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616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第30卷第7期四川兵工2009年7月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王学义,代冬升,李雅峰,李铮铮(军械工程学院a.军械技术研究所;b.教练团,石家庄050003)摘要:要素独立的保障体系在未来的保障中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必须进行全要素的协同保障,才能减少保障损耗,提高保障效能的终极目标.提出了一种以保障效果均衡化为核心的协同保障思想,给出了保障需求模型,保障效能模型.以恢复单元作战能力为切入点,以解决保障方式的协同化为核心,对协同保障基本思想,基本要素,主要特点,组织实施和可行性等进行分析.关键词:信息化保障;保障思想;协同保障;均衡保障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607o7(2009)07010203随着战争双方精确打击和持续打击能力的不断提高,给双方保障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保障的有效可用时间相对减少,难度加大;二是作战单元的战争损伤是全方位的,需要军需,物资,油料,装备,医疗,卫生,通讯,交通等全面的综合保障才能起到保障作用,在持续打击状态下,任何一方面的保障不足或不同步,都会给被保障对象的战斗力恢复带来广泛影响.信息化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一种新的作战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深入研究和解决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和作战保障问题.依托网络化的保障指挥控制平台,建立集保障需求评估,保障组织管理,资源调度,保障状态监

3、控于一体的保障指挥自动化体系,达到保障状态韵实时掌控,保障资源精确输送,保障力量有效运用.目前我军的作战保障是依托相互独立的专业保障分队,在各专业保障机构的指挥下进行专业化保障,虽然在战时会将有关保障力量集中组织在一起,但仍然存在保障管理层级过多,组织结构松散,难以应对未来保障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与现代和未来战争相匹配的保障方式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作战组织与保障组织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协同为核心的作战保障思想,分析讨论了协同保障的基本内涵,保障组织模式,保障的评价模式,激励体系等问题.为我军作战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1协同保障概述1.1协同保障定义协同保障是将分

4、属于不同体系,不同业务部门的所有保障力量和资源,在统一保障指挥控制下,通过制定统一的保障策略,协调组织保障诸要素组成保障分队,协同开展适时,适地,适量,适配的保障行动,通过分队内部协同使被保障对象基本功能得到有重点救援或均衡性恢复的一种保障模式I3J.重点救援是指以人员抢救,装备抢救目标的装备保障行动,其目的是减少现场人员和装备的损失.均衡恢复是指战时保障应以形成匹配的战斗力需求为目标开展保障,使恢复后的作战单元人,食品,油料,装备,弹药等形成一种作战匹配的状态,减少保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1.2协同保障的基本内涵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

5、响而又相互合作的r1,关系l.协调保障充分利用了保障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自组织理论来解决作战环境下的保障问题.协同保障可以从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层面来理解.战略层面的协同保障是指保障必须从国家的整体利益为核tY,要充分社会化保障对军队保障的补充作用,实现保护国家资源和军事行动安全的双重目标;战役层面的协同保障是指战役行动内的所有保障力量的使用必须与作战任务,作战方向和计划相协调,不断跟踪作战决心,主动参与协调作战计划,调整组织保障行动,共同完成作战目标.一般情况下,关于协同保障的讨论更多地运用在战役层面.可以从以下3方面来理解协同保障:1)协同保障突出强调了作战保障诸要素之间存在的互相依存和共

6、生关系,通过一次有限力量和资源的协调保障行动,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有重点的和均衡的功能性恢复.通过协同保障解决长期以来的多家分散保障方式给部队作战所带来的能力恢复不均衡问题,使每一次保障行动都能使作战单元人员,食品,油料,装备,弹药等方面得到?收稿日期:20090420作者简介:王学义(1961一),男,黑龙江通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信息分类编码,管理信息可视化研究王学义,等:作战协同保障模式研究103相应的补充和救治,部队战斗力得到均衡的恢复,从而消除装备修复了却无人可用,无油可用的无效保障.2)协同保障是以保障单元为基本单位,其内部包含保障对象所需要的各种保障要素,一次保障行动由多

7、个相同或保障重点不同的基本单元构成,即同一保障要素被划分在不同的单元中,使每一个保障单元对作战对象的保障都是有效的.3)协同保障是指参与保障的专业要素在保障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致的,都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每一个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保障要素都需要其它的保障要素的协作,才能实现保障有效的目标.2协同保障的必要性作战保障的对象是一个整体,作战保障的目的在于保障和维持部队战斗力,以较少的作战兵力,资源投入达成既定的作战目标,并减小在作战过程中的兵力损失,降低战争对国家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的损害.作战保障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来源,多专业构成的开放性的,复杂的综合系统,参加保障的主

8、体是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社会群体,而且在保障的社会化前提下,这种情况将永远存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研究协调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协同保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2.1协同保障是实现保障效能的基本途径作战单元是指活动区域相同的一个作战群体,在不同时期,单元的作战任务和构成不同,保障需求也不相同.满足这样保障需求的保障分队,只能依靠动态编组,组合每种保障要素形成全要素保障能力.在讨论全要素保障效能之前,先以单要素的保障来讨论一下保障的效能问题.从保障的资源供给量(维修工作量,医疗救护量)来说,任何一次保障行动的资源供给量都是有限的,因而其效果也是一定的,虽然可提供一定限度的超量供给,但其有

9、效的作用期也是有限的.单要素保障的效能图见图1.图1单要素保障效果示意图图中tl表示保障开始时间,tl表示保障完成时间,t1表示需要保障效果消失的时间.单要素的保障效能模型具有如下形式:E.=Eo+?E.式中:.0表示保障前的效能,扎表示该要素的保障可恢复度,反映了保障的需要程度和恢复可能程度,E.表示保障提供的最大恢复效能.通常与要素类型有密切关系,当要素为结构要素时,E.0=O时,则.:0;当要素为非结构要素时,E.0=0,的值由结构要素的E决定.如人员,装备属于结构要素,卫生,油料等属于非结构要素,当人员E.:0时,表示该单元已经没有人员,其它保障要素的保障需求,如装备维修,油料,卫生的

10、需求也就没有必要了.作战单元的战斗力(综合效能)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为了简化问题,在本文中使用以下模型表示作战单元的即时战斗力水平:ED=E蛤养?E医疗?E弹药?E油料E维修E器材E防护在非协同状态下,保障的效能恢复情况见图2.到达t.时,作战单元出现保障需求.由于非协同保障状态下,各保障要素的到达时间并不协调,tl,t2,t3,t各不相同.t1时要素1到达并实施保障,保障后作战单元的效能有所恢复,但受其它要素的影响,综合恢复效果不明显,作战单元综合效能继续下降,各种保障要素只能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保障,如果各项保障行动不能到达同步状态,作战单元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最终将消失,保障行动

11、失败.,一要素I,?.-要素2一要素3.,/;一综合技能.图2多要素非协同保障效果示意图因此,要实现保障的有效性,必须使各保障要素采取协调有序的保障行动.协同组织保障行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2.2协同保障是实现保障组织行动有效性的基本措施保障行动的有效性是考验保障行动能否实现的重要指标.即使采取了协同保障行动,但没有采取组织结构的协同行动方式,也可能导致保障行动的失败.保障行动是现代战争打击的重点目标,每一次保障行动的本身都会有所损失.要避免损失导致的保障要素丧失,就要避免出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情况.在协同保障中强调一次保障行动,由若干个行动基本单元组成,每一

12、个保障要素都被分解到这些单元中,每个单元都具备完整的保障功能要素,每个单元采取协调的保障行动.这样即使一个单元受损,不会对保障行动造成毁灭性的伤害,保障仍然是有效的.协同保障组织公式如下(最小损失分组法)Es:E=El+E2+E3+E式中:E表示保障的总体效能,E,表示各保障基本单元提供的效能.在保障基本单元损失的前提下,最终到达的保障基本单元仍能够使保障对象得到定量,全面恢复.此时整体保障效能介于100%的保障和O%的之间.也就是说即使保障基本单元到达了10%,也能使保障对象得到10%的全面,均衡恢复.采取协同保障行动能保证的保障效果在0和最大值之间.未来战争下的作战保障需求状况千变万化,没

13、有一成104四川兵工不变的模式,需要现场解决的问题很多,还会经历很多保障计划,保障任务之外的路遇型保障需求,也有很多一种保障力量要素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保障要素间的知识协同,技能协同,人力协同_6J和物质协同,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保障分队的自组织,自学习来适应和解决保障问题.2.3协同保障的组织实施1)建立高度权威的协同保障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组织实施协同保障,首先要建立高度权威的协同保障指挥机构,实施集中统一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保障力量凝聚为一体,才能实现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使用,才能协调一致的开展保障行动.2)建立具有实时指控能力的可视化网络指挥平台,实现实时指挥调度网络

14、化的实时指挥平台,为实施协同保障提供了一个发挥作用的舞台.未来战争条件下,保障对象会随时发生变化,派出的保障分队任务会随时被调整,行动路线也会随时被调整,不同的保障分队可能在战场被重新组合,执行新的保障任务,必须有一套具有实时监控,调度和指挥能力网络为支撑,通过指挥和信息沟通实现系统级的协同保障.3)建立具有动态重组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保障力量体系,适应动态变化的需求未来作战保障面对的是一个变化莫测的需求环境,保障对象和保障重点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随时带来保障分队的任务变化,保障内容也会和预定方案存在差异,保障分队也会出现战损,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建立一种动态重组机构和知识传播与学习机制,以充分

15、利用战场遗留资源,通过重组和知识的传播,最大限度地完成保障任务.为此,要建立规范化的物资识别体系,在和平时期要注意知识和技能种源的培育工作,建立知识学习和知识传播平台,培养保障人员的学习能力;在战时的人员上组配,要注意各种知识种源的配备工作,使团队的知识和技能覆盖保障对象的保障需求,以提高保障单元的灵活性.4)建立配套的训练体系,实现专业和集中的有效统一开展保障基础建设,解决专业化训练与协同训练的统一问题.协同保障并没有忽略对保障的专业化的重视,反而强调了保障要素的专业化特征.各种保障力量可以在现有的专业化保障体系下,开展专业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强化协同保障训练.只有建立起这种13常化的运行机制

16、,才能在战时的保障行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平时的训练协同训练,使其成为保障人员的一种潜意识.5)加强军地协同基地建设,开展协同训练,实施高效稳定不间断的保障现代战争具有持续时间缩短,突发物资损耗大,保障工作量大,保障专业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主要通过战役储备,国家战略储备和军队的保障机构来解决,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物资的储存寿命的有限性和适用性问题,巨额的储备带来的是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只有适度的军事储备和预储于民的协同储备模式才是解决战争需求的根本途径.部队保障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战时保障需求问题,地方力量参与保障必须采取平战结合的方式进行,地方保障力量既要成

17、为平时保障中心,更要成为战时保障支援中心的主要协作力量,需要经常开展背景下的以部队保障体系为核心,有地方力量参加的保障协同训练,使各种保障力量熟悉协同保障组织和运作机制,在战时发挥有效的保障作用.2.4协同保障的激励体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战时,个人的力量更不可靠,必须依靠团队的积极协作来完成任务.保障分队是一个社会群体,必须考虑建立协同保障模式下的群体激励问题:1)以群体激励为主,以个人激励为辅.群体激励不是一个集体三等功,而是使一个团队每个人都相当于获得了一个三等功,这样才会使每一份工作都不会被忽视.一捆稻草压弯了腰,并不是代表最后一棵稻草的作用最大,每一棵稻草都应该受到一样的重视,第一

18、棵稻草被压变了形,更应该受到重视.集体奖励应高于同级的个人奖励.2)消除等级指标奖励制度,通过设定奖励标准,取代指标,凡是符合标准的都应进行奖励.3)建立均衡平等的利益,资源分配体系.战时作战保障力量的来源多种多样,能否使他们发挥主动性,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均衡平等的利益和资源分配体系,防止出现亲疏不等的现象.3结束语本文对协同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其目的是提高作战保障的综合效能,以便能够很好地适应信息化战争突发性,快节奏的保障需求特点,对于提高我军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王学义,张伟,马维宁.协同保障的组织协同与效能协同J.兵工自动化,2008,27(4):2122.王学义,刘伟.协同保障浅谈c/中国兵工学会第二届维修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王学义,刘伟.协同保障一体化作战条件下的保障方式J.兵工自动化,20o5(9):2122.MBA百科智库.协同理论EB/OL.2009613.http/wikimablibcom/wiki.赵武奎.装备保障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翟耘峰.协同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J1J1jJL二L!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