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9396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瓦斯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24.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测 定 报 告 委托单位: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 项目名称:顺通煤矿A5煤层W115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 基础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 项目编号: YCYC20153401-SYCCRI/AQJD 测定单位: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测定日期: 2015年2月5日 项目名称顺通煤矿A5煤层W1151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项目编号YCYC20153401-SYCCRI/AQJD委托单位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取样煤层A5煤层煤样编号XFCS20150018-SYCCTEG/AQJDMKXL20150018-S

2、YCCTEG/AQJD使用主要仪器仪器名称仪器唯一编号瓦斯解吸仪YCYC-2009-008L脱气仪YCYC-2006-001a空盒气压表YCYC-2008-006电子温度、湿度计YCYC-2008-007气相色谱仪YCYC-2009-00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MZFX-2003-003智能马弗炉MZFX-2010-001吸附常数测定仪YCYC-2004-008电子天平MZFX-2002-002恒温水箱ZRQX-2007-003测定地点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运输顺槽测定依据AQ/T1047-2007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MT/T752-1997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

3、注意事项1. 报告无“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章无效;2. 检测检验报告无骑缝章者无效;3. 报告无测定、审核、批准人签字或签字不全者无效;4. 报告涂改无效;5. 本测定报告只对鉴定报告中划定的鉴定区域负责;6. 鉴定报告局部复制无效,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鉴定单位公章无效联系方式联系地址:沈阳市沈河区东滨河路108号邮政编码:11001电 话:024-24117198、 024-24117298传 真:024-24117568网 址:电子信箱:wthjd2010第1页 共2页矿井名称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项目编号YCYC20153401-SYCCRI/AQJD测定结论(

4、1)W1151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数据见下表。煤 层A5煤层吸附常数a(m3/t)20.136b(MPa-1)0.648工业分析水份(%)1.73灰份(%)8.28挥发份(%)46.58视密度(t/m3)1.30真密度(t/m3)1.39孔隙率(m3/m3)0.0498最大煤层瓦斯压力(MPa)(运输顺槽600m处)0.28最大瓦斯含量(m3/t)(运输顺槽600m处)2.42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d-1)0.04由于现场煤层实际情况,本次井下测点布置受到一定局限,测出的煤层瓦斯参数只能代表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的瓦斯赋存情况。(2)通过本次测定,W1151工作面最大瓦斯含量为2.42 m

5、3/t,最大瓦斯压力为0.28MPa。最大瓦斯含量测定地点为W1151工作面运输顺槽600m处,位于北翼向斜轴部区域。(3)根据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矿井W1151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1m3/min,小于5 m3/min。因此从煤层瓦斯含量、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和掘进期间瓦斯涌出情况来看,不需要对W1151工作面进行本煤层预抽。但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应预留抽放管路,瓦斯涌出异常时进行上隅角插(埋)管和裂隙带抽放等有效的瓦斯抽采措施。测定单位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公章)报出日期2015年2月5日测定人审核人批准人附件:测定报告说明书。第2页 共2页附件顺通煤矿A5煤层W1151

6、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必要性研究说明书项目编号:YCYC20153401-SYCCRI/AQJD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2月目 录前 言10.1、概述10.2、编制依据11 矿井概况21.1 井田概况21.2 地层31.3 构造41.4 煤层及煤质61.5 矿井开拓与开采101.6矿井通风111.7矿井瓦斯情况111.8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132 瓦斯基础参数测定152.1 煤的瓦斯吸附常数测定及工业分析152.2 煤孔隙率测定162.3煤层瓦斯压力172.4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212.5 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263 W1151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分析29

7、3.1煤的变质程度293.2 煤层顶底板岩性293.3煤层埋藏深度303.4构造特征304 W115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及抽采可行性344.1 W1151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344.2 W1151工作面抽采可行性及必要性365 结论与建议385.1结论385.2建议39前 言0.1、概述 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以下简称顺通煤矿)隶属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吉木萨尔县管辖,矿区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西南水溪沟一带,中心坐标为:东径885655;北纬435654。行政区划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管辖,矿区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长4.1km,宽0.8k

8、m,面积3.26km2。 新疆煤炭安全监察局以新煤安监发2008207号下发了“关于新疆神新发展有限公司顺通煤矿30万吨/年安全专篇的批复”。2008年至今矿井一直在建设施工,矿井施工建设情况与批复的设计基本一致,目前地面水电、道路工程、生产及行政福利设施大部分已建成,井下开拓及采区工程已施工完成,运输及辅助运输,采、掘工作面设备已安装。 矿井在A5煤层W1151工作面运输顺槽探水钻孔中发现了瓦斯外溢现象。为探明A5煤层瓦斯赋存情况,2014年12月,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特委托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矿井W1151工作面进行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研究工作,经过两

9、个月完成了井下测定工作,并于2015年2月编制完成了顺通煤矿A5煤层W1151工作面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及抽采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报告的编写是在井下实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测定的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包括W1151工作面A5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煤对瓦斯的吸附常数、孔隙率、煤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及工业分析等。0.2、编制依据(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2011);(2)、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 1047-2007;(3)、煤的甲烷吸附量测定方法(高压容量法)MT/T752-1997;(4)、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新疆煤炭设计

10、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6;(5)、新疆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详查地质报告.新疆第九地质大队.2006.5;(6)、煤矿提供的资料、现场调查了解收集的资料。1 矿井概况1.1 井田概况1.1.1交通位置矿区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西南水溪沟一带,中心坐标为:东径885655;北纬435654。行政区划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管辖,矿区呈北西南东方向延伸的长条状,长4.1km,宽0.8km,面积3.26km2。矿区距吉木萨尔县城西南方向约16km,距三台电厂30km左右,距乌鲁木齐市运输距离156km。矿区内有7km砂石路面与省道S303相接,各种公路运输工具均可到达矿区,外部交通条件较为便

11、利。见图1-1。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特点是南高北低,南部为古生界地层组成的高山剥蚀区,切割强烈;中部为中生界地层组成的低山丘陵区,切割中等;北部为新生界地层组成的堆积斜坡平原区。最低海拔+600m,最高海拔+1600m,一般为+1000m左右,相对高差300400m之间。井田内地形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和洪积台地,矿区东部基岩出露较差,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形成洪积台,西部则是丘陵、山地,基岩出露较好。矿区总体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东西由一系列圆形小山梁和小山包组成的低山丘陵地貌,中部则为南北向的干沟,海拔+9601080m,相对高差150

12、m。矿区内除矿山建筑外无其它地面建筑物。1.1.3地面水系井田内无长年性河流。仅中部有一条干沟河为季节性河,其它各小支沟常年无水,在有地表降雨或融雪时形成地表流水汇入干沟河。井田东部,距井田东界约1.2km有一条水溪沟河,该河水发源于南部高山区,流域面积270km2,流向由南向北,最大流量1.013 m3/s,最小流量0.104 m3/s,平水期流量0.53m3/s。河水水质较好,清澈透明,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Ca,溶解性总固体515.2mg/L,PH值8.4。目前,沿河企业及居民均以该河水作为生产、生活水源。也是附近唯一可利用的水源。1.1.4气象特征及地震井田矿区属大陆型干旱气候

13、区,年均气温约7C,极端最高气温37C,最低29C。日照2862h/a,年降水量204mm,最大过程降水量:37.3mm,蒸发量1866.4mm。无霜期149d,冰冻期136d,冻土深度1.2m。春季为多风季节,风向东偏南,风力一般为34级,最大可达6级。矿区为7度抗震设防烈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1.2 地层井田属吉木萨尔地层小区,出露小面积的三叠系上统郝家沟组(T3h),井田内出露地层主体为侏罗系八道湾组(J1b)及第四系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2.1 三叠系上统郝家沟组(T3h)该组地层分布于工作区东北部及西部,沉积建造以一套湖相沉积为主,次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绿

14、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频繁出现中-细砂岩的薄夹层,顶部有炭质泥岩薄层及微细煤线出露。未见顶,厚度大于36.73m。该组与上覆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为假整合接触。1.2.2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该组为勘探区地层主体,在区内大面积分布,依据岩相、岩性特征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上段地层分布于井田的东南部,下段地层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在井田内广泛分布。现详细描述如下:(1)八道湾组下段(J1b1)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砾岩、砂砾岩、中-粗砂岩、细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属河流相-沼泽相沉积,可见多个沉积旋回,旋回一般以砾岩或含砾粗砂岩等河流相沉积开始,以炭质泥岩或煤层等沼泽沉积结束。由于各旋回沉

15、积厚度、物质成分的差异,形成了上、下两个聚煤层位,下聚煤层分布有3个编号煤层(A1-A3)及7个未编号薄煤层或煤线;上聚煤层位分布有4个编号煤层(A4-A7)及9个未编号薄煤层或煤线。该岩段共含编号煤层7层,由下而上为A1A7,其中A2、A4、A5号为全区可采煤层,A1、A6号为局部可采煤层,A3、A7煤层不可采(局部地段有可采点)。最底部的A1煤层距该岩段底界间距为93.90m,顶部A7煤层距该岩段顶界间距为112.46m。地表各煤层大部火烧,与上覆八道湾组上段整合接触,地层厚度158.15359.33m。勘探线剖面控制该段地层厚度由西向东依次为:线206.06m,j线158.15m,线30

16、9.36m,j线359.33m,线271.62m。说明勘探区地层厚度在走向上东西两端较薄,中部较厚。j勘探线ZKj202钻孔、勘探线ZK301钻孔完整地控制了该段地层,厚度分别为306.18m和288.33m,说明j勘探线向深部地层厚度略有减少,勘探线向深部厚度无明显变化。(2)八道湾组上段(J1b2)主要岩性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及煤层。井田内未见煤层。与八道湾组下段以一层厚层状粗砂岩(底部砂岩中含泥岩砾石)为分界标志。未见顶,地层厚度167.95m。1.2.3第四系第四系在井田的中部干沟内为更新-全新统洪冲积堆积层(Q3-4pal),堆积物主要由亚砂土、砂砾石组成。在基岩

17、裸露区的缓坡地带为残坡积层(Q4eol),堆积物主要由亚粘土、碎石组成。在、线附近的缓坡地带为风积层(Q4eol),堆积物主要由亚粘土组成。地层厚度010.00m。1.3 构造1.3.1区域构造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山前拗陷之泉子街凹陷,该凹陷内出露上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向。现将其中的褶皱和断裂叙述如下:(1)褶皱水溪沟向斜:长25km,宽37km,轴向约300,北翼倾角5060,南翼倾角6070,向斜向西北翘起,向斜核部依次为西山窑组、三工河组、八道湾组组成,翼部由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梧桐沟、泉水街组和芦草沟组地层组成,工区外南翼东段被第三

18、系昌吉河群超覆。该向斜控制了区域总体构造形态,对煤系地层产状、形态及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2)断裂 黑家湾断层(F1):该断层仅断续见有断层迹向,产状不明,性质目前还不太清楚。石场沟沟口逆断层(F2):位于石场沟沟口西测,断层走向北西西,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从西到东为80到60,挤压破碎带宽数米至十米,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被推覆于中-下三叠统烧房沟组之上,为高角度逆断层。断层呈线状展布,长4.5km。1.3.2井田构造 井田位于水溪沟复式向斜的北翼及西转折端,向斜轴部由八道湾组上段(J1b2)构成,翼部由八道湾组下段(J1b1)及三叠系上统郝家沟组(T3h)构成,该向斜控制了矿区的总体构造形态,对

19、煤层产状、形态、厚度及煤类控制作用明显。向斜北翼发育次级向斜和背斜,断裂构造不发育。(1)褶皱 水溪沟向斜:位于勘探区西南部号勘探线以西,是水溪沟复式向斜的主体构造,勘探区出露长1.5km,轴向约120300,轴部向西北翘起,向南东倾伏。两翼倾角较陡,北翼倾角3545,南翼倾角5070,向斜核部倾角较缓,一般1025。核部由八道湾组上段(J1b2)构成,翼部由八道湾组下段(J1b1)构成。 北翼背斜:位于矿区中部贯穿全矿区,轴向128308左右,向南东倾伏,为对称直立背斜。北翼地层产状:42503543,南翼地层产状:1802302033,对全区所有煤层均有影响。 北翼向斜:位于矿区北部贯穿全

20、矿区,轴向125305左右,向南东倾伏,向斜轴部出露岩性为泥岩夹泥质粉砂岩,该向斜南翼即为上述背斜的北翼,产状:42503543,北翼地层产状:1952203337,枢纽近直立。该向斜在线东消失,地层产状全部南倾,影响到全区所有煤层。线附近,在该向斜的北翼又发育次一级背斜和向斜各一个,均为短轴褶皱,轴向305,在J线东约100m处尖灭。(2)断层 井田内未见较大的断层,仅在生产井中见一些小断裂,这些断裂有两组:一组北东倾,产状7075;另一组北西倾,产状30070。具“X”型共轭断裂特征,属压扭性断裂,运动方向为:北东倾者右旋,北西倾者左旋。断距6m左右,将北翼A4、A5号煤层错断。小断裂对其

21、他煤层的影响不清。勘探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1.4 煤层及煤质1.4.1 煤层 井田内煤层均位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下段内,钻孔控制井田内八道湾组下段地层中。井田内厚度大于0.30m的煤层23层,累计纯煤厚度37.00m。编号煤层7层(A1-A7),累计总厚22.35m,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编号煤层5层(A1、A2、A4、A5、A6),可采总厚度17.30m;未编号煤层16层(个别煤层有可采点),总厚度14.65m。井田内各煤层特征详见表1-1。(1)A1煤层该煤层地表大部已火烧,仅局部地段有出露。煤层距八道湾组下段底界93.90m左右;其顶板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局部为薄层含炭泥岩,底板为薄

22、层含炭泥岩;全层厚度及纯煤厚度均为0.4813.91m,平均厚度4.52m,煤层结构简单,未见夹矸;可采厚度1.1413.91m,平均可采厚度4.97m(厚度3.51m),属厚煤层;变异系数为70%(65%),可采指数0.9(0.95Km0.8),属较稳定厚煤层。(2)A2煤层该煤层地表已全部火烧,未见出露。位于A1煤层之上,煤层间距6.029.0m,平均15.83m。其顶板为砾岩、含砾粗砂岩,局部为薄层含炭泥岩,底板为薄层含炭泥岩、砾岩;全层厚度1.2111.83m,平均厚度4.74m,煤层结构较简单,可见一层0.180.33m厚的含炭泥岩夹矸;纯煤厚度及可采厚度均为1.1511.83m,平

23、均可采厚度4.68m(厚度3.51m),属厚煤层;变异系数为75%(65%),可采指数1.0(Km0.95),属较稳定厚煤层。表1-1 井田煤层特征一览表煤层编号全层厚()层间距()夹矸层数煤层结构厚度分级可采性顶 板底 板两极值平均值(见煤点)两极值平均值(见煤点)A70.32-1.280.74(8)-0简单薄煤层不可采细砂岩、泥岩、含炭泥岩含炭泥岩、泥岩13.00-45.5032.81(8)A60.16-2.230.98(11)1-2较简单薄煤层局部可采含炭泥岩含炭泥岩、泥岩3.50-17.009.55(11)A51.38-6.034.30(11)1-3较简单厚煤层全区可采含炭泥岩含炭泥岩

24、、粉砂质泥岩、泥岩4.50-18.0010.59(11)A40.95-3.982.49(13)1-2较简单中厚煤层全区可采泥岩、含炭泥岩、泥质粉岩泥岩、含炭泥岩、泥质粉岩33.00-60.0040.25(9)A30.20-9.511.52(9)0简单厚煤层不可采砾岩、砂岩、泥岩含砾粗砂岩泥岩6.00-21.0014.9(9)A21.21-11.834.74(13)0-1较简单厚煤层全区可采砾岩、含砾粗砂岩含炭泥岩、砾岩6.00-29.0015.83(10)A10.48-13.914.52(10)0简单厚煤层局部可采砾岩、含砾粗砂岩、含炭泥岩含炭泥岩(3)A4煤层该煤层地表大部已火烧,仅在东部线

25、-线之间可见煤层露头,连续性较好。位于A2煤层之上(在A2与A4煤层之间有一层不可采煤层A3,其中A2与A3煤层间距6.0021.00m,平均14.90m,A3与A4煤层间距33.0060.00m,平均40.25m),A2与A4煤层间距42.8184.81m,平均58.96m;该煤层顶板为泥岩、含炭泥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为含砾粗砂岩、薄层含炭泥岩;全层厚度0.953.98m,平均厚度2.49m,煤层结构较简单,可见12层0.050.33m厚的含炭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矸;纯煤厚度及可采厚度均为0.953.98m,平均可采厚度2.42m(在1.313.50m之间),属中厚煤层;变异系数为32%(25

26、%40%),可采指数1.0(Km0.95),属较稳定中厚煤层。(4)A5煤层该煤层地表大部已火烧,仅在东部线-线之间可见煤层露头,连续性较好。位于A4煤层之上,煤层间距4.518.0m,平均10.59m,其顶板为含炭泥岩,底板为含炭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全层厚度1.386.03m,平均厚度4.30m,煤层结构较简单,可见13层0.290.56m厚的含炭泥岩夹矸;纯煤厚度及可采厚度均为1.096.03m,平均可采厚度4.09m。(厚度3.51m),属厚煤层;变异系数为36%(25%40%),可采指数1.0(Km0.95),属较稳定厚煤层。(5)A6煤层该煤层仅在j线至井田东界可见煤层露头,连续

27、性较好,其余地段以煤线或高炭泥岩、炭质泥岩出露,连续性较差,甚至不连续。位于A5煤层之上,煤层间距3.517.0m,平均9.55m,其顶板为含炭泥岩,底板为含炭泥岩、泥岩;全层厚度0.162.23m,平均厚度0.98m,煤层结构较简单,可见12 层0.350.48m厚的含炭泥岩夹矸;纯煤厚度0.161.59m,平均厚度0.86m,可采厚度0.701.59m,平均平均厚度1.14m,(厚度1.30m),属薄煤层;变异系数为25%(25%),可采指数0.6(Km0.65),属较稳定薄煤层。综上所述,A1煤层为较稳定厚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可采;A2、A5煤层为较稳定厚煤层,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A4

28、煤层为较稳定中厚煤层,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A6煤层为较稳定薄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可采。1.4.2 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 井田内煤层为黑色,条痕黑褐黑棕色,钻孔采集的煤芯极破碎,多呈碎粒状,新鲜面呈沥青光泽,暴露地表很快变为油脂光泽,长期风化后为土状光泽。煤层呈条带状结构,水平层状构造。煤质轻,性脆,易破碎;断口、节理不明显,局部呈阶梯状参差状;内生节理不发育,易自燃。视相对密度1.2371.74g/cm3。宏观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丝炭、镜煤微量。宏观煤岩类型为暗煤,局部有半亮煤。(2)煤的化学性质井田内各煤层的工业分析加权平均成果统计见表1-2。表1-2各煤层工业分析成果统计表煤层号水分

29、Mad(%)灰分Ad(%)挥发分Vdaf(%)原煤精煤原煤精煤原煤精煤A62.622.172.35(3)3.272.512.91(3)15.373.708.46(3)6.602.564.12(3)50.8538.4846.24(3)51.0536.4644.98(3)A52.551.422.09(8)3.401.802.51(8)13.156.669.68(8)6.512.444.57(8)54.7747.4551.52(8)53.1246.7550.43(8)A48.001.643.39(8)9.381.503.50(8)19.256.0911.11(8)8.943.184.77(8)50.

30、4634.0747.08(8)51.0927.9845.69(8)A26.241.162.56(9)3.291.462.54(7)48.937.6120.67(9)5.292.584.18(7)53.4217.4139.38(9)48.8122.6739.68(7)A16.721.833.11(6)3.812.203.16(6)15.425.619.02(6)4.572.763.41(6)50.6537.9941.02(6)50.6937.2140.90(6)平均8.001.162.59(42)9.381.462.85(40)48.933.7013.98(42)14.062.445.00(40

31、)57.8217.4145.37(42)57.2422.7645.08(40)现将各煤层三项指标分析如下。水份(Mad):各煤层水份含量较低,全区煤层单工程原煤水份最高含量8.00%,最低1.16%,煤层平均水份含量1.67%3.39%,井田内平均2.59%。单工程精煤水份最高含量9.38%,最低1.46%,煤层平均水份含量1.76%3.50%,矿井田平均2.85%。灰分(Ad):井田内煤层原煤单工程灰分产率3.70%48.93%,煤层平均灰分产率8.4634.41%之间,矿区平均13.98%。井田内煤层除A2煤层有一个样点为高灰煤外,A1、A5、A6为低灰分煤,A3、A4、A7、A8为低中灰

32、分煤。A2为中灰分煤,A2、A4为中高灰分煤。综合评价属低低中灰分煤。挥发份(Vdaf):井田单工程原煤挥发分产率极大值为57.82%,极小值为17.41%,煤层平均挥发分产率37.41%51.92%之间,矿区平均45.37%。单工程精煤挥发分产率22.76%57.24%,煤层平均精煤挥发分产率39.68%51.21%,全区平均45.08%。全区探槽(腐植酸煤)单样原煤挥发分产率45.26%50.82%,平均47.84%;探槽单样精煤挥发分产率49.22%53.02%,平均50.79%。1.5 矿井开拓与开采1.5.1井筒布置 矿井共布置3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1)主斜井:方位角

33、2713,井口标高+1066.068m,井底标高+778m,井筒穿煤层布置,倾角22,斜长765m。井筒内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井筒净宽度2.8m,净断面积7.4m2。(2)副斜井:布置于主斜井东南方向斜线距离190m,与主斜井井筒之间水平间距50m,方位角2713,井底标高+822m,井口标高+1066.096m,井筒倾角22,斜长628m。井筒内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运送人员、材料、设备等辅助运输任务。井筒净宽度3.0m,净断面积8.9m2。(3)斜风井:位于主斜井西侧,距离主斜井斜线距离110m,方位角1156,回风水平标高+980m,井口标高+1052.140m

34、,井筒倾角20,斜长217m。井筒净宽度4.2m,净断面积13.2m2。1.5.2 水平及采区划分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822m,上山开采+822m以上的煤层,二水平标高为+700m,上山开采+822m+700m间的煤层。矿井划分四个采区开采,其中一、三采区采用斜风井回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980m水平设一段总回风巷。二、四采区采用西风井通风,通风方式为分区式。 矿井投产水平设置在+822m,矿井投产初期开采井筒两翼煤层,不需要设置大巷,后期开采一水平二采区和二水平四采区煤层时需要设置运输石门及辅助运输石门至A4煤层底板后,在A4煤层和A2煤层的底板岩石中布置采区上山开采二

35、、四采区的煤层。1.5.3采煤方法 A1、A2、A5煤层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法,A4煤层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法,A6走向长壁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法。1.5.4矿井生产现状及W1151工作面简介 矿井目前在A5煤层布置一个W1151采煤工作面,未施工煤巷掘进工作面。W1151回采工作面沿A5号煤层倾向布置在+822m+900m水平之间,W1151工作面于2013年11月26日施工完毕,工作面运输顺槽标高+822m,回风顺槽标高为+899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150m,走向长度为680m。W1151工作面构造总体为一向斜单斜构造,工作面运输顺槽位于向斜轴部,工作面煤层倾角为8

36、35。采高2.5m6.3m。1.6矿井通风根据矿井开拓部署,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通风线路为:新鲜风流经副斜井+822m水平井底车场W1151工作面运输顺槽W1151工作面W1151工作面回风顺槽+900m水平回风石门总回风斜巷回风斜井地面。风量分配见表1-3.表1-3 投产时期风量分配表用风类别用风地点配风量(m3/s)采煤W1151工作面25掘进11A4(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面1511A4(01)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面15普掘工作面(备用)15其它中央变电所3巷道漏风2合计751.7矿井瓦斯情况1.7.1本矿井瓦斯赋存状况 井田范围

37、内浅部有原顺通煤矿90kt/a小型矿井及90年代关停的废井,原顺通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低瓦斯矿井,目前矿井处于基建期,井下开拓开采巷道已施工完成,顺通煤矿2012年12月委托新疆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对矿井瓦斯进行了鉴定,井下布置有一个回采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其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6m3/min,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2m3/min,掘进面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07m3/min。鉴定煤层为A5煤层,鉴定水平为+822m水平,根据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2012年度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结果已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8、煤炭工业管理局新煤行管发2013278号文批准。井田地质勘探时采集了主要煤层A1、A2、A4、A5瓦斯煤样,地质报告提供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成果详见地勘瓦斯含量测定结果表1-4。据顺通煤矿和北大槽煤矿生产过程中实际测定资料,其瓦斯浓度为0.020.04%。区内瓦斯分带主要为二氧化碳氮气带,局部地段瓦斯分带为氮气-沼气带。新疆神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吉木萨尔县顺通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对矿井煤层瓦斯进行了修正,修订系数取1.3。修正后顺通煤矿原煤瓦斯含量详见表1-4。表1-4钻孔瓦斯含量统计表煤层采样位置瓦斯含量(ml/gdaf)瓦斯分带煤质分析(%)原煤瓦斯含量(ml/g)修正后瓦斯含量(ml/g)工程

39、高程(m)CH4VdafMadAadA1ZK203762.900.324氮气-沼气带38.252.894.490.30.39ZKj202735.361.73335.683.903.351.612.10ZKj203856.081.50530.393.233.481.411.83A2ZK102920.350.004二氧化碳-氮气带43.271.0722.490.0030.004ZKj101892.880.00031.530.829.3600ZKj102856.200.00142.702.1811.530.0010.001ZK202850.841.02446.322.3823.130.771.00Z

40、K203791.021.28544.043.7627.330.891.16ZKj202757.090.00040.324.189.1800A4ZKj101947.430.002二氧化碳-氮气带36.384.9819.340.0020.003ZK202915.90.01347.142.9024.140.0090.01ZKj202821.820.48646.723.454.860.450.59ZK301805.210.00350.212.0511.480.0030.004A5ZKj101957.850.001二氧化碳-氮气带37.543.5029.560.0010.001ZKj102922.450

41、.00218.561.2041.420.0010.001ZK203863.630.21649.932.406.420.200.26ZKj202831.910.17652.682.286.560.160.21ZKj203938.713.47245.902.075.023.234.121.7.2 生产时期瓦斯情况 2012年6月5日顺通煤矿W1151工作面回风顺槽开始掘进,至2012年11月30日掘进结束,掘进期间工作面回风瓦斯浓度在0.02%至0.06%之间;2012年12月4日W1151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始掘进至2013年9月20日掘进结束,施工期间瓦斯浓度在0.02%至0.44%之间,运输顺槽

42、掘进600m至680m之间时瓦斯浓度明显升高,在0.2%以上;W1151工作面切眼施工时间为2013年5月17日至2013年11月26日,施工期间瓦斯浓度为0.02%至0.16%之间,靠近运输顺槽一端瓦斯浓度偏高。2013年11月26日W1151工作面形成,回风瓦斯浓度在0.02%至0.06%之间。1.8煤尘爆炸性与煤的自燃倾向性(1)煤尘根据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分析,井田可采煤层全部具有煤尘爆炸性。各煤层爆炸性试验结果详见表1-5。表1-5煤尘爆炸性试验结果表煤层号岩粉量(%)煤尘爆炸性试验火焰长度mm爆炸性结论A875(1)400(1)有爆炸性A780(1)400(1)有爆炸性A685(1)

43、400(1)有爆炸性A583.3(3)400(3)有爆炸性A481.7(3)366.7(3)有爆炸性A380(1)400(1)有爆炸性A260(1)100200(1)有爆炸性A285(2)400(2)有爆炸性A182.5(2)400(2)有爆炸性(2)煤层自燃根据地质报告提供资料,勘查区各煤层还原煤的平均着火温度354.8393.0,氧化还原煤的平均燃点温差为12.2554.0,氧化程度4.9%87.0%,以T值衡量,A3、A8属易自燃煤层,A1、A2、A4、A5属不易自燃易自燃煤层,A6、A7、A2属不易自燃煤层。矿区地表大面积火烧说明矿区煤层绝大多数属易自燃煤层,仅局部属不易自燃煤层。见表1-6。表1-6煤层自燃趋势试验成果表煤层编号着火点温度氧化程度(%)自然趋势等级氧化样原煤样还原样温度差(T)A8339.0(1)346.0(1)393.0(1)54.0(1)87.0(1)易自燃A7342.5354.0348.25(2)355.0360.03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