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363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立足课改 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龙江县第三中学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放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法,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观念,认为这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深度融合”观念与做法和传统“整合”观念与做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应用为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主要做法(一)加大投入,增强硬件水平。我校作为一所城

2、乡结合部学校。2012年以前,全校近百人的一线教师只有三台计算机用于办公,全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发展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化工作环境是前提。学校先后购置了58台计算机,安装了电子备课室用于教师备课。光纤接入互联网,为所有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设备,真正实现了 “宽带网络校校通”。(二)加强培训,提升认知理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差的情况况,我们先后开展了日常办公软件使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优教班班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使用等培训。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最大的困扰是认识和观念问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存在相当多的认识

3、误区,仅仅把教育信息化当做一个辅助手段,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内容、实质,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认识不深。为此,我们开展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系列讲座活动,给全体教师“洗脑”。通过培训,逐渐形成了“业务领导要懂,专业人员要精,骨干教师善研,普通教师会用”的局面。(三)建立团队,发挥示范作用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修团队,培养学校信息技术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团队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团队骨干成员的示范、领引,形成一支教育信息化专业教师队伍,从而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4、(四)开展活动,提升应用能力。鼓励探索基于我校“学、教、练”三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先后开展了电子白板应用技能竞赛、教学资源(课件、微课程)设计大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及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展示、备课组网络教研展示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三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五)开发资源,提高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学资源是关键。为了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优质教学资源的需要,尽量缩短教师备课的时间,减轻教师负担,学校先后购置了“学科网”、“现代教育网”等教学资源。最近,又与“优

5、教通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签订了使用协议,持续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另外,我们在购置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自主开发能够满足教育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利用“优教通”为我们提供的网络空间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二、 主要成果(一) 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三段式”教学教研模式。“三段式”教学教研模式是把教与学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课前、课上和课后。如果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划分,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预习)、课堂学习、知识拓展与延伸。1、“三段式”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地位的界定。对于教师来说,“三段式”

6、就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段式”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更加严格,设计的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师、学生、知识的因素,又要考虑技术和媒体的因素。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组织教师利用“优教通”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这样,教师集体形成微课程、学习指南、课件等教学资源,既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设计,又要注重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巩固与延伸。将这些资源上传到教师空间方便学生预习。“三段式”所呈现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师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

7、,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师的教学反思、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教师的空间,教师间可以互访,实时交流沟通。2、“三段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三段式”对学生而言,“课前”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学习指南”等学习资源,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新知、自主学习; “课上”就是利用课堂有效的时间交流预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其他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就是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当然这些拓展和延伸的内容要有梯度、有层次,既照顾全体又照顾个体。借助网络环境实现在课外的有效时间内,既可以与教师沟通与交流,实现个性化教学,

8、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多数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围绕教师讲的内容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受到局限,进而不会学习。“三段式”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把更多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二) 构建了“学、教、练”三部分结构型课堂教学模式。“学”即“三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进行“激学”; 组织学生使用学习空间,展示预习成果,进行“导学”;独立自主完成检测,进行再次“自学”。“教”即“三教”。学生对“先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课堂中新加的问题请同伴帮助解决为“对教”;对教不

9、能解决的问题请小组其他成员帮助解决为“组教”;经汇报展示和评价后,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导教”。在“对教”和“组教”的过程中,学生适时使用平板电脑等数字终端帮助同伴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练”即“三练”。学生对不同层次问题进行“自练”,同时进行自我总结,盘点收获,提出新的问题与疑惑;学生所在的组交流收获、提出疑问、进行小组或组间互动式的“组练”; 在“自练”和“组练”环节中,学生使用数字终端进行训练,训练结果及时反馈教师终端,教师根据反馈结果,选择有益于提升认识、排解疑难的问题进行“导练”。三、工作设想(一)建立开放教研新模式。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得到更多的专业支持,单纯依靠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

10、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第一,针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工作时间、空间的“异步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优势,组织开展网络集体备课和网上教研。第二,突破了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鼓励教师与名校、名师建立网络教研共同体,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的教研网络。 (二)建立资源共享新平台。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为核心。号召全体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力争三年内,建设包括教育设计、课件、微课程、试题、教学反思等全类别,覆盖全学科、全课时课程资源库,并逐渐形成优质资源遴选机制。(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新探索。在继续强

11、化信息技术在“三段式”和“学、教、练”教学模式应用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基于新理念、新技术的教学模式。一是“生成性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信息技术环境下临时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鲜活、生动、时效,一改课本教学资源“千篇一律”的弊端,师生在“陌生”的教学资源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过程,自主达成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二是“基于移动终端”教学模式。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是未来课堂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电子书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教师端的电子白板百行交互操作,利用移动终端回答问题或选择答案,计算机软件及时的分析结果,教师根据评侧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利用平板电脑实时扑捉课堂上的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发展过程,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交互,深入探索。龙江县第三中学正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教育发展较快地区的先进学校相比,无论是在理念认识、硬件基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立足课堂教学改革,以应用为驱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