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538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理解、接受、掌握和认同的过程大众化的目的是正确的理论被人民群众掌握,更好地实践。大众化对象的多元性及其程度的多层次性宜采取大众式的和通俗化的形式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困境:对策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通讯等技术手段,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受众逐渐由少数精英扩展为大多数普通人群的过程。理论要做到大众化必须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联,使理论符合实践的现实需求使人民群众愿意接

2、受它、乐意接受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由少数人掌握的理论变成人民群众都理解掌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来源于人民群众所以必然要服务于人民群众。这种天然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大众性基础。它是关于人民群众生产实践的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决定了它的大众性的本质特征。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诉求,更是顺应时代和的需求。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实践生活的理论结晶,同时也是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说教式的理论也不是高深的经

3、院式,它是人民大众的实践经验的科学。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践行者,也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既是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正是由于这种主体性,决定了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它的现实要求由人民群众的实践决定,实现程度也由人民群众来证明。人民群众接受与否,接受程度如何都直接关系到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前途命运。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基础。伟大的思想产生伟大的行动,科学的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

4、首先是精神领域的挑战。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信仰与观点,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放弃和停止过和平演变中国的企图经常有歪曲事实的报道见诸报端,诽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无疑给我们的大众化宣传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且这种国际形势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根本转变,所以我们的大众化过程必将充满艰辛。我们相信。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必将是光明的。其次是文化产业的挑战。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体的不到位、红色文化的普及还存在较大问题、红色的局限性使其功能受到限制等,都使我们的

5、宣传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大众化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其文化程度、年龄差距、地域限制等都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程度。因此在普及教育上,我们既要照顾到各个层面,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发行普及简明读物,又要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发挥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再次是生活条件的挑战。基础决定上层,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人均GDP排名还很靠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这样的国情加大了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难度。然后是社会矛盾的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也随着突显出来。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就业难等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问题,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监督的不到位等,都在客观上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