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8734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环境影响环评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 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 目 名 称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 建设单位(盖章)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法 人 代 表朱 玉 磷(盖章或签字)联 系 人翁 其 銮联 系 电 话18650059565邮 政 编 码3536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 号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 1 中环国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建设单位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大溪村与岭头村建设依据

2、主管部门政和县国土资源局建设性质改建行业代码M747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建设规模探矿面积3.63 km2总规模探矿面积3.63 km2总投资(万元)102.11环保投资(万元)9.8资源类型银矿2 项目由来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项目的探矿权人,其拥有的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勘查许可证(见附件2)于2014年3月11日到期,为了续办探矿权许可证,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编写了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实施方案(2014年2月),矿区勘查矿种为银矿,申请勘查年限1年,并通过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评审(见附件3)。根据中

3、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C 地质勘查 3、矿产地质勘查”中需编制报告表的类别。2014年3月11日,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对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见附件1)。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在对项目开展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等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3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政

4、和县地处南平、宁德及浙江丽水三市结合部,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介于东经1183311947,北纬27052723之间,东西长72 km,南北宽46 km。东与寿宁、周宁,西与建阳,南与建瓯、屏南,北与松溪以及浙江省的庆元等7个县相邻。勘查区位于政和县城关145方向直距约23 km处,行政区划属杨源乡大溪村与岭头村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857451190030,北纬271130271230,面积3.628 km2。勘查区所在的大溪村到杨源乡有简易公路相通,从杨源乡到政和县城区有县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相通,交通方便。项目所在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3.1.2 地形地貌政和县地貌属东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区

5、。在燕山运动时期(距今100140万年),奠定政和县地貌基本轮廓并控制断裂活动,以流水侵蚀为主的外力长期作用,形成了全县地貌。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层状东西排列有序。山地广布,平原谷盆狭小。中、低山地面积216.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2.8%。高低丘陵24.9万亩,占9.5%。海拔300 m以下谷盆、平原仅14.4万亩,占7.7%。勘查区属于中低山侵蚀地形,总体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为普查区所在的牛楼山,海拔为1358.9 m,最低部为西南部水系河谷,海拔为830 m,相对高差达528.9 m。3.1.3 气候政和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加之境内山地多,地形复

6、杂,高低悬殊,所以具有多层立体气候,其基本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8.4,年际变动一般在17.718.9之间,幅度1.2。常年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8.1极端最高达40.1;常年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为3.4,极端最低气温为-3.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2.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达44%,年平均蒸发量为1590.5 mm。年平均降雨量为1590.5 mm,全年有两个明显的雨季,36月与79月,年降雨量的地域差异明显,总趋势是西少东多,年平均雨日为166天。历年的相对湿度在66%-88%之间,年平均湿度78%。城关历年平均有霜日为25天,平均降雪日为4天左右。政和

7、城关全年风向以偏西风为主,静风占很大比例,历年平均风速1.9 m/s,年平均气压为989.5 Pa,最高气压1011.0 Pa,最低气压为962.5 Pa。勘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春夏多雨,冬季多干旱,历年平均降雨量1861.4 mm,冬季有霜冻,常有降雪,但是全年霜雪期较短。3.1.4 水文政和县河流由于地质构造线的影响,地势东高西低,以香炉尖至风水凹一线分水岭,东面为闽东诸小河系的发源地,西面为松溪支流的发源地。境内地表切割强烈,水系十分发育,河床比降较大,河流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境内水系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及东部地区。中西部水系主要有七星溪、松溪、界溪、乐溪、龙潭溪、梅龙溪;东部水系主要有翠溪

8、、当溪、蛟龙溪、赤溪、暖溪。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有3支水系,由西向东依次为无名小溪1(本环评命名)、翠溪、无名小溪2(本环评命名)、无名小溪3(本环评命名)。无名小溪1位于矿区内西侧,由北至东南流向,于大溪村下游汇入翠溪;无名小溪2位于东南侧,由北至南流向,于东门坑村下游汇入翠溪;无名小溪3在矿区外东面,由北至西南流向,于大溪村上游汇入翠溪;翠溪由北向南流经矿区。翠溪发源于杨源乡黄坦,往东南向流经岭头、大溪、富足口、翠溪等村,与当溪汇合进入屏南境内后,又沿着政和屏南县界在白岩下出境入叉溪。流域面积349 km2,其中政和县境内286 km2,全长32.9 km,平均坡降11.6%,多年平均流量15

9、.3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4.81亿m3。3.1.5 植被政和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但近年来遭受人为的破坏和强度砍伐,大片的阔叶林遭到破坏。成片的阔叶林被人工栽种的杉、松取代。有的经砍伐后,其乔木层中的优势树种被砍,变成灌木层。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如星溪乡的长际、宝岱、九蓬、樟口、地平村,铁山乡的前溪、锦屏、半洋村,外屯乡的吴场、溪头村,这些地方由于人为破坏较小,还可了解到本县原始森林状况。森林群落类型繁多而复杂。政和县山区还保留有比较丰富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以前古老科属和子遗植被,如水杉、水松、银杏、鹅掌秋等。在杨源,还发现有野生的罗汉松、三尖杉。银杏是中生代的子遗种。这些都表明政和

10、县植被起源古老,植物种类繁多。主要的科有壳斗科、山茶科、豆科、樟科、蔷薇科、禾本科。这些科的种类均在16至29种。乔木层多数以壳斗科为最大的优势树种,其山茶科、樟科、豆科、杜英科也是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优势树种。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灌木层以杜鹃科、蔷薇科、冬青科、金楼梅科、茜草科、桃金娘科、马鞭草科、忍冬科、野茉莉科、山矾科、野牡丹科及竹亚科占优势。草本植物群落中以蕨类的中华里白、胎里狗脊、狗脊、芒萁骨及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占优势,尤其是以禾本科的五节芒组成优势群落。经现场勘查,矿区无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特种及国家级和省级

11、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各和地方特有物种,基本为原生植被,植被的群落结构: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阔叶林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有马尾松、米槠混交林;竹林有毛竹林、杂竹林;灌丛有有低山灌草丛;荒生草坡主要是萁、五节芒和芒。3.1.6 野生动物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矿区动物种类不多,未发现国家省级规定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濒灭动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调查结果:兽类有野兔、野猪、鼠科;飞禽类有山雀、野鸡;爬行类有草蛇、青蛇;两栖类有青蛙、蛤蟆;昆虫类有蜂、蝶、蜘蛛、蟋蟀、蜻蜓、蚊子、臭虫等。3.1.7 土壤根据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所定的土壤分类标准。政和县土壤共分为

12、6个土类、15个亚类、23个土属。3.1.8 矿产资源政和县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铜、铅锌、钼银、黄金、水晶、硫磺、磷、钾、明矾、滑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叶腊石等20余种,共有矿床、矿点和化矿点62处,宋元明三朝曾是全国重要的白银产地之一。3.2 社会环境概况3.2.1 政和县社会环境概况政和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南平、宁德及浙江丽水三市结合部,东与寿宁、周宁,西与建阳,南与建瓯、屏南,北与松溪以及浙江省的庆元等7个县(市)相邻,面积1749 km2,22万人口,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31个村(居)委会,县城简称熊城。省道302、204、202线纵横穿越全境,规划建设中的宁德武夷山、

13、松溪建瓯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东平黄垱交汇,有石屯坤口、杨源等落地互通,是闽东北与浙南的交通咽喉和物资集散地。全县山地面积223万亩,森林覆盖率78%,林木总蓄积量490万m3。是中国白茶原产地、中国锥栗之乡和省重点林区。茶叶面积8万亩,政和白茶、政和工夫享有盛誉,白茶市场份额占全省70%、全国50%,茉莉花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竹林面积44.5万亩,年产清水笋300多吨、笋干3500多吨、毛竹450万根。以锥栗为主的果业面积15万亩,年产锥栗7500吨。特种烟“红花大金元”在高山区试种成功,全县烟叶年产量可望超过2万担。蔬菜由传统生产向反季节、大棚栽培发展,反季节蔬菜2.6万亩。盛产香菇

14、、马铃薯、魔芋、苦锥果、蕨菜和杨梅、银杏等山珍,生产的东平酱油、东平高粱酒、杨梅酒、青梅酒等久负盛名,竹凉席、竹茶具、竹门帘等竹木制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蕴藏量达16.86万kw,可开发13.4万kw,目前总装机容量为5.15万kw。3.2.2 杨源乡社会环境概况杨源乡辖15个行政村2个场4100户农户21235人口,其中老区村14个3554户18174人口,拥有土地面积242 km2,其中山地面积32.4万亩,耕地面积2.2万亩。平均海拔860 m,年平均降雨量1926 mm,年平均气温14.70,昼夜温差大,具有典型的“南原北国”气候特点。是典型的劳动力输出乡,全乡有6

15、300多人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务工、经商。全乡拥有锥栗3.5万亩,小径竹5万亩,茶叶5000余亩,高山蔬菜复种指数12560亩,面积居全县第一,菜农收入达2800多万元。2011年种植烟叶2756亩,收购烟叶7520担,实现产值1112万元,烟叶种植面积为全县第一。2011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4887万元,比增13.8%;其中农业总产值10958万元,比增15.6%;工业总产值3929万元,比增9.08%;农民人均纯收入3693元,比增9.6 %;全年财税完成192万元,比增16.6%;固定资产投资4278万元,比增12.6%。4 项目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4.1 项目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

16、准矿区处于政和县杨源乡大溪村与岭头村,位于农村地区。根据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和环境特征、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要求,该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4-1-1。表4-1-1 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环境要素环境功能区划类别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标准限值地表水(项目区域内水系)类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pH69高猛酸盐指数 6 mg/LBOD54 mg/L氨氮1.0 mg/LDO5 mg/LSS25 mg/LPb0.05 mg/LZn1.0 mg/LCd0.005 mg/LCu1.0 mg/LCr6+0.05 mg/L砷0.05 mg/LS2-0.2 m

17、g/L石油类0.05 mg/L挥发酚0.005 mg/L环境空气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PM100.10 mg/m3年平均值SO20.06 mg/m3NO20.08 m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016年1月1日起实施】PM1070 ug/ m3SO260 ug/ m3NO240 ug/ m3声环境1类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昼间55 dB(A)夜间45 dB(A)注:SS参照欧共体标准。4.2 污染物排放标准4.2.1 废气排放标准本项目运营过程生产的废气源主要为燃油废气、开挖扬尘、钻探过程及

18、凿岩过程产生的粉(扬)尘均为无组织排放,其执行的排放标准见表4-2-1。表4-2-1 废气排放标准项目污染物标准限值执行标准废气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SO2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 mg/m3NOX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 mg/m34.2.2 废水排放标准本项目运营过程生产的废水主要有钻探废水及生活污水。钻探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作为道路降尘用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山地农用。废水均不外排,其排放标准详见表4-2-2。表4-2-2 废水排放标准项目污染物标准限值执行

19、标准生活污水(钻探废水回收利用)BOD520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标准COD100mg/LSS70mg/LNH3-N15mg/L4.2.3 噪声排放标准本项目施工期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4-2-3。表4-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运营过程生产的噪声主要来自钻机、水泵、柴油发电机等生产设备产生的噪声,其排放标准详见表4-2-4。表4-2-4 噪声排放标准项目污染物标准限值执行标准厂界噪声昼间55 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0、12348-2008)1类标准夜间45 dB(A)4.2.4 固废排放标准本项目运营过程生产的固废主要有探槽开挖、钻孔钻进产生的废土和员工的生活垃圾。槽探、钻探废土均回填入探槽及钻孔中,生活垃圾集中放置,委托大溪村村民及时清运,其排放标准见表4-2-5。表4-2-5 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项目污染物标准值执行标准固废废土、生活垃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规定5 环境质量现状、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5.1 环境质量现状5.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南平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可知,南平市武夷山、光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一级,空气污染指数(API

21、)为31和39;其他各县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为二级,主要受可吸入颗粒物( PM10)影响;各县(市)环境空气质量分别按功能区要求稳定达标。因此,政和县空气环境质量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本项目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大溪村与岭头村,地处农村,周围无大、中型废气污染型工业企业,该址周围环境空气优于城区,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5.1.2 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域所在地为农村地区,勘查区附近基本无大、中型废水污染型工业企业,地表补给水源主要为降水,途中无工业污染源。引用福建省政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

22、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4月报批本)中14#监测断面翠溪(大溪村断面,杨源乡牛楼山银多金属矿普查区下游),具体数据详见表5-1-1、5-1-2。 表5-1-1 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pHPbZnCdCuCr6+砷S2-石油类挥发酚翠溪(大溪村)7.290.001L0.05L0.0001L0.001L0.0040.007L0.02L0.01L0.001L7.310.001L0.05L0.0001L0.001L0.0040.007L0.02L0.01L0.001L(GB3838-2002)类标准值690.051.00.0051.00.050.0

23、50.20.050.005注:L表示未检出。表5-1-2 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表 单位:mg/L(pH除外)监测断面pHSS高猛酸盐指数DONH3-N翠溪(大溪村)7.427.5841.457.220.0897.537.5541.467.020.087(GB3838-2002)类标准值6925651.0注: SS参照欧共体标准。由表5-1-1、5-1-2可知,项目区域水系翠溪水环境质量现状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标准。该地区处矿山外无其他大型工业企业,无名小溪1、无名小溪2、无名小溪3为翠溪支流,两岸植被良好,其地表水水质较好,水环境质量现状可达地表水环境质

24、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5.1.3 声环境质量现状经现场踏勘,现矿区已结束野外地质工作,目前基本处于山林地原始噪声本底值,经类比分析,其噪声值为3944 dB(A)。因此,项目矿区声环境质量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表5-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别适用区域昼间夜间1类乡村55455.2 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除矿山外无其他大型工业企业,区域植被生长状况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良好。5.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矿区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大溪村与岭头村境内,其四周均为山地,矿区内无村庄,矿区外东面有下峡村,南面由东向西一次为

25、东门坑村、大溪村与大步堀村,北面为岭头村。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有4支水系:无名小溪1、无名小溪2、无名小溪3与翠溪,为山林地表径流。项目矿区内无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敏感点、无泉眼及水井等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5-3-1及附图3。表5-3-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与设计工作区域最近距离(m)规模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声环境下峡村矿区外东面90020户7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016年1月1

26、日起实施】东门坑村矿区外南面70030户110人大溪村3259160户600人大步堀村740013户40人岭头村矿区外北面4450130户450人水环境无名小溪1矿区内北至东南流向/小溪流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类无名小溪2矿区内北至南流向无名小溪3矿区外北至西南流向翠溪由北至南流向,穿过矿区6 工程分析6.1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介绍、环评审批、环保措施及生态治理恢复情况6.1.1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介绍6.1.1.1 勘查区以往区域地质工作程度根据业主提供的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实施方案可知,项目区内已完成了1:200000区调工作和1:50000区调工

27、作(后山幅),在1:50000区调工作期间(19811986),在矿区北部以岭头为中心已经圈定出8.87 km2水系沉积物Cu-Pb-Zn-Ag-Au-Ba元素异常区。6.1.1.2 勘查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2004年2012年)勘查区直到2004年11月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探矿权后才开始了系统的矿产地质工作,至2012年12月止历时8年,按探矿证有效期限划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实物工作量情况详见表6-1-1。表6-1-1 勘查区以往矿产地质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项目计量单位完成工作量期(2004年11月2008年05月)期(2008年05月2010年05月)期(2010年05月2012年

28、12月)合计1:10000地质草测km218.144.50(修测)2.0(修测)18.141:2000地质草测km21.702.001.004.70槽探(剥土)m312932602711824钻探m1029.32395.10701.302125.72取样测试件34462544606.1.1.3 矿区普查完成工作量及成果 (2013年1月2014年3月)(1)完成工作量项目2013年1月2014年3月勘查期间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6-1-2。表6-1-2 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一览表(2013年1月2014年3月)项目单位工作量1:10000地质修测km22.001:2000地质草测km21.2槽探(

29、剥土)m3400钻探m711.76取样刻槽m33岩心对剖m62测试件125(2)主要成果 1:10000地质修测3.0 km2; 1:2000地质修测1.2 km2,工作范围为勘查区中南部,包括、号矿体和新发现的、号矿化体; 槽探400 m3,4条(BT002、BT10001、BT10401、BT10101)主要用于地表揭露、号矿体。 钻探5个孔,号矿化体3个孔计478.77 m:0线ZK03(95 m)、ZK04(205.82 m)、ZK05(177.95 m)。另本次勘查新发现的、号矿(化)体及、号石英脉带均为北北东-近南北向,陡倾构造控矿,与矿区外围东南方向区域铜矿点一致,所以总结本矿区

30、的成矿、控矿、容矿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近南北向两组,为进一步指导找矿,拓宽找矿思路提供了方向。6.1.2 环评审批情况根据2013年1月30日及2013年2月28日,政和县环境保护局和福建省南平市环境保护局对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的审批意见(详见附件7、附件8)可知: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保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对策措施的前提下,同意福建东鑫矿业有限技术有限公司在政和县杨源乡大溪村划定的勘查区范围内开展银多金属矿地质普查(续作)工作。政和县环境保护局和福建省南平市环境保护局提出:项目应做好废弃物处理处置工作,槽探、钻探等方式

31、开挖的弃渣、弃土及时回填、钻探废水经沉淀污泥回填或夯实,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及时收集清运处理;禁止在沿江、沿溪两岸1 km范围修建尾矿库或倾倒工程弃渣、弃土等固体废气物;项目钻探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用;探槽开挖、钻探等过程产生的粉尘,应采取喷淋洒水等措施,以降低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1.3 环保措施落实及生态治理恢复情况项目普查区以往地质勘探工作主要有:槽探、钻探。经本环评单位现场踏勘与资料收集,针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勘查过程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简单评述。进行现场勘探时,项目原钻孔已用泥封孔,未发现钻探钻孔涌水现象;探槽已回填,未发现破坏生态

32、环境、造成污染的环境违法违规情况;矿区内无村庄,工作点与周边村庄距离大于200 m,施工过程对村庄的噪声影响较小;员工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员工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山地农用。项目环境现状见附图2。6.2 探矿权设置情况6.2.1 现有探矿权设置情况(1)现探矿权项目名称: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矿区银多金属矿普查(2)探矿权人: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勘查单位: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矿权证号:T35120080502007240(5)有 效 期:2013年8月19日至2014年3月11日(6)勘查面积:7.25 km2(7)矿区探矿权范围由18个拐点坐标圈定,

33、详见表6-2-1。表6-2-1 现有探矿权区拐点及地理坐标拐点东经北纬拐点东经北纬1118574527121510119000027124521185800271215111190000271300311858002712301211900452713004118584527123013119004527123051185845271200141190030271230611859152712001511900302712007118591527121516118593027120081185930271215171185930271130911859302712451811857452711

34、306.2.2 缩减后拟申请探矿权设置(1)拟申请探矿权名称:福建省政和县牛楼山银多金属矿普查(续作)(2)拟申请探矿权人:福建东鑫矿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本项目在原有勘查面积进行缩减,缩减后拟申请勘查面积3.63 km2。本项目缩减后矿区拐点坐标见表6-2-2,项目拟申请矿权设置示意图见图6-1。表6-2-2 缩减后探矿权区范围及拐点坐标拐点东经北纬拐点东经北纬11185745271215911900302712002118580027121510118593027120031185800271200111185930271130411859152712001211859152711305

35、1185915271215131185915271145611859302712151411858002711457118593027123015118580027113081190030271230161185745271130缩减后面积:3.63 km2。图6-1 拟申请探矿权设置示意图6.3 勘查区地质情况6.3.1 大地构造位置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政和大埔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北段东侧,闽东火山断拗带北部,浦城宁德北西向火山喷发带之东坑火山盆地东南缘外侧。区域上位于北东向江上均竹坑断裂带与北西向石屯大溪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区内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发育,燕山晚期岩浆多期侵入而成的岩体、岩脉与侏罗

36、系南园组地层接触分布,成矿条件较为有利。6.3.2 区域地层以北东向江上均竹坑断裂带(东坑火山盆地东南侧边缘)为界,北西为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火山碎屑岩-沉积地层。南东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群火山碎屑岩沉积地层。6.3.3 区域构造区域构造以东坑火山盆地东南侧之边界断裂、北东向江上筠竹坑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带为特征。该断裂带由若干断裂组成,单个断裂最宽可达几十米,断裂带走向延伸在20 km2以上,浅部向南东陡倾。沿断裂带常见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叶蜡石化等热液蚀变或为岩脉充填,为区域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次为北西向石屯大溪断裂带,由于晚期火山活动以及被北东向断裂带切割错断,地表形迹不连续,但仍可通过

37、局部段出露的石英脉或岩脉显示其存在。6.3.4 区域岩浆岩区域岩浆岩多沿上述的区域性北东向断裂带分布,主要为燕山期晚期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勘查区内发现一规模较大(约1.6 km2)的花岗斑岩体。6.3.5 区域矿产区域矿产多出现在东坑火山盆地周边,尤其是北西环及南西环,赋存于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的次级断裂带中,如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东际金矿、香炉坪金矿、大源金矿、王厝金矿、后坪金矿、饭坑金矿、欧头厂金矿以及翁坑、小坑等金矿点等。6.3.6 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6.3.6.1 地层(1)侏罗系上统南园群赤水组上段中部出露在矿区的东南角。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薄层状粉砂岩,灰黑色薄层状碳

38、质泥岩,页岩,夹薄层状晶屑凝灰岩。(2)侏罗系上统南园群赤水组上段下部大范围出露在矿区中部。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夹流纹质玻屑凝灰熔岩、珍珠岩,底部见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熔结凝灰岩。(3)侏罗系上统南园群赤水组下段出露在矿区西北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绿色叶腊石化厚层状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为主,夹角砾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石泡流纹岩;部分区域出露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底部为流纹质玻屑凝灰熔岩。6.3.6.2 岩浆岩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第四次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呈岩脉状和小岩株状产出。主要有:(1)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第四次侵入花岗斑岩分布于普查区中部,呈小岩株状不规则产

39、出;(2)燕山晚期第一阶段第四次侵入石英正长斑岩分布于岭头村北侧,呈不规则脉状产出;此外,常见石英正长斑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流纹斑岩等次火山岩脉充填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带中。6.3.6.3 构造勘查区位于区域性北东向江上均竹坑断裂带与北西向石屯大溪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所以构造以这两组断裂为特征。(1)北东向江上均竹坑断裂带:在勘查区中部及西南部内所见北东向断裂均为其次级平行及派生断裂,中部的断裂(F1、F2、F3)由三个次级主干断裂及众多更次级的断裂组成,断裂产状总体向南东陡倾,三条主干断裂均见石英脉或矿化蚀变;西南部的含矿断裂(F4、F5)由两条平行断裂构成,其中、号矿(化)体就产于该断裂中

40、。(2)北西向石屯大溪断裂带:断裂带沿北西南西方向斜贯矿区,宽度600700 m,断裂产状总体向北东陡倾。断裂带由三条主干断裂及其中的次级或次生断裂组成。其中一条主干断裂带沿牛楼山主峰通过,表现为宽约35m的硅化蚀变带。(3)新发现的近南北向、陡倾的次级断裂,也是本区的重要含矿、赋矿构造。6.3.6.4 围岩蚀变及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以及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伴有银(金)矿化,银(金)矿化主要与硅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闪锌矿化等蚀变有关。6.3.6.5 矿(化)体特征已发现8条银多金属矿(化)体,其中、号分布于勘查区的南部,主要与北东向断

41、裂构造有关。、号分布于勘查区中南部,均与近南北向断裂带有关。、号石英脉分布于勘查区东部的西部,也与近南北向断裂带有关。各矿(化)体具体特征见表6-3-1。表6-3-1 矿(化)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出露标高(m)地表规模(m)产状()品位(g/t)蚀变特征长水平宽走向倾向倾角AgAu8808862000.81.56070SSE4050524050.300.6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闪锌矿化、绿泥石化8881000.30.650SE8085205600.4同I95010961000.81.255NW8800.10.2弱矿化石英脉94010721500.20.610北:W南:E858875

42、19440.261.96铁帽103410661002000.20.510E80370紫红色褐铁矿化蚀变岩97810151000.81.010W80380.07弱褐铁矿化石英脉104810751001500.81.310E8000.56同上103711001000.51.510W8400.341.05同上6.3.6.6 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内此次重点勘查的、等矿体,只有号矿体赋存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附近,其它均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较高处。矿区未发现明显含水层位及含水构造,地表排泄条件好,未发现大的地表水体。初步认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6.3.6 矿石成分检测项目矿石成分检测结果见福建环闽地质矿产测试有限公司检测报告(见附件9)。6.4 本期勘查工作部署6.4.1 工作部署基本原则(1)本次开展地质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所以重点应放在已经发现并做了初步工作的北东向矿体、号和近南北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