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580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民生思想胡锦涛扬弃论文摘要:在21世纪,民生时代逐渐开启,胡锦涛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精华,结合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思想。一、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来源民生问题是古代中国政治家、思想家都关注的问题。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民摆在比君王更重要的位置。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也提出“天下非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唐太宗也赞成这样的观点并提出了“治天下,不以天下奉_。中国传统也把人民与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尚书

2、五子之歌中认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指出了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也对应了唐太宗的一句名言:“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载舟,亦能覆舟。”对君主和国家而言,只有善待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否则“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春秋时期的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代表人物也认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西汉初期,思想家贾谊在大政)中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

3、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系统地阐述了治理国家应以民为本的思想。历代有远见的统治者都能认识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重视,珍惜民力,减轻赋税,休生养息,奖励耕垦,兴修,推广技术,发展生产。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在位期间史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中国历代贤明统治者都已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国家兴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们大都能体谅民众疾苦,关心和重视百姓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群众的剥削和压迫,有利于缓和

4、阶级矛盾。但也要看到,这种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局限性。其重民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维护和实现其专制统治长治久安,根本起不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作用。而且统治者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利,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的人身自由,没有,不能保障人民实际拥有的和应该拥有的基本权益。同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在强调重民时也强调愚民,像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的文字狱,还有始于隋唐的“八股制度”,用愚民政策来窒息人民的反抗思想,麻痹人民的斗志。因此,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民生思想,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思想,它只是统治阶级手中玩弄的用民之道、驭民之术,是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剥削阶级“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但也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去认识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二,胡锦涛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扬弃和超越在2l世纪,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精华,进行时代创新,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思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