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手感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的手感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日本的手感设计浓缩的意识手可掌握的器物形态与美学在日本的古典文学名著枕草子中,曾经揭示了一个“小巧”的迷人世界:All things small,no matter what they are,all things small are beautiful.这句话所阐述的内容认为:“所以有小巧的事情,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小巧的事情皆为美。”在Rassegna季刊中亦曾以“Small Object”为专题做一深入探讨、剖析,其中谈到小物品设计(small object design)被视为东方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倾向,且呈现学美上的感性(aesthetic sensibility),所以日本缩小导向的
2、设计并不在于尺寸的大或小,而是来自于“精确性”,以限定尺寸的大小。因此许多迷你的、小型化的、精巧的形态与设计,经常性地出现在日本的工艺与器物上,在日本,制作器物被称为“细工”,更进一步地有被称之为“小细工”,甚至日语的文字经常出现“豆”与“雏”两字,例如豆本(袖珍本)、豆皿(小碟子)、雏人型(女孩节的人偶)与雏菊等,可见日本对于器物缩小化之热爱。今道友信先生曾经提及:“细一定是充满某种精密要素之集合有关,细物是由费功夫的工艺品转为成高雅之人,表示充实的存在”,所以日本人认为美丽的东西就是“细物”,也就是小而精致凝集的结晶物。无论是传统的盆栽(bonsai)、插花或枯山水园林,都呼应了日本浓缩意
3、识的审美观,连日本人的饮食便当,也是餐盘的浓缩盒型,无怪乎日本知名的设计师荣久庵宪司曾经提出:“要了解日本的美学观,一定要先了解日本的幕内便当”,可见便当的浓缩型,也将原始的饮食料理做最佳的铺排,然而这样缩小化的饮食“框架”,也处处地呈现料理的手感处理,由于日本料理的最大特征为块体的形态,所以料理人经常是将便当或是料理,作一浓缩型的视觉艺术来处理,从季节的呼应,色彩的协调性以至于料理形态的和谐性等,都充满料理人手感的艺术深潜其中。基本而言,日本的浓缩意识的艺术形式来自于下列四个原因:(一) 资源有限:日本是个独立的岛屿,且为破裂地形(火山、断层),又具有恶劣气候(台风、寒雨、霜寒),因此资源有
4、限。事实上日本是世界上最大进口原料国,尤其是石油和铁矿,因此必须大量输入原料,才能进行生产。所以制作器物的材料受到极大的限制,也因此生产费用受到绝对的最低限度,使得器物的制作倾向“缩小导向”(miniaturization)的尺度。(二) 空间限制:由于日本地狭人稠,因此在器物的制作上必须注意到省空间(space-saving)的效能,所以日本设计师特别着眼于发展适合狭促空间的产品,使它们容易被折叠(folding)、堆叠(stacking)或携带(portabiliy),这蛮被视为日本独特的特征形式。就像知名的民艺家柳宗理所设计的大象椅凳,其圆润的造型设计,来自于柳宗理双手的触感,将日本的浓
5、缩型、省空间、易收纳与工匠等精神,作一完美的呈现。(三)经济效益:由于日本岛国未与其他国家衔接,而且国家的经济贸易仰赖外销,所以发展小尺寸(small-scale)、高价值(high value)的产品,不仅可解决仓储空间的效益与运输时间上数量的限制,亦可创造更大的利基,所以小尺寸、高品质的产品,形成日本政府战后的政策。(四)传统美学:日本佛教禅学的信仰中,主张“精巧而极具效能”(small but powerful)的原则,此观念深深地影响日本的艺术形式,使得当代日本设计师跟随着此缩小导向的形式,达到物理上的最低限度。这种缩小导向的信仰原则,不但影响器物的制作,生活形态及审美观也倾向缩小导向
6、形式的鉴赏,因此日本人认为无论什么东西,“小巧玲珑”即是美。日本自古以来即遵循“减小尺寸”甚至“缩小化”的美学原则,在不同的小宇宙(microcosmic)中呈现出来,无论是小盆栽以至于微小晶片的开发都可以观察到此趋向。所以在设计上,浓缩的意识不只是省空间或材料的需求,它与原发性的文化根源、价值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因此手掌可以掌握的器物形成日本典型的设计形式,在此浓缩型的意识中,包含了认识论、美学与实用性三大元素。所以器物流传到了日本,就会被“包括、浓缩、隐藏”起来,像日本的折扇,据说是从中国的南北朝传来的团扇所改制而成的,原来团扇在穿着和服时很难作一收纳,因此日本的工匠特别将团扇作一更细密的
7、手造改善而成了折扇,于是变成更具体、简便与可手握的东西。所以有人就称日本为套盒文化,甚至是一种装填文化,无论是套盒文化或是装填文化,其实不就是精密的手做细工?也因此日本人喜欢一个套着一个的套盒,最后就收整到一个一个盒子当中。再者日本的料理也是一种典型的装填文化,像寿司不就是在一个小宇宙当中装填不同的元素,以形塑成一个可掌握的浓缩型?或者就像日本传统的点心和果子,制作的师傅每每将之控制在四十五公克的大小,以方便手掌控与就口,然而和果子的形态与色彩,往往呼应着当季的季节与情境,不也就是一种浓缩型的季节象征?其实这样的设计形式,是呼应着日本“扬长弃恶”的文化特征,因此用包括、浓缩的技巧,最后仅呈现最
8、外层的外观,也就是简单包裹着复杂,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包装设计如此盛行的因素。也因此日本目前依然存在着使用风吕敷(包敷布)来包装各类物品,不仅方便随身携带,亦可以当成赠礼时的包装用材,单是包敷巾的材质、图案等就以极致的手工技巧,展现无限的风情。日本的美浓部株式会社曾于2006年邀请当代的建筑大师跨界设计风吕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着眼建筑与风吕敷都是3D的量体设计,因此以Architech texture创造出一个复合字“architexture”来赋予老东西,新风情,也使得美浓部获得2006年Good Design的优良设计大赏。再者,穿着日本传统的和服,为了呈现优雅的形态,和服的设计未有规划任
9、何口袋,也因此随身的小物件携带,就有赖于使用印笼(inro)与矢立,前者是系在和服的带子(obi)上,是一个推叠式的盒子,可以方便装填贵重的小物件;后者则是随身携带的笔墨组,这两个传统器物都能将零散的物品利用盒装物作一整合,而呈现出精炼的表象之美。另外印笼与根付都是日本传统的精细工艺,呼应了日本传统美学的“精巧而极具效能”(small but powerful )的精神,尤其是印笼,小小的方寸之间即可分别放置重要的物件,而外观材质大多运用漆器构成,也因此是一个典型传统的浓缩型器物,以表征日本对精细工艺的欣赏。所以浓缩型的美学意识,表征了日本在手感文化的发展上在可视、可触、可掌握的认识论、美学观与实用论的观点,亦将禅学的主张“精巧而极具效能”(small but powerful )发挥至极致,且将这种传统观念与日常生活作一实践,因此无论食衣住行育乐等,日本总以手工的精湛技巧,将微小化的精密细工发挥至极致,而使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