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3 工程区选择及建设规模3.3.1 工程区选择本项目区的选择,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优先选择坡耕地比例高,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先易后难,优先选择坡度较缓、近村、近路、近水的地块;、所选区域需集中连片,容易形成规模;、优先选择在大区域内有较高的代表性,区位优势
32、较好,坡耕地工作有规模、有形象,能起到较好试点、示范、辐射作用的地区,以为今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展开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宣传推动效果。、土地权属清楚,无纠纷的地区。、交通物资条件较好、群众工作基础较好、坡耕地施工施工组织条件较好的地区。根据工程区选择原则,经过认真筛选,最终确定隆或乡隆或村、滴岩村和介廷乡马窑村作为本次试点工程的的工程区。3.3.2工程区涉及乡镇和村屯的概况1、隆林各族自治县基本情况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地理位置为东经10447 131054049,北纬 242220245956,属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位于南盘江中上游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3
33、551km2,其中石山面积1087.7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63%。根据2009年统计年鉴,全县总人口39.1472万人,人均耕地0.92亩,其中农业人口36.33万人,人口密度109人/km2,耕地总面积359306亩,粮食总产量86500t,农业人均产粮220.95kg。农业总产值364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5.01元。根据广西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数据,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土流失总面积306.83km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82.29km2,占流失面积的59.41%;中度流失面积75.38km2,占流失面积的24.57%;强度流失面积36.26km2,占流失面积的11.82%;
34、极强度流失面积10.35km2,占流失面积的3.37%,剧烈流失面积2.55km2,占流失面积的0.83%,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59t/km2.a。2、隆或乡基本情况隆或乡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60km,全乡辖15个村民委173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等三个民族,总人口共有29800人。全乡总面积23851hm2,共有耕地2052.27hm2,其中水田450.87hm2,旱地1601.4hm2。2010年隆或乡生产总值2793.58万元,产值结构比例大致是:农业产值1760.63万元,林业产值81.87万元,牧业产值803.6万元,副业产值147.48万元;人均有粮240.94k
35、g,人均纯收入1272.72元。隆或乡属于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16.79km2。工程区涉及的自然屯有隆或村隆或、三家寨,滴岩村滴岩、潘家湾、大丰坡、葵花家、小丰坡、戎满、俫西、甘井、下坝、新寨等12个自然屯,总人口共有4400人, 2009年工程区国民生产总值为934.38万元,产值结构组成:农业产值404.19万元,林业产值70.22万元,牧业产值438.5万元,副业产21.47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962.56元,人均产粮136.8kg。2、介廷乡基本情况介廷乡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东部,距县城75km,全乡辖8个村民委10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等三个民族,总人
36、口共有14059人。全乡总面积19829hm2,共有耕地1007.07hm2,其中水田355.07hm2,旱地652.0hm2。2010年介廷乡生产总值1361.18万元,产值结构比例大致是:农业产值827.28万元,林业产值36.48万元,牧业产值432.9万元,副业产值64.52万元;人均有粮220.79kg,人均纯收入1322.15元。介廷乡属于隆林各族自治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14.2km2。工程区涉及的自然屯有马窑村达料、大官、左家、弄保、陈家等5个自然屯,总人口共有1900人, 2009年工程区国民生产总值为400.55万元,产值结构组成:农业产值179.08万元,林业
37、产值20.37万元,牧业产值192.4万元,副业产8.7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896元,人均产粮137.44kg。3.3.3建设规模根据工程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各治理措施的布局情况进行统计,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耕地总面积为648.73hm2,其中坡耕地面积454.5hm2,水土流失面积为454.5hm2,本工程规划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418.2hm2,治理程度92.01%。主要建设内容有:坡改梯治理坡耕地418.2hm2;配套60m3蓄水池80座;建田间道路2.1km。各工程区的建设内容及规模分别为:隆或工程区:坡改梯治理坡耕地314.8hm2;配套60m3蓄
38、水池70座; 建田间道路2.1km。介廷工程区:坡改梯治理坡耕地103.4hm2;配套60m3蓄水池10座。4 工程区概况4.1自然概况4.1.1地形地貌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区位于隆林东部的隆或乡和介廷乡境内,距县城6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4351053704,北纬243355243524之间,土地总面积7061hm2,其中坡耕地面积454.5hm2,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为低中山山地地貌单元。地势总体西侧高,南侧低,最高点为达料大山,海拔高程1669.0m,最低点位于滴岩村小丰坡屯,海拔高程1099.5m,相对高差569.5m。4.1.2气象与水文1
39、、气象特征工程区属低纬度较高海拔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低温,少雨,干燥;夏半年盛行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153mm,雨量集中在510月,期间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达899.34mm,降水日数平均达148d,占全年降水日数的72%;冬春少雨,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253.66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25%,降水日数平均达58d,占全年降水日数的28%。一年中最热月在7月,最高月平均气温39.3,最冷月在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3.1,多年平均气温19.1,多年大于10的积温5708,日照时数1719小时。根据该地区多年
40、气象水文资料分析,工程区所在地2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39.2mm,20年一遇6小时最大降雨量为65.4mm;1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25.9mm,6小时最大降雨量为32.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0mm,最大年蒸发量1774.1mm(1958年),最小年蒸发量1360.5mm(1969年),最大月蒸发量179.3mm(1975年7月),最小月蒸发量38.1mm(1966年12月),蒸发量变幅较小。相对湿度平均为75%;多年平均大风日数20天,平均风速为0.72m/s。流域气象特征见表4-1。表4-1 流域气象特征表观测站名气温(0C)降雨量(mm)510月降雨量(mm)暴雨天
41、数10积温(0C)无霜期(d)年均日照时数(h)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隆林气象站39.3-3.119.11245196697520101153899.34525570834517192、水文工程区地处云贵高原径流低值区,由于区域内岩溶洼地比较发育,故工程区无地表径流,地表水全靠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区域内没有实测的水文资料,故区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洪峰流量等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汇流参数参考广西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及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问题,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用:经测算,工程区多年平均径流深246mm,年均地表径流总量492.62万m3,其中可利用水量在枯水年为1
42、67.49万m3,平均年利用水量206.90万m3。全流域各种农作物灌溉用水、流域内居民生活用水和其它用水总量为200.6万m3。因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一般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因此容易发生春旱、夏涝、秋干、冬枯的现象,加上水利设施不完善,区域性缺水十分严重。4.1.3土壤植被1、土壤工程区内海拔在1099.51669.0m之间,土壤受地形和地质因素的影响,虽然区域内基岩种类较少,但因成土母岩不一致,故土壤类型较为丰富,其中由碳酸盐岩经长期发育形成的棕色石灰土、水稻土、棕泥土和含沙棕泥土等,其土层较厚,养分含量高,且土壤通透性能较好;而由砂页岩风化发育而成的红壤土、黄壤土等,其土层厚度一般
43、在0.5m250m之间,相对较为肥沃,耕作性能良好,宜种性广。石灰土、水稻土、棕泥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岩溶洼地中,成土母质石灰岩为主。由于受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水湿条件较差,沉积层次明显,表土层带有黑色或灰黑色,粒状或块状结构,粒径粗,粘性差, ph值一般呈碱性,土层厚度在55cm153cm之间, 其土层较厚,养分含量高,且土壤通透性能较好,宜种性广。黄壤土和红壤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200m的沟谷中上部,成土母质以砂页岩为主,间有部分页岩。表土层带有黄色或灰黄色,粒状或块状结构,质地中壤至重壤,土层厚度在55cm250cm之间,表土层厚一般为12cm21cm之间,PH值一般在4.85
44、.5之间,呈酸性,盐基不饱和,缺磷钾。2、植被根据现场调查,区域内林地主要树种有青冈树、冬瓜木、酸枣、椿树等栎类常绿阔叶林,根据隆林县林业统计资料,工程区所处的隆或乡滴岩村、隆或村和介廷乡马窑村2009年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5.4%、45.8%、73.5%。4.1.4梯田工程建设的有利与不利自然环境因素1、有利自然环境因素隆林各族自治县2012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的有利自然环境因素有:第一、流域内坡耕地比例高、集中连片、面积大,比较适合大规模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第二,工程区位于隆林县烤烟种植大乡隆或乡和介廷乡,工程的实施,可促进工程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
45、发展;第三、工程区属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山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署,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干湿两季分明,全县无霜,日照时数1719小时,多年平均平均降水量1153mm,坡改梯工程建设完成,是获得农业生产高产的先决条件;第四、工程区土质较好、土层较厚,对坡耕地进行综合改造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第五、流域内坡耕地的地面坡度集中在515,面积为454.5hm2,占坡耕地总面积的70.0%,有利与梯田工程建设的实施;第六,工程区内用水、用电、通讯较为方便,且群众一直都有砌墙保土的良好习惯,这对坡改梯改造坡耕地十分有利。2、不利自然环境因素当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自行筹资对坡耕地进行坡改梯
46、改造困难较大;另外,工程区地形起伏较大,零星分布的村庄、连续分布的有林地以及其它非生产用地形成自然分割和当地农户的耕作习惯,要求田坎在11.5m之间等因素,导致了地块拐角较多、田面宽度窄等问题,给梯田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2社会经济情况4.2.1隆或工程区1、社会经济情况工程区有隆或村隆或、三家寨,滴岩村滴岩、潘家湾、大丰坡、葵花家、小丰坡、戎满、俫西、甘井、下坝、新寨等12个自然屯,2009年末工程区总人口共有440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2120人,农业人口密度98.7人/km2,农村国民生产总值为934.38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962.56元,人均产粮136.8kg。工程区社会经济情况见表4-3。表43 隆或工程区社会经济情况表 土地总面积(hm2)人口农业劳动力(个)农业人口 密度(人/km2)耕地总面积(亩)农业人均耕地(亩/人)粮食 总产万kg农业人均产粮(kg/人)农业总产值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年纯收入元/人总人口(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