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89974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课件队列研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章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第一节 概述(定义),一、定义:队列研究 是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组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群组研究、定群研究、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随访研究。,现在 将来,二、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观察方向由“因”至“果”能确切证实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暴露指接触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如接触过某种特殊物质或具备性别、年龄或职业的某种特征等。一般应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除了暴露水平以外,还应考虑暴露的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剂量。同时还要考虑暴露方式。暴露因素

2、与危险因素、流行因素一样泛指能影响人群发病率变动、疾病结局的研究因素。队列其一泛指暴露于某事物或因素、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即研究中通常所称的队列。其二是指特定时间内出生并按此出生时期确定的一组人,称为出生队列。,三、队列研究的种类,四、队列研究的用途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评价自发的预防效果 第二节 设计和实施一、研究因素的确定二、结局变量(结果变量)的确定 是指观察人群中出现的预期的结果事件,如发生了研究疾病或因研究疾病而死亡。三、研究对象的选择四、样本量的估计五、资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选择1、有明确的病因假设提供检验2、待研究的疾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低于5。3、明确规定了暴露因素,

3、并可以准确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4、明确规定了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可以准确获得结局资料。5、有足够的观察人群可以划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6、观察人群相对稳定,其中大部分人可以长期随访并获得有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资料。7、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支持队列研究的长期工作。,暴露人群的选择特殊暴露人群(高危人群)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一般居民有组织的人群团体,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特设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三、研究对象的选择,四、样本含量的估计,1、非暴露组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p02、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差。3、显著性水平值4、检验效能(power)又称把握度(1-),确定样本

4、大小(续),式中:n为暴露组或非暴露组的人数,p1与p0分别代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预期发病率,Z和Z为标准正态分布下面积为和时对应的u值,可查表求得。,五、资料的收集(一)基础资料的收集1、收集人口学资料2、查阅记录和档案3、询问调查研究对象或知情人4、医学检查或检验以收集客观资料5、收集环境资料(二)随访1、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2、随访追踪的人群团体,收集基线资料,基线资料一般包括待研究的暴露因素的暴露状况,疾病与健康状况,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婚姻等个人状况,家庭环境、个人生活习惯及家族疾病史等。获取基线资料的方式一般有下列四种:1、查阅记录或档案2、访问研究对象或其它能够提供信息的人3、对

5、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4、环境调查与检测,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也叫结果变量,简称为结局。是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 件,也即研究者希望追踪观察的事件。结局就是研究对象个体出现的结果,它与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随 访,随访对象与方法随访内容 一般与获取的基线资料内容一致,但此处收集的重点是结局变量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应采取相同的随访方法,且在整个随访过程中,随访方法应保持不变。观察终点 观察终点(end-point)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局,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观察的终止时间:观察终止时间是指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6、第三节 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一)率的计算累计发病率(适用于观察期间人群比较稳定,且能在较长时间内固定地维持观察时)发病密度(将变动的人群转变为人时数代替人数来计算,此种发病率称为发病密度,适用于暴露人口不稳定,人群产生较大的变动时),暴露人年的计算常用的人时单位是人年,计算方法有下列两种。以个人为单位计算暴露人年 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三例观察对象人年的计算(观察终止日期为1981.01.01),以上累计总人年为11.15+12.06+10.92=34.13人年,发病密度(死亡率)为1/34.13=29.3,(二)率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参阅统计学书)(三)计算暴露欲发病的关联强度相对危险度(Re

7、lative Risk,RR)又称危险比暴露组的发病率 Ie=a/n1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I0=c/n0相对危险度 RR=Ie/I0=(a/n1)/(c/n0),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相对危险度数值范围对暴露与疾病关联的意义,归因危险度(AR)AR=Ie-I0=(a/n1)-(c/n0)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P),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一、优 点1.较适用于常见病。2、由“因”至“果”观察,资料偏倚少,论证因果关系能力强。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3、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 率,可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4、检验病因假说

8、的能力较强。5、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6、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7、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8、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二、缺 点,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2.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前瞻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比较,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

9、三者比较,偏 倚,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有人拒绝参加;有些人的档案丢失了或记录不全;研究对象由志愿者组成,他们往往或是较健康的或是有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的;早期病人,在研究开始时未能发现等,后者又可称为错误分类偏倚。这些都是在抽样方法正确的基础上仍可能出现的偏倚。,偏 倚,失访偏倚(lost to follow-up)这是队列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偏倚。失访从本质上是破坏了原有样本的代表性,因而实质上属于选择偏倚。一项研究的失访率最好不超过10%。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或偏差叫信息偏倚。信息偏倚又称为错分偏倚(misclassification bia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