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554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调查系别:电气工程系班级:学号:姓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思想道德分析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给在校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高校学 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向 上的,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高校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 还不适应,在思想和道德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混乱与沦丧,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关键词:新生思想状态;原因分析;

2、对策研究前言: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是必要的,尤其是当90后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时,入学教育需要结合90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呈现了新的特点,因此,掌握新时期大学新生的思想状态是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基本情况1、调查对象: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一新生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二、存在问题1.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方面新生对学校和专业是

3、否满意的调查主要从学校选择的依据、专业选择的兴趣度、对专业前途认识三个角度考察。在学校选择方面,有17.46%的同学是被调剂的,而在剩余82.54%第一志愿录取学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依据父母的意愿填报;有三分之一是理想兴趣所在,并且在填报志愿时目的性明确,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于为什么选择该学校自己都不明确。在对专业的选择方面,27.2%学生对选择的专业很感兴趣,表示就读的强烈意愿,44%学生对选择的专业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专业的了解不够,24%的学生是被迫选择该专业的,剩余的4.8%对于本专业没有感觉,认为只要进入大学,读什么专业无所谓。在新生对于就业前途的估计方面,有67.7

4、4%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途充满希望,但也有15.32%学生感到困惑,担心就业不理想或不能够就业,还有14.52%的学生没有思考过就业的问题,想走一步算一步,还有2.42%的学生感到未来渺茫,情绪悲观,认为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用。2.大学生活的预期方面新生对于大学生活预期的考察主要是从理想与现实大学生活的差距、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交往三个方面着手。在理想大学生活与现实差距方面,35.43%的学生认为理想的大学生活比现实有趣、轻松、自由,29.31%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不大,22.83%的学生认为现实的大学生活更充实、有趣。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68.8%的学生表明对新环境能

5、够适应的很快,积极投入新生活,也有24%的学生感觉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时常会想起远方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有7.20%的学生对新环境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具体表现在气候的不适应、饮食不佳、睡眠失常、孤独感强等方面。在人际交往方面,有68.55%的学生能够较好地与同学相处,有31.45%的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人际交往困惑,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性。3.大学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涯规划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新生在处理学习与休闲、专业学习与综合素质提升关系方面入手。在学习与休闲的关系方面,76.92%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应该与高中枯燥、单调的学习不同,休闲玩耍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10.26%的学生表

6、示在大学仍然希望一心一意搞好学习,夯实专业基础。12.82%的学生表示高中的压力很大、学习紧张,进入大学后终于解脱了,想好好放松,好好玩玩。91.07%的学生表示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都很重要,希望既能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又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但仅有23.58%的学生对自己业余生活的规划满意。4.新生的苦恼和关注热点方面经调查统计,对大学生学业生活影响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依次是学习紧张,学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大学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新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活动、奖学金、就业分析、以及转专业相关政策四个方面。二、新生不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由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

7、90后大学新生的思想状态有积极一面,主要表现在思想活跃,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乐观向上,对学业较为重视,有成才的迫切愿望,同学间能够较为和谐的相处。但是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专业思想不稳定,空余时间管理缺乏,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的不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就业迷茫等。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学习方式转变高中学习是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高压下的学习,学生主要是以被动学习为主,重复性强,学生能够较为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大学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度发生了转变,大学授课一般是采用大课堂,人数相对较多,任课教师对纪律的要求相对较为松散;教师的流动性强,教师和学生在课下

8、缺乏交流,大学的学习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高。其次是学生角度的转变,高校伴随学分制的推行,班级的概念逐渐淡化,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和固定的课堂,学习场所相对分散;大学学习的知识量和思维的跳跃性较大,学习的科目繁多,空余时间需要加强学习;干扰因素增多,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学生活动、社会工作以及休闲娱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精力和学业专注度,大学的学习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高中与大学学习方式的巨大不同,导致了许多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了学业恐惧、焦虑感。2.生活方式转变首先是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应。大学新生是从文化相差悬殊的不同地域相聚到一个地方的,异地求学,在气候、

9、饮食习惯、语音、行为方式等方面差异导致新生对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引起学生的思乡和排他等不良情绪。大学业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大学生的空余时间比较充裕,但由于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加之社会现象向学校的渗透,带来了很多的不良诱惑,大学生普遍认为休闲生活缺乏生机和动力,甚至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是空虚、无聊,但却无力改变当前的状态。3.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际交往方式为单一学习型,且班级成员固定,语音相通,话题集中,任课教师变动小,使得交往空间相对稳定,高中学生之间的交往比较单纯简单。而进入大学之后,人际关系呈现多元化。大学的新生来自不同地域、学生在性格、思维方式、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

10、异性明显高于高中阶段,使得同学之间的相互融合难度增大,尤其是在一些来自中小城市、农村的学生身上表现明显,甚至有极少数同学出现社交恐惧心理,不愿意和新同学交谈,沉默寡言,游离在班级之外。当前的家庭结构对新生的人际交往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4.专业思想不稳定新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共识,但对于本专业的认同感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同学专业选择是父母之命或者是调剂生,对于被迫选择的专业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全力以赴,学习动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同学报考的时候对所报专业缺乏了解,等到大学之后才发现所选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相差甚远,表现出失落、反感、抵触情绪。导致专业思想的不稳定还有一个原因

11、就是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体系、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出路、以及本专业的优势、劣势缺乏一个较为权威和全面的介绍,而新生又迫切渴望知道这方面的信息,新生通过学长、老乡会等多途径“打听”信息多半都夹杂了学生的个人情绪,使得信息呈现多样化,甚至有一些都自相矛盾,这样加重了新生的焦虑心理。5.缺乏足够的心理调试能力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丰富,但是情绪的波动性和不稳定较大,尤其是新生在环境、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不适应的问题时,均会表现出一些不良情绪。而新生关于心理健康知识较为缺乏,对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够,加之,父母、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新的人际交往圈子尚未建立,没有值得信赖的心理支持体系,不良情绪不能够

12、及时地转化,如果积累较长时间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意见和建议)辅导员应抓好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关于产生新生不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从辅导员角度出发,探讨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抓好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尽快协助新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换,为将来年的发展打好基础。1.理想信念教育,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高中学生学习的奋斗目标是考大学,而这一目标实现后,很少有学生思考大学的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新生缺乏对人生思考,辅导员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新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在其指导下正确对待学习

13、,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学者、优秀的共产党员、学校的重要领导给新生做理想信念培养的专题报告。对于异地求学的新生来讲,大一是角色转换的关键时期,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于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辅导员要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困扰,寻找问题的症结,及时疏导。2.加强学业的指导大学的首要职责是学习,大学的学习在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方面与高中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要加强对新生的学业指导,解答同学们关于本专业的疑问和困惑。学习方法的介绍,辅导员在班级集中时可以给同学们详细介绍大学的学习特点以及一些常见的学习困惑和解决措施。引导学生培养和发展兴

14、趣爱好,同时,也要抓好典型性教育,对于休闲生活安排合理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学习借鉴。3.加强生活的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以及校史纪念馆,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基本概况,引导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然后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也可以引入一些反面教材,引以为戒。最后要严格管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辅导员一方面要加强生活管理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另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寝室,了解寝室卫生状态,要组织开展寝室文化节、五星寝室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生活习惯进行督查和引导。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

15、理承受力有学者研究表明,大一新生的心理年龄处于“青年中期”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缺乏社会经验,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情绪化明显,因此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重视新生的心理测评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测评的科学性,对于测评结果中有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要建立长久的跟踪培养方案。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可以依托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讲座、橱窗宣传、心理剧表演、演讲、征文等多种途径,在丰富新生课外生活的同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再者要注重培养新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引导新生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16、和问题,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承受力,培养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精神。5.分类教育,关注弱势群体新生在适应性的问题呈现多样性,学生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上均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于新生适应性教育除了制定普遍方案外,仍需要结合学生同一群体特点和个案进行分类教育。对于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攀高峰,培养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在大学的舞台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和提升自我,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信心。对于存在明显适应性问题的学生要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首先辅导员要在开学初期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开展不同群体的座谈会,并结合心理测评结果,对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确定重点教育对象后,一定要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将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要注重贯彻“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工作的出发点。新生在完成适应性过程的时间有长有短,辅导员在工作中切莫心急,要有耐心和爱心,在细致的日常工作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