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2023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解制氢安全检查表水电解制氢生产项目的检查表分为以下表6-1 水电解制氢装置单元安全检查表、表6-2 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表6-3 氢气加压、储存单元安全检查表、表6-4 电气及仪表单元安全检查表、表6-5 消防和公用工程单元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检查依据包括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等。6.1水电解制氢装置单元表6-1 水电解制氢装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依据检查记录 1.氢气站制氢系统的类型应按下列因素确定

2、: 1.氢气站的规模;2.当地氢源状况,制氢用原料及电力的供应状况。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2.水电解制氢系统应设置压力调节装置,以维持水电解槽出口氢气与氧气之间一定的压力差值,宜小于0.5kPa。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23.水电解制氢系统应设置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氢出气管与氢气总管之间、氧出气管与氧气总管之间,应设放空管、切断阀和取样分析阀;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24.水电解制氢系统应设置有原料水制备装置,包括原料水箱、原料水泵等。原料水泵出口压力应与制氢系统工作压力相适应。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

3、25.水电解制氢系统应设置有碱液配制、回收装置。水电解槽入口应设碱液过滤器。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26.水电解制氢系统制取的氧气直接排入大气时,均应采取措施保持氧气与氢气压力的平衡。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37.各类制氢系统中,设备及其管道内的冷凝水,均应经各自的专用疏水装置排至室外。水封上的气体放空管,应分别接至室外安全处。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18.各类制氢系统、供氢系统,均应设有含氧量小于0.5的氮气置换吹扫设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59.水电解制氢装置所需的原料水制取装置、储水箱及其水泵

4、的材质,应采用不污染原料水水质和耐腐蚀的材料制作。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5.0.310.碱液制备容积,应大于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及碱液管道的全部体积之和;碱液泵的流量,可按每套水电解制氢装置所需碱液量和灌注时间确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5.0.311.氢气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4.212.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氢气系统必须做耐压试验、清洗和气密试验,符合有关检验要求,才能投入使用。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4.713.选用铜质或铍铜合金工具,穿棉质工作服和防静电鞋进入制氢站;

5、不得携带火种进入禁火区。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4.1014.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和布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二条1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应符合在设区的市规划的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二条16.压力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应进行校验,在刻度盘上应划出指示最高工作压力的红线,注明下次校验日期。压力表校验后应加铅封。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61条。17.制氢

6、间和氢储罐宜设高度不小于2.5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与四周隔断,并设安全警戒标志。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4.3 条18.电气线路和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带电导体处须设置安全遮栏和明显的示警标志与良好照明。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8.4条19.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外壳、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电缆的铠装和电缆屏蔽层,应可靠接地。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8.5条20.有燃烧、爆炸危险气体的工作场所,应按4.6.21的要求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7、:1)制氢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瓶库和催化反应炉部分属1区爆炸危险区。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8.7条21.氧及氢的主要生产车间、机器通道处及控制室、变电室入口处应设置急照明灯。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8.8条22.厂内各类建、构筑物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应符合GB50057和GB50058的规定。防雷最大冲击接地电阻值与防静电最大接地电阻符合表4规定。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7.1条23.氢气生产、储配设施的建、构筑物属第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深度冷冻法生产氧

8、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7.2条24.所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每年至少检测一次。集散控制系统的接地装置应单独设置。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第4.7.3条25.密封垫片的选择应确保水电解槽在工作状态下不渗漏,并能承受槽体开、停车时的工作状态变化,其质量应符合GB/T 3985或具体水电解槽槽体设计所选材质的相关标准。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526.蝶形弹簧的制造要求应符合GB/T 1972的规定。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627.铸件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气泡、裂纹及厚度显著不均的缺陷,铸

9、钢件应符合GB/T 11352的规定。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728.主要焊接结构的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和裂纹等缺陷。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829.水电解槽的电镀零部件的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5.2.2.9.1镀件的镀层表面不得鼓泡、起皮、局部无镀层和划伤等严重缺陷。镀层表面质量应进行100检验。5.2.2.9.2 镀件的镀层厚度、结合强度及空隙率的质量和检查应分别符合JB2111、JB2112和JB2115的规定。5.2.2.9.3 镀件的镀层厚度、结合强度及孔隙率的检验抽样和抽样方法按GB/2829的规定。镀件可以采用相同工艺同时电镀的试件进行试验。水电解制氢系统

10、技术要求5.2.2.930.31.水电解槽的氢气生产能力、纯度和杂质含量应按照制造厂家的企业标准和用户的要求协商确定。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232.电解小室的电极材质、图层等应根据槽体设计、水电解制氢系统的总体要求确定。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333.隔膜材质,隔膜石棉布应符合TC211的规定,应按槽体设计的技术要求和供货条件确定。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5.2.2.46.2平面布置单元表6-2 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评价依据检查记录1.氢气站、氢气罐的布置, 宜布置在工厂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远离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宜布置在厂区边缘。氢气站

11、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12.氢气站、氢气罐的布置, 宜布置为独立建筑物、构筑物。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13.氢气站、氢气罐的布置,不得布置在人员密集地段和主要交通要道邻近处。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14.氢气站,宜设置不燃烧体的实体围墙,其高度不应小于2.5m。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15.水电解制氢间内的主要通道不宜小于2.5m;水电解槽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0m;水电解槽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5m。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60116.氢气站、供氢站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宜为单层建筑。氢气站设

12、计规范GB50177-20057017.氢气站、供氢站内有爆炸危险房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6.3的规定,设置泄压设施,且要符合要求。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7038.有爆炸危险房间与无爆炸危险房间之间,当必须穿过管线时,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填塞空隙。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7069.氢气站与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表3.0.2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210.氢气站与道路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氢气站设计规范表3.0.3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311

13、.氢气站工艺装置内的设备、建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602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6026.3氢气加压、储存单元表6-3 氢气加压、储存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依据检查记录1氢气罐的形式,应根据所需储存的氢气容量、压力状况确定。当氢气压力为中、低压,单罐容量小于5000Nm3时,宜采用筒形储罐。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第507条2氢气罐或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 立式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并不应小于1Om。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3043氢气站一般采用气态储存氢气,主要有高、中、低压氢气罐等, 储氢量应满足

14、制氢或供氢系统的供氢能力与用户用氢压力、流量均衡连续的要求。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O94氢气站的氢气罐安全设施设置设有安全泄压装置,如安全阀等。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05氢气站的氢气罐顶部最高点,应设氢气放空管。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06放空管应采用金属材料,不准使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19853.5.27氢气站的氢气罐应设压力仪表。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08氢气站的氢气罐应设氮气吹扫置换接口。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4.0.109氢气罐不应设在厂房内。氢

15、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601610若操作人员操作、维护、调节的工作位置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上时,则必须在生产设备上配置供站立的平台和防坠落的栏杆、护板、防护圈等。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6.4电气及仪表单元表6-4 电气及仪表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依据检查记录1.氢气站的供电,按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规定的负荷分级。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12.有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施选型,不应低于氢气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CT1)。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33.有爆炸危险房间,事故排风机的选型

16、,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规定,并不应低于氢气爆炸混合物的级别、组别(CT1)。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74.有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计和电气设备、线路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规定执行。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35.有爆炸危险房间的照明应采用防爆灯具,其光源宜采用荧光灯等高效光源。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46.有爆炸危险房间的照明灯具宜装在较低处,并不得装在氢气释放源的正上方。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47.氢气站

17、内宜设置应急照明。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48.在有爆炸危险环境内的电缆及导线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59.在有爆炸危险环境内,敷设导线或电缆用的保护钢管,必须在下列各处做隔离密封:1 导线或电缆引向电气设备接头部件前;2 相邻的环境之间。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510.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氢气检漏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联锁。当空气中氢气浓度达到0.4(体积比)时,事故排风机应能自动开启。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611.对水电解

18、制氢装置,应设置氧中氢含量和氢中氧含量在线分析仪。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612.氢气站应根据需要设置下列计量仪器:1 .原料气体流量计;2 .产品氢气或对外供氢的氢气流量计。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813.水电解槽的直流电源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水电解槽,应采用单独的晶闸管整流器或硅整流器供电。整流器应有调压功能,并宜具备自动稳流功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914.水电解制氢系统的直流电源的设置:直流线路应采用铜导体,宜敷设在较低处或地沟内。当必须采用裸母线时,应有防止产生火花的措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10

19、15.电解间应设置直流电源的紧急断电按钮,按钮宜设在便于操作处。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1016.氢气站应设下列主要压力检测项目: 1 站房出口氢气压力; 2 氢气罐压力; 3 制氢装置出口压力显示、调节; 4 水电解制氢装置的氢侧、氧侧压力和压差控制、调节; 5 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的每个吸附器的压力显示、吸附压力调节。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1217.氢气站应设下列主要温度检测项目: 1. 制氢装置出口气体温度显示;2 .水电解槽(分离器)温度显示、调节; 3. 变压吸附器入口气体温度显示。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801318.氢气站、供氢站

20、的防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要求设置防雷、接地设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119.氢气站的防雷分类不应低于第二类防雷建筑。其防雷设施应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防直击雷的防雷接闪器,应使被保护的氢气站建筑物、构筑物、通风风帽、氢气放空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保护范围内。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220.氢气站、供氢站内按用途分有电气设备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321.氢气站、供氢站内

21、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和突出屋面的放空管、风管等应接到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上。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422.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处,应采用金属线跨接。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423.室外架空敷设氢气管道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90524.配电室内的电缆沟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措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94-95,第3.3.4条25.制氢室的灯具、门铃、电话等是否是防爆性。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13.2.526.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

22、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第6.2.4条27.厂房内不宜设置地沟,必须设置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3.6条6.5消防和公用工程单元表6-5 消防和公用工程单元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依据检查记录1.氢气站、供氢站内的生产用水,除中断供氢将造成较大损失者外,可采用一路供水。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12.氢气站的冷却水系统,冷却水供水压力宜为0.150.35 MP

23、a。水质及排水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的要求; 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23.氢气站的冷却水排水,应设水流观察装置或排水漏斗。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34.氢气站排出的废液,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45.有爆炸危险房间、电器设备间,可根据建筑物大小和具体情况配备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材。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56.氢气站的室内外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氢

24、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67.氢氧站严禁使用明火取暖。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18.有爆炸危险房间的自然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3次;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少于12次,并与氢气检漏装置联锁。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59.自然通风帽应设有风量调节装置和防止凝结水滴落的措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610.氢气站内应将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集中布置。有爆炸危险房间不应与无爆炸危险房间直接相通。必须相通时,应以走廊相连或设置双门斗。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60511.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

25、程是否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第十二条12.制氢站应采用性能可靠的压力调整器,防止制氢设备系统爆炸。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4.2.113.对制氢系统及氢罐的检修要进行可靠地隔离。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4.2.214.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5。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215.值班室、生活间应有防寒措施。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1.0.216.氢气站内的冷却水系统应装设断水保护装置。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217.氢气站内的冷却水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水。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218.氢气站、供氢站的室内外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氢气站设计规范GB50177-200510.0.619.一个单元中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1120.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多于5具。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