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创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巩固和提升年以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成效,切实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市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年初,市中心支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做好年货币信贷政策工作的意见(银办发26号)文件精神,探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以下简称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并确定梅河口市为市金融创新示范县,特拟定如下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民银行总行、银监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为着力点,通过加快创建金融创新示范县,使之成为县域金融业改革发
2、展的新高地,以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二、总体目标 确定重点示范行,并以重点示范行为载体推动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重点示范行要出台专项政策,倾斜信贷资金额度,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改进营销模式,在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把握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开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操作性强的多样化信贷产品,将更多的新型融资产品、服务模式在示范县进行试点和复制推广,实现以示范行带动示范县,以示范县引领和提升辖区县域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市场
3、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农村金融创新要注重财税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和农村保险业发展的协调配合,在政策和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通过多项政策的组合形成合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三农”;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市场运作的要求,严格管理,科学经营,不断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保障能力,使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取得实效。 (二)坚持自主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适合机构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是涉农金融机构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在创新的同时必须筑好风险防线,做到创新必须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需求,产品设计务求简单、实
4、用、便利、透明,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不可预知的风险,坚持做到以风险可控、成本可算、透明度高、风险补偿能力充足作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工作。 (三)坚持因地制宜与务求实效相结合。立足于当地的县情、乡情和村情,根据农业经济结构和资金需求结构的转变,抓住创新工作的关键环节,即满足多样化的三农需求和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寻求平衡。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不顾政策规定和风险而盲目创新,让管用、有效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多一些,为“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多干实事、好事。 (四)坚持合理布局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按照“稳妥、有序、协调推进”的原则,选择示范行开展试点,稳步推进,积累
5、经验,总结后分期分批扩大示范范围。 四、工作内容 (一)及时总结,不断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全面总结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经验、成效与模式,通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印发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手册、编发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简报或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公开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一批有特色、有效果、可推广的创新金融产品,并在示范县内全面加以推广,以扩大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覆盖面,逐步树立服务品牌。示范行可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产品研发部门,加强产品研发力量,根据示范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区域特点,不断完善业务设计和工作流程,大胆探索,科学实践,逐步
6、总结推广,持续做好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 (二)积极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以农村资产确权为基础、以农业保险创新为配套、以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保障、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后盾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1、发挥担保公司的保障作用,加快组建农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创新类贷款的审查和代偿机制。采用“政府主导、协会牵头、企业参股、市场化运行”方式成立涉农的融资担保机构,由担保公司按照市场运作原则,参与涉农贷款担保,降低涉农贷款风险。 2、努力探索建立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体系,通过建立专业资质的农村资源评估中心,解决目前评估资质等级较低的现状,最大限度提供资质高、资信强的中介服务
7、平台。 3、财政部门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补偿办法,对承贷机构因发放创新贷款而产生的损失,按认定损失的一定比例由当地财政予以补偿。 4、全面拓展涉农保险业务,分散信贷风险。积极引导县内保险机构创新涉农保险产品,大力推广保单质押贷款、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和农林小额保险等新型业务,降低涉农风险。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银行授信要素,不断提升农业保险的渗透度。 5、组建农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积极搭建以农村居民房地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林权为主的农村资产综合交易平台,为盘活农村静态资产处置变现创造条件,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四权”等静态资产的认可度。 (三)因地制宜,创新贷款
8、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 1、继续推广以拓宽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为着力点,发展多种形式担保信贷产品。以拓宽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为切入点,发展“银行安全、农民受益”的抵押担保信贷产品仍将是创新的重要方向。示范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多种形式担保信贷产品试点的指导意见(吉金办联字20091号)精神,积极发放基于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及农业机械的“四权”抵押贷款,并结合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民资金需求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继续在探索拓展抵押担保物范围上下功夫。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
9、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 2、继续总结、完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模式。示范县金融机构要按照关于做好2012年我省以直补资金担保为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试点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吉财粮2012100号)要求,持续加大对农民申请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支持力,要在适当放宽贷款范围、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额度上下功夫;要在简化贷款手续,畅通银行、财政信息沟通、合作上下功夫,探索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3、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探索开展基于水权等物权预期收益保证贷款。示范县金融机构要按照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吉政办明电11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转变经营理念,拓展农村市场,配合政
10、府合力推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财政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比照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探索开展基于水权等物权收益保证贷款试点。人民银行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做好试点推广的相关工作。关注当地农业发展公司建立、农业保险跟进等情况。 4、大力推动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需求的“农业产业链”创新金融服务。涉农金融机构要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现代农业集约化经营、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带来的大额资金需求。围绕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实际需求,探索开发针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贷款专项
11、产品,重点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支持力度。结合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新需求,健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企业+专业大户”、“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和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加大对有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金融服务集约化水平;围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等重点领域,创新管理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5、着力推动基于订单农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健全订单农业信贷抵押担保机制。探索将
12、订单企业、农户的履约情况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托信用体系的正向激励机制,强化订单签订者的履约意识,对信用等级高、信用记录好的农户发放信用贷款。加强订单农业、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协作配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符合信贷条件、有贷款需求的参保农户(企业)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在同等条件下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流程,优先发放贷款。鼓励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农业保险保费分担政策和拨付程序,把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保险经办机构。 6、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林业金融合作。鼓励开展林业规模化经营,鼓励林农走“家庭合作”式、“股份合作”式,“公司+基地+农户”式等互助合作集约化经营道路,鼓励把对
13、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法人授信和对合作组织成员授信结合起来,探索创新“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担保机构”信贷管理模式与林农小额信用贷款的结合,促进提高林业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下经济、国有林场等重点领域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的创新开发,满足林农和林业企业多元化资金需求。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林农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支持金融机构拓展“贷款+保险”模式,对投保林业保险的新造林按保额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增加造林、育林投入。 (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扎实推进农村
14、金融服务方式创新。要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扩大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继续深入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充分发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紧贴农民的优势,丰富服务点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探索开展代理缴费、转账、汇款等服务。深入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大力开展支付业务创新。支持农村粮食、蔬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市场使用银行卡、电子汇划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减少现金流通。发展完善依托超市、农资站等组建村组金融服务联系点,引导基础性金融服务功能向村组延伸。稳步开展各类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直补到户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支持。加大农户贷记卡“一卡通”的推广力度。推广金
15、融超市“一站式”服务、信贷员包村服务、金融辅导员制度、“贷款+技术”等方式。结合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推行信用村镇建设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逐步普及农村金融产品的网络化交易,发展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低成本的商业可持续模式。 2、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农金融机构要在当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共同探索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更新的有效模式,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继续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将农户信用评价和信用村镇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
16、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研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 金融创新示范县工作是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转变的一大创新,由于创新工作涉及环节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因此必须紧密依托政府相关部门,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实现各方的共同推进。成立由梅河口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梅河口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梅河口市支行、梅河口市银监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梅河口市财政局、税务局
17、、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梅河口市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梅河口市支行。梅河口市金融服务办公室负责金融创新示范县政策协调、扶持政策制定等;税务部门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人民银行梅河口市支行负责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支付结算业务规范发展、支付清算渠道畅通和信用系统建设。梅河口市银监部门负责包括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监管,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创新的引导、推进和监管。梅河口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涉农创新产品研发、推广。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以保证金融创新示范县创
18、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二)加强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的有效配合,完善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和保障体系。 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户贷款执行的基准利率部分给予适当贴息,对于发放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二是落实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的激励机制。对于经考核达标的金融机构,在财税、监管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奖励。三是加快建立以财政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股,形成以政策性担保为引导、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根本,有较强融资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四是探索建立保险补贴金制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与农户提
19、供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 (三)加强对各阶段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分阶段、分步骤的方式推进金融创新示范县创健工作。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梳理宣传阶段。在年7月末前,金融创新示范县各家金融机构要对现有的创新品种进行总结梳理,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政策宣传活动,向“三农”及“中小微企业”宣传推介一批符合其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帮助其了解政策,获得真正实惠。 2、确定重点示范行,并对重点示范行挂牌阶段。年9月末前确定重点示范行、重点示范品种及样本,并完成重点示范行挂牌工作。 3、明确金融创新示范县专项支持政策阶段。年10月末前由金融创新示范县政府以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相关部门出台的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专项支持政策,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保驾护航。 4、探索开发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阶段。年至2015年围绕农民开展“四权”抵押贷款、直补保贷款、土地收益权保证贷款;围绕农业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开发重点涉农企业的信用培育和融资支持;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企业股权、专利、品牌质押贷款。 5、总结推广阶段。为不断增强金融创新示范县的辐射能力和示范作用,人民银行梅河口市支行要于每年底年前总结金融创新示范县创新工作经验,并由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根据辖区各县(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更多的新型融资产品、服务模式进行典型复制,在辖区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