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498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 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甘薯小象甲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甘薯害虫,对石狮市甘薯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针对甘薯小象在石狮市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甘薯种植户参考。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发生

2、;综合防治;福建石狮中图分类号 S435.31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30-02甘薯小象甲,属昆虫纲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 nidae),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主要为害甘薯,也能取食月光花、牵牛花、蕹菜等旋花科植物,偶尔取食马铃薯,是我市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农民群众疏于防治,该虫常年给我市甘薯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一般损失23成,严重田块高达4成以上。现结合本地实际将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成虫取食薯藤和叶柄表皮,也为害嫩芽、嫩叶和叶背主脉。幼虫在薯块内和粗蔓中取食

3、,形成隧道,并将粪便排泄于其中,而且还能传播细菌性病害,使受害部位变成黑褐色,产生特殊的恶臭和苦辣味,使甘薯不耐贮藏,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2生活习性在福建,甘薯小象甲1年发生58代,完成1代4560d,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本地终年可以繁殖,无明显的越冬阶段,成虫爬行力强于飞翔力,怕强光、暴雨,上午810时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最盛,有假死性和趋甜性,耐饥力强,可延续150d左右。幼虫共经5龄老熟,在薯块或蔓藤基部隧道末端化蛹。3发生条件干旱少雨为大发生的主导因素,高温干旱有利于发育繁殖,如遇高温干旱,则发育快,虫期短,繁殖迅速,干旱地面易开裂,更利于成虫产卵取食。凡黏重或有机质缺乏、保水力差以及

4、土层薄易龟裂的薯田,有利于成虫产卵而加重为害。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组织疏松、含水量多、淀粉少的品种受害重。4本地严重发生原因4.1越冬场所有利,造成常年虫口残留基数大本地薯田连作严重,并有种植过冬薯的传统习惯,且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民不注重清园、翻耕、春冬诱等农业综合措施,过冬薯及田间残留的坏薯和薯蔓,为小象甲提供了有利越冬场所,造成常年田间虫口基数大。4.2气候、水利条件适宜,导致为害程度日趋严重近年来气候条件急剧变化,本地夏秋旱频频发生,以旱地为主的薯田更是首当其冲,以工商业为重的经济发展造成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和疏于修缮,加剧了旱地农业用水的问题,为小象甲的发生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害

5、程度日趋严重。4.3农民疏于防治,加剧虫害的传播为害本地农户在甘薯的种植上传统保守、管理粗放,且对病虫害疏于防治,防治存在的心态麻痹、防治不及时、盲目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又普通存在,加上种薯、薯苗引进的盲目随意,造成害虫迅速扩散传播为害。5防治措施5.1加强检疫措施从虫害区调运种薯、薯苗时,要严格实行检疫,带虫薯苗,必须要经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调运,从源头上堵住疫情传播渠道。5.2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防垄面龟裂,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勤培土,及时填塞垄面裂缝和覆盖薯蒂,减轻害虫侵害。(2)清园灭虫。及时清理毁灭田间臭薯、坏藤头,特别是收获季节应剔除坏薯,清理遗留田间臭薯、坏藤头等,进行集中烧

6、毁,减少来年虫源。(3)实行轮作,消灭虫源。5.3化学防治(1)苗期喷雾保苗。于薯苗生长期间至剪苗前,用40%辛硫磷600800倍液喷雾,隔710d施药1次,兼治甘薯其他害虫。(2)薯块膨大期。结合施夹边肥,用5%乐斯本或3%辛硫磷颗粒剂45kg/hm2,拌适量细沙土混合均匀;或48%乐斯本乳油4 500mL/hm2,拌细沙土300kg/hm2混合均匀,覆土后浇水。(3)成虫盛发期。用5%锐劲特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1 500倍液顺垄灌根,施药后浇水,以利药液下渗。5.4生物防治提倡采用甘薯小象虫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压低田间虫口基数。(1)诱捕器的制作。用可乐瓶改制:在瓶中部钻一对直径约

7、3cm的小口,将铁丝从瓶盖直接穿入(如图1)。(2)使用方法。在铁丝上悬挂一个橡皮塞诱芯(铁丝两头要打弯作钩状),在瓶底盛上5cm左右的洗衣粉水层。将诱捕器挂在1根固定在田中离地4050cm高的木棍或竹竿上。可悬挂诱捕器,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式(如图2)排列。1个月换1次诱芯,每35d换1次洗衣粉水,以防发臭。(3)注意事项。防止大风、大雨将其打落,诱捕器必须绑牢,除诱杀虫外,切勿将诱芯随意放置,换回的诱芯必须带回家中销毁。6参考文献1 叶青.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1983(3):16-20.2 陈福如,杨秀娟,张联顺,等.性诱剂在甘薯小象虫防治上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

8、学报,2001,16(1):16-19.3 陈福如,杨秀娟,张联顺,等.甘薯小象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45-447.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

9、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

10、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11、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