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336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浓香型卷烟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及任务:了解各种烟叶原料烟气品质及配合力等特点,掌握叶组配方的基本技巧。了解各种烟用料液、香精香料与烟叶配合作用效果以及互相作用效果。通过浓香型卷烟叶组配方、料液配方及香精香料配方的探索和尝试,掌握浓香型卷烟叶组配方的基本设计方法,了解浓香型卷烟料液及香料香精的配制方法和作用效果。第一部分:叶组配方叶组配方是卷烟成品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成品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烟气浓度、劲头、刺激性等众多评吸指标。在制作叶组配方时我们秉持着循序渐进的思想,从单料烟的评吸到主料烟模块的确定,从辅料的挑选到最终比例的微调。在这个步步为营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烟叶的配伍性,摸索出一套

2、自己行之有效的烟叶配伍方法,进而为浓香型叶组配方的确立打下了基础。A 单料烟评吸结果单料烟是叶组配方的基础,准确的评吸结果对最后烟叶等级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以下是我们小组对单料烟评吸的具体打分:(采用单料烟评吸国家标准评价)表1.单料烟评吸打分表编号年份产地等级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杂气劲头余味燃烧性总和109楚雄C3L6.87.27.46.86.65.67.08.255.6209楚雄C2F7.87.27.07.47.65.47.68.258.2308楚雄C2F7.26.86.27.06.44.86.27.652.2409昆明B1F7.27.27.47.47.05.87.07.656.650

3、8曲靖X2F6.46.46.07.06.04.46.88.051.0609曲靖C1F8.07.67.27.87.86.27.48.060.0708丽江C3F6.66.05.66.06.24.46.87.449.0808文山C1F8.07.27.27.27.66.07.28.458.8908灵宝C2F7.07.27.07.06.65.66.48.054.81008襄县C3F7.06.45.66.66.24.66.47.049.81106襄县B2F7.47.07.07.66.45.87.07.655.81208襄县C2F7.36.76.37.78.04.77.38.056.01408卢氏C3F7.

4、67.67.27.47.05.47.48.257.81508卢氏B3F7.07.47.86.47.06.46.68.457.01608南阳B2F6.47.06.84.85.47.26.28.051.81708南阳C3F8.07.07.07.07.06.06.08.056.01808毕节C2L7.06.46.27.46.85.26.87.853.62008重庆酉阳C4F6.07.57.55.06.06.05.58.051.52109攀枝花C3F6.66.86.86.66.85.66.68.053.82203凉山C3L7.56.36.37.07.04.87.08.554.32308南平B1F-A7

5、.47.07.26.86.86.27.08.657.02508南平B2F7.78.07.75.37.06.37.08.057.02608黑龙江C2L6.25.86.06.66.04.46.27.448.62708黑龙江C3L4.44.24.07.86.04.06.06.042.42908津巴布韦B2MT7.87.47.87.87.46.87.68.461.03008美国CAF7.07.87.86.47.06.87.28.258.23108巴西BM1L7.27.87.86.26.87.46.08.457.63208阿根廷7.47.67.27.67.05.87.28.458.23309赞比亚6.8

6、7.27.06.86.46.26.68.455.435梗丝3.84.06.04.83.53.83.58.337.536薄片5.04.36.55.33.83.54.08.841.0B 主料烟模块确立(叶组配方60%)我们从单料烟评吸结果中选取了七种适合作为浓香型主料烟的烟叶等级进行再次评吸,在感官上对其进行烟气的深度剖析,结果如下:灵宝 C2F:烟气中间微空,烟气状态在整个空间分布均匀;香气浓度一般,香气质较细腻;余味舌面感觉微涩。卢氏 C3F:刺激性略大;烟气状态较沉,在中、下部有支撑;余味舌面有针刺感;浓度适中偏大。襄县 C2F:吸味有苦味;烟气状态略散;浓度适中偏大;香气质略细腻,微带颗粒

7、感,香气在中上部较细腻。襄县 B2F:吸味带酸、微苦;烟气较沉,在中、上部有支撑;浓度适中;香气质较细腻。南阳 B2F:烟气状态略散,在整个空间分布均匀;略带枯焦气;浓度适中;有上部烟的焦甜感。南阳 C3F:烟气中间支撑力高;香气质较细腻;余味微涩;浓度适中。楚雄 C2F:烟气略散、上飘;香气质略细腻,微带颗粒感;香气量较充足;刺激微有,主要集中在喉部、鼻腔;劲头适中。我们从这些等级的烟叶中拟定了两个主料烟模块:模块1:烟叶等级襄县C2F南阳B2F南阳C3F卢氏C3F灵宝C2F襄县B2F楚雄C2F使用比例5%10%25%25%25%10%0%评吸结果:烟气尚浓馥,满足感不强,整体较为平淡,刺激

8、性和劲头尚可,香气质带颗粒感。模块2:烟叶等级襄县C2F南阳B2F南阳C3F卢氏C3F灵宝C2F襄县B2F楚雄C2F使用比例10%20%10%15%20%15%10%评吸结果:有浓香型特征,烟气浓馥,略沉,刺激性和劲头有所欠缺,微有颗粒感。以下是我们组对两个主料烟模块的打分柱状图:图1.主料烟模块打分图在综合考虑主料烟模块的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和余味等重要指标之后,我们选取了模块2作为叶组配方的主料烟模块在不断匹配与调整的过程后,我们确定了最后的主料烟配方及其在叶组配方的比例,具体比例如下:烟叶等级襄县C2F南阳B2F南阳C3F卢氏C3F灵宝C2F襄县B2F楚雄C2F使用比例6%12%6%9%

9、12%9%6%对于主料烟模块我们评吸结果为:具有典型的浓香型特点,烟气浓馥,略沉,刺激性、劲头与满足感略欠缺。C 辅料和填充料选择(叶组配方30%及10%)根据主料烟模块评吸结果存在的刺激性、劲头和满足感不足的现象,我们在辅料烟的选择上主要以调整劲头、刺激的上部烟叶为主,同时兼顾香气质提升的外国中部烟。具体初选烟叶等级如下:卢氏 B3F;南平 B2F;昆明 B1F; 阿根廷 A/MBOA/S;津巴布韦 B2MT;凉山 C2L;巴西 BM1L;赞比亚 L/LA;美国 CAF;在与主料烟模块混配评吸之后发现卢氏 B3F、昆明B1F和阿根廷 A/MBOA/S的吸食品质与主料烟的配伍性较好。具体评吸结

10、果如下:卢氏 B3F:香气质尚细腻,略带颗粒感;香气量较充足,浓香型调整浓度的优质辅料;杂气略带木质气;余味舌面微涩;烟气成团一般。昆明 B1F:香气质略细腻;香气量较充足;余味微有滞留;劲头适中;烟气成团性较好。阿根廷 A/MBOA/S:烟气醇和,略带颗粒感;香气量较充足;舌面刺激较明显;劲头适中偏大;烟气成团性较好。在不断尝试之后我们定下了如下的辅料烟比例:烟叶等级卢氏 B3F昆明B1F阿根廷 A/MBOA/S使用比例15%5%10%在填充料的选取上我们膨胀烟丝、薄片。根据主料与辅料综合的评吸结果之后,我们定下膨胀烟丝5%、薄片5%的最终填充料比例。D 微调比例叶组配方在大体确定后我们进行

11、了小样的配取,发现了些许配方上的不足,例如:满足感和劲头欠缺,枯焦气微显的问题。所以最后对叶组配方进行了部分微调,主要在主料烟模块中提高上部烟的使用比例,填充料中增加梗丝,适当减少了薄片的比例。表2 叶组配方模块烟叶等级使用比例主料烟襄县C2F6%南阳B2F15%南阳C3F6%卢氏C3F9%灵宝C2F9%襄县B2F9%楚雄C2F6%辅料烟卢氏 B3F15%昆明B1F5%阿根廷 A/MBOA/S10%填充料膨胀烟丝5%烟草薄片2%梗丝3%合计:100%该配方评吸结果:整体的浓香型特征明显,烟气浓度较高、略散,微有颗粒感,舌面余味略涩、微苦,焦甜香显露,微带些枯焦气与木质气。第二部分:加料设计成品

12、卷烟的香气与吃味特征主要取决于烟叶的种类及其相对的比例。但叶组配方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例如:吸味偏苦、偏酸,刺激性较大,杂气显露等。通过加料的方式能弥补叶组配方上存在的不足,使卷烟的吃味更加醇和舒适,同时能提高叶片、烟丝的保润性、燃烧性,而且能具有一定的防霉作用。A 叶组配方剖析加料是解决叶组配方中存在的不足,料液的配置与叶组配方的评吸正确与否息息相关,针对具体问题设计正确的香料配方是我们设计的原则。具体的烟气剖析结果如下:香气质:尚细腻,微带颗粒感;香气量:较充足,烟气浓度较高;杂气:微有,微带些枯焦气和木质气;余味:尚干净舒适,略涩、微苦;劲头:适中;刺激性:略有,主要集中在口腔上颚、

13、喉部与鼻腔;烟气状态:烟气进口浓馥,烟气略散,成团性尚好;总结:叶组配方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烟气微带颗粒感、余味存在些许涩感与苦感,刺激性较成品卷烟过大,烟气状态略散,满足感较强。B 料液原料的确定我们在设计料液时,秉持着改善吸味的原则进行,料液原料都是针对我们烟叶配方具体吸味缺点进行选取。根据具体烟气剖析结果我们拟定了如下几种原料,并对其作用进行了具体的评吸:蜂蜜:柔和吸味,增加烟香中的甜韵感,改善余味。使用量过多容易产生舌面发酸的效果;葡萄糖:柔化、醇和烟气效果显著,配方中烟香线条感更清晰;呋喃酮:调和烟香,使烟气丰满协调,增加烟草的焦甜味和烘烤香,掩盖青杂气效果较明显;枣酊:减轻烟的刺激性,

14、使烟气更加丰满协调;酸角膏:改善吸味,增加酸甜感,提升香气质;甘草:矫正吸味,抑制苦味,增加甜韵。但过量使用容易产生药香;美拉德提取物:增加甜韵感,丰富香气,提升香气质,略微减少刺激性;甘油:起保润效果,使烟香更加醇和;梅子膏:矫正吸味,使烟气丰满,醇和;角豆:增加甜香,改善吸味,衬托香味,丰满烟气,缓和刺激,余味干净。C 料液配方确立根据选取的十种料液原料,我们拟定了三组不同的香料配方进行评吸对比,具体配方如下:料液配方1:10%蜂蜜10%角豆提取物枣酊甘油总计1.0g0.5g0.3g0.3g2.1g评吸结果:烟气略散,有颗粒感,余味舌面微涩,鼻腔略有刺激。料液配方2:50%葡萄糖酸枣酊梅子

15、膏美拉德提取物甘油总计0.2g0.3g0.1g0.1g0.2g0.9g评吸结果:烟气浓度下降,舌面微苦,鼻腔略有刺激,烟气微有颗粒感。料液配方3:50%葡萄糖50%酸角膏枣酊梅子膏甘草酊甘油总计0.05g0.25g0.4g0.2g0.05g0.2g1.15g评吸结果:烟气浓馥,微带细小的颗粒感,余味较干净,刺激微有,略带药草味。以下是我们小组对于这三种香料具体的评吸打分表:图2 三种料液配方评吸结果图综合考虑三种料液对于烟气吸味的改善程度,我们决定选择3#料液配方。它在余味、刺激性的改善,香气的修饰方面有着其余两种料液无法企及的效果。D 料液比例调整及施加比例确定针对3#料液存在的略带药香的问

16、题,我们将料液配方进行微调,主要调整了产生药香料液原料的比例。最终我们确定了如下最终料液配方:50%葡萄糖50%酸角膏枣酊梅子膏甘草酊甘油总计0.05g0.25g0.4g0.2g0.025g0.2g1.125g对于料液施加方式,我们对比了涂布、针打以及喷洒三种方式,最后小组成员认为喷洒方式具有均匀性好、施加比例可控的优点,是最佳的施加方式。而对于施加比例的确定我们做了三个施加料液的梯度试验分别是:1.5%的施加比例、2%的施加比例、2.5%的施加比例。(且为了更准确的进行评价,我们对喷洒好的料液样品进行水分平衡,平衡时间大于12小时)具体评吸结果如下:图3 三种施加比例评吸结果图综合考虑后我们

17、确定了2%料液的施加比例采用喷洒进行的施加方式为佳,具体烟气剖析结果如下:香气质:较细腻,微带细颗粒感,烟气绵柔;香气量:较充足、较丰满;杂气:微有枯焦气;余味:较干净舒适,微干;刺激性:微有,主要集中于鼻腔、口腔上颚,刺激性退散快;劲头:适中;烟气状态:烟气中下部有一定支撑,成团性较好,上部烟气有透发,浓香型特征明显。第三部分:加香设计加香是将具有芳香成分的溶液喷洒到烟丝表面的工序。加香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和衬托卷烟原有的香味,增加产品香气浓度并赋予优美的嗅香和独特的风格特征。我们小组的加香设计是基于加完香料之后的叶组配方,根据其具有的香气、烟气特征进行相对应的香精调配。同时对香精的使用量进行不

18、同梯度的评吸对比做到尽善尽美。A. 香精风格的选择香精风格的确立是配香的第一道步骤,由于我们是做浓香型的叶组配方,希望在香精的组成上多用点能够透发、清香之感的原料,从而使烟香更加丰富、愉悦。为此我们定下如下主要香料配方格局:头香:果香和蜜甜香韵:乙酸乙酯、丙酸乙酯等;酒香韵:庚酸乙酯等;体香:辛香韵:1%大茴香油,1%丁香花蕾油等;花香韵:香叶油、苯乙醇等;基香:树脂膏香:1%秘鲁浸膏,1%吐鲁浸膏等;甜香及焦香韵:枣酊、麦芽酚、MCP等;奶香:香兰素;溶剂:65%乙醇、甘油或丙二醇。对应香味物质感官特征:乙酸乙酯:特有的乙醚样的气味,似菠萝的果香气,有苦甜酒样的辣味。丙酸乙酯:有朗姆酒和菠萝

19、样的果香。庚酸乙酯:新鲜果实香气和酒香。丁香花蕾油:辛香带有花香的清甜韵,略带酸甜焦糖气息,香气飘逸,增进愉快的烟草风味。大茴香油:茴香的特征香气,味甜,带药草香气。香叶油:甜蜜的玫瑰花香,头香有青草气、果香凉气和脂腊气,香气浑厚有力。苯乙醇:晴天柔和的玫瑰花和蜂蜜样香气,留香不甚持久,味似蜜甜玫瑰,清香爽口。秘鲁浸膏:甜的膏香,能与烟香谐和,充实体香,改善烟草品质,缓和口腔粘膜感受,抑制辛辣,使烟味浓郁。吐鲁吐鲁:甜鲜膏香,淡花香,能与烟香协调,改善烟草香味,增添烟气的清甜花香韵味,掩盖刺激和不良气息。麦芽酚:有烤麦芽和焦糖的甜香,较乙基麦芽酚香气更有特点。枣酊:增进烟草甜味和生津感。MCP

20、:调整香味,并使吸味丰满醇厚。香兰素:甜而浓的香荚兰豆特征气味,香气持久,赋予烟草丰满柔和的烟香风味。B. 香精配方的确定根据确定的香料配方格局,我们拟定了两组香精配方,具体如下:香精配方一:表3 香精配方一香料名称使用量(g)乙酸乙酯0.08丙酸乙酯0.021%大茴香油0.081%丁香花蕾油0.11%秘鲁浸膏0.03枣酊0.5香兰素0.01麦芽酚0.0110%云烟净油0.05庚酸乙酯0.01香基2号0.5甘油0.3丙二醇0.265%乙醇总计余量5g香精配方二:表4 香精配方二香料名称使用量(g)乙酸乙酯0.03丙酸乙酯0.021%大茴香油0.31%丁香油0.71%秘鲁浸膏0.4枣酊0.25酸

21、枣酊0.01乙基麦芽酚0.011%MCP0.3香叶油0.051%吐鲁浸膏0.51%乳酸乙酯0.04丙二醇165%乙醇总计余量10g两个配方进行评吸对比之后结果如下:香精配方一:高使用量时,刺激性、满足感不够,略闷,香气协调性较好;低使用量时,余味回甜生津,香气丰满,烟草本香浓郁。香精配方二:高使用量时,花香显露,协调性存在一定问题,烟草本香被掩盖,喉部带刺激;低使用量时,花香显露,协调性问题有所改善,舌面余味发涩,喉部微带刺激。其中,高使用量即为施加3.5微升,低使用量即为施加1.5微升。综上所述,我们选取香精配方一作为我们的卷烟香精配方。C. 香精施加量量的确定对于香精的施加量,我们进行了一

22、个4个梯度的试验,分别为3.5微升、2.5微升、1.5微升、1.25微升。具体评吸结果如下,打分方式采用成品烟国标打分方式:3.5微升:刺激、满足感不够,烟气发闷,透发性不足,香气协调性较好;2.5微升:舌面发苦,烟草本香浓郁;1.5微升:余味有很强的回甜生津感,香气质协调,香气丰满舒适;1.25微升:余味略带回甜生津感,烟气微散,香气丰满。图4 不同香精施加比例评吸结果图经过讨论对比后,认为1.5微升/支样品的香气及余味更符合优质浓香型成品卷烟的要求和特征,因此最终的香精配方为:香精施加量为1.5微升/支表5 香精配方香料名称使用量(g)乙酸乙酯0.08丙酸乙酯0.021%大茴香油0.081

23、%丁香花蕾油0.11%秘鲁浸膏0.03枣酊0.5香兰素0.01麦芽酚0.0110%云烟净油0.05庚酸乙酯0.01香基2号0.5甘油0.3丙二醇0.265%乙醇总计余量5g经过讨论,认为施加香精的三种施加方式(即涂布、注射、喷洒)中,我们最后决定采用注射方式,其施加量较易控制,具重复性,更有研究价值,但其均匀性稍差于喷洒方式。考虑到实际情况,由于目前可使用的烟丝量有限,如需制作样品进行喷洒尝试可能出现烟丝量不足的情况,其次香精的施加量明显少于加料的方式,喷洒时更难控制,难以保证均衡性和准确性。所以认为,此次样品的香精施加方式采用注射方式。第四部分:浓香型配方总结经过一个周的不懈努力,小组的最终

24、配方确定为:一、 叶组配方:烟叶等级使用比例主料烟襄县C2F6%南阳B2F15%南阳C3F6%卢氏C3F9%灵宝C2F9%襄县B2F9%楚雄C2F6%辅料烟卢氏 B3F15%昆明B1F5%阿根廷 A/MBOA/S10%填充料膨胀烟丝5%烟草薄片2%梗丝3%合计:100%二、 香料配方:施加比例2%,采用喷洒方式50%葡萄糖50%酸角膏枣酊梅子膏甘草酊甘油总计0.05g0.25g0.4g0.2g0.025g0.2g1.125g三、 香配方:施加量1.5微升/支,采用注射方式香料名称使用量(g)乙酸乙酯0.08丙酸乙酯0.021%大茴香油0.081%丁香花蕾油0.11%秘鲁浸膏0.03枣酊0.5香

25、兰素0.01麦芽酚0.0110%云烟净油0.05庚酸乙酯0.01香基2号0.5甘油0.3丙二醇0.265%乙醇总计余量5g第五部分:谢辞培训的五周时间里,在郑州轻工业学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们初步掌握了卷烟配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叶组配方、料液配方和香精香料的了解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这些都离不开各位老师为我们精心安排的培训计划和实验安排。毛多斌院长、马林教授在卷烟配方设计及评吸技能上都给予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王建民教授、姚二民教授和李瑞丽老师在我们的培训安排和学习生活中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杨靖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为我们做了非常充分和周到的安排,使我们能更顺利地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实验。能够在此次培训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最后感谢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各位老师能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进行指导!感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领导为我们安排的全面的培训!第六部分:参考资料1烟草工艺与调香技术, 许建营 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2烟草香料技术原理与应用技术手册, 谢剑平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3卷烟工艺与评吸, 欧阳文、李佛琳等 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4卷烟配方和香精香料, 毛多斌、马宇平等 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5卷烟香味化学, 毛多斌、张槐岭 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