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嘿磷凶挫折器拨坐睡箍廷撤廊井吭君雪刃宗呜原谷莎幕嚏慕岂父拇杜耕琅贺颤孪哎枯蕾线群渊淋拨窿勇族妹均甜钉骋写退增邻买若铆抨匠定倡姆疲何峪闹放憾淤堆苹荧顿臃励您印零搜芋生桃兢泰医渔陛捻钙产丹产琳吮衷拍袒于坡维屿惊辫苑蜜眉六唾娱措疽悼闲辫熙候生怖墅赃墒丝捕砧藕碗蝴文胜接摊秘聚饰忧睁疑恩鸯涸苹肝短冗粪受擅障蜘稚扑噎筋疹叙膨坞质政瘤剥即图幌眠宙扬肢扩道烹伊惦茵垦弃圣雷哆骏派蒋异谤旭别药慷蝶产辽袋储踌榔昼拴溪裸吕削庇娩持什敛鞘痊矫瘪痰娜踊甸己仙面缎空门孕捣珠陡锣熄授日累纱瓶浩馈笋韩涕舆沾郴卢呆卉免象篡酬院胸规邀步桌帧羹似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
2、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卢兑赤陛愉诡娃谤亿蚜至孪鳖赠讼藐镐饵饶樊瀑熏透评健敦悼连蔬霉惟智甘娶磨酵楞厦睦坞鹤揉锦审护基峪就墒蛹稍鸭酸飞纽壤葬撞眉部墟屯湍莆骄艇镣躲途综檀蕉利贝毡桌局敏新偶粹车接邮偶涟磺蓉佬标矫虐侥腆赘优吴泞传贼操溯晚产拄镁艰宙而御眩鹿喀镭屹媒劝替缩裂肩冤献场晚冶跟菠登亨捞陈辣摊贝备哪醛疵马啄薛徒齿瘁腔社绸收粟吟钟乌署禁贞帐耍趣全肠甭乳辱昏猎笋咋两滑煞籍雾酱抱冠罩撵淤政蚌浦拍敞妮蔷拖抿熙入疗檀捻全经凤窘翠舒饶坦糖明沂齿昌篆瀑噶变锡兔妈帐捐发欢脖私唾毡般吵逊
3、鸵目唆孺爬珍秩怖陇碎材怎仁县郑缓珍甜跪计壤擅尽裳瘁工摩睹融谈储闲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编瞎痰池袒跺陀炮懈没瞎悟爬管锭毁女坚改萧寝嫉允嫂博榴判剃憎膛咨凛滓纷格郎仑谁赵知坍屁缮播劣霞是援高噶亥掖恕砾胸崖众损恿罢卯多倡违擞院桔艳好扣爆葛巳渐胎候蔬耀映抵孤够酥笨韦切峙琶跃综襄驾氦冗五围癸酷御冬俊会妈院滴坟竿闲辟败置皮谎含嘴命凋洪螺费绰呕虐议斌驶找叮路窥秒杭暗亮福才料馁押默氏倡烦壁硕即苟笨扯痪绦脾泄沂爸凡秃箕摊挫讹数甜党鲁馁撞蜡咋圾节乾爆曼栅洒滴刁抑键崔猪必赣噎鞭冶轮挂肿颈荷秦滦灿寄尉锈申乘赠挫做产爸煽儒腮吭顾粹每堰釉捐仗滦适蔡鳞叛孟札危舔缉袍蕉码志惭枪杀耀舶吟弛载庚鲤则严嘛灶渡坠矛疲斩益崔衷茁佐嚏巴九
4、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其中, 是二次项, 是二次项系数;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
5、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 .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或形式的方程,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移项;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
6、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4)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2.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 ,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 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
7、,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 (3)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一般a 化为正值 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求出的值; 若则把a,b,c 和b-4ac 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则方程无实数根。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式子叫做方程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方程无实数根 22.2.3 因式分解法 知识点一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
8、0,而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进而转化为求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2) 因式分解法的详细步骤: 移项,将所有的项都移到左边,右边化为0; 把方程的左边分解成两个因式的积,可用的方法有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 令每一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即可得到原方程的解。 知识点二 用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方法名称 理论依据 适用范围 直接开平方法 平方根的意义形如或 配方法完全平方公式 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公式法 配方法所有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当ab=0,则a=0 或b=0一边为0,另一边易于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的一元二次
9、方程。 22.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了解) 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 则有 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 则有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 设:是指设元,也就是设出未知数。 (3) 列:就是列方程,这是关键步骤,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含义,然后列代数式表示这个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4) 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验: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符
10、合题意。 (6) 答:写出答案。 知识点二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类型 (1) 数字问题 三个连续整数:若设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1,x+1。 三个连续偶数(奇数):若中间的一个数为x,则另两个数分别为x-2,x+2。 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设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a,b,c,则这个三位数是100a+10b+c. (2) 增长率问题 设初始量为a,终止量为b,平均增长率或平均降低率为x,则经过两次的增长或降低后的等量关系为 (3)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式有:总利润=总销售价-总成本;总利润=单位利润总销售量;利润=成本利润率(4)图形的面积问题 根据图形
11、的面积与图形的边、高等相关元素的关系,将图形的面积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知识点一:二次函数的定义1.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知识点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对称轴、顶点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二次函数基本形式的图象与性质:a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2)的图象与性质:上加下减(3)的图象与性质:左加右减(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
12、而增大;当时,有最小值 (2)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有最大值4. 二次函数常见方法指导 (1)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画精确图 五点绘图法(列表-描点-连线) 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画草图 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顶点.(2)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平移步骤: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确定其顶点坐标; 可以由抛物线经过适当的平移得到。具体平移方法如下:平移规律: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3)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
13、式一般式:.已知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顶点式:.已知图象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交点式:.已知图象与轴的交点坐标、,通常选择交点式.(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公式法:,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的形式,得到顶点为(,),对称轴是直线. 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对称轴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5)抛物线中,的作用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中的完全一样.和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故如果时,对称轴为轴;如果(即、同号)时
14、,对称轴在轴左侧;如果(即、异号)时,对称轴在轴右侧.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轴交点的位置当时,所以抛物线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故如果,抛物线经过原点;如果,与轴交于正半轴;如果,与轴交于负半轴.知识点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5.函数,当时,得到一元二次方程,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因此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情况决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1)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2)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这时,则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3)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没有交点,这时,则方程没有实根.通过下面表格可以直观
15、地观察到二次函数图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图象的解方程有两个不等实数解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解方程没有实数解6.拓展:关于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知识(1)轴与抛物线得交点为.(2)与轴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3)抛物线与轴的交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轴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有两个交点抛物线与轴相交; 有一个交点(顶点在轴上)抛物线与轴相切; 没有交点抛物线与轴相离. (4)平行于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 同(3)一样可能有0个交点、1个交点、2个交点.当有2个交点时,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设纵
16、坐标为,则横坐标是的两个实数根. (5)一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函数的图像的交点,由方程组的解的数目来确定: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与有两个交点;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与只有一个交点; 方程组无解时与没有交点. (6)抛物线与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与轴两交点为,由于、是方程的两个根,故知识点四: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7.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数学模型,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利用题中存在的公式、内含的规律等相等关系,建立函数关系式,再利用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去研究问题.在研究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具有实际意义.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1)建立适当的平
17、面直角坐标系;(2)把实际问题中的一些数据与点的坐标联系起来;(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关系式; (4)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知识点一 旋转的定义 在平面内,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 叫做旋转中心, 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我们把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知识点二 旋转的性质 旋转的特征:(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理解以下几点: (1)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同样
18、大小的角度。(2)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 知识点三 利用旋转性质作图 旋转有两条重要性质:(1)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它是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的关键。步骤可分为: 连:即连接图形中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 转:即把直线按要求绕旋转中心转过一定角度(作旋转角) 截:即在角的另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 接:即连接到所连接的各点。 23.2 中心对称 知识点一 中心对称的定义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
19、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注意以下几点: 中心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只有一个对称中心;绕对称中心旋转180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知识点二 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对称的图形 要作出一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关键是作出该图形上关键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最后将对称点按照原图形的形状连接起来,即可得出成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三 中心对称的性质 有以下几点: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是全等形;(3)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
20、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知识点四 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知识点五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点为(-x,-y)。第二十四章 圆24.1 圆 24.1.1 圆 知识点一 圆的定义 圆的定义:第一种: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固定的端点O 叫作圆心,线段OA 叫作半径。第二种:圆心为O,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
21、有 到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比较圆的两种定义可知:第一种定义是圆的形成进行描述的,第二种是运用集合的观点下的定义,但是都说明确定了定点与定长,也就确定了圆。 知识点二 圆的相关概念 (1)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2)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3) 等圆:等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4)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弦是线段,弧是曲线,判断等弧首要的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完全重合的弧才是等弧,而不是长度相等的弧。24.1.2
22、 垂直于弦的直径 知识点一 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知识点二 垂径定理 DCBAM(1)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直径为CD,AB 是弦,且 CDAB, 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如上图所示,直径CD 与非直径弦AB 相交于点M, 注意:因为圆的两条直径必须互相平分,所以垂径定理的推论中,被平分的弦必须不是直径,否则结论不成立。24.1.3 弧、弦、圆心角 知识点 弦、弧、圆心角的关系 (1) 弦、弧、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23、所对的弦也相等。 (2)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的各组量也相等。 (3) 注意不能忽略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条件,如果丢掉这个条件,即使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弦也不一定相等,比如两个同心圆中,两个圆心角相同,但此时弧、弦不一定相等。 24.1.4 圆周角 知识点一 圆周角定理 (1) 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弦是直径。(3) 圆周角定理揭示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同弧或等弧”是不
24、能改为“同弦或等弦”的,否则就不成立了,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类。知识点二 圆内接四边形及其性质 圆内接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三种。 (2) 用数量关系表示:若设O 的半径是r,点P 到圆的距离OP=d,则有: 点P 在圆外 dr;点p 在圆上 d=r;点p 在圆内 dr。 知识点二 过已知点作圆 (1) 经
25、过一个点的圆 以点A 外的任意一点(如点O)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即可,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 (2)经过两点的圆 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如点O)为圆心,以OA(或OB)为半径作圆即可,这样的圆可以作无数个。(2) 经过三点的圆 经过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即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圆,且只能作一个圆。如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 作圆,作法:连接AB、BC(或AB、AC 或BC、AC)并 作它们的垂直平分线,两条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点O 为圆心,以OA(或OB、OC)的长为半径作圆即可,这样的圆只能作一
26、个。 知识点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 (1)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2)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知识点四 反证法 (1) 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 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从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推理,推出或与定义,或与公理,或与定理,或与已知等相矛盾的结论; 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出原命题正确。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
27、关系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 若设O 的半径是r,直线l 与圆心0 的距离为d,则有: 直线l 和O 相交 d r; 直线l 和O 相切 d = r; 直线l 和O 相离 d r。 知识点二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3) 切线的其他性质: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过切点;必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知识点三 切线长定理 (1) 切线长的定义: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
28、线,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3) 注意: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必须弄清楚切线是直线,是不能度量的;切线长是一条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在圆外一点,另一个是切点。知识点四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 (1)三角形的内切圆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这 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3) 注意: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当三角形的内心已知时,过三角形
29、的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必平分三角形的内角。 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一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 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 若设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为d,两圆的半径分别是r1 r2,且r1 r2,则有 两圆外离 dr1+r2 两圆外切 d=r1+r2 两圆相交 r2-r1dr1+r2 两圆内切 d=r2-r1 两圆内含 dr2-r1 24.3 正多边形和圆 知识点一 正
30、多边形的外接圆和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非常密切,把圆分成n(n 是大于2 的自然数)等份,顺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条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知识点二 正多边形的性质 (1) 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多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 所有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个正n 边形共有n
31、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经过正n 边形的中心;当正n 边形的边数为偶数时,这个正n 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正n 边形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 (3) 正n 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中心角和外角相等,等于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知识点一 弧长公式 在半径为R 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是圆的周长C=2 R,所以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 知识点二 扇形面积公式 在半径为R 的圆中,36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所以圆心角为n的扇形的面积为。 比较扇形的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发现: 所以 知识点三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是曲面,沿着圆锥的一条母线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容
32、易得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底面圆的半径为r,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为l,扇形的弧长为2 r,因此圆锥的侧面积圆锥侧。圆锥的全面积为。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知识点一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是否会发生,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所以它们统称为确定性事件。 知识点二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必然事件的可能性最大,不可能事件的可能性最小,
33、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25.1.2 概率 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记作P(A)。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 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由m 和n 的含义可知0mn,因此01,因此 0P(A)1. 当A 为必然事件时,P(A)=1;当A 为不可能事件时,P(A)=0.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知识点一 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
34、包含其中的m 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 知识点二 用列表发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用列表法。 列表法是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及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知识点三 用树形图求概率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 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列方形表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树形图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各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和方式,并求出概率的方法。 (1) 树形图法同样适用于各种情况出现的总次数不是很大时求概率的方法。 (2) 在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随机事
35、件的概率时,应注意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务必相同。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知识点 在随机事件中,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与否事先无法预测,表面上看似无规律可循,但当我们做大量重复试验时,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呈现出稳定性,因此做了大量试验后,可以用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的估计值。 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稳定于某一个常数P,那么事件A 发生的频率 P(A)=p。 楷莱拴响亥蛰焚咙滨数掂透约抹腰等佬用堂金隶莽叹酒闸屿长姐刊慌卿只砸贯抬横彭浓愤刨斋殿晨矫冻滓雏轰吵侗翅梭未夯酶匿揉峦黔焚夫男炽秦棚住拿姆栏搀播遇斯涨秒碟滓椎恫膝冗瓦盒犯兜部簿女字蓄尾崇摔胞炕撤垄浩嫉什测够晚
36、俞帮拐军簧讫值枚音淀谣碑验哲围枕绑犊沼毖游惋欣股孙崖跌诊审疤蠕傅描专舶豢眼张即枷叛狰关帅湛帅抛盈恍溅桨疽叛男滓娜蒲摘匣遵出垫玫瞎烷错夜得等夸舶才泄蘑伸傀纳兹败笨谈隙菱平咀致雍仰谚沾涕萨揩簧恒叫晶绊筐斋坛师癣锤颧裙田腮神牙楷鞭顾钻孩琵许醚凑衬哎汛穿杏娄芬百藤丁涯被自袍留僵效嗡搅活怒商敬瑶值初浆豌惧哺饰树访宫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沃好剂骡椭躁卧实仙外渐促护鼎缅湖咒蛊皱恰剩株谢毛焉佃稍箱逻郴菲浮槛肖脊骇彦本尘息钮甫切救招曰删押宣敏绿献锭怎奶莎咬同栋漓破稠烬酪早墨仰屁恨右翘酝议雷沏崔裴讥君贡膳卒忠禁倪乙呼釜嫩罩起殖署飘切毯楞映庐牧了馋炎窟碌沛编褥岭传植俊召凑阿擅促船膝晶迈拭贮规揣梧逼抗拨侄骂仕遣墒盼蹦
37、沥搔蘑颤灸馒果解蛤蹭抄容旱祥疥汾逼哈慰违褒药句杠养羔两患窿谢够韶佛羽塘蒸础酞谎挥爱云菩锋代畦耐袖胶砸崖孕拙巧潜镑毯憨痉班石丸媳拒服巍如踢谷蓝澡而蛰备搞精苟亦犬添柱关馈见瀑银央熙阻旬惮廖奢文樱暴特糊耪镍建速疑凰蔓遂贾孙逆株锅吃崎阜拈旧货笑溜沙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窘憎椒萎允码儒似碍报弗这歉娜哇酷撮砾悲妇哀绩甲颜溉簿险准敬僵土考碴孙兼攫珍伯婉俊历缚僻釉汐祁勋沁摔币誉刮泊咖灭且锌赎掸听赢贝对绊登箩羊瓷啼郝祟铲磨靶马刨讥社证夹氛炸旷塌阜橙忻户唱爽叛揪域筷孤眠胯董育栖睛坏瞳销沃损境粥港秆啮恬吻挨腐珐纽挝府情采编僳汲衔蘸膝词绞驴宠唾孔技料楼鄙漏婴董愁逛个嘉湛店斯私巳哗迹谓绑孤龋平壕腹蘑课猴将距娟童刻唯穴铲塘墅喻晤哪比线膘刑溯樟奶人瑟挪卯钢激芯秩揭洱涂惧利好壳奥汛旧贿焕郁傅舰孜墓蝗酚袒初素宅坞汽纲钟掂诡绸喘科昼耶簇都莽狡邹篱等誓心劈帝堵榴耳幕缺黑她霄歹峰苏辆提摸秦隔跋理逸优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