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042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选矿工艺变更)环境影响评价.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建设地点:红石铁矿位于海南省三亚市高峰扎南村北西2km的红石岭一带。地理坐标东经10924461092554、北纬183216183223。项目的位置见图1.1-1。(2)建设性质:改扩建。(3)占地面积:3.19km2(4)相关背景三亚红石铁矿为一座小型贫磁铁矿,矿山于 1993年开始进行小规模开采,1998 年 8 月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写了海南省三亚市红石铁矿体开采可行性方案设计(开采对象主要是号矿体,标高 420m水平以上的铁矿石),同年 9 月 8 日取得了海南省国土资源环保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采矿证编号为 46000

2、09810008,有效期限为 1998 年 9 月至2006 年 9 月。之后于 2006 年 10 月取得了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为 2006 年 10月至 2012 年 10 月,现持有采矿许可证为 2012 年 10 月颁发,有效期限为 2012 年10 月至 2018 年 10月,开采面积3.19km2,开采标高510-350m,开采规模9.63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号为C4600002009072120027839。海南省三亚市红石铁矿区原勘探提交有3条矿体,分别为、号矿体,其中号矿体露头,、号矿体均为盲矿体。矿山自1993年开采以来,最先开采号矿体周边山坡上零

3、星分散的残积矿石,1999年上半年,号矿体周边山坡上零星分散的残积矿石采完,随即开采、号矿体。1998年和2006年分别委托海南钢铁公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和开发利用方案,开采、号矿体。之后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委托海南省地质综合勘察院对隐伏的号矿体及周边进行了详查,通过这次详查,分别在原、号矿体露天开采境界外围西北侧(距露天开采边沿100m200m)的大山深处,基本勘探清楚了号矿体,在原、号矿体外围东北侧,新发现了一条隐伏的盲矿体。并分别将号矿体新编号为V2-2、V2-1,将该盲矿体编号为V4。矿山从1998开采、号矿体以来,到2010年为止,基本将以上两条矿体采完;在2011年,又将

4、新勘探发现的V4矿体采完。至2011年12月委托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时止,矿山保有的储量全部为原露天开采区西北侧大山深处的V2-2和V2-1矿体。通过十多年的生产,矿山分别在地表形成了3个大的露天采坑。其中1号露天采坑位于711线之间,矿山开采期间进行了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但并不完善,地表最终标高在+380m+390m之间,面积约20000m2;2号露天采坑位于59线之间,采坑边坡高约60m90m,坡角约70,面积约11000m2,深度为+400m+350m,封闭圈标高约为+400m,总体积约550000m3;3号露天采坑位于54线之间,采坑边坡高约70m100m,坡角约60,该采坑分两部分,其

5、中50线为采坑,其高度约为+400m+420m,面积约20000m2,体积约400000m3,+420m以上为露天开采平台,其高度从+420m到+580m不等,面积约115000m2(85000+30000)。另外,在生产期间,矿山还分别形成了两个废石场、一个尾矿池(由于设计不规范,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建设,暂称尾矿池,文本中的评价参照尾矿库进行评价)。其中1号废石场位于1号采坑东南侧,面积约24000m2,废石场最终标高约+380m,目前已实施了治理工程,但不完善,作为矿山汽车停车场及施工队生活、办公用房建设场所。2号废石场位于1号采坑西南侧,面积约60000m2,最终标高约+380m,局部段

6、实施了治理工程。尾矿池位于选矿厂西南侧,面积约15000m2,目前局部已形成蓄水池,负责为矿山提供生产用水。矿山开采至今,矿山号矿体已经采空(编号为CK1),根据前期2010年治理方案,矿山CK1已进行了回填处理,并复垦造林。矿山在露天开采过程中,遵循边采边治理的原则,截止到2011年12月,矿山已复垦造林118.8亩,复垦效果良好。目前矿山正在原尾渣堆场出口处修建一道一级拦截坝(修建中)。和号矿体开采后,两个矿体形成了两个采坑,编号为CK2和CK3。CK2位于矿区中部,采坑长约380m、宽100200m;CK3位于矿区中北部,采坑长约330m,宽200420m。其中仅CK2西南边帮分多个台阶

7、进行开采,采坑其他方向边帮均未分台阶开采,采坑边坡较陡,矿山企业于2010年对开采台阶进行覆土种树。矿山原来在开采区东南侧约600m有一个6万t/a的小选厂,选厂标高约为+360m+300m,目前该选厂已经拆除,现正在按设计建设一条10万t/a的选矿生产线。目前,矿山+350m以上仍在采用露天开采一些原储量报告没有包括的边角低品位矿体。而新勘查新发现的V2-2、V2-1矿体,由于为隐伏矿体,位于原3号露天开采边帮的西北侧,其现有采矿证内+350m以上的矿体,如果采用露天开采,将需要大量剥离岩土,严重破坏环境,且无处排弃剥离岩土,因此,已经难以采用露天开采,而需改为地下开采。同时,根据矿山剩余资

8、源,其原有6万t/年的开采规模也偏小,需扩大生产能力。为此,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2月委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进行+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对开采方式进行变更、同时扩大采矿规模。根据对三亚红石铁矿V2-2(主矿体)的详细勘查及综合评价,矿体呈单斜似层透镜状状产出,主要围岩为矽卡岩(Sk),获得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367.61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220.16万t,共计587.77万t。其中,本次设计+350m标高以上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57.6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1.26万t,共计1

9、08.88万t。建设单位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三亚红石铁矿的开发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完成的专项报告有:(1)矿山开发利用方案(2)水土保持方案(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4)安全预评价报告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扩大产能及变更开采方式)于2013年由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随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并于2013年2月1日以“琼环土资函2013205号”文进行了批复。批复之后,矿山依次进行了后续各项工作。为了降低环境风险,确保大隆水库水质安全,现矿山要求将原设计的选矿工艺和产品方案进

10、行更改,将原设计球磨及其以下工艺进行取消,仅考虑破碎及筛分、磁滑轮抛尾,然后直接销售粗精矿。采矿等其余各项工艺与原报告没有任何改变。针对选矿工艺的以上变化,开发利用方案报告对选矿及尾矿库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新编开发利用方案正报往省国土厅进行审查备案。环评单位据此重新编制环评报告书。1.2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投资总额投资总额:总投资为 5380.7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480.78万元,全部企业自筹;流动资金900万元采用银行贷款考虑。本项目的环保投资合计1260.27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为28.1%。(2)建设规模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保有资源储量108.88万t,设计利

11、用108.88万t,平均铁品位为41.07%。开采的矿体全部为+350m以上V2-2(主矿体)隐伏矿体,采用平硐+斜坡道开拓,地下开采方式。根据矿体条件,分段高度设计为10m,分别布置+350m、+360m、+370m、+380m、+390m、+400m六个分段,各分段分别在下盘脉外布置一条脉外装矿联络巷道,装矿联络巷道北侧端部和现有探矿斜井联通,用于回风及第二安全出口。选矿厂位于开采区东南侧约600m,标高约为+360m+300m。该厂址为原选厂厂址,各个选矿平台已经形成。扩建选厂至1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本项目选厂作业按1班/天考虑,实际处理能力为10万吨/年),扩建后最终产品产量为:铁中

12、矿6.286万吨/年,品位约49.32%。项目工程内容见表1.2-1。表1.2-1 拟建项目工程内容一览序 号指 标 名 称单位指标备注一核定的矿石储量及质量1矿石地质储量112b+333万t108.882矿石品位(TFe)112b+33341.07二采矿1规模 每年万t10每日t3032开拓方式平硐+斜坡道3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4同时工作的中段数个15采矿贫化率15.26采矿损失率157出矿品位(TFe)35.098基建开拓工程量m3133359基建副产矿石t547210基建时间年111矿山设计服务年限年10.5三选矿1选矿厂处理能力每年万t10每日t3032选矿工艺流程破碎抛废3入选品

13、位35.094粗精矿品位49.325粗尾矿品位(废石)116选矿回收率88.367选矿比t/t粗精矿1.68粗精矿产出率62.869粗精矿年产量万t6.28610年排出粗尾(废石)万t3.7143投资与资金来源 3.1总投资 万元4068.69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3168.96 建设期利息万元0.00 流动资金 万元900.00 3.2建设规模万t/a10.00 原矿3.3单位矿石投资 万元406.87 3.4资金来源自筹3.4.1自有资金万元4068.69 3.4.2借入资金万元0.00 4成本与费用4.1单位制造成本元/t108.33 4.2(期间)费用元/t16.40 4.2.1无形资

14、产摊销费元/t0.00 4.2.2递延资产摊销费元/t0.00 4.2.3资源补偿费元/t9.00 4.2.4矿山安全生产费元/t8.00 30进入经营成本4.2.5管理人员工资元/t2.00 4.2.6其它管理费元/t1.00 4.2.7财务费用元/t0.00 4.2.8销售费用元/t2.00 4.3单位总成本元/t124.73 4.4总成本万元1247.25 含税5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5.1销售收入万元2514.40 含税5.1.1产品产量万元6.2860 49.32粗精矿5.1.2销售价格元/t400.00 5.2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29.37 5.2.1增值税万元13.31 销项增值税

15、万元427.45 进项增值税万元414.14 5.2.2资源税万元115.00 5.2.3附加税万元1.06 城建税万元0.67 教育费附加万元0.40 5.3利润总额万元1137.78 5.4所得税万元284.44 5.5税后利润万元853.33 6盈利能力6.1投资回收期a4.8 静态6.2投资利润率20.97 静态6.3投资利税率31.14 静态与原有工程比较,本次扩建最主要的变化内容是开采规模增加了4万吨/年。表1.2-2对项目扩建前后建设内容进行了对比。表1.2-2 本项目扩建前后建设内容对比一览表项目扩建前扩建后变化量工程内容露天开采铁矿,设选矿厂地下开采铁矿,拆除原选矿厂进行重建

16、,选矿将原设计球磨及其以下工艺进行取消,仅考虑破碎及筛分、磁滑轮抛尾,然后直接销售粗精矿。变更开采方式扩大产能和选矿工艺变更开采规模年开采铁矿石6万t/a年开采铁矿石10万t/a4万t/a选矿规模6万t/a选矿厂设计处理规模10万t/a,按每天开一班计4万t/a1.3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本矿山属国家紧缺大宗战略性矿产,有害成分含量低,只需简单加工即可获得优质产品,项目利用老铁矿山进行进一步的探矿、采矿以及加工生产,对自身产生的尾矿又进一步的回收利用,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属于鼓励类八、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本项

17、目矿山为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为鼓励类。铁矿采选部分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的允许类。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海南省“十二五”矿产资源利用发展规划等相关产业发展规划。(3)与矿产资源及环保政策相符性分析1)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对三亚红石铁矿违法行为调查和查处的通知(琼土环资储字2014105号),发现和利公司存在无证勘查和未批先建等违法行法,要求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并依法查处。2)据此,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经对矿区现场进行勘查与查实,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发证矿区内的2号露采坑地下开挖了一条巷道,对矿山深部

18、矿体进行坑道勘查验证,因红石铁矿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行为属于无证勘查,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五条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以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三土环资察2014449号),拟对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出如下处罚: 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予以警告; 2)对已实施的斜井井口进行封闭,对勘查过程中坑道内采出矿石原地封存; 3)处拾万元罚款。据此,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10月22日缴交10万元罚款,出示愿意接受处罚决定的承诺,并对已实施的斜井井口进行封闭,对勘查过程中坑道内采

19、出矿石原地封存。(3)据此,经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查实,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开采的红石铁矿项目在未办理完成红石铁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手续的情况下,进行该项目的矿产资源开采,此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3条的规定。以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三土环资察2014479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8条“违反本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

20、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拟对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出如下处罚: 1)责令停止红石铁矿项目的开采; 2)处5万元罚款。据此,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缴交5万元罚款,出示愿意接受处罚决定的承诺。并根据环评的存在问题整改建议要求,建设单位在行政处罚前已对矿区进行裸露地的植树与绿化恢复,绿化恢复面积约80亩,道路的硬化以及截排水沟的建设等,积极改善矿区环境。且建设单位正在委托三亚园林局对项目区的高陡边坡进行削坡、护坡以及对高陡边坡种植爬藤植物进行护坡与覆绿。(4)对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环境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处罚完成后,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于2014年1

21、0月24日向省厅递交三亚市国土环境资源局关于查处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红石铁矿环境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报告(三土环资察2014488号),内容摘录如下:1)2013年7月至今矿山处于停工状态。2)今年9月,委托三亚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对红石铁矿施工的斜井平硐进行测量,对相关情况进行了核实认定,矿山开拓工程(斜井)属深部探矿行为,坑道内未见采矿迹象,勘查过程中坑道采出矿石均在选矿场地堆放,未进行选矿加工及销售。3)已对三亚和利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批先建的无证勘查的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红石铁矿的勘查和开采,对已实施的斜井井口进行封闭,对勘查过程中坑道内采出矿石原地封存,对

22、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为处罚5万元,对无证勘查违法行为罚款10万,共计罚款15万元,该公司提交了关于愿意接受处罚决定的承诺,并已足额缴纳罚款。因此,红石铁矿存在的环境和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已被对已实施的斜井井口进行封闭、对勘查过程中坑道内采出矿石原地封存、对未批先建环境违法行并已足额缴纳罚款等予以纠正。(2)选址合理性根据三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矿业用地,土地利用规划为木本园地与林业用地,未占用任何“基本农田保护区”。在国家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及禁止供地项目目录中未被列入,矿山用地符合现有土地利用政策。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地表水在上游没有下雨晴

23、天的情况下,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上游1km处(2#),所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超类的因子为CODcr、总氮、锌;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下游100m处(3#)、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下游3km处(4#),所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超类的因子为总氮;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下游6km处(5#),所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超类的因子为总氮。项目区所在小河沟入宁远河河口处(9#),所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

24、2)中的类标准。常规监测点宁远河上游背景点曲村桥1#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超类的因子为溶解氧与总氮;饮用水源区的雅亮与大隆水库出水口的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做为农业用水区的崖城大桥监测点的监测因子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大隆水库出水口水质铁因子的变化趋势是由2009年7月的0.26mg/l(评价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0.30mg/l)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值逐渐变小,至2013年3月水质已能保证在

25、0.04mg/l左右,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的水质保持在0.03-0.05mg/l。对比宁远河上游岭曲村桥(背景断面)的铁因子监测数据得知,大隆水库出水口水质铁因子的浓度仅为岭曲村桥监测值的33%左右,说明上游铁因子经过河流稀释后在大隆水库出水口处其浓度值较低,远低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2)噪声环境现状由于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无大的噪声源,项目所在地噪声质量良好,达到功能区要求。(3)河流底泥现状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上游1km处的监测值做为参照评价标准,背景监测断面的底泥监测值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一级标准。2#项目区小沟入宁

26、远河河口宁远河下游100m处、3#项目区小沟入宁远河河口宁远河下游3km处的底泥监测值均比1#背景监测值大,均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超二级标准的为铜、砷,该河道的底泥为弱碱性,其重金属与类金属不会析出。本矿区的铁矿石不含有毒重金属元素,有关部门需对矿区冲沟入口段以上的宁远河中上游是否存在铜、砷矿物进行排查。(4)矿区生态环境现状据现场调查情况,矿区目前已部分开采,区内多裸露无植被分布,有部分复垦的人工林和次生灌丛灌草丛分布。评价范围矿区范围外,两侧山脊线内有部分热带次生季雨林和灌丛灌草丛分布。在调查范围内分布的维管植物有314种,隶属于69科。其中蕨类植物

27、有2科,6种;无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67科,30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有59科,种,单子叶植物有10科,49种。在矿区范围内没有野生保护植物分布。本评价范围内整体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陆生动物资源较少,已无大型野生动物出没。偶见部分小型动物,较为常见的有两栖类的栖息于干燥草地或林下的花姬蛙、黑眶蟾蜍、斑腿树蛙等;爬行类主要为灌丛石隙型的石龙子、南草蜥、南滑晰等蜥蜴类;鸟类主要为活动在林中的攀禽和雀形目的鸣禽等;兽类以翼手目的蝙蝠类和啮齿目的鼠类等小型兽类为主。矿区内无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5)污染源监测采矿废水水质符合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 中新建企业采矿非

28、酸性废水排放浓度限值,尾矿库下监测点的Mn超排放浓度限值,但在排放口处Mn监测浓度值达排放浓度限值,其余的监测因子均达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 中新建企业重选和磁选废水排放浓度限值。矿坑涌水、矿区尾矿库、尾矿库出水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同时矿坑涌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矿区尾矿库、尾矿库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TSP无组织排放满足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中表7的无组织排放标准。选厂区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中的类标准

29、。由于选厂距周边村庄较远,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宁远河:排污口与其汇合处上游100米至其与南牙河汇合处,全长约6米;大隆水库(类水体):饮用水源保护区(河道)范围内,全长约30公里。(2)地下水环境外扩至项目区两侧山脊线,北、东、西以山脊线为界,南至河流为界,基本包含了评价区各主要岩体及河流,约3km2范围,评价范围同生态评价范围。(3)环境空气以项目矿山、选矿厂的污染源以排放源为为中心、以5km为边长的矩形。(4)声环境矿区、选矿厂界外一米包络线以内。(5)生态环境红石铁矿+350m以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位于三亚凤凰镇,本项目重点调查范围包含、

30、号矿体及相关采矿场、废石场、尾矿池。评价范围外扩至项目区两侧山脊线,北、东、西以山脊线为界,南以河流为界。生态调查范围重点放在、号矿体及相关采矿场、废石场、尾矿池及外扩200m的范围有植被覆盖区域。(6)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4.2.2条款:建设项目下游水域 10km以内分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应视为选址于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下游水域10 km外为大隆水库饮用水源区准保护区,下游水域33km二级保护区,下游水域35km一级保护区,下游水域36 km为大隆水库大

31、坝,坝下有总干渠至配水池,从配水池分水,目前仅为三亚西部供水厂供水。由于距离下游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的水域为36km,在该水域范围内无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因此项目选址不属于环境敏感区。但由于项目选址下游为大隆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从严保护应列为选址属于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4.2.3条款:重大危险源和物质危险性按照 5.2.2.2 确定。危险物质包括火灾、爆炸等伴生/次生的危险物质。经核对,本项目排放的物质属于一般物质。尾矿库属于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32、T169-2004)及其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进行风险识别,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风险评价范围为尾矿库下游水域至大隆水库大坝约36km。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矿区下游的地表水系:宁远河,确保本项目不影响它们水环境功能区划相应要求。(2)饮用水源:确保三亚市大隆水库饮用水源的安全,三亚市大隆水库饮用水源区与本项目的关系:矿区与大隆水库饮用水源区准保护区水域约10km,二级保护区水域约33km,一级保护区水域约35km;确保三亚西部供水取水口的安全。(3)采选区及原尾矿

33、库周边地下水不至受到大的影响。其敏感点与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1。表3.1-1 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类型序号类型规模影响因素与主要目标物的方位距离河流及水库1宁远河(扎南段)小河废水、固废矿区南部通过,尾矿库东南部610m2大隆水库大型水库废水、固废大隆水库坝址距矿区边界西南部直线距离23公里,河道约36公里居民点1扎南村约250人废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东南部896米2南进村约40人废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东南部1232米3加油南村约50人废气、噪音矿区尾矿库西南部670米4新村约90人废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东部508米5抱土村约100人废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东部1756米6加跃村约200人废

34、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西南部1723米7红星村约90人废气、噪音矿区废渣堆场西南部2345米3.2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水环境: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矿区绿化灌溉,不外排;项目矿坑涌水经沉淀后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全部回用于矿区绿化浇灌等,不外排;项目扩建后不会对宁远河及大隆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造成影响。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固体废物:项目产生的各固体废物均有相应的处置方式,不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项目认真落实各固废的处置,并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和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可以接受

35、的程度,对外界环境影响不明显。(3)大气环境: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为粉尘,由于各生产单元粉尘排放量相对较小,其最大地面浓度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的比例较小,另外项目汽车运输道路扬尘在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控制其不影响周围环境敏感点,而且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有一定容量,因此本项目扩建后生产对当地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明显。(4)噪声环境:项目建设后,其设备噪声对矿界、厂界的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不会对厂界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本项目周边最近居民的影响预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项

36、目生产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以及噪声敏感点影响不明显。(5)生态环境:项目为地采,对地表生态影响较小,开采过程产生的废石可作为采空区生态复垦填料,有利于原采空区生态恢复。(6)地下水环境:根据地下水现状评价及预测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两个阶段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地下开采疏排地下水主要影响范围仅包括为矿区划定范围及其周边山地,并不影响周边各村民小组。矿山营运期,随着采矿深度的加大,由于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岩溶塌陷。服务期满后地下水将不再被疏干,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恢复,所以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位影响较小。(7)水土保持评价结论本项目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是矿区开采区、尾渣堆场及运输

37、道路等防治区。工程建设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的面积11.27hm2,占地类型主要是交通运输用地、灌木林、采矿地、荒草地;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55hm2;矿山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4611.1t,其中建设期221t,生产运营期4238.3t,自然恢复期151.8t;新增水土流失量4344.5t,其中建设期212.5t,生产运营期4036.6t,自然恢复期95.4t。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工程量为:采矿场区:采坑边坡修整5000 m2,坑道口支护50m3,采坑底板整理13402m2,覆土53607 m3,植树20632株,排水沟1644 m,种植爬藤1856株;尾矿浆沉淀场区:土

38、地平整5505 m2,覆土22021m3,植树6882株,拦截坝41000 m3;尾矿堆场区:拦截坝20500m3,土地平整4896 m2,覆土56464m3,植树17682株;运输道路区:道路硬化10000 m2;临时占用场地复垦:土地平整6943 m2,植树8679株;矿区排水系统:截、排水沟980 m。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为:选矿场区:浆砌石挡墙183m,土方开挖1273m3,M7.5浆砌块石量415m3,排水沟597m,基础挖土方299m3,M7.5浆砌石343m3,沟壁水泥砂浆抹面1143m2,沉砂池2座,种植爬山虎1500株;尾矿堆场区:土地平整5400 m2,撒播草籽54

39、00 m2;运输道路区:种植爬山虎4000株;生活及其他辅助设施区:浆砌石挡土墙148m,土方开挖429m3,M7.5浆砌块石量1317m3,排水沟348m,基础挖土方174m3,M7.5浆砌石200m3,沟壁水泥砂浆抹面666m2,沉砂池1座。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950.27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806.2万元,新增水保措施总投资为144.07万元。新增水保投资中工程措施0.53万元,植物措施4.45万元,临时工程68.02万元,独立费用50.46万元,基本预备费3.7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22.54万元。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100%,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度达到

40、99%,水土流失模数控制比为1.0,拦渣率达到98%;项目区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9%,林草覆盖率达到58.6%,工程建设区生态得到改善,减轻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土保持角度看,本工程建设不存在绝对或严格限制的制约性因素,只要按要求落实好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8)项目退役退役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矿山退役期,不再产生生产废气、采矿废水、生活废水、固体废物和工业噪声,也不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项目仍需采取退役期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生态恢复等措施。根据土地复垦方案所确定的复垦生态技术标准,三亚红石铁矿区土地复垦后的利用方向主要为林地。1)复垦区位于

41、扎南村居民区附近,宜种植观赏林、经济林,也可依所在地配置相应的功能林。 2)选择适宜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和抗逆性能好的树种。 3)实行草、灌、乔套种混播。 4)三年后植树成活率70%以上。5)三年后郁闭度30%以上。(9)风险环境影响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是风险物质地下水突出、透水环境风险、原尾矿库溃坝以及地面塌陷带来的环境风险等。由于尾矿库距离下游饮用水源尚有一段距离,发生溃坝事故后,泥浆及尾矿废水扩散到下游河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采取一定的措施,可极大减轻对下游大隆水库的不良影响。尾矿库出现险情时,应严格按应急预案处理,减轻事故后果。只要严格执行本报告书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可将尾矿库风险

42、控制到最低限度。选矿工艺变更后,无细尾砂和选矿废水排放,不会增加原尾矿库的环境风险,对原尾矿库进行加固、覆绿、截流后其溃坝风险将大大降低。只要项目对尾矿库等风险源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应急措施,可以减少项目的环境风险发生几率,并降低环境风险事故的危害程度。综合而言,本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水平可以接受。3.3污染防治措施(1)水环境保护措施:矿坑涌水经沉淀后可达到地表水类水水质,全部回用于绿化浇灌等,不外排;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本环评建议CK2采坑往沟顶区的范围实施截排水沟,以及选厂的地面降雨汇水引入矿区的道路排水沟,由此排往宁远河。该股水不再进入库区,减少库

43、区大雨期的风险。(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粉尘防治措施采用在采掘工作面和原矿运输沿途洒水,预期可以减少90%的扬尘;采取在原矿堆场洒水,特别是在原矿运输卸矿时洒水降低粉尘产生。(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采矿场弃土先储存于CK3采坑,;选矿场产生的尾矿先经沉淀后堆放于CK3采坑。(4)噪声防治措施:采矿噪声的防治方法唯有选择和符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在白天作业;选场主要噪声设备球磨机安置在密闭厂房。(5)生态保护措施:矿山及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役后按复垦方案采取生态恢复措施。(6)扩建项目环境保护估算投资总计1260.27万元,占总投资的28.1%。4 公众参与4.1环评信息公开情况本项目环评信

44、息在当地主流媒体三亚晨报以及在项目所在地的扎南村委会进行项目公示1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3月 16日起的10个工作日。公开的信息内容包括: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以及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等。项目环评简本当地主流媒体三亚晨报上公示1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8月15日起的10个工作日。主要对环评报告的过程、现状与预测情况、环评结论等进行简要叙述。4.2征求公众意见范围与形式根据本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拟建项目的特点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确定本项目公

45、众参与的范围是项目区域周边的村庄和相关政府部门,主要为采选厂附近的扎南村委会以及南岛农场等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员。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4.3公众意见归纳分析本次共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180份,收回157份,回收率87.2%。对与该项目的了解程度情况,有72.6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表明大多数公众对该项目的建设的情况还是多数人所了解。在调查对该项目有哪些看法时,92.36%的被调查对象持赞成态度,没有不支持项目建设的态度。说明该项目的建设得到大部分的支持。在调查本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时,正影响与不影响的比例分别为33.12%与66.88%。在调查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的环境问题,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固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