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ppt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返回目录,明清时期(13681840年前)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工业文明在欧洲兴起,中国逐渐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发展与迟滞并存。1政治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2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工业化的契机,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返回目录,3文化上:程朱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潮
2、产生;传统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但是近代自然科学未能产生;文学艺术繁荣,深刻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4对外关系上:由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走向闭关自守,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一、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置_,备皇帝顾问;明成祖设立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_处理;康熙年间,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二、农耕文明的辉煌与滞后 1农业生产: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玉
3、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返回目录,殿阁大学士,议政王大臣会议,2手工业生产(1)生产方式:明中叶以后,_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后期,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_。(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_。3商业发展(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_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3)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等地区,_市镇大量涌现。,返回目录,民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珐琅彩,商业资本,工商业
4、,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4)商帮:_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5)政策:对内继续推行_政策,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三、儒学的发展变化 1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_”,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的本性。2李贽及其思想(1)李贽:自称为“_”,力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强烈的追求个性发展的要求。,返回目录,区域性,重农抑商,致良知,异端,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男女平等
5、。3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2)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_。(3)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和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建立起完整的_思想体系。,返回目录,朴素唯物主义,经世致用,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四、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_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2)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达到了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2文学艺术(1)小说:进入繁荣时期,著名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_。,返回目录,药物学,红楼梦,
6、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明代_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_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返回目录,徐渭,徽班,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真题回扣考向1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明朝内阁制的作用 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关键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
7、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明初;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权倾一时。迁移知识:明代内阁制。辨析选项:本题以明朝的内阁首辅权力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朝的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一直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故其权力大增,体现的是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与基本史实相违背;C项错误,六部在明朝一直存在;D项错在这两位内阁首辅没有改变明朝政局,“失控”一词言过其实。答案试解:B,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考向2从传承
8、与发展的角度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例2 2014海南卷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关键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沿明旧名;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迁移知识:内阁制;军机处。辨析选项:“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选D。材料反映是中央权力机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A项错误;行政权一直集中于皇帝手中,B项错误;清朝贵
9、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C项错误。答案试解:D,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深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影响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10、。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消极 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预测演练 1(考查点:废丞相、设内阁)“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从一品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
11、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B解析 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是丞相),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六部官品地位得到提高,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官位级别,不是官员晋升,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考查点:军机处)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
12、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C解析 历代皇帝的命令,没有宰相的章,就不称为诏书,这是正常的行政程序。明代宰相被废除,宰相的职权由皇帝兼任,而行政程序的公开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这与传统的政治规则有很大的不同,故选C。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论就地位还是性质来说都不是对宰相制的继承,A项错误;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大臣,
13、照制度法理讲,并不是大臣,因为其是皇帝的御用人员,而不是政府正式的最高行政首长,实际的行政关系是在政府官员与皇帝之间直接发生的,与军机处没有实质关系,B项错误;题干材料着重讲述清代设置军机处给当时带来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是材料并没有表达内阁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意思,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二明清经济发展的辉煌与滞后 真题回扣考向3从政治与经济的联系角度考查明朝商业发展的因素 例3 2015全国卷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
14、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关键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客观。迁移知识:明清商业的发展。辨析选项:本题以明朝迁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突出的角度是迁都北京有利于对全国各地的掌控,解题角度是“客观上”。明朝时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统一,故A项错误;巩固国家统一有助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明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的格局没有改变,排除D项。答案试解:B,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
15、机并存:明清时期,考向4从社会现实角度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 例4 2015海南卷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关键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迁移知识:重农抑商政策。辨析选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
16、,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B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C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深化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1)农业经济高度发展,大量高产农作物品种被引进。(2)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大量经济作物进入了市场;货币经济发展。(4)江南经济发达,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5)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海禁”和闭关锁
17、国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并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2)明清时期对外推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限制了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18、时期,预测演练 3(考查点:小农经济)据研究,自明初到清末的500余年间,尽管全国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其根源在于()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闭关锁国的政策 D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B解析 明初到清末中国依然处于封建社会,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从而使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口迅速增加,故选B。君主专制的强化与城市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城市化进程陷入停滞不存在根本联系,A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城市化进程停滞无根本联系,C项错误;宋明
19、理学的消极影响是禁锢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4(考查点:手工业的发展)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B制瓷业开始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A解析 由材料“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可知,景德镇出现了许多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人,制瓷业、制陶
20、瓷的劳动者和与陶瓷有关的事物,几乎占据浮梁的一半,故选A。制瓷业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清朝时制瓷业开始兴起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全员参与瓷器生产,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三“落日余晖”下的明清思想与科技文化 真题回扣考向5以古文素养为基点考查明清进步思想 例5 2015福建卷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关键
21、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迁移知识:顾炎武的思想。辨析选项: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安定百姓,改变其行为,必须先使人民“甘其食”(吃饱)、“美其服”(穿好),然后进行教化来改善风俗,故C项正确。答案试解:C,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考向6从戏曲唱词角度考查京剧艺术的特色 例6 2013新课标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22、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关键信息:_迁移知识: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关键信息: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迁移知识:京剧。辨析选项:本题考查京剧脸谱。材料是说唱脸谱中的歌词。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B项正确。脸谱来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排除A、C两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如白色寓意奸诈自负,则否定了曹操的历史贡献。答案试解:B,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深化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返回
23、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返回目录,(续表),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2)反对君主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5)明清之际的思想
24、是对宋明理学的反思,是传统儒学的复兴,其实质依然是儒家思想。,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预测演练 5(考查点:明清思想)葛兆光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B解析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与题干中
25、“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的信息相符,故选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制度为根基,引进并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C项错误;“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其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6(考查点:明清小说)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
26、盛时期C南宋,词的创作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明代,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D解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为满足广大市民阶层日益强烈的文化需求,明清小说创作走向繁荣,故选D。结合所学知识,汉赋走向全盛的原因是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壮大无关,A项错误;唐诗的繁盛与国家强盛、统治者开明的政策相关,与题干中市民阶层壮大无关,B项错误;南宋时期的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使得词中增添了许多感伤的情绪,也与题干中市民阶层壮大无关,C项错误。,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四从政治
27、、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不同角度考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 真题回扣 例7 2014浙江卷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
28、声有色;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中(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
29、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解答分析:_答案试解:_,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解答分析:本题以明朝的相关历史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依赖内阁”“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等信息并结合明朝后期统治的史实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皇权专制、内阁政治腐败、太监掌权以及宦官专权等视角分析原因。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玉米、番薯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的信息并结合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帮会馆等来概括明朝经济
30、的新气象;第二小问政府实行的老政策依据所学从经济政策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中“戚继光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及“西方,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传教士利玛窦葡萄牙占领的澳门”等信息从倭寇骚扰、西学东渐、葡萄牙入侵等信息归纳答案;第二小问对外政策从海禁和朝贡贸易的角度分析作答。答案试解:(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2)桑蚕、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
31、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主题深化综合分析明清时期影响社会发展的迟滞因素(1)明末清初,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封建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
32、存:明清时期,(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限制手工业规模,征收重税,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封建传统理学占统治地位。儒学的轻利思想和封建专制强化压抑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思想观念落后陈旧;社会上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古代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经商思想,都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明清时期,政府大力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从此,中国经济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预测演练7(考
33、查点:明清商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德国人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据中国农史记载:18世纪中叶,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据英国人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叶,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华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材料二正是在西方列强的挤杀和清政府军队的镇压中,中国海商的海上贸易链条越来越短,最终不得不退回到中国沿海,彻底失去了他们在海洋贸易上的市场份额。到18世纪末时,中
34、国东南沿海和印度洋已基本上是欧洲商船的天下。李金明清嘉庆年间的海盗及其性质试探 材料三晋商、徽商最初的兴起都与盐业贸易有关。最后使其走向顶峰的则是茶叶出口贸易,只是徽商是通过东南沿海口岸将茶叶出口,晋商是通过北方陆地将茶叶出口。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材料四明清主要商帮鼎盛和衰落的时间、各时段内主营商品表。,返回目录,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四,分析明清主要商帮进入鼎盛时期的国际背景。(2)据材料二、四,分析海商在各商帮中最早衰落的原因。据材料四,指出各商帮衰落的共同因素。(3)
35、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徽商为什么会在19世纪40年代进入衰落时期?晋商为什么衰落得最晚?,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答案(1)背景:欧洲市场需要大量的中国商品;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列强从美洲掠去大量白银,并以此换取中国商品。(2)原因: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或海禁政策);西方列强垄断海上贸易。共同因素:出口贸易的衰落。(3)徽商: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可直接进入中国购买茶叶和设置茶厂。晋商:主要通过北方陆地进行对外贸易,受外商影响较晚;晋商还有票汇业务。,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解析 第(1)问,结合世界市场的需求、殖民扩张的影响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的对外政策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立足于出口贸易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第二小问从晋商的经营范围、起步等方面回答。,返回目录,第3讲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