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0659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学中医学课件-气、血、津液.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气、血、津液一、气(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二)气的生成一是禀受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于肾 二是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 三者相互-源于脾 结合构成三是存在自然界中的清气 人体之气-肺主气,(三)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作用 生理: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 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气的激发 血的生成与运行 和推动 津液的生成 输布 排泄,病理:机体各方面功能 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 气不足 成人早衰 推动作用 血液生成运行迟缓-血虚 血瘀 津液运行停滞-痰 饮 湿,2.温煦作用生理:人体体温的维持恒定 各脏腑经络等组织

2、生理活动 依赖于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 气的温 煦作用,病理:畏寒肢冷体温低下气虚-温煦功能 血和津液运行迟缓 脏腑功能不足气郁化火恶热、发热、心烦躁扰,3.防御作用:指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又能与侵入人体的病邪斗争,进行病后修复.病理:外邪入侵-致病 气虚-防御功能 病后-难愈,4.固摄作用生理:固摄血液行于脉中而不溢出脉外控制汗液、尿液、唾液等分泌排泄固摄精液,使之不致妄泄耗损保持脏器的固定位置,病理:气不摄血-各种出血 气虚-固摄功能气不摄津-自汗小便 失禁流涎 气不摄精-滑精早泄 气陷不举内脏下垂,5.气化作用 生理:饮 精 机体活动 食 精微气 充实人体 物 血 入 津液(气化)

3、胃 气化 入胃(新陈代谢)尿液 糟粕汗液 粪便,(四)气的运动-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四种 升气自下而上 降气自上而下 出气由内向外(离心方向)入气由外向内(近心方向),气机调畅升降出入对立统一协调平衡气机失调升降出入平衡失调:气郁、气滞、气逆、气陷、脏腑功能失调,(五)气的分布与分类分类 来源 分布 功能 元气先天之精气 全身 激发、推动人体各 所化生赖后天 方面功能,生长发 精气充养 育,温煦器官组织宗气肺吸入之清气聚于胸中促进呼吸 脾之水谷精气上出喉咙推动心血 贯心脉 主声音、语言 营气水谷精微之 血脉中 组成血液 精华部分 营养全身 卫气水谷精微之 行于脉外护卫肌表抗邪温养

4、剽悍部分 布散全身脏腑、肌肉、皮毛 启闭汗孔调节体温,二、血 血是运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一)血的生成,水谷精微(脾)营气 贯注心脉,化赤为 血 津液清 气(肺)清气 脏腑之精 供生理活动所需 肾精血肝 脾胃为气血主化之源精血之间互相资生转化“精血同源”,(二)血的功能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1、维持人体脏腑形体等组织的生命活动2、机体运动和感觉都需要血液的濡养3、血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三)血的运行 心 主血脉心气推动血 肺 朝百脉-宗气贯心肺的 肝 主疏泄、藏血按需调节运 脾 主运化统血-统摄血液行 肾 为一身阴阳之根本,病理:

5、运行障碍 溢于脉外出血固摄不足气 滞 运行受阻血瘀 气 虚,三、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大,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液:性质较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濡养作用。,(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水饮 肺的宣降 清者-部分汗液 通过 三焦通利运行全身 胃 脾的运化-小肠 肝的疏泄 吸收 肾的气化 浊者(肾)化为尿液(膀胱),肺失宣降 水肿脾失健运水液停滞-痰饮肾失气化 腹水,(三)津液的功能,

6、滋润和濡养、组成血液津滋润为主(皮毛、肌肤、组织器官)液濡养为主(孔窍、骨髓、关节、脏腑,第三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包括经脉与络脉。,经脉-“经”有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特点:是直行的干线,分布在较深部络脉-“络”有网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特点:是横行的分支,分布在较浅部,六腑 五脏 经络 四肢 人体有机 中心 五官九窍 整体 皮肉筋骨,经络系统简表:手三阴经 经脉 十二经脉:手三阳经(十二正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经络 奇经八脉:任、督、冲、带系统 阴、阳维,阴、阳跷 十五络脉 络脉 浮 络 孙

7、络,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十二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正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名称 阴阳命名:太阴阳明 阴经-少阴太阳-阳经 厥阴少阳,2、手足阴阳分属脏腑、分布规律:,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循行 行于内侧 行于外侧 部位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前缘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三焦经 中线 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 肢 后缘 太阴脾经 阳明胃经 下 前缘足 厥阴肝经 少阳胆经 中线 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 肢 后缘,十二经分布图,头 手 三 手三

8、阴 阳胸 手 腹 足 足 三 三 阳 阴 足,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4、十二经流注及表里络属,脏(阴经)腑(阳经)里 表 起始 肺 大肠 脾 胃 心 小肠 肾 膀胱 心包 三焦 结束 肝 胆,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名称 奇经是十二经之外的特殊通道。“别道奇行”,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2、特点:不直接与脏腑相络属;无表里相配关系;分布无规则。3、作用:加强十二经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经络图冲脉带脉,经络图阴跷脉阳跷脉,经络图阴维脉阳维脉,四、十五络,1、十五络名称 五络是指十四经(十二经及任、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

9、计十五条,称为十五络。,2、十五络作用,1、十二经别络的主要作用是加强阴阳、表里经之间在体表的联系。2、任、督脉别络沟通腹部、背部经气 3、脾之大络沟通侧胸部经气。,五、经络的生理功能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肢体。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3、调节机能平衡。4、感应传导作用。得气:患者得经络之气。酸麻胀痛行气:医者行经络之气。,六、经络学说的应用,(一)说明病理变化 1、发病后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表邪传里 或由里达表 2、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反映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如肝病胁痛3、由于经络联系,脏腑之间的病变可以互相影响。如心热移热于小肠,(二)指导临床诊断 1、辨证

10、归经: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所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如不同部位的头痛与不同脏腑有关,2、经络、腧穴诊断: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传导,反映于体表的一定部位,临床上可以根椐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经络的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作为诊断依据。如两胁和少腹疼痛,可诊为肝经病变。如足跟痛是肾虚,(三)指导临床治疗 1、针灸、推拿、按摩常用“循经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常循经取足三里;胁痛取阳陵泉、太冲。根据十二经脉皮部与经络脏腑的密切关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2、药物归经:如柴胡入肝、胆经,治疗有、胆病证。3、其它治疗:气功、针刺麻醉、电针及耳针治疗治病都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四)预防疾病 气功强身、保健灸法,耳穴,作业题:1、简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2、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两周后交给学习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