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907566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讲课)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你还记得我们吗?,氢键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别名:操作环境:原理:操作水平:结果:,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或基因拼接技术。,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生物体外,基因重组,DNA分子水平,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基因工程的产物,普通棉花 抗虫棉,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简要过程:,普通棉花(无抗虫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提取,抗虫基因,

2、与运载体DNA拼接导入,棉花细胞(含抗虫基因),转基因棉花植株,上述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是什么?,解决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需要哪些工具?,“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分子运输车”运载体,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分子手术刀”-“分子缝合针”-“分子运输车”-,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运载体,1、简称:2、分布:,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主要在原核生物中,限制酶,寻根问底(P4),你能推测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是什么吗?,原核生物易受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所以,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主要起到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

3、身的目的。,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限制酶的识别特点,以中轴线双侧的DNA上碱基呈反向对称,重复排列 如:GAA TTC CCC GGG CTT AAG GGG CCC,(专一性),3、特点:,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识别特定核苷酸列,切割特定切点,(专一性),切点:,磷酸二酯键,EcoR,黏性末端,黏性末端,Go back,中心轴线两侧切开,什么叫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它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Sma,平末端平末端,中心轴线处切开,作用:结果:,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切割DNA,产生黏性未端和平末

4、端,3、特点:,4、作用:5、结果:,1、简称:2、分布:,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在原核生物中,限制酶,识别特定核苷酸列,切割特定切点,(专一性),切割DNA,产生黏性未端或平末端,小结,要想获得某个特定性状的基因必须要用限制酶切几个切口?可产生几个黏性(平)末端?,要切两个切口,产生四个黏性(平)末端。,如果把两种来源不同的DNA用同一种限制酶来切割,会怎样呢?,会产生相同的黏性(平)末端,然后让两者的黏性(平)末端黏合起来,就似乎可以合成重组的DNA分子了。,思考?,Go back,GAATTCCTTAAG,GAATTCCTTAAG,EcoR,GAATTCCTTAAG,GAATTC

5、CTTAAG,不同来源的DNA片段混合,将不同种来源的DNA片段连接起来,生物A基因片段,生物B基因片段,GAATTCCTTAAG,GAATTCCTTAAG,酶切,1、作用:,把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2、作用原理:,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不是氢键,二、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可把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即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T4DNA连接酶,3、类型:,Ecoli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来源,功能,大肠杆菌,T4噬菌体,只能连接黏性末端,能连接黏性末端和 平末端,寻根问底(P6),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将单个核苷酸

6、连接到已有的核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作用 对象,DNA复制,基因重租,4、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比较,3、类型,E,coli,DNA,连接酶,来源:大肠杆菌,作用特点:只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作用特点: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作用原理:,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1、作用::,工具2:DNA连接酶,把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4、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比较,小结,例.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和能连接形成,和

7、能连接形成,和能连接形成,和能连接形成,反向对称,4、DNA连接酶有连接单链DNA的本领吗?,迄今为止,所发现的DNA连接酶都不具有连接单链DNA的能力,至于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将来会发现可以连接单链DNA的酶。,思考与探究 P7,1、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 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对受体细胞无害,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2、常用的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能复制并带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复制,有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3、质粒,本质:小型环状DNA分子。,分布:许多细菌、酵母菌

8、等生物,工具3:运载体,1、需要的条件:有1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在受体细胞中自我复制,或整合到受体细胞的 染色体DNA上复制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对受体细胞无害2、常用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或某些动植物病毒3、质粒,小结,3、天然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做基因工程载体吗?为什么?,不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使用的载体必需满足一定条件,且都要进行人工改造后才能用于基因工程操作。,思考与探究 P7,2和7能连接形成ACGT TGCA;4和8能连接形成GAATTC CTTAAG;3和6能连接形成GCGC CGCG;1和5能连接形成CTGCAG GACGTC。,教材P7思考与探究1,1、在基因工程中,切

9、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需使用()同种限制酶 B.两种限制酶同种连接酶 D.两种连接酶,反馈练习:,2、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的切口一定是GAATTC碱基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唯一的运载体 C、重组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运载体 D、利用运载体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 进行大量复制的过程可称为“克隆”,审题,5、以下是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DNA片段,试分析:GC AATTC GC CTTAA CG G CG G,(1)其中和 是由一种限制酶切

10、割形成的 末端,两者要重组成一个DNA 分子,所用DNA连接酶通常是。(2)和 是由另一种限制酶切割形成的 末端,两者要形成重组DNA片段,所用的连接酶通常是。,反馈练习:,1.1944年艾弗里(O.Avery)等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并且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成为基因工程的先导,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科技探索之路,20世纪中叶,基础理论取得了重大突破,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双螺旋结构模型,使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复

11、制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的确立,3.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做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破译编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2)工具酶的发现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技术发明命使基因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1967年罗思和赫林斯基发现细菌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为基因转移找到一种运载工具.,1970年阿尔伯(W.Arber)、内森斯(D,Nathans)、史密斯(H.C.Smith)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酶,1977年科学家又发明了DNA序列分析方法,1965年桑格发明了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4)DNA体外重组的实现,1972年伯格(P.Berg)首先在体外进

12、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人工体外重组DNA分子.,1973年博耶和科恩使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中,转录出相应的mRNA,并使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至此表明基因工程正式问世.,1973年科学家才将质粒作为基因的载体使用,这是基因工程发展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基因克隆实验,1973年科恩第一个建成“基因工程菌”,并创立基因工程模式,1973年称这“基因工程元年”,,科恩被称为基因工程发展史上的创始人,科恩并向美国申报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的专利技术,5)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1980年第一个转基因小鼠问世,1982年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培养目出”超级小鼠”,1983年培育出第一例转基因烟草,1988年穆里斯发明了PCR技术,使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199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学成功之路地培育出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6)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7)PCR技术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