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536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重建宽容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理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宽容思想的存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通过剖析上存在的几种不同的宽容观,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宽容思想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有阶级性的、有原则性的宽容。在当前,特别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宽容思想来重建宽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宽容理论的内容,以此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论文关键词:宽容;差异性;马克思主义;重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过程中,宽容思想促使我们对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可能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命题,因此,明确宽容这一思想的新维度,

2、探寻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加深对宽容思想的含义及其合法性深刻理解的必要途径。一、宽容的一般蕴涵对概念的解读和把握,往往是理论分析的先导和前提。何为“宽容”?“宽容”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尽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宽容”这一词语,但对“宽容”这一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似乎还认识不足。我们只有在分析宽容的概念之后,明确宽容的主体、内涵及宽容的价值目标,才能更好地在社会发展中运用宽容的精神。从学意义上来看:“宽容是在平等自由精神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对所不赞成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爱好兴趣的容忍和尊重。”从学意义上来看:宽容“指一个人或机构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却不进

3、行阻止、妨碍或干涉的审慎选择。所谓不赞成,既可以是道义上的,也可以是与道义无关的。当某一行为或习惯在道义上不被赞成时,对它的宽容则常常被认为是特别成问题的,甚或是自相矛盾的。宽容似乎要求承认错误的东西是对的,它常常是一个事关程度的问题,它要求做出正确的、给不同意见留有余地的判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拉斐尔认为:“容忍是审慎地允许或准许一个他不喜欢的事物的实践。只有当一个人有权不准许时,他才能有目的地表示容忍,即允许或准许。”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类似于现代宽容思想的成分。“宽容”一词最早出自天下的记载:“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聘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在荀

4、子非十二子篇中则对“宽容”有精辟的解释,苟子说:“遇君,则修臣下之义,遇乡,则修长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礼节辞让之义,遇贱而少者,则修告导宽容之义。无不爱也,无不敬也,无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另外,把宽容作为治理国家的良策之一,他曾经主张:“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论语阳货),在左传昭公元年中有“鲁以相忍为国也”。从以上对宽容概念的不同角度的论述,我们可以将宽容这一思想归结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宽容的前提是差异性的存在。宽容思想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宽容的前提是差异的存在,同时宽容的主体有能力阻止这种差异的存在而不进行阻止。第二,宽容的主体包括个体和社会,因此宽容有

5、个体宽容和社会宽容之分。它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社会组织,也可以是一个政党,也可以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力。第三,宽容范围是广泛的。这一范围包括伦理、政治、宗教等涉及生活的不同层面;同样,宽容的范围可以是人与人之问的宽容,也可以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宽容。第四,宽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它不是一种无原则的忍让,而是在一定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这一前提下所作出的让步,从而实现个人的发展及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宽容思想的终极指向是为了求同。宽容并不是仅仅为了使差异的存在而存在,其最终的价值目标是为了求同,也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的实现,才使宽容得以存在。二、历史语境中的“宽容”宽容作为一种思想和意

6、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虽然其表彰的一般形式上的蕴涵没有什么变化,但“宽容”在其一般形式的掩盖下,其在实质性质上可能相去甚远。由此,也带来了家最难解决的问题:它虽然能够达致形式上的共识,但却很难得到其实质上的一致。这正像卢梭在研究人的知识时所说的:“怎样把人身上固有的本性,与及人类的进步在改变人的原始状态时增加和改变的性质区分开?就像格老库斯的雕像,岁月、海水和风雨使它改变了模样,不再像一尊神,倒像一头凶恶的野兽;人在社会中,由于不断产生的种种原因,由于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谬误,由于人的体质的变异,由于情感的持续冲击,其灵魂也发生了改变,可以说已变得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辨认。”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看。从来就存在着不同的宽容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