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4819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五年五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2、.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工程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建设单位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雷德超联系人王海亮通讯地址武汉市团结大道1020号联系电话13476223165传 真/邮政编码430062建设地点武汉市洪山区、武昌区夹套河路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术改造行业类

3、别及代码N78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46628.61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1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0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6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 项目由来武汉市是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区湖泊众多,水网密集,汤逊湖水系位于武昌南部地区,跨洪山区、武昌区和江夏区,是武汉市的重要水系之一,以汤逊湖泵站为主的排涝泵站按照农田水利标准建设,随着范围内城市的快速开发和建设,现有排涝能力已不能满足水系范围内安全排涝的需求。为了解决汤逊湖水系排涝出口规模不足问题,提高武昌地区排水安全性,科学合理地布局排水系统,拟在汤逊湖

4、水系新辟第二条排水出江通道,将西北端城区的雨水收集后,汛期长江高水位时经拟建的江南泵站抽排出江,非汛期长江低水位时经拟建的自排闸排入长江,这样可大大提高汤逊湖水系的排水排涝标准,彻底改变武昌晒湖等地区只能依赖汤逊湖泵站排渍的被动局面,同时汤逊湖泵站、江南泵站的灵活调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武昌南部城区乃至整个汤逊湖水系的排涝,保护武昌城区排水安全性均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于2014年12月编制完成的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工程修建规划,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的主要服务范围为位于汤逊湖水系的西北端的直排区(汇水面积约为57.56km2),同时兼顾与汤逊湖泵站联动对汤逊湖水系

5、进行排涝。依据规划的直排区分区,直排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的汇水范围为北起蛇山和武珞路,东至牌岭路、书城路及白沙洲大道、南以南湖连通渠为界,西抵长江,汇水面积约为32.10km2,包括晒湖子系统、武昌旧城子系统、巡司河北子系统、武梁路子系统、夹套河子系统、长江路北子系统及长江路南子系统;南区的汇水范围为北与北区为邻,东至野芷湖西路,南以青菱河为界,西抵长江,汇水面积约为25.46km2,包括青菱南子系统、青菱东子系统、白沙洲路子系统、巡司河南子系统。在非汛期及汛期小雨的情况时,直排区南北两区雨水均优先通过将新增的出江通道和江南闸自排出江,超过该自排规模的雨水开启江南泵站抽排出江;在汛期大雨的情况

6、时,直排区北片的汇水通过拟建的江南泵站抽排出江,直排区南片汇水通过汤逊湖泵站抽排出江。在满足排涝功能优先原则、环境影响最小原则、最易实施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防洪、用地、排涝条件、对排水安全的影响等因素,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工程修建规划确定了新增出江通道的路径,即沿武梁路、烽胜路、江国路、夹套河路和草市路布置抽排出江通道,泵站站址位于夹套河路与规划的草市路的交汇处,武钢集团江南燃气热力公司的西南的北侧,为武汉新城储备用地。巡司河第二出江通道系统由以下三个工程组成: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本项目为巡司河第二出江通道(下游段)-夹套河骨干箱涵

7、工程。夹套河系统为直排区(北区)的一个子系统,夹套河为该系统武昌南白沙洲地区的主要排水通道,目前上游汇水区出路须通过长达9.2km的巡司河与8.6km的青菱河至汤逊湖泵站、陈家山闸,再由汤逊湖泵站、陈家山闸排入长江。由于排水的流行距离长,且受制于城市排渍与郊区排灌、养殖间的矛盾,暴雨造成先淹后排的局面。为解决夹套河周边排涝出口规模不足、地区渍水问题,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组织编制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并于2015年2月委托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于2015年1月批复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

8、建规划(见附件2),根据规划,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建设内容为(1)雨水箱涵:新建雨水箱涵长约6.9km,以及配套排水闸;(2)污水管道:新建d400d800mm污水管道,长约11.3km;工程江盛路以南区段属洪山区,江盛路以北区段属武昌区。工程建设范围见下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委托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

9、受委托后,我公司积极跟进项目设计及规划建设情况,武汉市城投集团于2015年1月组织编制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并于2015年1月获得批复,于2015年2月委托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公司在获得相关设计资料及批复后,积极开展工作,分别于2015年3月26日和4月9日组织人员对工程选址及沿线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资料收集、核实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78号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布(试行)和(试行)内容及格式的通知,编制完成了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送武汉新江城环境事务咨询有

10、限责任公司进行技术评估后,现提交武汉市环保局审批。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月4月24日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7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2011年3月1日实施;中

11、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11第35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环办200870号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07号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12、办法;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鄂政办函20007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21)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11号武汉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22)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19号武汉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23)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24号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24)武政办2013135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声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规定的通知;(25)武政办201312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

13、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规定的通知;(26)武政2014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改善空气质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的通知;(27)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附件1);(28)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的批复(武土资规函201529号)(附件2);(29)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2015.1);(30) 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2)。3. 地理位置项目工程范围跨武汉市洪山区和武昌区两个行政区划,起点为青菱立交以南的青菱河处,沿西北方向与夹套河路交会,在沿规划的夹套河路往东北,至夹套河路与新溢洲路交汇处为

14、终点。工程江盛路以南区段属洪山区,江盛路以北区段属武昌区。4. 工程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如下:(1)雨水箱涵:新建雨水箱涵长约6.9km,以及配套排水闸;(2)污水管道:新建d400d800mm污水管道,长约11.3km。项目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建设工程量见表1。表1 项目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建设工程量一览表系统管道规格数量单位备注雨水系统d5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级管1850m接户支管d8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250md10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150md12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500md1350企口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150md1500企口式钢筋混凝土(

15、III级管)300md1800企口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100md2000企口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50m3BH=6.0m4.0m钢筋砼箱涵1240m3BH=6.0m4.0m钢筋砼箱涵200m采用顶进施工2BH=5.2m3.0m钢筋砼箱涵3686m2BH=5.2m3.0m钢筋砼箱涵70m采用顶进施工BH=4.5m3.2m钢筋砼箱涵669mBH=3.5m2.4m钢筋砼箱涵830mBH=3.0m1.8m钢筋砼箱涵257mBH=3.0m1.8m钢筋砼箱涵40m采用顶进施工BH=4.5m2.0m钢筋砼箱涵25m3BH=7.0m4.0m钢筋砼箱涵41m2BH=7.0m4.0m钢筋砼箱涵24.5m

16、BH=3.5m2.2m钢筋砼箱涵50mBH=2.6m1.7m钢筋砼箱涵50mBH=2.0m1.8m钢筋砼箱涵50m溢流堰闸门(BH=5.2m3.0m)座2拦污栅BH=20m4.0m座1污水系统d4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级管860m接户支管d4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1658m污水主管dn400PE管440m拖拉管施工d5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5848md6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2905mdn600PE管40m拖拉管施工d800承插式钢筋混凝土(III级管)995mdn800PE管40m拖拉管施工4.1 雨水箱涵(1)新溢州路至草市路段江盛路至江盛北路段现状BH=

17、2.5m2.0m雨水箱涵已不能满足地区远期雨水排放要求,且该箱涵与新规划箱涵位置相冲突,故废除该箱涵。设计沿夹套河路布置一排BH=3.0m1.8m3-BH=6.0m4.0m的雨水箱涵,接入草市路下规划3-BH=7.0m4.0m雨水箱涵,排入长江。(2)青菱河明渠至草市路段设计沿夹套河路布置2-BH=5.2m3.0m的雨水箱涵,接入草市路下规划3-BH=7.0m4.0m雨水箱涵,排入长江。在夹套河与青菱河入口处设置有节制闸,节制闸的设计规模为22m3/s,其功能为调节水位水量。在青菱河明渠接箱涵入口处设置拦污栅,以有效拦截明渠水流挟带的水草、漂木等杂物。4.2 污水管道(1)新溢州路至江盛北路段

18、沿夹套河路布置两排d400mm的污水管道,接入江盛北路下规划d800mm污水管道,向南排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2)江盛北路至江盛南巷段沿夹套河路布置两排d400mmd500mm的污水管道,接入江盛路下现状d600mm污水管道,向南排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3)江盛南巷至八坦路段沿夹套河路布置两排d500mmd800mm的污水管道,接入八坦路下规划d800mm污水管道,向南排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4)八坦路至白沙二路段沿夹套河路布置两排d400mmd600mm的污水管道,接入白沙二路下规划d=800mm污水管道,向南排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5

19、)白沙二路至滨河路段沿夹套河路布置两排d400mmd600mm的污水管道,接入白沙四路下规划d800mm污水管道,向南排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4.3 管涵横断面布置(1)滨河路草市路雨水箱涵中线位于规划道路(夹套河路,下同)中线东侧2.5m处的位置;污水管道分别位于规划道路中线的东侧12.5m处和西侧10m处。(2)草市路江国路雨水箱涵中线位于规划道路中线东侧2.5m处的位置;污水管道分别位于规划道路中线的东侧12.5m处和西侧10m处。(3)江国路江盛路雨水箱涵位于规划道路中线东侧2.5m处的位置;污水管道分别位于规划道路中线的东侧12.5m处和西侧10m处。(4)江盛路新溢洲路

20、雨水箱涵位于规划道路中线东侧3.0m处的位置;污水管道分别位于规划道路中线的东侧11.0m处和西侧11.0m处。4.4 排水设计流量根据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2),本工程排水设计流量计算依据如下:雨水:雨水流量计算采用汉口暴雨强度公式(2000年修编):考虑到本次雨水管涵为地区干管,根据国家排涝提标要求,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修订),重现期P=4年;综合径流系数=0.7。污水:污水量按用水量折算,综合折污系数0.85。污水管道入渗水量按照平均日污水量的15%估算,根据预测污水量确定管道规模时,还应考虑了15%的增容系数。5 工程沿线周边现状本公司结合夹套河骨

21、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2015.1)、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2)及其设计图件,对项目沿线进行了现场踏勘,工程起点青菱河至滨河路段,沿线基本是荒地;滨河路至江盛路段,工程沿线为现状夹套河,局部与道路交叉地段改成了管涵;江盛路至江盛北路段,原有的夹套河改建成了箱涵,并在箱涵上部修建了小区道路;江盛北路至工程止点新溢洲路段,现状为菜地和民居(拟拆迁)。本项目穿越白沙洲工业园烽火园区、烽火钢材批发市场,沿线周边有万科金色城市、长江鑫都、园林工程学校、列电新村、星苑社区等居民点,有长江水产公司等企业。本项目在草市北路江盛北路之间,骨干箱涵有4处需要下穿拟废除的铁路专用线。本项目中

22、配套建设的夹套河路(滨河路白沙二路)段道路尚未形成,沿规划道路线位为夹套河现状明渠,河渠较窄,河道淤塞,水质污染严重。本工程沿线周边相关企业及民居(列电社区、星苑社区部分区域)将整体拆迁,相关拆迁及安置工作由洪山区和武昌区政府分别负责各自行政管辖区域。目前武汉城投集团已经同洪山区政府积极沟通,以促成洪山区政府尽快启动夹套河路(滨河路-白沙二路)道路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见附件3);本工程涉及到的其他拆迁工作,武汉城投集团也在同洪山区及武昌区政府积极沟通协调过程中。相关拆迁及安置工作将由洪山区及武昌区政府分别负责,不属于本工程的内容;对应区段的拆迁及安置工作由区政府完成后,本工程该区段才会开工建设

23、,因此本评价不对拆迁及安置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而重点分析本工程对拆迁后周边环境的影响。6. 工程占地情况及施工组织安排本项目“一书一证”正在办理过程中,施工设计方案目前正在筹划和设计中,占地情况为临时占地,预计临时占地约7公顷,主要为施工作业带两侧便道及临时堆场。项目采取由南至北分段推进施工的方式进行组织,项目平均施工人数约为100人,施工人员租用当地的民房,现场不设施工营地。7. 工程投资、工期安排及劳动定员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为146628.6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7万元,占建设项目总投资的0.11%;本工程计划总工期12个月,预计2015年6月开工,至2016年6月竣工。项目营运期不配备常

24、驻管理人员,只需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不设置值班人员。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 区域原有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低汤逊湖泵站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区大部分地区尚属郊区,因此设计标准按农田排水的标准计算,在充分利用湖泊的调蓄的情况下,按20年一遇暴雨三日降雨量297.4mm五日排完的设计标准,确定汤逊湖泵站的规模为112.5 m3/s。由于近三十年来,汤逊湖水系内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可供调蓄的水面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目前汤逊湖系统的排涝标准低于当初的设计标准。汤逊湖泵站现状最大日抽排能力为972万立方米,采用平均排涝法,按照水系一日排完的平均排涝标准核算,折算成汤逊湖水系日降雨

25、量为207毫米,仅相当于1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泵站的抽排能力已远不能适应城市排渍的需要,且距离规划确定的的50年一遇(日降雨量303毫米)一日排完的内涝防治标准尚有很大的距离。2. 排水及交通设施不完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致使武昌晒湖沿线地区、南湖花园和珞狮南路沿线地区很快发展为建成区。但市政排水设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除修建了晒湖排水箱涵,配合市政道路建设时实施了珞狮南路、雄楚大街、白沙洲大道、石牌岭路等排水管涵外,其余均未按规划实施系统的排水工程,仍然依靠现状渠道排除雨、污水。夹套河现状为土明渠,渠道坡度小,水流速度缓慢,污物常年淤积,抬高了明渠的底高,水力条件较差,加之排水的流行距

26、离长,暴雨时极易出现渍水现象。工程沿线道路基本上均未形成。3. 湖泊和渠道的水位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汤逊湖泵站的运行由武汉市水务局下属的汤逊湖泵站管理处负责,运行时间段为每年的汛期59月。根据降雨量和湖泊水位情况按照内湖水位调度方案实施调度,以满足水系范围内的农田种植和湖泊养殖的需要。由于汤逊湖水系各湖泊间的连通渠道不通畅,致使巡司河上游段水位高于规划的控制水位,汇水范围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排除,致使服务范围内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渍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4. 解决方案在满足排涝功能优先原则、环境影响最小原则、最易实施原则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防洪、用地、排涝条件、对排水安全的影

27、响等因素,相关部门编制了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工程修建规划,确定了新增出江通道的路径,即沿武梁路、烽胜路、江国路、夹套河路和草市路布置抽排出江通道,泵站站址位于夹套河路与规划的草市路的交汇处,实施区域排水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长江。目前,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修建规划、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修建规划及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江南泵站)工程修建规划已经获得批复,项目工可已经专家评审,其它相关审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江汉平原东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

28、1505,北纬29583122。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仙桃省辖市、汉川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以及武昌等三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在中国经济地理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洪山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东与鄂州市隔长江相望,南邻江夏区,西北环抱武昌区、青山区,版图面积480平方公里,剔除托管到东湖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的区域后,实际管辖面积为

29、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4.9万人,户籍人口65万,辖9街1乡。武昌区地处武汉市城区东南部,与汉口、汉阳隔江相望,北至余家头罗家港与青山区毗邻;东、南与洪山区洪山乡、青菱乡交错接壤,西临长江。在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中地域最大、人口最多,辖区面积8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3万,辖14个街道,191个社区居委会。拟建工程江盛路以南区段属洪山区,江盛路以北区段属武昌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2. 地形地貌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东部,汉江长江汇合处,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武汉市的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地貌单元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

30、过渡区,中部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汉口主要由漫滩阶地、冲积平原组成。武昌、汉阳主要由剥蚀低丘和漫滩阶地组成。长江沿岸和湖泊周围的平坦、低洼地区,为灰褐色的冲积砂、亚砂土、亚粘土冲积物或淤泥质褐色亚粘土的冲积物。一般地面以下一米内可见地下水,常有流砂出现。武汉市位于淮阳山字形构造南弧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性褶皱,以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有压扭性断裂。本区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的性质,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带。3. 地质简况武

31、汉市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榴皱,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本区分布地层有古生界砂岩、页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砾岩、砂岩、页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砾石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轴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石炭、二迭、三迭各岩层。三迭系地层常组成向斜的槽部。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压扭性断裂。在南北向主应力支配下,还发育有其它次一级的构造,即北北东及北北西两组张扭性断裂。现代构造运动呈现慢慢下降的性质,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带。

32、4. 水文水系与本项目有关的水体主要为长江武汉段以及汤逊湖水系。(1)长江武汉段长江是流经武汉市的最大水体,以沌口至白浒山为长江武汉段,全长约60公里。江段河道基本走向由西南向东北,江面宽1000300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23500m3/s,历年最大平均流量为31100m3/s,最小平均流量为14400m3/s,变幅为2.16倍。长江中游河段平均水面坡度0.159,平均流速为1.16米/秒。水位通常在14.5720.05m,最高水位为29.7m,最低水位为10.08m,多年平均水位为19.18m。径流量在一年内分配很不均匀。4月份为涨水期,干流汛期出现在510月,其流量占全年流量的73%,丰水

33、期以7、8月份为最典型;11月为退水期,12月和次年1、2、3月份为枯水期,枯水期以1、2月份为最典型。(2)汤逊湖水系汤逊湖水系位于武昌南部地区,跨洪山区、武昌区和江夏区,承雨面积457km2,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面积为206km2。汤逊湖水系水体包括12个湖泊(南湖、野芷湖、黄家湖、汤逊湖、青菱湖、野湖、神山湖、郭家湖、道士湖、紫阳湖、晒湖、西湖)和多条现状明渠(巡司河、青菱河、东港、十里长渠、四清河、夹套河等),其中湖泊总面积约79.2km2,占水系面积的17%。湖泊之间少有直接连通明渠,多通过现状明渠与青菱河、巡司河连通。大部分明渠河床淤积严重,部分甚至已经断流。5. 气候与气象武汉市地处

34、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根据湖北省气象局提供的19902009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水量1286.7mm,全年日照1843.4小时。境内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m/s,静风频率最大,为28%,风向角范围(22.5度到45度之间的夹角)风频之和均小于30%,说明该区域主导风向不明显。6. 土壤及植被土壤状况项目区土壤以潮土为主,土壤理化性状一般较好,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具有较好的林地立地条件

35、。植被状况项目区域所在地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项目所在地已大部分转化为人工生态系统,部分区域为荒地,沿途多为杂草,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植物方面主要是杂草群落。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 社会环境概况武汉简称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全市常住人口897万人。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是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2. 国民经济(1)洪山区2014年,洪山区强力推

36、进重大功能区和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7亿元和45.91亿元,增长11%和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8亿元,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武昌区武昌区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增长10%,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690亿元,占GDP的86%;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53.3亿元,增长1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13.5%,连续十年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地税

37、收入在全省县(市、区)中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增长2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亿元,增长14%;外贸出口2亿美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22%。3. 文化教育(1)洪山区2014年,洪山扩大整合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基础设施,街道口小学、武珞路小学等8所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立洪山教育云服务平台,完成5所试点校校园网改造工程。洪山区坚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整合区域资源,深化区校合作、校企合作,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学之城”特色进一步显现。(2)武昌区武昌是中国闻名的智力密集区,其密集程度仅次于北京的

38、海淀区。辖区内有著名的武汉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以中科院武汉分院为代表的48所国家、省、市级科研机构,拥有10多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校大学生12万人,每年产出800余项科研成果。武昌是全省的教育大区,有中小学131所,在校学生12万人,拥有多所省市级重点名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可塑人才。4. 黄家湖污水处理厂黄家湖污水处理厂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柴胡村西侧,服务范围:东起南湖、石牌岭,西至长江提,北临武珞路,南含青菱湖和黄家湖组团,面积129.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99万人。黄家湖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为10104m3/d,远期规划规模为30104m3/d。黄家湖污水处理厂采用了“前置厌氧+

39、(倒伞叶轮曝气)改良型氧化沟”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青菱河,最终排入长江。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控制,促进污染减排,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改善青菱河、长江水质,促进武汉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拟对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扩建规模为10104m3/d,使黄家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20104m3/d,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原有10104m3/d污水进行技术改造,对污水处理厂整体20104m3/d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尾水中污染物排放达到

4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改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前置厌氧+(倒伞叶轮曝气)改良型氧化沟+混合机械过滤”工艺。目前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已取得环评批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武政办2013129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规定的通知的规定,项目所处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类别属于“二类区域”,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

41、的环境空气质量,结合工程特点,本评价引用新武金堤路(三环线江国路)道路排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2014年3月对三桥社区的现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该监测点位于本项目西北约600m,监测指标为NO2、CO和PM10,其中NO2、CO监测小时值及日均值,PM10监测日均值。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4。表4 环境空气监测及评价结果 单位:mg/m3评价指标监测点位CONO2PM10小时均值日均值小时均值日均值日均值杨家咀村浓度范围(mg/m3)0.40.60.50.60.0060.0740.0280.0670.1240.214最大占标率(%)6.0153783.75142.67超标率(%)-57.

42、14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1040.20.080.15表4监测及评价结果表明,2014年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中CO、NO2小时均值和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10日均值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最大占标率为142.67%。因此区域空气环境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浓度限值要求,超标原因主要为周边建筑施工所造成的二次扬尘污染。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沿线设置雨水及污水管道,收集沿线单位及路面雨污水,最终排入长江;项目自身不产生污水,沿线设置污水管道

43、收集线路两侧地区的污水,排往黄家湖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向长江武汉段。根据鄂政办函200074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和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规定有关问题的批复的有关规定,长江(武汉段)的功能类别为类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采用2013年长江纱帽、杨泗港断面及白浒山断面数据进行评价。长江武汉段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见表5。表5 长江武汉段2013年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 (mg/L,pH除外)断面统计指标pHCODBOD5NH3-N石油类总磷类标准限

44、值(mg/L)6920410.050.2纱帽监测值(mg/L)8.1691.00.1380.0160.126超标率(%)000000杨泗港监测值(mg/L)8.2291.10.1480.0150.124超标率(%)000000白浒山监测值(mg/L)8.1991.10.2920.0130.124超标率(%)000000表5评价结果表明, 2013年长江纱帽、杨泗港、白浒山断面各项水质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武政办2013135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声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规定的通知及声环境功能

45、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9-2014)中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区域属2、4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其中临白沙二路和八坦路两侧道路边界线外3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于2015年4月9日对典型管道沿线周围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位(监测点位见附图2)。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监测,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1天,昼、夜各一次。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6。表6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序号监测点位监测值及评价结果昼间评价结果夜间评价结果标准限值1#万科金色城市54.9达标47.8达标昼间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