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89070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方煤矿发展前景简析(湖南科技大学 08级采矿三班 0801010319 臧勇)【摘要】南方煤矿自身存在很多缺点,在新形势下,“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煤矿发展格局变化,煤炭市场供需,还有其它种类的能源都会对南方煤矿的发展前景产生影响。综合分析后,南方煤矿的发展前景还是开阔的。【关键词】南方煤矿 “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国煤矿发展格局 煤炭市场供需 其它种类能源1南方煤矿自身特点我国是煤炭能源生产和消耗大国,同时也是矿难大国,煤矿生产事故频繁,尤其是南方煤矿。一直以来,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矿井瓦斯突出、自燃发火、矿井突水、冒顶等灾害严重,事故频发,勘探和开采难度大,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破坏严

2、重等一系列困难束缚着我国南方煤炭行业的发展。江南九省区资源量仅占0.6%。相对于北方煤矿,南方煤矿多小煤矿,煤层不稳定,万吨掘进率高,效率低,人员多,成本高,投入与产出不经济。南方煤矿更面临着复杂煤层开采、煤矿灾害预防与控制、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地表沉陷控制与保水开采、矿山职业健康与环境控制等问题。2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影响 据媒体2011年11月10日报道,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敲定,不日将正式公布。根据此前各方透露出的信息,“十二五”煤炭工作将明确“大集团、大基地、大矿井、大通道”的“四大”原则,继续推进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列为重点任务,目标是亿吨级企业由5家增至10

3、家。另外,加大煤层气利用开发和提高煤矿装备国产化水平也是“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早在去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就已经表示,“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开发布局明显优化,资源配置及勘查规范有序;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据了解,各地“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规划和编制工作方案,已在今年上半年报送。 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测算,今年煤炭产能可能接近35亿吨。据了解,煤炭规划也计划对全国煤炭需求量进行导向性引导。“十二五”期间年新开工煤矿建

4、设规模或控制在5亿吨,将2015年的煤炭总需求控制在40亿吨以内。规划对南方煤矿的影响主要在于煤矿兼并重组,这不仅在北方可行,在南方也是有好处的,它将使南方煤矿更加规范。另外对煤层气的利用开发也合给南方煤矿带来机遇。3全国煤矿发展格局的变化(1)煤炭工业协会在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十二五”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形成12个亿吨级、16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矿数量控制在1万处以内,建成安全高效煤矿600处,千万吨矿井(露天)60处。2010年,国内煤炭年产亿吨的企业只有5家,分别为神华、中煤、大同、陕西煤化;5000万吨以上煤矿企

5、业10家,包括河南煤化、陕西潞安、内蒙古伊泰等,这些企业最有可能进入亿吨之列。据不完全统计,晋、陕、蒙、宁等产煤大省均在“十二五”筹划培育亿吨级、千万吨级煤炭“大鳄”。其中,山西提出组建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企业、3个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内蒙古计划重组2个亿吨级以上煤炭企业、9个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19个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山东已经组建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定位是亿吨级煤炭集团;甘肃省规划建设1个亿吨级、3-4个千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河南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组建1到2个亿吨级煤炭集团;陕西省内则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煤炭产量已经过亿吨。仅上述六个省份,便集结10个亿吨级

6、煤炭大鳄。如果再加上神华、中煤两个中央企业,到“十二五”末国内亿吨级煤炭企业将超12个。煤炭工业协会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重点支持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这些地区将成为未来国内煤炭主要来源。(2)14大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将占全国90%以上。 “加快全国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建设,基地内煤炭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60%;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1万处以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这是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将以建设大基地、

7、培育大集团为重点,着力推动煤炭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这是继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后,煤炭行业对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再强调。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将提速。而与之前各地煤炭兼并重组方案不同,此次十二五规划的重头戏是跨区域的兼并重组。“鼓励煤炭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整合,鼓励大型煤炭企业走煤电联营或煤电一体化道路。”王显政称。在11月24日此间召开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及行业发展改革大会上,王显政指出,要加快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在晋陕蒙宁新煤炭资源开发条件好的地区,重点建设千万吨级的大型现代化

8、煤矿,在东部和中南部重点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在西南重点建设安全高效矿井。同时,推进小型煤矿兼并重组,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亿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国煤企数量或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年产百万吨以上。事实上,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早已进行,各煤炭大省之前均已出台各自的煤炭兼并重组计划。如贵州计划将1660个煤炭企业和矿井兼并重组至200个以内,到2013年年产5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产量达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内蒙古提出使煤炭企业由350家减少到180家左右。此前的第一轮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多表现为各资源地区内部的利益分配。而

9、与之相比,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将遭遇更大的阻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跨区域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地区之间、央企和省企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配,在地方保护之下,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自己的资源被分走。为限制省外企业进入,一些省份甚至出台相关规定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企业兼并重组。(3)随着煤炭产业集中,煤炭产业区域垄断的状况不可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整合重组直接导致了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过高,抑制了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比如,北方某煤炭调出省新组建的煤炭集团公司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省的70%,形成了新的垄断。4煤炭市场供需的影响(1)2011年煤炭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呈现小幅波动,且与国际煤炭价格变化基

10、本同步。受主要耗煤产业发展、水电出力情况、季节和气候变化,以及运输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与局部时段、部分地区、个别煤种供应紧张现象同时存在。今年以来,全国煤炭生产和消费持续增长。初步测算,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29亿多吨,同比增长11.2%;消费量同比增长10.2%。预计全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35亿吨。2011年,我国煤炭净进口依然保持高位,与国际市场关联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去年全国煤炭净进口1.46亿吨,预计今年达到1.5亿吨。截至11月20日,全国电厂电煤库存达8025万吨,可供21天使用。他分析认为,煤炭价格和成本变动呈双增长态势,今冬明春煤炭市场仍将维持供需基本平

11、衡,结构性过剩与区域性偏紧并存。2012年全国煤炭供需可能随外部环境变化产生新的变数。(2)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研报2012年煤炭行业投资策略称,煤运瓶颈将持续到2014年并将继续支撑煤价。中金公司称,由于邯长、宁西、西康等线路扩能均处于投运初期,运能增量有限,“三西”铁路运输瓶颈将持续至2014年。研报显示,内蒙、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产能增加,能源基地西移导致运输距离拉长,以及部分传统煤炭调出区转变为调入区致使调运难度加大,亦为运输瓶颈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研报分析,特高压全部投入运行后将缓解煤运压力,但因为其可行性尚存争议,投入进展速速低于预期,预计大规模投入运行需要等到2015年左右。中

12、金公司认为,“十二五”末陕西铁路里程将翻倍,货运运力将提高4.3倍。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量有望实现年均增长约2亿吨,2015年煤炭消费量将超过40亿吨。由于水电、核电和风电短期尚难出现显著增长,火电在发电结构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动力煤需求相对更有保障。焦煤需求将受到投资减速、节能减排和高炉大型化三重压力,未来增速将显著放缓。供给控制力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而增强。行业集中度将表现在三个方面:中西部供应占比进一步上升;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比大幅上升;国有企业占比进一步上升。中金公司认为,煤炭深加工规划、稀缺煤种保护性开发办法等各种政策出台产生的红利将推动大型企业收益。预计伴随需求放缓,2012年产量增

13、速也将有所放缓。在运输瓶颈的支撑下,未来两年煤价将继续温和上涨。(3)北煤南运的影响。“北煤南运”方面没有专门的煤炭运输线路,运煤能力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有从产煤地直接到华中地区的线路,但是运输量有限,内蒙、陕西等地的煤主要还是通过铁路运输到港口,再通过海运、河运等方式运到华中地区。这样加大了运输成本,而且还耗时长。比如,秦皇岛港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枢纽港,吨煤由秦皇岛经海运到上海再由通过长江运到武汉的运费就达150元左右。南方煤矿近水楼台在这方面就占有优势。(4)40亿吨标煤难为能源消费上限。近期中国“十二五”能源消费总量40亿吨煤的控制目标将于近期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将

14、受到严格控制和考核。中国曾在2007年发布实施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但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超过了最初的控制目标。其中,全国煤炭消费总量2009年就已经突破30亿吨,远超“十一五”25亿吨的规划目标。恐怕40亿吨标煤难为能源消费上限。因此煤炭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5其它种类能源发展前景的影响(1)石油。最近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开展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结束后,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快速发展,为及时跟踪变化情况,准确掌握油气资源潜力,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此次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动态评

15、价成果表明,到2030年前,我国石油年探明地质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可探明储量202亿吨,年均10亿吨。石油年产量2亿吨水平可延续到2030年以后。但是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一直很高。根据2004 年世界 BP 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3 年世 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 1567 亿吨,中国石油探明总储量仅占世界的 2.1%,但中国 的石油年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的 7.6%,2003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 35%,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 2020 年将达到 60%。(2)天然气。在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里,煤炭占67,石油占20,而天然气却只占3.4,远低于23.5的世界平均水平。从我国能源

16、消费结构现状来看,总趋势是煤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天然气比重在不断增加。但天然气的比重仍很低,长期徘徊在3左右,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7。(3)核能。早在2008年,我国政府就计划修建30多座核电站。截止2011年3月16日,中国目前共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但是由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核电站的建设进度缓慢,特别是日本地震造成核危机后,温家宝总理紧急召开会议,停止一切存在安全隐患的核电站的建设和审批。中国能否成为核电大国,现在还不可知。(4)新能源。新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随着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识在全球范围的确立,

17、 加上一系列促 进新能源发展政策的出台,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开发迎来了空前热潮。但是当前与新能源领域“制造环节过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 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研发、终端应用环节的投入与政策安排明显滞后,许多专家 认为,这种“两头冷、中间热”的不协调现象,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埋下隐患。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有大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 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在基础研发领域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 颈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我国的能源主体地位不会动摇。6我的看法和预测(1)南方煤矿要有所发展

18、,人才战略是关键。南方煤矿本身吸引劳动力的能力较弱,要吸引人才,就要政府让利,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要大力改革收入分配模式,政府让利,提高煤矿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使其高于一般煤矿工资收入水平,这样南方煤矿在人力资源上才有吸引力。 另外要创造条件,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南方煤矿要加大职工生活福利建设的力度,建设好职工平价食堂,给食堂一定的经营补贴,降低职工的生活费用;还可以将矿区未过时的棚户区改造住房改建成公共租用房屋出租给住房远离矿区的职工,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同时在地面一些岗位招收职工家属就业。这样才能增强劳动力的吸引力,稳定职工队伍。 此外还要依靠科技,减少煤矿用人数量。现在在煤矿井下一、二线工作的

19、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很少有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在煤矿劳动力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煤矿一、二线用人数量,提高用人的质量。要大力实施采煤工作面无人开采新技术,将提升运输改为无人值守皮带机运输,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才能推进煤矿持续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区域经济和煤炭工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均衡性等,决定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我国都将继续保持大中小煤矿共存的煤炭产业格局。作为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煤矿的发展前景是开阔的。经过整合后的南方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总体上得到改善,安全保障能力有所提高。其中不少小煤矿自我约束意识较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较扎实,通过技术改造采用了合格的采煤工艺和设备,提高了机械化水平。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对南方煤矿合理勘探、设计、采掘,提高对薄媒层的开采能力,增加对煤层气的开采,南方煤矿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