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2第三节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2第四节 简要的研究结论3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5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5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规模11第一节 建设条件11第二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16第四章 工程设计方案18第一节 总体规划方案18第二节 建筑结构方案21第三节 给排水工程22第四节 电气工程25第五节 采暖工程29第五章 节能、节水方案分析31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34第一节 建设地点与环境现状34第二节 项目执行的环境质
2、量标准及排放标准34第三节 项目污染源分析和环保措施35第四节 绿化40第五节 环境影响评价40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1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41第二节 消防41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45第九章 项目招标方案47第十章 投资估算49第十一章 项目结论与建议52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名称某*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四、拟建地址*市经济开发区XX办事处辖区内,徒骇河以,XX路以北。五、项目承办单位简介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一、编制单位名称二、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三、资质等级
3、四、发证机关第三节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一、研究工作的依据1、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3、某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2006-2020);4、*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5、项目建设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6、有关行业规范、规定、标准;7、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二、研究工作的范围本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场地状况的分析;2、对项目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各建筑设计、道路及公用设施方案的研究;3、对项目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及节能措施的评价;4、对项目实施进度及
4、劳动定员的确定;5、对项目做出的投资费用估算及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第四节 简要的研究结论一、项目名称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选址*市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位于*市经济开发区XX办事处辖区,徒骇河西岸,XX路以北。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市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计划用地3400亩,其中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计划占地75亩,位于整个项目区的北侧。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72500平方米,包括安居住宅楼55000平方米,社区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幼儿园500平方米,小学1000平方米,小商业聚集区2000平方米,农具集中存放区5000平方米,牲畜集中养殖区5000平方米,农业技术
5、培训中心2000平方米;居住区道路硬化面积6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五、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项目计划工期为18个月,2010年12月完成前期手续,2011年1月-3月进行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招标,2011年4月开始破土动工建设,2012年2月完成建筑主体工程,争取在2011年4月前基本完成所有装饰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2010年5月份工程竣工验收,6月投入使用。六、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全部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包括*市XX商贸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XX基金会出资7000万元。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
6、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一项目规划总用地平方米5000约合75亩二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2500三容积率1.45四绿化率%20五总投资万元80001其中:工程费用万元71202前期费用万元4953管理费用万元1524预备费用万元233六资金筹措万元80001XX商贸万元10002XX基金万元7000七建设期月18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背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中提出来的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总目标。作为划时代的标志,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正视城乡差别,第一次将彻底改变城乡二
7、元结构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付诸实践;其二,第一次将农村政治文明纳入建设视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提并论;其三,绘制了新农村蓝图,目标具体而明确,具备实现可能;其四,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式,推动和谐农村建设进程,从而实现城乡和谐、社会和谐。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内容丰富、涵义深刻,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第一,发展农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
8、重要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为此,要从国家政策、市场机制、产业机构、科技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广辟农民总收渠道。第三,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的改善,但不能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某省某些地方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的做法就是将农民住房全部拆除,合村并点,让农民全部住进高楼,建立新型农村社区(俗称万人村
9、),实行城市化管理。自20092010年已在各市全面推开,农村住房改造规模空前,史无前例。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方式是各乡镇政府“合村并点盖楼计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自行组织实施。乡镇政府在获取批准后,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评估村民房产价值后,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农民住房,盖楼即新农村房地产开发权由地方政府授权相关人组织实施。待拆除的农民房产估值一般为每平方米300-400元,地方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一般是每平方米600-700元或者更高一些,农民想要住进同样面积的楼房就需要每平方米倒贴300-400元或更高。而乡镇一级政府每从农村农民住房中腾出1亩地,上级政府补贴20万元;同时腾出的土地可以流转,招商、拍租,
10、以获得收益;农民被集中规划到大型社区后,可以将农民承包的耕地因地制宜地集约经营,即将土地转包给种田大户,规模化经营,失地农民可以到土地承包大户当“农业工人”。而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那些被动接受政府新农村建设的数以万计的农民却没有因此收益:一是,大部分农民表示无力承担购买、搬迁、装修楼房费用,必须借贷,不能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二是,认为这样的新农村建设不符合农村生产生活现实,是对农村农民财产和经济的严重侵犯与剥夺;相当多的基层政府在进行项目建设时,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和尊重农民的意愿。这样对农村、农业的改造,脱离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向,没有认清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
11、,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而是错误地认为新农村就是农民住楼,就是搞城市化,造成农民的“被上楼”。本项目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不损害农民的基本利益,不强行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农民延续原有的耕作和畜养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为落脚点,这是本项目与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其他项目本质的区别。三、项目的提出在尊重农民生产和生活习惯的同时,以提高农村生产力为目的的新农村科技开发示范园的建立是适时的,在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以高新农业技术带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并且以此为试点,能够在逐步摸索中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第二节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中国城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示范基地暨*市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由某*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作,项目通过与*大学农学院进行技术合作,吸纳XX基金会资金注入,以探索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使命,实现农民收入提升和公司长远发展的双赢。一、本项目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运作模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有机农产品加工园、世界高新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养生园和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等。以上五个部分在整个项目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且互为依托,形成一个有机的新农村运行系统。整个项目运行机制如下:1、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
13、区通过农村的合村并点,让农民住入宽敞明亮的楼房,并且居住区配套社区医疗服务、商业等设施,并且为尊重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设置农具集中存放区和牲畜集中养殖区,不会因为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造成农民生产生活的不便,强制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农民安居住宅区的建设解决了生产改善农村落后的居住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2、有机农产品加工园有机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实现农民增收重要的一环。通过采用与当地农民签订农产品的收购订单的模式,让农民在2925亩配套的农业生产区的土地上,按照绿色有机农业操作规程进行科学的农业种植,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有机农产品加工园
14、的建立在解决农民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也让承担项目开发的公司获取一定经济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3、世界高新农业科技园作为世界农业技术的展示区,实现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应用、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多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高新科技、高效益、多功能的生态园区;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带动项目区甚至周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应用高新技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绿色等;并且通过世界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设立,提高*市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全国的知名度,为今后打造品牌创造条件。4、生态农业养生园生态农业养生园包括徒骇河水系生态农业公园和生态养生院两部分。根据社会
15、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府提出依靠社会化养老的模式,针对老年人的康复疗养中心和老年公寓成为一个新型的行业,通过与*市中医院联合建立生态农业养生园基本解决当地及周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并且通过生态农业养生园的建设,提高周边区域的景观效果,营造环境优美的氛围。5、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新农村的建设并不会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仍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首先保证农民生存和增收的基本物资条件。农业生产区种植的农作物与加工区加工产品一致,由负责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引导并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效应。以上五个部分
16、作为整个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分项,对整个项目的成果运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运营公司通过绿色农产的深加工、高新农业的科技示范园和康复疗养院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民住进安居住宅区,生活居住条件获得极大改善;而且在农业生产方面,借助项目运行公司对市场的准确分析,可以种植迎合市场的农产品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实现增收;而且农民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种田大户,由项目运营公司吸纳进农产品加工厂、农业示范园或康复疗养院工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项目的开发运作,以服务农民、农村、农业的目的,进而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二、项目建设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解决“生产发展、生活
17、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问题。本项目建设的目标是建成当代中国城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内容中涵盖了农村社区建设、农业高新技术推广、维护和提升原有农业生产力等多个方面,可以直接解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这些物质层面上的问题。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原来的面貌,农民的各项生活条件能够得到提高;通过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绿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合理解决了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问题。随着农村物质文明得到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项目综合解决了社会主义新
18、农村实质上的问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由以上项目的运作模式和意义可以看出,中国城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示范基地暨*市新农业开发示范园项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能够围绕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结构,构建农村发展新格局,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规模第一节 建设条件*市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拟建于*市城区东北部,位于徒骇河风景区西岸,北外环路以北,属于*市近郊区;项目建设同时也是*市徒骇河20公里沿河风景区规划的深化与衔接。下面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一、地理位置*市地处某西部、京杭大运河畔,东倚岱岳与济南市相连,西以卫运河为界与冀
19、南、豫北接壤,北与德州市毗邻,南滨黄河与水泊梁山隔河相望。地处北纬35o 47-37 o02 和东经115o 16-116 o32之间,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二、自然条件1、地质全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聊考断裂带又将全市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1),东部为鲁西台背斜(2)。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断区(1)和内黄隆断区(2);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茌平坳断区(3)。其次,自西向东又分7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1)、临清凹陷区(2)、新集凸起区(3)、莘县凹陷区(4)、桑阿凸起区(5)
20、、阳谷凸起区(6)、东阿凹陷区(7)。区内分布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断裂、茌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自*有历史记载(1479-2003)的500年来,共发生地震64次,皆属轻微地震,无建筑损坏现象,最高四级。*市属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处,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据钻探揭露,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2、地貌*市属黄河下游冲积平
21、原,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泛滥冲积,上游携带物质沉积不均,境内因而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类型。全境地势西南较高,东北稍低,平均坡降为1/7500,海拔高度在22.8-47.8m之间,最高49m(莘县西南部),最高27.5m(高唐县东北部)。*市境内地貌主要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6种类型。3、气候*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于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陆地度62.8-64.8,年干燥度为1.7-1.9.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太阳辐射减弱。全市年
22、平均气温为13.1,在地理位置的变化上,气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高。气温的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气温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为-2.5,是全年中最冷月份;夏季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气温为26.7,为全年中最热的月份。年平均降水为578.4mm,时空分布不均。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为1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3.1%;夏季降水最多,为371.8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3%;春、秋两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32.6%。全市光资源充足,年太阳总辐射为120.1-127.1千卡/cm2,有效辐射为58.9-62.3千卡/cm2,在全省属中高值区。全市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同时,自然灾害出现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冰
23、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冻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三、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市总面积1297.03万亩,利用土地面积1251.16万亩,占总面积的96.5。其中,耕地953.9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76.2;园林1802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4;林地27.7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1;居民、工厂、机关用地153.6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1.9;交通用地35.43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7;水域42.4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4.8。未利用土地45.87万亩,占总面积的3.5,主要是沙荒和盐碱荒地。2、水资源*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和入境客水。据
24、全市14个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毫米,产水总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径流3.69亿立方米,通过各级河沟泄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闸前,入渗补给地下水9.81亿立方米,其余大部分转化为土壤水,为自然蒸发所消耗。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黄河、金堤河、卫运河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2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349.58亿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径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资源很少,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亿立方米,仅在汛期入境。市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除淡水广泛分布外,还有微咸水与淡水相间分布,构成水化学垂直分带的咸淡、
25、淡咸淡及全淡型结构,淡水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3.1。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浅层淡水占总面积的81.9。中层和深层地下水亦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据全市1990年评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19.74亿立方米,中深和深层地下水为2.24亿立方米,分别占98.9和1.1。在浅层地下水资源中,因补给困难,更新缓慢,不得轻易开采的净储量为206.40亿立方米,参与大自然循环,逐年更新综合补给量为13.34亿立方米。根据市内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2.9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为7.72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0.26亿
26、立方米,地下水7.46亿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25亿立方米(国家每年分配引黄水量13.65亿立方米,金堤河、卫运河仅1.6亿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骇河、马颊河等入境水,因以拦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3、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石灰石、饮用矿泉水和温泉水等。煤炭:阳谷茌平煤田,面积2297.6平方公里,预测储量(E+F级)217亿吨。该矿田1000米;*煤矿区,按1100米以浅煤层计算储量,C级3.44亿吨,D级9.42亿吨;旦镇煤矿区,煤质为气煤、肥煤、天然焦、无烟煤等,探明此矿储量1.39亿吨;冠县堂邑煤炭预测区,面积700平方公里。见煤深度1600
27、2600米,预测储量14亿吨。石油和天然气:据勘察,油、气储集地段分布在莘县、高唐大部,*、临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县东部。中原油田三部油区,探明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莘县凹陷生油区,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约4333亿立方米;冠县凹陷生油区,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顶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体厚度2000米左右,体积2117亿立方米。四、地震及烈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五、交通运输条件*市是某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
28、,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出发,沿济聊馆、济青高速1小时可达济南国际机场,4小时可达青岛海港,沿京九线4小时可到达北京。火车平均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六、外部水电供应条件*市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近几年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水利、交通、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1、给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和其他用水等,供水水源为*市自来水公司,供水普及率将达到100。根据*市总体规划,沿规划主干道敷设给水主管,配给水管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
29、供水形式,以确保用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2、排水本项目排水实行雨污水分流体系。为减少埋管深度,雨水管可以分段就近接入周围市政雨水管道;污水达到国家和当地有关排放标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道。3、供电本项目用电由城市供电部门统一解决本项目用电。第二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中国城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示范基地暨*市新农业科技开发示范园项目是某*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充分研究当地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提出的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开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五大部分: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有机农产品加工园、世界高新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养生园和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等。本报告内容仅对某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进行可
30、行性研究阐述。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计划占地75亩,项目计划总建筑面积725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安居住宅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要求,项目建设标准住宅楼12栋,总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力求户型合理,宽敞明亮,彻底改善当地的村容村貌,营造美丽和谐的乡村新氛围。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村民安居住宅区的配套管理服务设施,包括社区办公室、社区医疗中心、文化阅览室、文体休闲区等,满足日常社区办公、社区医疗、中老年康乐服务、青少年服务等需要,计划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三、小商业聚集区本项目小商业聚集区作为居住区居民日常消费场所,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商业是住宅配套设施必
31、不可少,商业业态以日常生活用品、农资为主,满足居住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给广大农民提供便利。四、学校包括五班幼儿园和六班小学各1所,主要解决居住区村民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拟建幼儿园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小学2000平方米。五、农具集中存放区农具集中存放区的设置合理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必备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存放问题,通过实现农民农具的集中存放集约用地面积,由专人负责直接管理。农具集中存放区建设成轻钢结构,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能够完全解决农具存放问题。六、牲畜集中养殖区农民居住环境改善不以放弃原来的生活习惯为代价,农民可以继续开展原有牲畜的养殖副业,在项目区规划建设牲畜集中养殖区,建筑面积50
32、00平方米。 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在项目开发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农民进行必须要的农业技术培训,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对于我国粮食安全、菜篮子工程、质量安全、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章 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总体规划方案一、 土地现状与评价本项目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测算,项目规划居住规模约为2500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划为一个居住小区的规模。该地区工业少,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具有得天独厚的建设条件。场地分析:项目规划用地75亩,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地势
33、较平坦,无障碍建筑物,适宜居住小区的建设。环境分析:规划用地地块毗邻徒骇河风景区,周边为拟规划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环境优美。技术分析:项目竣工后可为农民提供住宅5.5万平方米及农民生产、生活必备的配套设施。二、项目规划依据及理念 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4)住宅设计规范(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规划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的设计理想,突出人性化的设计,创造即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功能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人文需求的精神空间。从住宅的规划设计入手,满足居民对居住。休闲、交流、娱乐、教育
34、等多种需求,把居住小区看作是一个多元化的以人为本的、依托自然生态人居环境的综合体,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环境:提供充分的空间环境,丰富的空间组织,明确的功能分区,优化的流线设计,这是营造优质居住氛围的基本条件。 (2)生态环境:注重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综合与协调,构成人景互动的共生环境条件,做到住宅、公建、运河、小品与绿化融为有机整体。 (3)文化环境:融合居住文化、运河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达到人们对陶冶素养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条件,使小区洋溢着更为温馨的气氛,增加人们的归属感。 (4)职能环境:预计住宅建筑设计在信息时代的进程及演变,以满足信息快速,生活高效的要求。 3、
35、项目功能分区与布局根据项目场址地形地貌特点及建筑物功能要求,按照项目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项目进行总平面布置。农民安居住宅区位于整个农业示范园区的北侧,周边以农田、果树林为主,中心区为居民住宅楼,配套的社区服务中心、学校等分布于住宅区外围。项目区建筑形式与徒骇河风景区相协调,以传统中式住宅的布局模式和建筑风格为主,采用坡顶风格,色彩淡雅,富有现代气息。居住小区中心留有大片绿地与园林景观,为小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景致与舒适的环境。以绿色、健康、自然、人文贯穿园区的生命主轴,是交织期间的文化景观,同时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贯穿始终的设计脉络。整体景观规划结构上,以景观步道为纽带,错落有致,相互渗透
36、。设计手法的选择上,平和、自然、舒适为基调,同时配以质朴的材质,以此创造自然动人、和谐统一的空间。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将规划视作城市公共利益、社会资源的分配,被各阶层共享,共同构建居住的活力。将居民自然流畅的引导进入公共空间,并在空间聚集交流,形成有活力的街道生活和住区公共生活。 公建包括变电室、换热站、调压站、水泵房、公厕、传达保安用房组成,配套公建在各地块内分散布置。 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保证环境的洁净和安宁,并兼顾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4、项目道路交通组织出入口:建成后项目区设置两个主入口,分别规划在项目区东侧和南侧,依托徒骇河景观大道,连通北外环路
37、。由入口进入项目区内。在项目区内以满足步行交通为前提,并充分考虑车流的影响,禁止过境机动交通,限制外来私人机动交通,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交通。同时适度调整和完善体系,合理组织机动交通的流线。道路:小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力求通而畅,这样既可避免外部车辆穿越小区,又可使小区住宅建筑灵活布置,空间生动而富有文化。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方式,外围设置自由式布置的行车道,沿中心开放空间为完全的步行系统。在人流组织系统设计和物流组织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人车分流,畅通无阻,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5、景观系统规划小区道路纵贯整个小区,以庄重而极富气势的园林风格为主,成为整个小区的景观主
38、轴。均以自然流畅的环境特色形成另类风格的对比,丰富了景观性格的构成,给环境的严谨中抹上一道回归自然的轻松色彩。开发空间需要重视可进性,绿地的种植层次和铺地的材料和方式。在开放空间中营造不同开发程度的空间,配置适当的小品。雕塑、使空间增添趣味性。植物设计整体格调力求自然,植物布置应充分考虑通风,采光等功能,并处理好与地下管线的关系。小品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行人通行和活动需求,设置在恰当的位置。各小品需统一设计,尺度须符合人的尺度和使用功能要求,且具有经久耐用、维护简便等特征。 第二节 建筑结构方案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72500平方米,以居民住宅楼为主,以及社区配套服务、农民生产等设施。一、建筑方案
39、1、户型平面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要求,以中小户型为主,合理调整各功能间的范围,突出专用性,厅室分割得当,通风、采光良好,水、电、暖、气管线布置合理,满足舒适方便的居住要求。根据现代家庭生活的行为特征,合理组织住宅内各功能空间的平面关系,小区住宅为南朝向,所有户型均由南面直接采光房间。布局良好,厨、卫、厅采光充足。2、立面与造型建筑设计源自尊重人居环境的设计思想,追求淡雅清新、含蓄大气的建筑风格。每一个建筑单体则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人的视觉感受确定体量和高度。在建筑材料上屋面采用挂瓦屋面,墙面外刷防水乳胶漆,窗统一使用塑钢材料,整体颜色以浅色为主。3、内部装修地面:地面砖地面楼面:
40、混凝土水泥楼面,铺地面砖内墙:混合砂浆抹面,内墙面层刮瓷,厕所采用贴瓷砖墙面踢脚:地砖踢脚顶棚:混合砂浆抹面,内墙面层刮瓷二、结构方案1、设计参数基础根据上部结构的情况确定,高层住宅基础拟采用桩基础。活荷载设计值阳台:2.5kN/m2楼梯间:2.5kN/m2非上人屋面:0.5kN/m2其余房间:2.0kN/m2钢筋混凝土部分结构现浇:0.00以上各混凝土构件,楼板,梁柱采用现浇砼预制:墙内的门洞、窗洞或设备预留洞,其洞顶均需设置过梁。2、抗震设防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抗震等级二级,基本风压0.5kN/m2;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3、结构类型本项目建筑根据其设计特点,主要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宜采用
41、砖混结构,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其它公共建筑如社区服务中心、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幼儿园、小学等公共建筑等同样宜采用砖混结构;其他农具存放区、牲畜集中养殖区考虑采用轻钢结构。第三节 给排水工程一、设计规范和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1997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86(1997版)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1997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二、设计范围建筑红线以内的下列项目: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消防工程三、给水工程1、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用水量估算编号名称数量用水量标准最高日用水量(m3)备注1住宅2500
42、人150L/d人3752绿化浇洒10000m22L/m2.次203未预见水量10%40合计4352、水源以开发区自来水为水源,水量、水质可满足本项目设备、生活的用水要求。以开发区自来水为水源,给水管由城市主干管接入,给水管网结合地块环路设置成枝状干管,各级给水管自管网接入,整个小区形成树状的给水系统。3、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由低区、高区给水管网供给,低压区一至四层,供水压力为0.30MPa,由市政管网直供。高压区五至十八层,供水压力为0.55MPa,由地下室生活泵房内设不锈钢变频增压水箱供给。室内冷水管采用PP-R(PN1.25)管,热熔连接。热水管采用PP-R(PN2.0)管,热熔连接。户内冷热
43、给水管暗装,埋地管均敷设于垫层内。热水设置处垫层采用强化纤维和保温砂浆垫层。阀门采用铜球阀,阀门处均设活接头。设于管道井及地下室内等明装给水管,采用40mm厚带铝箔的离心玻璃棉管壳保温。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6L)。用水计量:住宅一户一表,水表出户。中水:根据*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的规定,需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中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交付使用。本项目拟在各用水建筑物内设中水管道,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于洗车、冲洗厕所、浇灌花草树木、清洁道路等。项目建筑均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4、消防给水小区供水应同时满足公用、生活和消防供水的要求,当公用、生活用水达到最大时用水量时,仍能保证消防供水的需
44、要。小区内实行临时高压消防系统,火灾时部分地区不易依靠消防车,所以,消火栓的布置对火灾时灭火起着关键性作用。室外消防系统:本项目拟在消火栓应按规范沿道路设置,并宜靠近路边,其间距不应大于80米。消防车难以进入的区域应当适当增加消防栓密度。原则是要将小区内所有防火点纳入布置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内。室内消防系统:本工程消防系统为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室内10L/s,室外15L/s;系统用水由地下室内的消防泵房接来,压力0.55MPa。灭火器配置按危险配置,在双栓的消防箱体下部设有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四、排水系统工程根据*市总体规划和本项目的性质、特点,排水体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制,采取
45、枝状污水管网。污水在地块内收集后,就近排入周围道路上的污水管道,然后依据地形、道路坡向以及现有污水主干管组织污水管道排放系统。1、污水排放本区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70%,则生活污水量Q2=262.5m3/d。采用室内废污水分流,室外废污水合流,污水送入小区中水处理站,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室内排水管为PVC排水管,室外地下排水管为混凝土管。污水管沿区内主干管敷设,管径D500砼管。2、雨水排水该项目内的雨水经雨水口汇集后流入规划道路下铺设的雨水管网,回收浇灌绿化用,少量排入城市雨水管网。雨水量根据*市暴雨强度计算公式计算,暴雨重现期取2年。五、管材生活冷水管:明装管采
46、用如镀锌钢管,丝扣连接,塑料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PP-12)、铝塑复合PP-R管。排水管:室内采用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UPVC),乘插连接;通气管为铸铁管,接口承插连接。消防给水管:消火栓系统采用镀锌钢管焊接或丝接。第四节 电气工程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电气系统:(1)220/380V配电系统;(2)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3)有限电视系统;(4)电话语音系统;(5)数据布线系统;(6)访客可对视对讲系统;(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电源分界点为:住宅、公建在电气间电源进线柜内的进线开关。三、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