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714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鲁教版必修2).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诱思导学基础梳理一、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 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2.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1)人类社会早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 主要因素。(2)古代农业社会: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永久性或长期性,自然条件,土地开垦,(3)近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未开发地区,永久性移民,思维点击1.著名相声演员大山回加拿大探亲,是属于人口迁移还 是人口流动?而大山在中国定居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如果是,那么是哪类人口迁移?答案大山回加拿大探亲并没有改变居住地,不属于 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而大山来中国定居则属于 跨越国界长

2、期改变居住地的国际人口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为何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 人口迁入地区?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 少,大批欧洲人从原先的殖民地返乡;西欧各国经济 的发展和人口压力减轻,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者。,二、人口流动1.定义: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 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2.形式(1)民工流 城市,特别是 大中城市。c.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交通、城市及 等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2)外籍劳工:a.定义:以 形式出现的短期 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b.流动方向:发展中国家。c.影响

3、:对发达国家:弥补 了,节省了培训费用,但也引发种族纠纷 等负面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减轻,但可能 造成人才外流。,增强社会活力,社会经,济秩序,劳务输出,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人口压力,沿海,思维点击3.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流动?外出度假、旅游张成教授出国讲学王艳从 甲省M中学转到乙省N中学读书聚居在叙利亚难民 营的伊拉克难民。答案属于人口流动的是。,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1.基本形式:人口迁移和。2.影响因素(1)最主要原因:。(2)其他因素: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文化背景等。3.效应(1)环境效应 对迁出地:,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迁入地:对自然和 产生深刻影响。

4、(2)社会经济因素:建立起一批以 为主体的国 家,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促进了 发 展;促进了 的交流、融合与发展,还促进了 的交流。,人口流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国家,政策,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生态环境,移民,经济,人种基因,文化,思维点击4.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应怎样理解?答案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和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 经济更为发达,从而导致中西部大量知识人才向东部 及东南沿海地区迁移。,图表导思1.图121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据图分 析:1519世纪人口大迁移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具体迁 移路线怎样?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15

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 移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近代殖民者受土地、矿产 资源的吸引而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二是 近代殖民者贩运黑奴的人口迁移。其迁出地、迁入地 和迁移路线如下表所示:,2.图1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据图分 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路线有几条?迁移特 点怎样?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 迁移路线主要有四条,即因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迁移 路线、因政治原因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路线、因灾害 等引起的环境移民迁移路线、因战争引起的国际难民 迁移路线。因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迁移最为普遍。迁出地主要 有:中国、南亚、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迁入地 主要

6、有: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西亚等。外籍,劳工和技术移民,使原有移民格局发生改变乃至逆转。欧洲由原先的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北美洲仍是迁入地区,但人口的来源发生了地区性变化,由主要来自欧洲变为主要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因政治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国界的重新划定、国家的分裂与合并等,有的规模很大,但迁移的范围较小。因战争(典型的有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引起的国际难民,主要迁往邻国。造成环境移民的灾害,主要是地震、洪涝、干旱、修建水库等,如北非持续干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环境移民。,分层训练对点练习考查点1 人口迁移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

7、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 移 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 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 达到1 000千米以上,解析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也涉及人口地理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故A、B、D均不能选。出国留学,这种居住地地理位置的改变,相对来说属于长期性的改变,故属于人口迁移。答案C,考查点2 人口流动 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8、。2.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 可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解析二战后,拉美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西亚因石 油开采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 区。,C,3.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 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解析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 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 省。,A,考查点3 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4

9、5题。,4.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双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5.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双选)()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解析第4题,由表中材料分析可知:该市迁入人口女 性多于男性,该市原有的人口年龄构成与迁入人口的 年龄构成相比,老年人口比例高,青壮年人口比例 低,所以A、D两种说法是错误的。第5题,迁入人口对 该市的影响有:迁入人口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的局 面,但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迁入使该市劳 动力增

10、加,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迁入人口中老 人、小孩占一定比例,会增加被抚养的人口,同时,大量的外来人口必然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答案4.BC5.CD,课时作业1.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移动方 向示意图。图中序号与选项排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A.中国 美国 俄罗斯拉丁美洲B.中国 俄罗斯 美国 拉丁美洲C.拉丁美洲 中国 俄罗斯 美国D.中国 拉丁美洲 俄罗斯 美国解析“二战”后,拉丁美洲为净迁出区;俄罗斯为开发国土,人口向东部迁移;美国人口向西部和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答案D,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年龄与迁移有密切关系,青年人口具有较大的 迁移

11、需求 B.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数量大为 减少 C.加拿大由于地广人稀,劳动力和人才都缺乏,所以 成为移民迁入国 D.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文 化程度越高,迁移距离越远,解析人口年龄较轻,往往发展空间大,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能力也增强,所以其可能换一个环境。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跨国公司增加,人口迁移规模扩大。加拿大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劳动力和人才都很缺乏,所以成为移民迁入国。人口迁移与文化程度也有很大关系,文化程度高,外界对其需求则多,特别是高级人才,各国都有吸引他们的优惠条件。答案B,3.我国“十一”期间,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 旅游,这

12、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解析短期旅游属于人口流动。,D,4.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A.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C.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 D.交通运输条件 解析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决定了人口流 动的强度。,A,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5.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13、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城市就业机会多,解析由于城市工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失业人口增多,形成人口向郊区或农村迁移的“推力”作用,而乡村地区环境优美和道路交通条件的完善正是人口流动的“拉力”。答案C,6.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人均寿命的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沿海地区经济 发展迅速,吸引了内地和农村人口自发地前往经济发 达地区务工和经商,形成一股规模巨大的“民工潮”。,D,7.(2010上海地理)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

14、口 信息图”,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 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 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 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概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由图一可知:_由图二可知:_,解析从图一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将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从图二看,中心城区的常住人口规模小于郊区,增长幅度也低于郊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促进郊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答案图一: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

15、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图二: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低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8.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 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解析(1)从图中的数字即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2)从整体上看,西部、中部人口向东部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造成东部大量人口流入的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造成的。答案(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