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89981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行山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总面积212.55万亩,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2%,是 “华北明珠”白洋淀的重要集水山地。唐河、通天河贯流县境。西大洋水库位于唐河、通天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积4420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工业城市供水、灌溉、发电并重的大()型水库,设计库容11.37亿立方米,调洪库容7.58亿立方米,河北省四大水库之一。实施太行山综合开发绿化建设项目,对于改善提高*生态环境及北京生态圈的环境质量,促进山区群众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自然条件现状1、地形地貌状况*地处太行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山地丘陵区,面积

2、174.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2%,分三个类型区:一是低山片麻岩区,主要分布于倒马关、川里、羊角、石门四个乡镇的全部和黄石口、军城两个乡镇的大部,面积64万亩,占全县山区总面积的36.7%;二是丘陵片麻岩区,主要分布于雹水乡的全部和都亭、高昌、仁厚镇、罗庄、北店头、北罗、南店头七个乡镇的部分地段,面积30.3万亩,占全县山区总面积的17.4%;三是低山石灰岩区,主要包括齐家佐、白合、迷城、大洋四个乡镇的全部和军城、黄石口、北店头三个乡镇的部分区域,面积80万亩,占全县山区总面积的45.9%。东南部为平原,面积38.2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包括王京、长古城两个乡镇的全部和都亭、高昌、仁

3、厚镇、罗庄、北罗、南店头六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土壤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母质基础上发育而成,共有棕壤、褐土、草甸土、水稻土4个类型、9个亚类,呈片状分布,褐土面积较大。多数土壤质地为壤质,适宜大部分温带植物生长,但部分土壤养分含量较低。2、气候水文*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年日照时数为24503100小时,年平均气温013,无霜期80220天,年平均降水531.7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县内河流以唐河、通天河较大。唐河纵贯全境,有中小型水库28座,其中以西大洋水库最大,库容1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过境2

4、5.07公里。3、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现有耕地面积40.7万亩,林业保护用地112.26万亩,水域面积5.25万亩。根据调查显示,全县的有林地为40.4万亩,灌木林地为27.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9.48%。4、宜发展的产业状况*宜林荒山面积广阔,林业发展有较大潜力。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造林原则,在倒马关、石门乡等深山远区宜坚持封山育林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在北店头、罗庄乡等低山浅山区加强经济林工程建设。在雹水、大洋乡附近区域推进水源涵养林的防护工程,高速两侧加强通道绿化建设,平原地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二、主要做法及成效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

5、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把造林绿化作为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结构、聚民心”的兴县富民工程来抓,作为建设“经济强县,和谐*”的具体内容来抓,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1、明确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研究制定了以“一库(西大洋水库)、两河(通天河、唐河)、三环(环县城、环乡镇、环村庄)、四大景区(大茂山、倒马关、青虚山、唐尧文化园)、五条干线(张石高速、保阜高速、保涞、保阜、唐川公路)”为治理重点的林业发展规划,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和部署。成立县绿化委员会、县山区综合开发指挥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等常设组织机构,书记、

6、县长亲自挂帅,主管县长深入一线抓落实,协调组织全县林业发展。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相继印发了*山区综合治理五年规划、关于20112015年果品产业带建设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县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制定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势头空前高涨。目前,全县林业保护用地总面积达到112.2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2.8%,森林覆被率19.48%。2、创新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分户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果农积极性的发挥,但随着林业的大发展,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大面积实施,林木无人管、管理技术滞后成为普遍问题。2010年,我县引导组织林果农成立林果专业

7、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和现有资源入股,实行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解决了农户想管无力管、想管无人管和放任生长的问题,破解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艰难局面,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了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创新了机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目前全县已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40余家,其中,*天农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润秋林果种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南固城核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河北省林业厅认定为20122013年度河北省林果产业重点合作组织。3、强抓质量,培植森林资源。依托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重点工程,加大对生态地

8、区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力度。一是抓人工造林。我县宜林荒山主要集中在石灰岩山地,针对立地条件,首选侧柏、黑枣等乡土树种。广泛应用容器苗造林,提高容器育苗造林比重,确保工程造林全部实现容器化。搞好种苗与造林的衔接,提倡自繁自育、就近育苗、就近栽植,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人力物力,实现随起苗随栽植,提高造林成效。造林关键时期组织广大技术人员,分片包乡,深入造林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造林质量。二是抓封山育林。多年的实践证明,封山育林能够达到“三年草满坡、五年灌成林”的良好效果,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把封山育林提到与人工造林同等重要的地位,将其作为灭荒的重要手段来抓,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增

9、加森林资源总量。三是抓好义务植树。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加速实现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每年组织开展一些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的宣传活动,积极倡导“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新风,提高全民义务植树意识。全县上下现已形成人人关心林业、人人建设林业的浓厚氛围。4、建设果品基地,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县的意见,实施“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转变林果业发展方式,建设果品产业强县”战略,突出红枣、核桃、优质苹果、无核黑枣四大果品基地建设,实施规模化发展。积极开展标准化建园和嫁接改造、修剪、施肥等综合管理技术;支持生产与加工并重,依托龙头企业、专

10、业合作社,搞好红枣、核桃、无核黑枣系列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双赢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县果树总面积发展到40万亩,果品产量达到19万吨。5、发展森林旅游,提升*形象。森林旅游不仅是资源保护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延伸林业产业链、向社会展示林业发展成果的有效载体。我县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各一处,河北古北岳国家森林公园大茂山景区重点搞好精品旅游线路、停车场、山门、步游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选商搭建平台;大石峪、秀水峪两个景区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景区功能和服务档次,使河北古北岳国家森林公园真正成为*森林旅游的标志。全力打造一批以自

11、然生态、历史文化为重点的精品庄园,完善提高唐尧文化园、大长峪、东庄湾、南屯、游家佐、香山为主的生态庄园接待设施和服务功能,结合其所具备的自然、人文及历史资源条件,挖掘各自特点,系统推出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旅游套餐”,提高*形象和品位,放大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一业带多业、多业齐发展”的良性循环。几年来,在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先后实施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森林覆被率保持了年均1.2个百分点的增速,荒山在逐步消减,绿色山林在逐年增加,为太行山区生态环境修复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全县涌现出“庄园式”荒山开发大户120多家,胡金山、王连根等一大批先进造林绿

12、化典型在林业战线上呈现。截至2013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40.4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9.48%。全县果树达到31.1万亩,常年产量5万吨。2009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大枣之乡”,2010年*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大力实施,才确保了我县西大洋水库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地表水二类以上水平。三、存在问题*的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生态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一是造林绿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全县还有60多万亩荒坡荒地需要绿化,主要分布在水库周边及上游唐河、通天河两侧。由于成土基质大部分为石灰岩、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需要绿化的荒山多数立地条件

13、较差,造林成本较高,每亩造林成本在1500元以上,而太行山绿化工程国家每亩补贴300元,由于造林难度不断加大,国家投资相对不足,地方经济薄弱,制约了造林绿化步伐。四、建设规划1、指导思想及原则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体、治理为根本,以恢复山区库区生态环境为目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坚持以生物工程为主体,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加速水库周边及两河流域的绿化;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林种、多树种综合治理,乔灌草相结合,按河系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效果河系统防护功能;坚持生态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实行林果粮草药间作,长中短结合,立体开发。坚持“谁栽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

14、则,活化造林机制;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增加山区治理的科技含量,采用优种壮苗及多项先进的实用生产技术,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2、建设内容及规模以“一库(西大洋水库)、两河(通天河、唐河)、三环(环县城、环乡镇、环村庄)、四大景区(大茂山、倒马关、青虚山、唐尧文化园)、五条干线(张石高速、保阜高速、保涞、保阜、唐川公路)”为治理重点,规划人工造林面积11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人工造林设计水源涵养林工程5万亩、经济林工程4万亩、通道绿化1.5万亩、园区和村庄绿化0.5万亩、城建绿化植树24万株。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3、建设期限2014年2016年。其中2014年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

15、林2万亩;2015年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2016年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4、项目规划(1)封山育林:主要配置在倒马关、川里、黄石口、石门等深远山区和西大洋水库的周边区的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困难的深远山区,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三年规划完成8万亩。(2)西大洋水库周边及上游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林工程:水源涵养林以西大洋水库周边为中心,上游小流域为单元。集中投入,连片开发,实行综合治理,对水库周边及上游集水山地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景观林。规划涉及水库周边的大洋、罗庄、雹水和上游地区共12乡镇,规划面积1.5万亩。(3)浅山丘陵经济林基地建设工程:在唐河、通天河河谷、浅山

16、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重点抓好核桃、苹果、红枣基地建设,老基地要推技术、抓管理,新基地要抓投入、上规模。积极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牧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全面提升森林的质量效益。要加快发展林业实体经济,加强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努力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规划齐家佐、白合、迷城、北店头等18个乡镇,规划面积4.5万亩。 (4)通道绿化工程:要以贯穿我县的京昆、保阜高速公路和保阜、保涞省道干线、保阜高速引线为重点,加大绿化、美化、彩化力度,创建森林长廊,打造绿色景观。公路控制线内要率先高标准绿化,控制线以外达到高

17、速、国道两侧宽度不低于30米,省道、县道两侧至少一行树,山区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第一面坡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三年规划1.5万亩,涉及迷城、白合、北店头等10个乡镇。(5)城镇村庄绿化工程:要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绿化理念,以城、镇、村庄为重点,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活动。城镇绿化:一要坚持见缝插绿,工程造林与义务植树紧密结合,做到公园有绿、小区有绿、道路有绿;围墙透绿、墙体爬绿、屋顶增绿;点、线、面结合,园、片、区结合,树、草、花结合,真正把绿化做到极致。二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森林景观设计和树种选择上、要体现地带地域特点,坚持适地适树,确保苗木质量,大力发展乡土树种

18、、珍贵树种、阔叶树种、彩叶树种。三要提升绿化品位。要注重以人为本,围绕适宜人居,着力身边增绿,充分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以及乔木、灌木、绿地的搭配,提升绿化品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森林的舒适惬意。村庄绿化要以中心村为重点,以自然村为基础,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和农村环境面貌提升行动,大力营造环村林、护路护堤林、庭院林、游憩林和小果园,创建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村庄,促进美好乡村建设。园区和村庄绿化工程三年绿化0.5万亩,城建绿化植树24万株。5、建设投资当前,我县可享受国家林业投资项目以太行山绿化项目为主,国家每亩补贴300元。中幼林抚育项目每亩100元,公益林项目每亩15元,产业基地每亩400元。山区综合开发以太行山绿化项目支撑,每亩按国家补助300元核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