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0851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 1、评估任务由来永州市正业水电有限公司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国土资办发200467号文件“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委托我公司承担该水电站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2、评估工作的依据国土资源部第3号部长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1999年3月)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11月2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004年3月25日)技术服务合同书 3、主要任务和要求(1)阐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2)调查分

2、析评估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3)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5)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估结论;(6)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地质工作意见和措施建议,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初步依据。一、工程位置及工程概况(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位于江华县务江乡,工程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39521113956,北纬250848250919之间。该电站直接直接利用涔天河水库的水资源发电,主要建筑物由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厂房、升压站(升压站)组成,建筑物简单,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

3、。引水隧洞全长750m,内径5.5m,设计流量65.0m3/s。进口布置在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岸上游110m处,采用竖井式深式进水口,竖井底部设2道闸门(工作门和检修门),一道拦污栅,启闭台设在山坡上,平台高程264.26m,高于水库校核洪水位256.96m,进口底板高程240.26m;出口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下游1km右岸坡脚,出口底板高程216.25m,隧洞纵坡i=34.827。压力钢管在隧洞出口上游50m与隧洞接头,主管内径4.5m,出隧洞后分岔成两条支管,内径分别为3.6m、2.6m,然后进入厂房。电站厂房布置在大骑牛冲沟口河边,主厂房长34.4m,宽15.1m,高28.2m,分为三层;副厂

4、房在主厂房下游侧,长34.4m,宽8m,高10.29m,水轮机安装高程为223.608m。升压站(开关站)布置在厂房东侧,场地面积为3030m,高程230m。 沿河边阶地布置办公室、仓库、宿舍等,占地面积约1500m2。电站公路沿潇水(东河)右岸山坡布置,长1.25km,路幅宽3m左右。电站总装机容量15000KW,工程静态总投资4152.13万元。涔天河水库位于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是湘江一级支流潇水上游河段的一座大型水库。该工程于1970年建成,最大坝高46m,总库容1.05亿m3,调节库容0.52亿 m3,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45万kw,设计年发电量1.09亿KWh,灌溉面积12.3

5、7万亩。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466km2,占潇水流域面积的20.4%,流域内河流坡陡流急,境内群山交错,溪河纵横,流域内植被良好,是我省降雨高值区之一。坝址多年平均产水量27.189亿m3,库容系数仅0.02,除发电、灌溉用水外,每年平均弃水达13.02亿 m3,占年均来水量的47.9%。由于涔天河水库有效库容较小,弃水过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充分利用弃水资源,因此,拟在涔天河右岸上游200m处开挖隧洞引水至下游大骑牛冲口处建厂发电。工程永久占地面积约22亩,主要为山坡、阶地及河漫滩。(二)以往工作程度区内曾进行过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及1/20万区域地质普查工作,对区域地层

6、、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都获得了初步了解,为本项评估工作提供了区域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基础资料。但是,工程区一带未进行过大比例尺的地质工作,因此,本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本次评估主要参考资料有:1、1/20万江永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1979.11)2、1/20万江永幅区域地质普查报告; (1975.5)3、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3)(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 工作程序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如下页框图所示。 2、工作方法本项评估工作方法,按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我省主管部

7、门有关具体要求进行。接受委托后,充分搜集评估区已有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经初步分析,确定评估范围以工程区周边分水岭为界,工作重点为厂房区、升压站、引水隧洞进口、压力隧洞出口等地段。野外实地调查中突出对地质灾害群发、易发地段和主要地质灾害以及人工切坡等地段进行详细调查。查明已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危害程度。在此基础上,经综合分析和系统整理,再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拟定防治措施和评价建设场地适宜性。工 作 程 序 框 图3、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本次评估工作完成调查面积3.5km2,调查路线15km,定各种观测点32个,其中:地质点18个、不稳定

8、边坡4个,危岩体1个、坍岸隐患点1个、地貌点8个,获取照片22张,利用8张,搜集利用资料3份,编制图件1套,编制报告1份,复制评估报告共计8份(套)。在野外调查与室内资料整理、编绘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数字与计算机技术,以保证成果精度,使评估有据,符合实际,最后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规定,编写了本报告。(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1、评估范围的确定该在建工程属小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按“技术要求”有关规定,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种类及分布状况,评估区范围以第一斜坡带为限。确定具体范围:北面以汗马地附近山脊高程356.0m540.2m高程山脊连线为界;东面以540.2m山脊高程

9、655.0m和309.8m高程山脊连线为界;南面以以309.8m高程484.0m446.0m391.8m高程连线为界;西面以391.8m高程403.0m高程356.0m高程山脊连线为界。评估区面积1.587km2。2、评估级别的确定该建设项目为小型水电工程,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按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表5-1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定为三级评估。二、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评估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温湿多雨,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大陆气候的特点。据江华县气象观测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1499mm(1961-1990年),3-8月雨量占全年总

10、量的70.5%,年最大降雨量2128.5mm(1994年),年最小降雨量960mm(1971年),日最大降雨量119.8mm(1970年5月24日)。多年平均气温为17.7(1961年-199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8(1989年8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为-5.6(1968年1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5%(1961年1990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274.4mm(1961年-1999年),历年最大风速可达19.7m/s(1990年7月12日),多年平均风速1.36m/s(1961-1990年)。涔天河水库属湘江一级支流潇水上游的一座大型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466km2。

11、该水库上游是我省主要暴雨区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90-1940mm之间,涔天河水库1974年至2002年29年的运行统计资料,多年平均来水量27.189亿m3,正常水位高程254.26m。多年平均发电用水13.26亿m3,多年平均灌溉用水0.909亿m3,多年平均弃水13.02亿m3,占来水量的47.9%。(二)地形地貌评估区属侵蚀、剥蚀构造形成的中低山垄脊峡谷型地貌类型。由泥盆系中统上段砂岩、页岩及寒武系上组浅变质砂岩、板岩组成。最高点位于评估区的东侧,标高为655.0m;最低点位于北面汗马地附近,海拔标高为220.06m,相对高差434.94m左右;涔天河蜿蜒曲折,自南向北流经评估区中

12、西部,在河流弯曲凸面为堆积岸,有大量的砂卵石和碎石堆积,形成一级阶地,在河流弯曲的凹面为冲刷岸,基岩裸露,局部形成悬崖峭壁。山坡一般陡峻,沟谷横断面多呈“V”型。区内植被良好,青山绿水,盛产杉木,松木、杂木等,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三)评估区地层岩性评估区内主要分布有寒武系上组、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下段及上段、第四系等地层,由老至新依次分述如下:1、寒武系上组(3)分布在评估区的东南边缘,岩性由深灰色厚巨厚层状浅变质石英砂岩,砂岩夹中薄层状砂质板岩及板岩组成,区域厚774m。2、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下段(D2t1)分布于评估区的东侧,由浅灰绿色、灰黄色、暗紫红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

13、石英砂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3、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段(D2t2)分布于评估区西面,岩性由中厚层状黄灰浅灰绿粉砂岩、石英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和砂质页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上、下段区域厚300400m。4、第四系(Q)按成因分为残坡积相和冲洪积相两类。残坡积层零星状分布于沟谷、坡脚以及低洼地段,岩性为粉质粘土及含碎石粘土,结构较松散,可塑硬塑状,一般厚度0.54m。 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涔天河河流堆积岸及河床,岩性为砂砾卵石,成分为砂岩、板岩,少量花岗岩,园形亚园形,粒径一般110cm,大者1540cm,厚度26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

14、地质构造评估区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地层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未见区域性的大断裂,小断裂和次一级褶曲及节理裂隙发育。实测节理裂隙产状主要有20584、24080、12334三组,其中12334组延伸较远,往往形成小的断层。总体认为评估区内地质构造简单。2、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构造位于南岭东西构造带的西缘,宏伟壮观的东西构造带,新华夏、华夏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在此复合镶嵌,构成了本区的基本格架。但在复杂的构造体系中,有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块,评估区属相对稳定地块,特别是全新世以来活动迹象不明显。据资料记载,永州市自公元319年至1949年,区内共发生过6次地震,其中1782年4月30日零陵发生过6.5级破坏

15、性地震,地震影响到新宁、祁阳、常宁、新田、宁远、道县、江华、江永、临武等县,其余5次地震震级低,破坏性小(见表2-1)。1631年常德发生6.5级地震也影响到零陵。解放后测量记录5次地震,震级均小于3级,无破坏性(见表22)。 地震统计表 表21 时间地点地震情况震级319年零陵地震806年2月零陵地震1631年8月零陵地震1640年11月零陵 地震1782年4月30日零陵 三月地震,山谷多折裂,新田、宁远、江华、江永、道县、祁阳、常宁、新宁临武,人皆欲仆。6.51787年零陵近期地震统计表 表22时间地点震级1972年10月14日东安1.81972年12月7日东安2.31973年5月15日东

16、安1.41975年11月29日东安0.91975年12月26日黄金洞0.7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周期区划图及湖南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综上所述:评估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目前属相对稳定地块。(五)工程地质条件1、岩体工程地质特征按岩性组合及岩石的强度和结构特征划分为一个类型,即坚硬半坚硬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浅变质砂岩、板岩岩性综合体。分布于整个评估区,岩性由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下段暗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和

17、寒武系上组的浅变质石英砂岩、砂质板岩、板岩等组成。其中石英砂岩岩性坚硬,节理裂隙发育,抗风化,在地貌上形成悬崖峭壁,抗压强度为62174MPa,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属硬质岩石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产生岩体崩塌,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质板岩、板岩,节理裂隙发育,易风化,抗压强度一般2035MPa,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属半坚硬岩石类,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产生崩塌、滑坡。、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评估区土体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划分为双层结构及单层结构两类。(1)双层结构:由冲洪积相粘土、砂砾石、漂石等组成,分布于涔天河级阶地或冲沟出口洪积扇,具有上粗下细的二元结构,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厚度约14m,其力学性质

18、指标(区域资料)为:比重2.682.84,容量16.520kN/m3,摩擦系数2535。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产生流砂,坍塌。()单层结构:由残积、残坡积相粘土、碎石土组成,分布于沟谷及坡脚地带。结构松散,均匀性差,分选性差,透水性较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产生崩塌、滑坡。(六)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评估区内地下水的分布和埋藏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貌控制,依据赋存条件、水动力特征、含水介质及组成情况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现分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谷阶地和河漫滩以及沟谷坡脚低洼处;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砾石层及残坡积碎石土层,前者水量较丰富,根据江永幅1:20万区域水

19、文地质普查报告资料,民井单位涌水量0.57365.345L/sm,PH值77.3,属HCO3-Ca型水;后者次之,泉水流量0.010.454L/s。季节性变化较明显。2、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和寒武系上组、石英砂岩、砂质板岩,地下水赋存于构造节理和风化裂隙及层间裂隙带中。根据江永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资料,跳马涧组中泉流量为0.120.789L/s,最大1.519 L/s,PH值6.87.6,寒武系上组,泉流量为0.0220.08L/s,最大1.003L/s,属HCO3-Ca型水,PH值5.76.7。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松散岩

20、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因河流常切割其含水层,使地表水与地下水力联系较密切,因此,侧向补给是一些地段地下水的一种主要补给形式。由于含水层分布零星,径流途径短,大部地区就地补给就地排泄,无明显的补、径、排区。排泄方式以下降泉为主,其次为浸水或散流,部分地段以地下径流方式向下伏基岩排泄。松散岩类孔隙水动态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受降水的控制,一般雨季水埋深浅,旱季深,年际变幅1-2m。2、基岩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区内基岩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其次为地表水和上覆残坡积层孔隙水的间接补给。大气降水的补给强度,取决于地形地貌、岩石风化程度和植被生长状况。区内

21、多为深涧峡谷,地势陡峭,不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地形切割强度大,水系发育,地下水流向受最低级分水岭控制,一般径流途径短,经过短距离运移排泄于沟谷中。基岩裂隙水的动态变化一般不稳定,枯、洪水期泉流量变化较大,部分泉井久晴即断流。(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较频繁,主要是大力开发小水电站、修建公路等工程。因此,自然地质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评估区内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八)地质环境条件小结评估区属侵蚀、剥蚀构成的中低山垄脊峡谷型地形地貌,地形复杂程度简单,地质构造简单,地层稳定,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水

22、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条件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总体上看,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三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和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评估区内发现有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4处,坍岸隐患1处,主要分布于河流右岸、规模皆小。除此之外,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现将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叙述如下:1、W1危岩体分布在涔天河水电站大坝下游右岸,距大坝约100m,为河水冲蚀形成的高陡临空面。危岩体高20m,宽25m,倾向河心,倾角8090,岩层倾向与坡向斜交。目前,该危岩体有向河心崩塌现象,坠落岩块最

23、大直径可达1.5m。危岩体岩性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段暗紫红色中厚层状巨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砂岩,节理裂隙发育,主要有6028和11569两组,在暴雨和河水的冲蚀下,裂隙掏空、扩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有向临空面产生岩质崩塌、坠落的可能性大,对电站大坝影响甚微,主要淤塞河道,但规模小,危险性小。2、P1不稳定斜坡位于涔天河水库大坝右坝肩上游100m处,山体自然地形坡度3545,植被覆盖率85%,地理位置:东经1113956,北纬250858。人工切坡长35m,高530m,坡角6580,坡向约160;山体岩性为暗紫红色中厚层巨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中等强风化深度310m,岩层产状31530,岩层倾向与

24、坡向斜交,主要节理裂隙产状有6028和11569两组,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厚0.53m,坡角有地下水渗出。切坡段已从上至下修整为台阶式坡面,目前斜坡基本稳定(见照片2)。局部有零星掉块,主要影响过往行人安全,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3、P2不稳定斜坡位于电站厂房东侧的坡麓附近,山体自然地形坡度3045,植被覆盖率85%,人工切坡长35m,最高25m,坡向西,坡角4570,坡体岩性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巨厚层状结构,强风化微风化深度3m10m,岩层产状33044,岩层与坡向斜交。主要节理裂隙产状为20584,24086,12334三组。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厚03m,升压站后面的人工切坡已进行

25、了护坡,坡体整体稳定性较好,距电站厂房约12m15m(见照片3、8),斜坡对电站厂房影响甚微,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见照片3)。4、P3不稳定斜坡位于电站厂房的南侧压力隧洞出口部位的上方,自然地形坡度3035,人工切坡最大高度约17m,宽15m,坡向北西,坡角约45,山体岩性为暗紫红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微风化深度3m15,m岩层产状34040,属顺向坡。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厚01.00m。该斜坡体已用水泥砂浆抹面,其上方设有排水沟。目前,斜坡基本稳定,隧洞出口及压力管影响小,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见照片4)。5、P4不稳定斜坡为电站简易公路东侧人工切坡,长约200m,高215m

26、,倾角5070。山体自然地形坡度3545,基岩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段紫红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和灰绿色石英砂岩,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27045,与切坡坡向基本相同,属顺向坡,且岩层倾角小于切坡坡角。上覆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约13 m左右,结构松散,植被较发育,局部有小型崩塌现象,体积约1050m3,影响简易公路畅通,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见照片5)。6、T坍岸隐患点在涔天河右岸水电站厂房附近长约200m,宽510m,高约3m,体积约6000m3,为厂房、升压站及隧洞等工程建设,弃渣堆积物,结构松散,局部为冲刷岸,在河水、洪水冲刷下,引发坍岸的可能性大,目前已采用用砂包堆砌护坡。现状评估地质灾

27、害危险性小(见照片3)。(二)、现状评估小结评估区内有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4处,坍岸隐患点1处,前者分布于大矾右岸下游100m附近,后两者分布于电站厂房及简易公路切坡附近。除此之外,其它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皆小。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涔天河右岸电站工程主要由引水隧洞、压力钢管、发电厂房、升压站等组成,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工程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修建电站进场公路切坡有引发小型崩塌外,其它切坡地段尚未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28、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引水隧洞进口闸门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前面已述,隧洞进口闸门上方为人工切坡,最高达30m,坡角6080,坡向160,坡体岩性为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上段暗紫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巨厚层状,节理裂隙发育,中强风化深度310m,局部地段第四系残坡碎石土23m,结构松散,坡脚附近有地下水渗出。坡体中部虽设有马步,宽11.5m,但隧洞进口闸门部位仍有遭受崩塌、滑坡的可能性,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2、电站厂房及升压站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如前所述,电站厂房及升压站后面皆为人工切坡,

29、局部形成高陡临空面,坡体岩性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层状结构,节理裂隙比较发育,局部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比较厚,结构松散,在暴雨的引发下,岩土体存在崩塌的可能性,预测评估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3、隧洞出口压力管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如前所述,隧洞出口、压力管部位为人工切坡,最高17m,宽15m,岩性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层状结构面和节理裂隙结构面发育,属顺向坡,在暴雨的引发下,易产生岩土体崩塌、滑坡,但目前已用水泥砂浆抹面护坡,且在斜坡上方筑有截水沟,预测评估隧洞出口压力管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4、电站厂房可能遭受坍岸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如前所述,隧

30、洞施工和切坡的岩块碎石堆积于电站厂房西侧涔天河右岸拐弯处,属冲刷岸。废渣堆由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组成,结构松散,沿河岸堆积长约200m,宽510m,高约3m,体积6000m3。现已在电站厂房冲刷岸附近虽用毛石砌有挡水墙,预测电站厂房可能遭受坍岸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见照片3)。5、电站进场公路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如前所述,电站公路位于涔天河右岸,为新修建电站简易公路,长1500m,路幅宽3m左右,人工切坡高一般23m,局部10m,自厂房以北200m左右,上伏为残坡积相碎石土,结构松散,厚度15m;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统上段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顺向坡,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岩层倾角小

31、于坡角,属不稳定斜坡。若遭遇暴雨、连续降大雨,引发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但路下方为河流,对人居环境无影响,主要是危害进场车辆通行。因此,预测电站公路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三)、预测评估小结预测评估引水隧洞进口闸门部位,电站厂房、升压站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坍岸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隧洞出口压力管及电站公路可能遭受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原则与方法的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并结合拟建工程特点和地质灾害的致灾程度。评估区内现状评估

32、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坍岸。1、评估的原则以人为本、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按照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取大的原则;分灾种按单因素分区的原则。2、评估的方法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于各区在划分时考虑因素如下:分区的危险性“就高不就低” ;分区时从大到小依次进行;分区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灾点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划分为危险性大、中等、小三级,划分标准见表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5-1 确定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质灾害

33、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涔天河右岸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4152.13万元,枢扭工程主要包括引水隧洞、压力隧洞、电站厂房、升压站和原涔天河水电站大坝及水库,属小型水电站。根据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及不同地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差异性,为了给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及今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拟对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标准,在执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按常规以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中危险性程度高的作为综合评估级别。经综合分析共划分二个区: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

34、综合评估结果:涔天河右岸电站厂房、升压站、压力隧洞、进口闸门部位以崩塌、滑坡、坍岸为主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的区;引水隧洞出口压力管部位以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等区,详见表5-1及附图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表 表5-2序号综合分区代号位置面积或长度m2占面积或长度总数%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程地质条件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因素地质灾害防治建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分区评估防治分级防治措施1厂房、升压站闸门隧洞进口不稳定斜坡废渣堆中中中地形坡度3045,切坡坡度4570,岩性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深度315m,残坡积厚03m,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级。暴

35、雨,高陡临空面,危害对象为电站厂房、升压站、压力隧洞进口闸门B:次重点防治区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2隧洞出口压力管电站公路不稳定斜坡小小小地形坡度4550,切坡坡度6580,岩性为暗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深度310m,残坡积厚0.53m,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属级。暴雨,高陡临空面,危害对象为隧洞进口部位的工程设施:一般防治区监测预警措施(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建设用地的土地适宜性及划分标准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总的来说土地适宜性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它是否适宜做工程建设用地,主要取决于受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易发程度及危险性程度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及在地质灾害防治费用方面的合

36、理性等因素制约,因此根据上述的主要制约因素的组合,对土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其分级标准详见表53。 建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表5-3级 别分 级 说 明适 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基本适宜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

37、取措施予以处理。适宜性差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 大,防治难度大。具体划分标准、依据条件及标度分值如表5-4,根据条件程度综合为适宜性指数,再根据适宜性指数划分其适宜性等级,详见表5-5。土地适宜性划分因素条件程度及标度分值表表5-4 类别 条件程度 因素及权重类标度分值:3分类标度分值:6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权重0.25小中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易发程度,权重0.15不甚发育,不易引发发育中等,较易引发工程地质条件,权重0.20岩土体类型简单,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工程地质问题小岩土体类型较多,物理力学性质

38、一般,工程地质问题较多水文地质条件,权重0.10地下水水量贫乏,对工程影响小地下水水量中等,对工程有一定影响地形地貌条件,权重0.2地形平坦开阔,坡度25工程区及周围地形坡度30,高差200m地质灾害防治费用,权重0.10经济上投入不大经济上投入合理土地适宜性分级表表5-5适宜性等级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适宜性指数447.07.0从表5-4可见,各项因素的权重分配中突出了最主要因素,根据本区情况,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发育强度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是决定土地适宜性的一些最主要因素,故它们的权重分别配给25%、20%。土地适宜性分区评估结果如表5-6。涔天河右岸电站建设场地适宜性

39、评价表 表5-6 分 区特 征项 目 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中等,标度指数1.5小,标度指数0.75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发育程度发育中等,易发,标度指数0.9易发,标度指数0.45地形、地貌条件低山丘陵地貌,标度指数1.2低山丘陵地貌,标度指数1.2工程地质条件岩土体类型简单,标度指数0.6岩土体类型简单,工程地质问题少,标度指数0.6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标度指数0.3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对工程影响小,标度指数0.3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经济上投入不大标度指数0.3经济上投入不大标度指数0.3适宜性评价适宜性指数4.83.6适宜性等级基本适宜适宜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涔天河右岸电站厂房、升压

40、站、隧洞进口闸门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隧洞出口压力管和进场简易公路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四)、 防治措施1 防治的基本原则(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2)、“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配套。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3)、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以及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等情况编制地质

41、灾害防治规划、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方案,以有效地避免和减轻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2、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其防治措施一般各具特点,结合本工程潜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及引发因素,分别提出如下的一些防治措施:(1)、电站厂房、升压站和隧洞进口闸门后面的人工切坡形成高陡临空面宜采取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措施。(2)、电站厂房西侧的涔天河右岸(冲刷岸),应用浆砌石护坡,以保护松散边坡的稳定性。(3)、隧洞出口上方和电站公路人工切坡已进行了水泥砂浆抹面,但其抗滑强度差,局部有开裂现象,应设监测预警措施和少量工程措施。六 结 论1、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为小型水电建设工程,属一般性建设项目,评估级别为三级。2、工

42、程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简单,属中低山侵蚀、剥蚀垄脊峡谷地貌特征,地质构造以小断层和次级褶皱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地层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区,地壳属相对稳定地块。总的地质环境条件简单。3、现状评估结果:评估区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存在不稳定斜坡和危岩体及坍岸等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危险性皆小。4、预测评估隧洞进口闸门、电站厂房、升压站等工程区(段)地质灾害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6、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共分为二个区:即厂房、升压站、隧洞进口闸门以崩塌、滑坡、坍岸为主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的区;隧洞进口压力管及电站

43、公路以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7、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果:电站厂房、升压站、隧洞进口闸门建设场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防治级别为次重点防治区(B级),宜采取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措施。隧洞出口压力管及电站公路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地质灾害防治级别为一般防治区(C级)。声 明本报告不替代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目 录前 言11、评估任务由来12、评估工作的依据13、主要任务和要求1一、工程位置及工程概况2(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2(二)以往工作程度3(三)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1、工作程序42、工作方法43、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6(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61、评

44、估范围的确定62、评估级别的确定6二、地质环境条件7(一)气象水文7(二)地形地貌7(三)评估区地层岩性8(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91、地质构造92、区域地壳稳定性9(五)工程地质条件111、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1、土体工程地质特征11(六)水文地质条件12一、地下水类型12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3(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13(八)地质环境条件小结14三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4(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14(二)、现状评估小结16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7(一)、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7(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17(三)、预测评估小结19五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19(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原则与方法的确定191、评估的原则192、评估的方法19(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20(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22(四)、 防治措施241 防治的基本原则242、防治措施25六 结 论25附照片:8张附 图:1、 湖南省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工程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1:50002、 湖南省永州市涔天河右岸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1:5000附 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