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3893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情况简介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地理位置高安市泗岗煤矿十一号井地处高安市田南镇,位于英岗岭矿务局西南方向,距建山火车16KM,距上高、新余两城分别为30KM、40KM,有公路相通。二、井田境界矿区范围7个拐点组成,面积0.4579km2,开采标高+88-240m。新矿区拐点平面坐标见表。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点号XYXY13108928386083753108876386083182310901538608540310896338608483331092703860842031092183860836343109686386084203109634386

2、08363531094813860757331094293860751663109140386075663109088386075097310911038607990310905838607933矿区面积:0.4579km2,开采深度:+80-240m标高三、地质概况1、构造:泗岗煤矿十一号井位于栗背山井田最西端,处于东村向斜的西北翼。矿区南面构造形态为一平缓向斜,北部被F20走向正断层与F21走向逆断层所破坏,属东村向斜的次级褶曲,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现将褶皱及断层叙述如下:(1)、褶皱:东村向斜:为一轴向北70东,南翼近似对称之封闭向斜。地层倾角2025,在矿井南部通过,轴部由长兴组灰

3、岩组成,两翼依次为王潘里官山段地层。(2)、断层:、F20正断层:走向北68东,倾向南东,倾角5070,全长约6000米,钻孔所见均为老山下亚段与部分官山段地层缺失,断层落差在本矿区约110米。、F21走向逆断层:位于1线附近,西部地面迹象明显。见老山中亚段与官山段上部粗砂岩接触。往东延伸淹没于官塘水库下,全长约1500米。断层走向北60东,倾向南东,倾角45,落差约60米。2、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龙潭组(P2l):总厚488米,平均厚400米。假整合于茅口组之上。(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根据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可分为四段。、王潘里段(P2l4):

4、厚33.29-114.18米,平均70米。其特征是岩性变化频繁。根据含煤情况可分四部分。上部:一般岩性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为石英细砂岩,间夹有泥岩及粉砂岩,含黄铁矿及铁质。顶部间夹有灰岩透镜体。厚7-42米,一般25米。中部:以泥岩(含粉砂)及粉砂岩为主,间夹细砂岩。含煤三层。产腕足类、斧足类及猫眼鳞木、栉羊齿等化石和植物化石碎片,尤以11号煤层顶板富含动物化石和底板含植物化石最为常见。厚2-47米,一般15米。下部:以石英细砂岩为主,局部以粉砂岩为主,间夹有泥岩。富含海百合茎及戟贝、海豆芽等化石,厚6-31米,一般18米。石英细砂岩风化后形成空洞及含丰富的动物化石等特点可作为两个煤层组分层的良

5、好标志。底部:以粘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为主,偶夹细砂岩。含煤三层及煤线数条。厚3.50-27米,一般12米。、狮子山段(P2l8)以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夹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含少量长石,该段含少量小长身贝、谢尔维贝及海百合茎等化石。厚6.70-61.38米,一般30米。、老山段(P2l2):厚102.99-295.15米,一般180-230米,根据岩性可分三个亚段:(1)上亚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细砂岩。底部为厚1米左右局部达5米左右之石英细砂岩与中亚段分界。含戟贝、栉羊齿、带羊齿及原鸟毛蕨等化石。厚12.37-166.71米,一般80米。(2)中亚段:为海湾相沉积

6、之泥岩组成,风化后呈片状或薄层状,其特点是岩性单一且稳定,富含菊石化石,为野外鉴定之良好标志层。该亚段中偶见粉砂岩、细砂岩及泥质灰岩凸镜体夹层,富含假腹菊石、戟贝、海豆芽等动物化石。厚18.92-156.96米,一般70米。(3)下亚段:厚7.19-72.80米,一般45米。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泻湖海湾相之生物泥灰岩及钙质泥岩为主,其下部普遍发育着钙质粉砂岩,局部地段含煤层或为炭质泥岩,产马丁贝、戟贝、焦叶贝、俄哈母贝、米克贝、方格长身贝等腕足类化石。厚3.54-64.84米,一般20米。下部:以滨海湖沼相及沼泽相之泥岩、粉砂岩为主,间夹细砂岩粘土岩等,含大羽羊齿、栉羊齿、带羊齿等植物化

7、石。含煤四层(B3B6),B6号煤层位于顶部。地层厚1.90-51.08米,一般15米。、官山段(P2l1):本段厚度变化大且急剧,根据岩性不同,大致可划分为三部分:上部:以河床相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偶含砾石。局部地段以细至中粒为主,间夹泥岩。砂岩粒级由下而上变细,与老山段呈过渡关系。其划分标志仅以粗粒,含云母多,不含铁质结核等特征区分,厚8.86-50.36米,一般35米。中部:以河漫滩相泥岩为主,或与粉砂岩组成互层。间夹细砂岩,含煤两层。主要化石有大羽羊齿、栉羊齿、支脉蕨、带羊齿、原乌毛蕨、翅羊齿等。厚0.99-27.27米,一般20米左右。下部:主要为河床相之各种粒级的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8、,厚度变化大,常缺失。砂岩易风化成散沙状。厚0-39.68米,一般20米左右。(2)、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为深灰色、黑色块状灰岩至薄层状灰岩,含硅质,局部含燧石结核,顶部一般含泥质,夹钙质泥岩及泥岩。属浅海相沉积,构成煤系基底。硅质层风化后呈灰白色碎块,其块状体形似砂岩。含蜓科、珊瑚,腕足类等化石。厚度不详。四、6号煤层特征1、煤层B6煤层为本矿主采煤层,煤层两极厚度为1.504.32m,平均煤层厚度2.96m,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大部分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煤质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为B6,贫煤,颜色为黑色银灰色,条痕以黑色为主,局部为褐黑色深黑色,比重1.45。普氏硬度为3。光泽类型一般为

9、强玻璃光泽和弱金属光泽,属暗淡型煤。断口平坦至贝壳状,节理不发育,结构为粒状细条带状,其次为块状及粉末状。燃烧时易发红,烟小,不膨胀,焦渣弱粘结。煤层属中灰分、中高硫分、特高热值贫煤。主要用作动力用煤及民用。煤质分析结果见表 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统计表 项目Wad(%)Ad(%)Vd(%)Vdaf(%)坩埚粘结性St.d(%)弹筒发热量Qb.dKJ/g高位发热量Qgr.dKJ/gHdaf最小值1.6022.517.709.931-22.0524.1923.88最大值2.3729.799.8912.261-22.9127.4627.18平均值1.8125.578.5311.131-22.4625.9

10、125.533.773、煤层顶底板直接顶板以黑色钙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或不纯灰岩。厚1.06.5m,粉砂岩岩性坚硬,据矿山取样测试,其单轴抗压强度4.136.55MPa,平均5.61MPa。天然单轴抗拉强度0.590.95MPa,平均0.81 MPa。普氏岩石坚硬性等级属级。老顶为灰岩,夹薄层状钙质粉砂岩,岩石坚硬。底板为灰色浅灰色粉砂岩,厚1.56.0m。据矿山取样测试,其单轴抗压强度6.8210.2MPa,平均9.17MPa。天然单轴抗拉强度1.011.64MPa,平均1.36MPa。综上所述,该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4、瓦斯根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2011瓦斯等级的批复,泗岗煤

11、矿十一号井为高瓦斯矿井,其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0.1m3/t,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5、煤尘爆炸性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矿井可采煤层为B6煤层,江西正源矿用设备安全检测站2010年对泗岗煤矿B6煤层的鉴定结论见表。本次按煤层煤尘无爆炸性、煤层容易自燃设计。在今后的生产中,矿方应对开采水平的B6煤层进行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泗岗煤矿一号井煤尘爆炸性鉴定资料表煤层Mad(%)Ad(%)Vdaf(%)火焰长度(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爆炸性B60.6211.997.38/无爆炸性 泗岗煤矿一号井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表煤层Mad(%)Ad(%)Vdaf(%)St,ad(%)真相

12、对密度dTRD吸氧量(cm3/g干煤)自燃倾向性B60.6211.997.382.031.541.2容易自燃五、 井田内地势较平坦,无常年河流,矿井充水的水源将以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水为主,并有少量官山段顶部砂岩裂隙水,矿区东北部的官塘水库,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二型,即以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床。 六、 矿坑涌水量 泗岗煤矿十一号井目前开采至-40m标高、因此采空区面积较大,采空区中的一些石门、废弃巷道多有积水,因受采动影响,采空区(老窿)积水会通过裂隙渗漏进入矿坑。据泗岗煤矿十一号井井下观测提供的资料,目前矿坑涌水量不大,矿坑正常涌水量为7吨/小

13、时,最大涌水量为13吨/小时。根据矿井提供的实际资料,采用比拟法预测原矿范围及扩大区矿坑涌水量,计算公式如下:Q=Q1式中:Q预计矿井开采时涌水量 Q1开采地段矿坑正常涌水量=7吨/小时,最大涌水量=13吨/小时 F1已开采面积=14080m2 F设计开采面积(原矿范围F=55562m2 扩大区范围F=42524 m2)计算结果:预测原矿范围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7.1吨/小时,最大涌水量为28.9吨/小时。扩大区范围矿坑正常涌水量为14.0吨/小时,最大涌水量为26.0吨/小时。第二节 可能发生各种事故的自然条件、原因和地点(一)重大灾害的种类我矿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一般,矿井井型小,通风系统简单

14、,开采水平浅,但在生产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依然可能出现,在省行办批复定为高瓦斯矿井后,瓦斯、煤尘事故列为我矿的重大危险源。(二)重大灾害的发生地点,波及范围及出现的征兆1、瓦斯事故多发地点,波及范围回采工作面和回风顺槽、运煤顺槽、联络巷、下山等采掘工作面,当供风能力不够时,容易造成瓦斯积聚发生瓦斯事故,遇地质构造变化带,如断层,煤层厚度变化等地带可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一旦发生波及付井大巷上下山采掘面。突出的预兆:(1)响煤炮,(2)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煤尘增大,煤层厚度变大,倾角变陡,支架变形,煤壁外鼓,片邦掉渣,底板出现鼓起,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空气气味异常,煤温气温

15、降低或升高。2、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地点及波及范围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大巷装煤炭装载点,回风巷煤尘堆积,遇火易产生煤尘爆炸事故,井下人员将受到破坏和伤害。3、透水事故发生地点和波及范围井下运输和回风顺槽及轨道下山、回风下山掘进遇老窿时容易发生透水。大的透水事故发生将波及井下人员。常见预兆:(1)挂汗:煤岩碎聚结水珠(2)挂红:煤岩体表面有暗红色水锈。(3)水叫:煤碎间发出“嘶嘶”叫声。(4)空气变冷(5)顶板淋水加大(6)有臭鸡蛋味,二氧化碳气体增加4、顶板大面积冒顶地点及波及范围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不善极易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事故地点人员避让不当将受到伤害。常见预兆(1)顶板预兆:发生断裂声,顶板掉

16、渣,顶板裂缝增大脱层(2)煤壁预兆:煤质变软,片邦增多(3)支架的预兆:木支架大量折断,底板松软(4)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淋水量增加第二章 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计划第一节 预防瓦斯事故一、预防瓦斯事故的组织措施1、矿井必须成立“一通三防”领导小组,瓦斯事故的防治中由“一通三防”领导小组负责。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简小杰成 员:何文生、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组长是第一责任者,负责“一通三防”所需的人财物;副组长是直接责任者,负责“一通三防”的日常技术管理和组织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编制、审批、实施、检查“一通三防”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2、矿井防治瓦斯工作划为“一通三防”

17、领导小组管理。加强井下的瓦斯调度指挥,并且要成立专业防突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的防突措施执行。3、井下必须配备足够的瓦斯检查员、煤巷当头和工作面必须设专职瓦斯员进行检查,严禁空班漏检。4、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工,加强工作面及密闭的管理工作,特别要加强煤巷掘进头的局扇管理和回采面的风量调整,通风工严格加强防火密闭的检查,并且定期向矿技术副矿长汇报。5、加强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使全矿职工掌握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和防止瓦斯爆炸的知识。6、安全副矿长负责组织技术员,副区长及有关班长每半个月对矿井的“一通三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7、技术副矿长负责,每月组织通风、机电、安全等部门对矿的“一通三

18、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能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8、凡是掘进巷道贯通及恢复盲巷通风以及拆除密闭等都必须由通风或施工单位制订安全措施,并报技术副矿长审批。9、生产科必须加强地质测量工作,研究煤层地质构造同突出的关系,及时与通风区人员取得联系,加强瓦斯的预测预报。10、“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必须详细编入采掘工作面生产作业规程,列入生产工序。11、生产调度室对执行未破坏煤层防突措施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挂牌管理,严格掌握允许进尺数和实际进尺数。12、石门揭开煤层时,编制专门防突措施,经矿委会批准后,才能进行。二、预防瓦斯积聚(一)防止瓦斯积聚1、严格加强掘进工作面的局扇 通风管理工作,凡是煤巷掘进工作

19、面必须保证24小时运转,严禁无计划停风停电,风机管理必须符合通风质量标准,井下临时停风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技术副矿长批准后方可执行。2、对所有井下局扇都必须完善风电闭锁和瓦斯联锁装置。3、严格局扇通风管理制度,煤巷挡头严禁串联风和循环风。4、加强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管理,回采面的风速不得高于4m/s,但不得低于0.25m/s,否则易引起局部瓦斯积聚和层状瓦斯。5、井下通风巷道的风速必须符合规程要求。6、严格回采面的顶板管理,放顶必须放齐放透放实,以减少采空区的漏风。7、及时处理回采面上落山角积存的瓦斯,其处理方法一般有:A、在工作面上落山角附近设置一道木板隔墙或帆布 障风席等,迫使一部分风流流

20、经上落山角,将积聚该处的瓦斯冲淡。B、利用风峒压差引出上落山角瓦斯,可用高压水或压气射器引射器引滤,使上落山角的瓦斯经风峒流到20米以外的回风流中。C、在落山角施工各类型密闭隔阻瓦斯。及时清除巷道或工作面局部积聚的瓦斯,其处理方法可用:A、通风巷道顶板冒落处积聚瓦斯时,可设导风板引导风流予以处理;B、对于局通风的巷道冒落处积聚瓦斯时,可在风筒上接分支小风筒,向冒落处送风吹散瓦斯;C、当巷道冒顶处涌出瓦斯较多并积聚其中时,可用黄土填密实;D、当独头巷道内积存瓦斯时,可利用矿井总负压排放瓦斯,设临时性挡风墙;E、当瓦斯涌出量大时,应当增大供风量。8、恢复有瓦斯大积存的盲巷或在打开密闭时,必须制订安

21、全措施,报技术副矿长批准,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非生产班进行,在回风巷及附近的范围内,机电设备必须停转,切断电源,回风侧人员必须搬到新鲜风流中;B、处理工作至少要有两名通风人员,一名安全监察人员、一名机电电工参加,通风区要有干部现场指挥;C、开动局扇前,要检查局扇附近20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是否大于0.5%,开动后要检查局扇是否有循环风;D、如果瓦斯积存量大,必须逐段恢复通风,并不断检查瓦斯浓度,防止大量瓦斯突然涌出造成事故。9、经常检查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必须向技术副矿长汇报。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浓度规定及应采取的措施如下:A、矿井总回风或一翼回风瓦斯大于0.75%,

22、矿总工程师必须领导有关部门尽快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向技术副矿长汇报;B、采区回风道、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中瓦斯浓度大于1%时停止工作,由通风部门负责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技术副矿长汇报;C、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达到1%,停止用电钻打眼;D、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达到1.5%,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E、采掘工作面局部地点瓦斯达到2%,附近20米内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进行处理;F、放炮地点附近20米内风流中瓦斯大于或等于1%,禁止放炮;G、电动机附近20米内瓦斯为1.5%,停止运转,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只有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启动;H、局扇及开关20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

23、0.5%,方可人工开动局扇。10、保安人员对密闭内外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及温度等必须定期检查,并把数据整理,存档,建立档案,向技术副矿长汇报。11、加强井下瓦斯监测工作,特别是煤巷半煤岩掘进头,回采工作面顺槽以及串联的风流中,还有瓦斯爆炸波易于波及到的地方都必须保证24小时不间段进行瓦斯监测。12、瓦斯自动监测报警装置应按规程规定执行。13、煤半煤岩巷及工作面必须在放煤30分钟后,由瓦斯检查员逐段检查瓦斯,如回风流瓦斯超过3%时严禁入内。14、对停风巷道必须及时密闭。15、所有煤(半煤)巷掘进挡头严禁使用风镐作业。(二)防止瓦斯爆炸扩大的技术措施1、矿井必须分区通风,严禁煤巷掘进头与回采

24、工作面煤巷掘进之间串联通风。2、通风系统要力求简单,不用的巷道要及时关闭。3、主要扇风机房都必须装有反风装置。第二节 预防火灾事故 一、防火的组织措施 本矿成立了防火领导小组。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 何文生成 员:简小杰、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矿长对防火负全面责任,技术副矿长负责防火工作的技术责任,组织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监察,对于不安全的因素,限期整顿落实;生产科长、地测科长、测量技术员和地质技术员,开拓和采掘区长及技术员为组员,协助做好日常水工作。 二、防火的技术措施 1、严禁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下井,井下禁止 使用电炉,禁止敲打拆开矿灯,禁止穿戴化纤衣服

25、下井。2、井口及扇风机房附近20米内禁止烟火。3、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气焊时,应严格报批手续,并遵守规程中第223条规定。4、对井下火灾要加强管理,应配备专职通风工对火区密闭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向技术副矿长汇报。5、井下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6、井下的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的,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必须按照规程的要求并经常检查与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状态。7、井下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用验电笔检验,检查瓦斯浓度,保证附近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8、井下严禁带电搬迁电气设备。9、经由地面架空线引入井下的高低压架空供电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避雷装置。10、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应使用绝缘轨道

26、和绝缘夹板。11、通讯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12、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架钩等必须设有保护接地。13、所有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和局部接地装置都要同主接地极连成一个接地网。14、井下供电应做做: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流和漏电保护,有螺丝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电缆挂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装置全,坚持使用漏电继电器,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15、在煤层中打眼装药必须符合规程要求,禁止放糊炮和空心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度。16、煤层中采掘工作面放炮必须用水炮泥,水炮泥的装填同样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27、第三节 预防煤尘事故一、防治煤尘的组织措施本矿成立了防治煤尘领导小组。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 何文生成 员:简小杰、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矿长对防治煤尘负全面责任,技术副矿长负责防治煤尘工作的技术责任,组织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监察,对于不安全的因素,限期整顿落实;生产科长、地测科长、测量技术员和地质技术员,开拓和采掘区长及技术员为组员,协助做好日常水工作。二、 防治煤尘的技术措施1、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1)井口200m3的防尘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连续4小时用水的贮水量。(2)防尘用3寸水管从主、副井筒到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防尘水管每隔50米设置一个三通和阀门

28、,工作面每隔30米安设一个三通及阀门。上下山卸煤和装煤点必须有三通和阀门。没有防尘洒水管路和防尘装置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2、采掘工作面防尘(1)采用湿式钻,用于煤巷、半煤巷及回采工作面。(2)采用先装炸药,再装水炮泥,最后装普通炮泥的布置方法进行爆破。(3)岩巷掘进严禁打干钻,做到无水不开钻。(4)每班对工作面30米范围内的巷道周边进行一次冲洗 。放炮后对煤(岩)堆洒水10-15分钟,在装煤(岩)过程中边装煤(岩)边洒水。(5)风筒出口到工作面当头距离不得小于5米,保证煤巷、半煤岩巷最低风速不小于0.25M/S,岩巷、其他通风人行巷不小于0.15m/s,将粉尘排出。(6)上、下山口卸煤、装煤

29、时人工控制洒水。溜槽口距矿车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0.4米。3、喷雾洒水和防尘管路等设施指定当班瓦斯员、爆破员负责维护,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好。4、个人佩戴防尘口罩,搞好个人防护。5、各类巷道风速不准超过规程规定,防止煤尘飞扬。6、预防煤尘爆炸,必须防止点燃火源的出现,严禁出现一切非生产火源,严格管理和限制生产可能出现的火源热源。7、隔绝煤尘爆炸的措施(1)在主、副井采面的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回风上山,设置水隔爆袋棚,安装20L/个规定的水袋。水袋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为200L/m2,其水量不得少于800L。棚内长度不少于20米,排间距离为2-3米,具体设置位置,安装方式在作业规程中规定。(2

30、)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工、负责水袋棚日常的维护和管理,损坏的水袋要及时更换水袋或水面上的积尘应随时清除,并随时补充水袋中的水量。(3)瓦检员每班检查一次水袋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及时向调度室值班矿领导汇报。(4)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使职工真正认识到安装隔爆袋的重要意义,增强对隔爆水袋的管理和爱护意识。第四节 预防水灾事故一、防治水的组织措施1、本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小组。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 何文生成 员:简小杰、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矿长对防治水负全面责任,技术副矿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技术责任,组织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监察,对于不安全的因素,

31、限期整顿落实;生产科长、地测科长、测量技术员和地质技术员,开拓和采掘区长及技术员为组员,协助做好日常水工作。2、矿必须配备足够的防治水设备(油压钻机、钻头、钻杆及其他配套设备,堵水和排水材料)。3、生产科要加强地质和水文观测工作,及时掌握矿井水源分布情况,并把观测结果及时汇报给技术副矿长。4、对全矿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教育,使其得知防治水工作的基础知识及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5、探水、排水、堵水工作由技术副矿长统一指挥管理,采掘一线工区都必须配备至少6人的兼职探水人员,探水人员必须掌握防治水的基本知识及日常探水程序,钻机的安装、操作和使用等。二、防治水的技术措施(一)地面防治水1、井口附近塌限区

32、的积水如果侵入井下时,则必须修筑沟渠进行排水,沟渠应避开露头、裂缝和透水岩层。2、井口附近必须修建河沟,以防山洪、抽到地面的井下水倒流井下。3、在雨季每次降雨前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有无裂缝和老窑馅落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汇报矿长,进行处理。4、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不得堆放在山洪冲刷到的地方,以免工业广场和建筑附近堵塞沟渠。5、井田里如有钻孔,必须加盖封好,以防地表水流到井下。三、井下防治水1、在相临矿井的分界边,必须留有隔离煤柱,矿井留设的隔离煤柱或其他煤柱,严禁本矿或其他小矿开采。2、生产科必须做好地质工作和水文观测工作,掌握矿井水源与涌水通道,为查水源必须了解下情况:、

33、冲积层的厚度及组成,各分层的含水性和透水性、断层和裂缝位置及断层错动距离,延伸长度,含水性、导水性破碎带的范围。、如有含水层,必须查明含水层和隔离层的数量、含水性及各个含水层的储水情况、涌水量、透水性与开采煤层的距离。、老窑分布情况、开采时间、方法范围、开采深度及积水区及范围分布。、应经常观察冒顶情况及其引起地表馅情况、地表馅落范围观测涌水变化。3、在水文观测方面必须做到:及时了解地面气象变化(降水量/年、水库水位情况枯水期、洪水期),查明地表水体分布和范围。4、井下加强探水工作,接近下列区域 时,必须进行探水。A、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区、老窑、小煤窑时;B、接近水文地质比较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

34、预兆时;C、接近含水层、溶洞时;D、打开隔离煤柱时;E、采掘工作面接近可能与河流、水库、小井相通的断层破坏带。另外,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水设计及其安全措施,报技术副矿长批准。5、如发现有穿水可疑时,必须留设适当的安全距离进行探水,其距离可根据岩性由技术副矿长决定。6、探水前,首先由生产科下达探钻通知单,然后由探钻单位编制安全措施,探钻人员根据通知单和安全措施进行探水。7、预计水压较大的地方,探水前必须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孔口管长度由技术副矿长决定。8、钻进时,发现煤岩变软、片帮来压或钻眼中水压量突然增长以及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拔出钻杆,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派人监测水管,如果发现情况危

35、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由技术副矿长决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9、预计钻眼内水压过大时,必须用木料榴双边树,背紧工作面(留出钻眼部分),有必要时在栏板外面加设顶柱或木垛。10、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眼的流量,还必须观测水压。11、若淹井时,排除井筒或下出的积水前,必须有救护队检查水面上的空气成份,发现有害气体,先进行通风,浓度降下来以后,方可进行排水,在排水过程中,有被水堵住的沼气或其他有害气体突然涌出的可能,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技术副矿长批准。12、井下排水必须符合规程第279条、280条、281条、282条的规定。13、掘进工作

36、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挂红、挂汗、空气变冷、产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地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水色发混有臭味等其他异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调度室。如果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第五节 冒顶事故的预防一、预防冒顶的组织措施1、本矿成立了防治顶板领导小组。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 何文生成 员:简小杰、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矿长对防治顶板负全面责任,技术副矿长负责防治顶板工作的技术责任,组织技术措施的编制和审查;安全副矿长负责安全监察,对于不安全的因素,限期整顿落实;生产科长、地测科长、测量技术员和地质技术员,开

37、拓和采掘区长及技术员为组员,协助做好日常水工作。二、冒顶前的预兆1、顶板连续发出裂声、顶板急剧下沉、岩层离层、帮问顶有异常响声、顶权裂隙增多并不断张大。2、顶析掉渣、尘雾增大、破碎顶板处煤尘粉末下落,数量由少到多,先稀后密,在单位时间内次数增多。3、支架下沉、顶子受压,压缩量急剧增加或插入底板。4、支架大量 弯曲、折断,发生“吱、吱”的断裂声,金属支柱贴耳听到磨擦声响,活柱急剧下缩。5、支架移动,撑筒掉落,信号顶子被压弯、折断。6、煤墙松软,片帮、瓦斯涌出量大,含水顶板的出水量增大,打眼时感到省力异常等。三、预防冒顶措施1、工作面支规格质量符合标准,支架的总支撑力应超过顶板压力的23倍,控顶距

38、不准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掌握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前应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增加支柱数量,保证来压时的安全生产。2、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煤墙采齐采直;支架担山有力,杠子对头,顶子打紧对山,支柱必须穿铁鞋,支柱初承力不得小于90KN,空顶处用坑木或树枝梁填实,失效的支柱及顶梁禁止使用;排距、柱距、寸筒、挡渣、护顶等符合质量标准。3、回采工作面坚持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和工程质量、顶板管理的班评估工作,并实行正规环作业,加快环进度。4、金属支柱符合质量标准,新下井和修理的金属支柱下井前必须经过试验检查合格后才能下井,损坏的金属支柱不能用时,要及时运地面修理,每一工作面结束,金属支柱应

39、全部运上井全面检修一次,再投入使用。5、拆支柱必须使用5吨升柱器操作,严禁打等压柱。6、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大的地段必须用木垛或芦山木加强支护,木垛不得歪扭。横、交立点成一线,与顶板直接接角或加大支柱密度并保证支护质量,煤层在25度时,应制定防止支柱倒滑措施。7、当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接近地质的构造带,过老空区等情况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应及时修改措施,报技术副矿长审批执行。8、放顶前,要打好切线,做好修理。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性切顶,工作面初闪放顶和收尾,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技术副矿长批准,区长亲自指挥(生产矿长、回采区长等)。回采工作面重开切跟后第一次放顶,应按初次放顶措施执行。9、放顶要放齐

40、放透,严禁拉大距离和留信号顶子,出现压力急增时,应停止放顶,立即组织力量处理。10、回采工作面使用电溜子时,机头机尾必须使用四对八梁或三对三梁预防,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和防倒器。11、工作面应有一班使用数量的备用料。12、护顶及时,严禁敞开作业,放炮崩倒的支架,及时扶正。扶棚时,严禁人员进入倒棚内,扶棚应由外向里进行,空帮空顶处要有旧料刹紧接实,严禁搞满天过。13、敲帮问顶制度,放炮后必须及时撬掉松动岩石,检查附近棚子完好情况架好前探梁方可出煤(岩)架棚。14、掘进面爆破参数应按作业规程中规定布置,严格控制顶板炮眼装药量,放炮,作好修理,加回好支架,放炮崩歪碰倒的支柱修复好后才能继续放炮。

41、15、掘进巷道严格控制棚距,竹尖过山,撑筒打紧对线,木锲刹紧,支架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5米,临时架的棚距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质量必须符合要求。16、巷道开门和贯通附近10米内做好修理,溜好双边树。17、掘进巷道实行一次成巷,临时支架跟迎头,临时支架与永久支架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15米,临时支架的棚距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质量必须符合要求。18、大断面、交叉点及顶帮岩石松软、破碎、淋水的地段砌碴时,拆一帮砌一帮,拆一米砌 一米,更换水泥支架或修理旧巷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报技术副矿长审批,修理地点附近5米内的临时修理,才能进行挑帮挑顶,修理工作由外身内拆一架换一架进行;修理盲巷时,修理地点

42、以内严禁人员进入或进行其他工作。19、提升绞车道、风井及其他通同风巷道和暂停生产采面,通修区和安全处要安排人员巡回检查,发现损坏的支架及时进行修复。第三章 矿井灾害事故的处理措施第一节 处理大灾害事故的组织措施一、为了有秩序地抢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1、救灾指挥部成员:组 长:李勇生副组长: 何文生成 员:简小杰、童志成、黄四辉、简朝阳、艾秧根、陈小圆2、救灾指挥部调度室。3、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召集单位负责人。二、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职责1、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技术副矿长和救护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2、技术副矿长:是

43、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3、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由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4、矿山救护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全面指挥,领导救护队的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5、安全矿长: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以及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人员和下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监督。6、生产矿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7、有关的

44、井长:负责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到安全地点至地面,将在现场所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8、矿值班调度室: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报告给局调度室,矿长、技术副矿长以及矿上其他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值班电话员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意调度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9、矿灯房负责人: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领取矿灯,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窒,对没有经指定的副矿长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

45、灯。10、机电副矿长:根据矿长命令负责改变局风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他有关任务。11、运输区长:负责半遇难人员及时送上井,保证救灾人员的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12、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住宿以及其他生活事宜。13、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井正常秩序,并在井口附近接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14、值班电话接线员:接到调度室的事故通知书收,立即切断与事故没有关系的一切电话,开放事故信号,并按照计划中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单位负责人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所列各单

46、位的人员到调度室报到待命,协助调度员及时传达矿长命令。三、发生重大沼气、火灾、水灾、大冒顶等重大人身事故时,汇报人必须立即向调度室声明事故电话(其他一切电话都要给事故电话让路),迅速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及遇难人员情况,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人员汇报。四、发生重大事故后,矿值班人员立即向救灾指挥员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让电话员按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通知救灾指挥部的全体成员,迅速到调度室待命,然后在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分工负责,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工作,各职能部门及主要负责人要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好本单位人员立即参加救灾工作。五、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调度室、矿灯房要互相联系,准确统计出勤人员和井下遇难人员,井下救灾地点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架完整的进风巷中。七、救灾的方法和原则:救灾的方法和原则应根据灾害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应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