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8712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县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一产业发展现状- 1 -(一)概况- 1 -(二)产业现状- 1 -(三)生产现状- 1 -(四)市场现状- 2 -(五)有利条件- 2 -1、区位条件优势- 2 -2、自然地理条件优势- 3 -3、产业基础及生产资料优势- 3 -4、政府规划导向优势- 4 -5、潜在预期优势- 4 -(六)制约因素- 4 -1、经济总量偏小- 4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4 -3、产业链延伸不充分- 5 -4、缺乏产业引导和科技支撑- 5 -5、生产条件限制- 5 -6、对自身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5 -7、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落后- 5 -二产业发展潜力- 6 -(一)特色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 6

2、-(二)市场开发前景- 6 -三产业发展目标- 8 -(一)发展思路- 8 -(二)发展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1、产业发展目标构成的主体指标- 9 -2、确定产业发展目标- 14 -四重点发展产业布局- 14 -(一)重点发展产业- 14 -1、选择依据- 14 -2、支撑条件- 15 -3、总体发展规模- 15 -(二)重点发展产业布局- 16 -五重点建设项目- 17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7 -1、白果村农业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项目- 17 -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17 -(二)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建设工程- 18 -1、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19 -2、有机农

3、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19 -(三)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工程- 20 -1、特色旅游产业建设项目- 20 -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 20 -(四)其他产业建设项目- 21 -六保障措施- 21 -(一)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1 -(二)发挥党员干部的先导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21 -(三)引进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22 -(四)支持产业联盟和农民合作组织,增强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22 -(五)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实力- 22 -(六)建立和完善技术传播体系,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22 - 开县中和镇白果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

4、发展规划研究农业推广硕士班 杨泉指导教师 方少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开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小康社会的建设而言,在开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开县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做出了“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的重大决定,提出了农村面貌大改观,产业结构大调整,特色风貌大彰显,人居环境大改善的建设要求。开县中和镇白果村是开县县委、县府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其目的

5、是要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式,把示范片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模范,带动周边影响区域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有特色的产业布局,才能带来高效益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因此,中和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府提出的“政府规划,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群众自治”这一指导性原则,对白果村的农村产业规划布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做出了专题的开县中和镇白果村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一产业发展现状(一) 概况中和镇白果村地处映阳河畔,与镇政府一河相隔,东临中和镇场镇,南与中和、护国

6、村相邻,西邻黄鹰村,北与三汇口乡交界。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海拔220-1100米,三汇水库拦腰横穿。全村共有村级公路3条共12公里,社级公路4条共6公里,村卫生室一个,人饮工程12 处,已全面解决我村人饮用水难题。全村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040.8亩(旱地2893.8亩,田1147亩),退耕还林600亩,荒山2572亩,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支撑。全村现有9个组,人口3280人(其中非农、农转城520人),978户(其中低保89户,五保31户),村内总劳动力1562人,其中外出务工经商人员872人。(二) 产业现状2010年,全村劳务经济收入:837万元,人均收入9600元。农

7、副产品及粮食收入432万元。1、村内有中型养猪场一户(金山麓养殖场),年存栏800头,年出栏600头,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7人。2、野鸡专业户一户( 吴小兵),规模年出栏3000只,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2人。3、养兔专业户一户,现有兔600只。4、富发制衣厂一户,解决我村劳动力就业30人。5、银杏基地共有银杏15000株。据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白果村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经商两种方式为主要经济来源。辅以少数养殖产业和一家小型加工企业。(三) 生产现状由于白果村地理位置和生产条件、劳动力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其区域内产业现状仍然以传统种、养殖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为主,其他产业模式的发展欠缺或迟

8、缓。种植业:主要以家庭式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种植品种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蚕桑、柑桔、薯类、花生、油菜、蔬菜等。种植模式为自给自足的分散种植生产,种植面积零散,品种涣散,产品品质一般,没有规模效应。养殖业:主要以家庭圈养生猪为主,另有少数专业养殖户,少有特色畜禽产品,效益不明显。加工业:区域内没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一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该企业规模小,局限于劳动密集型作坊式企业,不足以形成产业发展势头。其他产业:劳务输出是白果村现阶段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受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引导,该项产业将在5至10年内萎缩,所输出劳务人员也将逐渐向城镇或城市移居,不能作为其后期产业规划的重点。另

9、外,该村有少数人员从事短途运输、小型商贸等第三产业类型,但由于其服务的基本要素还是直接依附于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微小,所以也不足以作为产业来进行规划。(四) 市场现状白果村的主要生产成果是农畜产品,其进入市场的方式为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其产品品种纷杂、数量小、品质不高、营销方式落后,在区域市场内不足以形成主导,没有市场评估价值。(五) 有利条件1、区位条件优势白果村毗邻的开县中和镇场镇,其位置于开县临江镇中和镇三汇口乡四川宣汉县、开县临江镇中和镇义和镇四川开江县两条省际道路的交汇处,距开县城40公里,是开县西南部中心位置,具有农村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的传统地位。其市场潜力可沿两条二级公路直接衍

10、射至周边开县临江镇、三汇口乡、义和镇,四川宣汉县上峡乡、南坝镇,四川开江县梅家乡、灵岩乡。影响面积2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以上。周边社会、经济活动相对频繁,信息流通较快,有利于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图2、自然地理条件优势白果村所处开县中和镇位于开县西部,地势相对平缓,气候适宜,是开县传统农业生产重点区域,具有蚕桑、生猪、果品、畜禽、优质粮食等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传统。白果村地势沿映阳河西岸梯次向上延伸,西高、东低,北窄南宽,属低山岭谷区,河流岸边有少量冲积平坝。最高处太乐砦,海拔961米;最低点映阳河边210米。土壤以紫色土、灰棕紫色土为主,河岸有少量冲积土分布。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3.21

11、8.4,一月均温1.76.9,七月均温24.229.3;无霜期252305天,常年降雨量11291360毫米。耕地面积4040.8亩(旱地2893.8亩,田1147亩),退耕还林600亩,荒山2572亩。白果村依映阳河主河道,三汇水库输水堰由北向南纵贯全村,水资源丰富。白果村相对于周边比较,白果村地理位置独立,与邻近村社有河流、山脊、道路等自然阻隔,适宜区别与其他区域,发展特色高品质的有机农业。具备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对部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后,可以发展自主特色的产业模式。3、产业基础及生产资料优势白果村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稳定,产业基础稳固,农户具有产业化生产的积极性。农村有效

12、劳动力储备比较充足,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利于规模化经营。特别是现在已经起步的翠冠梨果品基地面积达2000亩以上,还有处于发展阶段的生猪、野鸡、兔业等特色养殖,是新型农村特色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受近年来劳务经济、商贸交流等其他产业模式的影响,部分村民逐渐放弃传统农业生产,转向其他二、三产业,导致部分以土地资源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闲置,有利于进行整合优化,进行集约化的高效有机农业发展。4、政府规划导向优势白果村是开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优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之一,也是中和镇政府2011年始重点打造的区域。按照县政府要求,县内各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要予以倾斜扶持。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13、有利于项目的招商引资。5、潜在预期优势我们的社会进程正处于一个向全面小康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逐渐由富足转向富裕,其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凸显。探寻古迹、回顾历史、传承传统文化是精神生活中重要内容。坐落于白果村的“余家大院”是开县乃至渝东地区存世不多的明清风格建筑之一。这是一座保存非常完好的古代院落,距今有近两百年历史。这一承载着当地百年历史,代表当地乃至川东明清时期传统生活、审美和意识形态等人文价值的建筑具有较高的旅游、科研、教育价值。这一建筑因其保存完整、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具有较大的商业开发价值,是白果村潜在的一个旅游产业优势。(六) 制约因素1、经

14、济总量偏小白果村现有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所产生的总体价值小,社会经济影响力差,农户经济收入偏低,与“美丽乡村”建设所要求的指标有较大差距。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白果村至今仍然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区域经济发展局限于第一产业的滞缓,产品品质一般,产业没有自主特色,难以应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掠夺,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陷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3、产业链延伸不充分由于产业性质的限制,其生产成果形不成足够总量和特色,对市场形不成影响力,产业无法纵横向衍生,没有产品附加值产生。对第二、三产业没有支持和延伸。4、缺乏产业引导和科技支撑经过调查发现,受近年

15、来劳务经济、商贸交流等其他产业模式的刺激,白果村大部分农户对农业生产有所忽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减少,主动进行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改造升级的思维欠缺。政府产业引导能力有限,农户自觉的发展意识不足,基层农业科技支撑力量流失。5、生产条件限制白果村现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沿袭上世纪90年代前建设成果。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内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没有大的改观,难以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现有基础设施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6、对自身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由于受地理环境、区位掣肘及传统思维的惰性影响,白果村本身具有的发展潜力被一定程度的忽视。如蚕

16、桑产业的没落、余家大院的遗忘、区位优势的忽略等方面。7、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落后距调查体现,白果村当地群众的整体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二产业发展潜力(一) 特色优势资源和发展潜力根据前期现地调查和分析,中和镇白果村自然地理条件适宜,产业基础较好,政府规划导向明确,具有较为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1、白果村是开县人民政府确定的优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之一,也是中和镇政府2011年始重点打造的区域。在现阶段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之下,这一政策支持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资源,将为

17、白果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决定性的支撑。2、白果村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4000亩左右,有足够的产业承载能力。这部分土地资源因其地势状态,呈梯次分布,利于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布局。余家大院的存在也蕴含着特色旅游开发的潜力。3、白果村已于2010年开始,建设2000亩翠冠梨生产基地,现阶段蔬菜产业也初具规模,逐渐覆盖中和场镇。由此,大部分村民已经有了集约化经营的意识或类似思维倾向,为产业化的高品质有机农业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4、白果村毗邻中和镇政府所在地,劳动力充足。村民对城镇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度较高,村民整体素质和潜在发展度相对其他区域也较高;并且能更近、更快地接触到政务、商务、科技等各类信息,具有因其

18、地缘优势而衍生的人力资源优势。5、白果村地缘优势明显,处于区域中心位置,衍射区域至开县、开江、宣汉县城。其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和销售对象,有较为独特的市场优势。(二) 市场开发前景白果村产业规划以高品质水果、优质农产品、特色乡村旅游为主。这些产业的产品成果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大,对市场没有特别的限制和要求,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强。1、白果村高品质水果、优质农产品生产规划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方式进行,其产品要符合有机产品的要求,要做出“有机产品”的品牌。有机产品不同于“无公害食品”,更高于“绿色食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解决温饱过上幸福生活后,开始回过头来找健康,回头看,却发现我们

19、所食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物,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在许多30-40岁的人得心血管病、怪病、疑难杂症,其罪魁祸首就是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物所致。那么,如何才能吃上不施用化肥农药的食品呢?这就是我们要发展的国际认可食品有机食品。在白果村产业规划中定位有机果品和农产品生产,既符合环保要求,又顺应市场需求,是一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也是常规产品所无法比拟的。2、规划围绕“余家大院”为主体,开展的乡村民俗休闲旅游项目在白果村周边上百公里范围内,有其唯一性。这类项目的规划建设适宜现在人们追求丰富精神生活的要求,潜在市场巨大,经济价值不容置疑。三产业发展

20、目标(一) 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特色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开县县委、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为目的,以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为着力点,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基本途径;重点解决制约白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打出产品的“有机”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优势,推动区域性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进步,实现白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并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示范作用,带动中和镇乃至周边衍射区域的新农村建设。(

21、二) 发展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着力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研究和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内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机农业的发展,是在环境保护的状态下,创造出比常规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更高的经济价值,它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要求生产者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意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即有摒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创新意识,要有决心和毅力摒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大胆引进消化现代科技成果,严格执行“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规划

22、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和镇政府和相关协作部门的主导作用,集中攻克制约白果村特色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科技传播网络,大力宣扬“有机农业”的产业优势,让农民真正意识到现实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规划项目的建设,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政府还要协调县级旅游、文化等部门,对“余家院子”的旅游产品定位和开发做出进一步规划,落实产业规划的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与市场化开发相结合,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和环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生产机制的创新,提高科技对特色产业发

23、展的支撑作用。中和镇政府要依据规划,协同相关部门,顶住摒弃传统带来的压力,引导农民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通过引进技术、培育大户、土地资源整合、开拓市场、宣传品牌等方式,扶持白果村的有机农业产业从无到有,并最终走向市场。-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在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中,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生产发展与消费者利益的关系,坚持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开发安全食品,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创造与白果村同类型区域跨越式发展的先进模式。-坚持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产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

24、用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要清醒认识到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特殊性,要确定摒弃落后、创新未来的决心,解决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冲突,实现现有产业发展与未来产业开发的有机结合。-坚持分步实施与总体推进相结合。根据白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在规划实施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选择对特色产业发展影响重大的项目,集中力量攻关,支撑特色产业跨越式发展。(三) 发展目标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乡村”为目标,结合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围绕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根本主题,制定科学、合理

25、、可行的产业发展目标。在三年内(2011-2013年)实现产业转型,五年内(2011-2015年)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1、产业发展目标构成的主体指标(1)产业经济总收入及构成按照规划实现期五年计算,至2015年,白果村应实现全村经济总收入6500万元。以有机农业产业、特色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占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即:有机农业产业集群产值330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60%;特色旅游产业集群产值65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12%;其它产业产值155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28%。产业经济总产值及构成分析图:各主导产业收入的内容及所占比重。有机农业产业集群 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开发基地 有机果

26、品生产基地 “余家大院”特色旅游 农业观光体验特色旅游 建设成为高品质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其它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内容产业内容功能开发重点 有机食品生产 休闲、体验、文化旅游产品 完善各项城市综合功能主导产业收入及比重统计表集群产业内容项目收入(万元)比重有机农业产业集群3300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90027.27%有机蔬菜生产基地3009.09%有机果品生产翠冠梨生产基地100030.30%干果生产基地35010.61%柑橘生产基地75022.73%特色旅游产业集群650民俗文化旅游余家大院旅游产品35053.85%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10015.38%

27、高效农业体验游观光采摘、参与式旅游产品20030.77%其他产业集群1550商贸45029.03%运输1006.45%劳务80051.61%其他20012.90%(2)产业发展进度根据对中和镇白果村地理条件、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确定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进度分以下四个阶段:基础建设全面打造巩固完善 高品质规划(2011年) 基础设施建设(2011-2012年) 宣传发动 道路 水利 科技培训 品种考察、选定 配套设施建设 白果村产业发展(2011-2013年) 重点项目打造(2011-2013年) 引进资金、技术 建立特色产品品牌(2014-2015) 建立销售、加工

28、体系(2014-2015) 建立完善服务体系(2014-2015)(3)产品产量(经营收入)根据白果村规划产业的布局,结合实际生产能力预期,其主导产品产量预期如下:集群产业内容项目单位产量有机农业产业集群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吨450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吨120有机果品生产翠冠梨生产基地吨3700干果生产基地吨150柑橘生产基地吨350特色旅游产业集群民俗文化旅游余家大院旅游产品万人次3.5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万人次1.5高效农业体验游观光采摘、参与式旅游产品万人次1.5其他产业集群商贸万元450运输吨2500劳务人次800其他万元200(4)产品(经营)价格根据白果村规划

29、产业发展的先导性,结合产品的特有性质与市场现状的比对参考及物价上涨因素、人民币技术性贬值潜在压力等方面综合评估,产品价格预期如下:集群产业内容项目单位产量单价(万元)产值(万元)有机农业产业集群3300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吨4502900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吨1202.5300有机果品生产翠冠梨生产基地吨17000.591000干果生产基地吨1502.33350柑橘生产基地吨3502.14750特色旅游产业集群650民俗文化旅游余家大院旅游产品万人次3.5100350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万人次1.56.7100高效农业体验游观光采摘、参与式旅游产品万人次1.5133.32

30、00其他产业集群1550商贸万元450450运输吨25000.04100劳务人/年8001800其他万元2002002、确定产业发展目标根据上节所述指标体系及计算原则确定,按照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尊重民意,使村民自己心中有数,提高实现目标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确定白果村产业发展的5年规划目标,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经济体制,推进农村建设城镇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和农业生产产业化。以生态环保为理念,有机农业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为载体,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建设以产业

31、为基础的高效农业试点示范。2015年,全村总经济收入达到6500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四重点发展产业布局(一) 重点发展产业中和镇白果村重点发展产业规划为有机农业产业集群和特色旅游产业。1、选择依据 中和镇白果村地理条件、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发展现状相对而言,不具备特色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按照传统思维寻求产业发展的途径,基本上无路可走,无发展可言。所以,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创新发展思维,挣脱传统落后的现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桎梏,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着眼于科技兴农的、产业兴农的方式,走高效、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道路。而有机产品生产和特色旅游开发正是现阶段先进农业产业发展

32、模式的代表。有机产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包括粮食和食用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制品、蜂产品等等农副产品。简单的说,有机产品是指在生产、加工、贮存过程中不得使用农药和化肥、转基因等办法制成的产品。按照市场现状,有机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1倍以上,消费者的认可程度高,市场接受能力很强。所以,选择有机农业产业开发集群的建设有充分的依据。围绕坐落于白果村的“余家大院”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符合人们对精神生活日益迫切的追求态势,迎合了现在城市、城镇居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正

33、合适宜,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支撑条件 “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的地位是中和镇白果村产业发展最有力的支撑,会带来政府及相关部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及人力等方面的巨大投入。再加上立足于本土优势,进行舆论宣传和项目包装,通过招商引资,号召外出劳务回乡创业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人力资源、整合物力基础,为规划产业的真正实现提供坚实的支撑。3、总体发展规模 白果村重点发展产业项目主要分有机农业产业和特色旅游产业两大集群,8个重点建设项目。白果村重点发展产业项目规模按照土地面积计算,总共3325亩,占全村幅员面积的39.6%,占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的82.3%。五年期总体发展规模的经济指标为总产值3

34、950万元。重点发展产业规模主要指标一览表重点产业集群产业内容项目生产规模单位产量产值(万元)合计3950有机农业产业集群3300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450亩吨450900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00亩吨120300有机果品生产翠冠梨生产基地2000亩吨17001000干果生产基地150亩吨150350柑橘生产基地500亩吨350750特色旅游产业集群650民俗文化旅游余家大院旅游产品25亩万人次3.5350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旅游产品3个万人次1.5100高效农业体验游观光采摘、参与式旅游产品6个万人次1.5200(二) 重点发展产业布局白果村重点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如下图: 余家大

35、院民俗文化旅游 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 高效农业观光采摘、参与体验式旅游高效有机农业产业特色旅游产业 高效有机农业、特色旅游产业两大产业集群 8个重点建设项目 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翠冠梨生产基地 干果生产基地 柑橘生产基地白果村重点发展产业地域布局如下图: 河岸冲积扇土地和缓坡水田区域进行布局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余家大院”旧址建设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南部接中和镇区域建设有机柑橘标准化果园 北部及上段坡度大于15度区域建设翠冠梨生产基地 配置农家乐及农业采摘、观光体验游项目 原有水田及坡度15度以下耕地江河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 坡度15度以上耕地区域建设翠冠梨生产基地 配置农家乐及

36、农业采摘、观光体验游项目层次一:海拔210-250米层次二:海拔250-400米层次三:海拔400-700米层次四:海拔700-900米 坡度30度以下耕地、荒山及原成效较差的退耕还林区域建设干果基地 其余土地进行生态林建设五重点建设项目根据上述规划布局,结合白果村产业建设条件实际需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及预期项目建设头子规范要求,规划设计以下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规模、主要建设工程与投资等。(一)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白果村现有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沿袭上世纪90年代前建设成果。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村内交通、水利、环境等方面没有大的改观。难以为规划产业的正常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7、因此,化大力气对白果村现有农业生产、生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建设。1、白果村农业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项目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科研宣教工程建设电力供应工程建设信息网络工程建设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1)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道路交通工程分为村级道路交通系统的完善、产业基地生产道路系统的建立两大部分。建设标准:村级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按照宽6米(含路肩及排水沟),水泥硬化标准建设。建设规模:总设计规模18.5公里。主要建设工程:新修6.5公里,在原有路基基础上硬化12公里。建设期:8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8月)投资估算:520万元资金筹措:争取2011-2012年交通部门村级公路建设

38、补助资金370万元,争取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资金80万元,政府配套和农民集资70万元。(2)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建设标准:永久性灌溉系统。建设规模:总设计规模12公里。主要建设工程:由三汇水库输水堰引出主灌溉渠堰3.5公里,到各防旱次或储水池及灌溉机具设置点的输水渠道8.5公里。建设期:12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10月)投资估算:300万元资金筹措:争取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和县水利主管部门专项建设资金。(3)科研宣教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及内容:有机农业科研及宣传教育活动室。建设规模:总设计规模200平方米。主要建设工程:200平方米的有机农业科研及宣传教育活动室建设及配套设施

39、设备建设期:6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3月)投资估算:100万元资金筹措:政府投入+县科委、科协+其他配套资金。(4)电力供应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及内容:建设一条5万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以满足有机农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建设规模:线路总厂6公里,配套变压器一台。建设期:6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3月)投资估算:300万元资金筹措:申请电力部门专项投入。(5)信息网络工程建设建设标准及内容:建设到户的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络,增强农户的现代科技接受能力。建设规模:线路总厂35公里,配套设备10台套。建设期:6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3月)投资估算:300万元资金筹措:申请通讯

40、、文广部门专项投入和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二) 高效有机农业产业建设工程1、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有机特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翠冠梨生产基地干果生产基地柑橘生产基地2、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内容(1)生产基础设施分类设计土地整治工程白果村原有土地耕作方式落后,土地分散、土壤营养破坏严重,农药、化肥残留物积累严重,与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所以要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进行土壤的平整、改良。主要工程设计措施有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沃土工程等。工程建设规模3300亩;建设期12个月(2011年10至2012年3月),投资估算5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由项目业主和农户投工投劳的方

41、式解决。田间排灌工程田间排灌工程分提水蓄水工程、引水干渠支渠、排洪排涝沟等。白果村水资源丰富,但整体地势较陡,经常受干旱威胁,所以田间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是必要的设施。在集中基础设施工程完善的基础上,修建田间引水支渠8公里,整修原排洪排涝沟,新修防旱池30个,整修原有蓄水池15个。工程投资估算100万元,资金来源由项目业主和农户投工投劳的方式解决。保护地栽培工程由于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区别,需要进行保护地栽培工程的建设。主要有简易地膜、普通(简易)阳光温棚、标准阳光温棚、人工控温控湿温棚等。根据白果村实际情况和资金综合投入能力,按照先粗后细、先有后优的原则,先期建设简易地膜生产和

42、普通阳光温棚,中期建设标准阳光温棚,后期建设人工控湿温棚。田间道路工程规模化有机农业生产因其生产方式的先进性,需要用到大量的中小型农业生产机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田间道路工程是农业机械施工的基础。按照白果村产业基地的地域性布置,规划设计机耕道6.5公里,田间生产便道12公里。农机具农机具分耕整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加工机械、运输机械等。本规划中不做具体设计,在生产过程中有生产业主和农户根据劳动力情况和实际需要自信决定。其他配套工程其他配套工程有晒场、烘烤房、积肥坑、储藏保鲜库等。该项设计主要以农户现有同类型设施改建和完善,不做专门设计。技术培训、推广工程规模化有机农

43、业的生产是白果村、乃至中和镇和整个开县的新生事物。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大剂量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已经成了传统,要摒弃这一已成定式的生产方式,需要政府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分适用技术培训、新技术知识培训、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层次和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工程分良种及技术引进、良种及技术推广等。(三) 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工程1、特色旅游产业建设项目 “余家大院”民俗文化旅游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农业采摘、观光体验游项目2、项目规划设计内容(1)“余家大院”修复与民俗文化整合工程要由中和镇政府进行主导,根据旅游、文化及文物保护部门的专门规划,对“余家大院”及其周边进行环境修

44、复、风貌修复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整理,提炼出“余家大院”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特有型、唯一性,为专业旅游策划提供素材,把余家大院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作为提升中和镇人文内涵、拓展白果村产业外延的重要手段。(2)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设计根据产业布局,在白果村选择了3处地方规划设计了农家乐的建设。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中和镇及其周边乡镇乃至开县县城游客的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的设计形式以传统的巴渝农居建筑方式为主,动员当地有实力和经营头脑的农户为主体进行建设,政府给予政策、资金上的必要支持,配合有机农业产业的开发进程进行打造。(3)农业采摘、观光体验游项目设计白果村以规模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其产品对城市、城镇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品牌宣传,实地采摘、观光体验等特色项目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把消费群体引到田间地边,让人们真正认识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效果,对消费市场的形成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也大幅度提升了产品本身的附加值。根据产品季节形态表现各异和成熟季节的不同,农业采摘、观光体验项目的设置随机性较强,所以不做固定设计。农作物或果树花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