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624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 民族认同的影响 学 院: 教育学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毕业年限: 2012年 学生姓名: 张志杰 学 号: 200841000241 指导教师: 赵国军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士学位申请人 张志杰指导老师 赵国军摘要 内隐自尊和民族认同都是当前心理学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自从A.G.Greenwald等人(1995)开创性地提出内隐自尊的概念以后,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内隐自尊逐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是当今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21世纪

2、我国学者开始对内隐自尊从不同角度进行实证研究。民族认同研究与20世纪60年代兴起,由于民族认同既会对国家和地区稳定产生影响,也会对个体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造成影响,西方许多国家都较早开始关注少数民族的认同问题,21世纪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随后关于民族认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继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把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的研究结合起来,探讨了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回族大学生普遍具有内隐自尊效应,表现出在无意识层面对自身评价有更强的积极倾向;同时内隐自尊在性别因素上呈显著差异,而年级和专业两个因素上差异不显著。(2) 回族大学生整体认同

3、状况积极,既有较高的本民族认同,又有较高的中华民族认同;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高度正相关,并且本民族认同高于中华民族认同。(3)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得分与民族认同得分总体相关不显著;民族认同高、低分组与内隐自尊高、低分组的差异不显著。关键词 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民族认同1.问题的提出1.1问题的提出、选题意义及价值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促进民族繁荣。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群体,被广泛关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异地上学,与各个民族群体混合居住,通常认为, 被个体或者群体所建构和

4、赋予的意义是构成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这其中首先体现出认同的建构性特点。认同并非是个体或者群体所固有的特质, 而是在特定的、具体的社会文化情境中通过人际、群际间的相互作用而得以建构、解构和再建构的过程与结果。因此,面对新的环境,回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我所在民族群体与其他民族群体的认同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纵观自尊的研究,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外显的自尊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民族认同影响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因此,本研究试图以回族为例,从内隐自我的研究来探讨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内隐自尊的研究(1)自尊的含义 自尊(Self一esteem)作为社会心理学、发

5、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引起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要比我国早。Wi11iam James于1890年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自尊进行论述,将自尊定义为通过比较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来确定的一种自我感觉。而RogerS认为,自尊是指自我态度中的情绪和行为成分。 Cottle认为。自尊是指个人在“积极”与“消极”维度上的价值判断。Lawrence认为,自尊是指儿童对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总特征的情感性评价。而Steffenhafen则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知觉的总和,其中包括他的自我概念(心理的)、自我意象(身体的)和社会概念(文化的)。国内学者也对自尊做出了大量界定,如朱智贤认为

6、:“自尊是指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作的评价。”林崇德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我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林传鼎、陈舒永、张厚粲等则认为: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它是自我意识中的核心要素,也是人格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尊感强表示肯定自己、信任自己、看重自己,自尊感弱表示否定自己、轻视自己。一般地说,自尊感强的人较富有独立性,自尊感弱的人独立性较弱。自尊感强弱与对别人的态度也有一定关系,对自己采取肯定与信任态度,对别人态度也常如此。对自己不肯定、不信任,对别人也易采取不信任态度。综

7、上所述,自尊可以概括为对自我评价的情感性体验,自尊是由自我评价引起的,是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由于自我评价及其情感体验有正负之分,因此,学术界的自尊概念也常有积极消极之分,即高自尊与低自尊。(2)内隐自尊的研究方法要研究内隐自尊,首先要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测量。由于内隐自尊是无意识的,对其测量多采用间接的方法,以避免自我展示、自我增强等意识作用的影响。内隐自尊早期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阈上态度启动任务(内隐自尊表现为,在知觉阈限以上呈现的与自我相关的启动词,使得被试对积极词的反应快于对消极词的反应)、阈下态度启动任务(内隐自尊表现为,在知觉阈限以下呈现的与自我相关的启动词,使得被试对积极词的反应快于对消

8、极词的反应)、Stroop颜色命名任务(内隐自尊表现为,对自我积极句子的颜色辨别快于对自我消极句子的颜色辨别)、内隐自我评价调查(内隐自尊表现为,自我态度启动后,对积极词的提取易于对消极词的提取)、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内隐自尊表现为,个体对自己的姓名首字母和生日数字的偏好)、词汇完成测验(内隐自尊表现为,在自我认同的启动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残缺词补全成正向词)、自我统觉测验(内隐自尊表现为,个体对不同人脸图片“偏好程 度”的排序和“与自己相似程度”的排序具有高度的正相关)。Greenwald在1988年提出内隐联结测验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在

9、内隐联结测验(IAT)中,内隐自尊效应表现为,被试对自我词一积极词的联合任务反应较快,对自我词一消极词的联合任务反应较慢。外部情绪性任务中,内隐自尊它表现为,被试对彩色目标词汇包括自我词和非我词进行颜色判断时,个体对自我词与具有积极性质的按键事先形成条件反射的联合任务反应速度较快,对自我词与具有消极性质的按键事先形成条件反射的联合任务反应速度较慢。Jennifer K.Bosson,William B.Swann,&James W.Pennebaker采用上述六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内隐联想测验、阈下态度启动任务、阈上态度启动任务、Stoop颜色命名任务、内隐自我评价调查、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

10、测量个体的自尊,并对各种测量方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阈上态度启动任务和stoop颜色命名任务外,其他测量方法都表现出较好的内在一致性(0.49一0.88);但对于重测信度,较为理想的只有内隐联想测验和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0.69,0.63,0.53)。目前,国内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来测查内隐自尊的比较多,很少有人用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测量内隐自尊,鉴于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有较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本研究对内隐自尊的测量采用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 首字母和生日偏好任务有两种测验方式:一种方式是要求被试在一个Likert式量表上26个字母或一定范围内的数字的偏好程度进行

11、评价,然后用被试对其姓名首字母或生日数字的自评分数减去他评的平均数,其差值作为该被试内隐自尊的指标;另一种方式是同样要求被试在一个Likert式量表上对26个字母或一定范围内的数字的偏好程度进行评价,但用某被试对其姓名首位字母或生日数字的自评分数减去该被试对所有字母或数字评价的平均数作为其内隐自尊的指标。研究以人们对姓名的首字母和末字母的平均偏好程度(均减去对字母的一般评价)的相关作为其内在一致性的指标,发现其相关为0.57。尽管目前测量内隐自尊的方法有多种,但结果都不太一致,很多测量方法的信度、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多不太理想。这表明很多现有的内隐自尊测量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内隐

12、自尊可能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结构。不同的测量方法触及到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个侧面,有的直接测量到了个体对自我的内隐态度,如IAT,而有的测量了自我态度的结果,如工IPT(首字母偏好任务),因而间接性更加明显。(3)内隐自尊的研究进展内隐自尊的概念从提出至今只有十多年时间,但发展迅速。内隐自尊受到研究者日益广泛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内隐自尊的性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内隐自尊与其他社会认知结构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其中有的研究可能同时涉及多个方面。Greenwald,A.G& Farnham,S.D.以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工具,对内隐自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隐

13、自尊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自我态度效应,与他人相比,个体更倾向于将自己和积极事物相联系。国内研究者以相同的工具进行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研究结果。Bosson等人采用六种方法对内隐自尊的测量表明,内隐自尊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自我态度效应。关于内隐自尊的性质,现有的研究取得了一致的研究结果。内隐自尊一经提出,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Greenwald & Farnham运用实证性因素分析对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二者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低的正相关。Smith研究发现内隐自尊比外显自尊高时,外显自尊通常不稳定,而外显自尊比内隐自尊高时,外显自尊相对稳定。Schimmack

14、,U. Diener,E.以姓名字母偏好任务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显自尊可以有效预测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无显著相关,证明这两种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同。国内蔡华检以IAT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和外显自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结构,两者之间只存在低的正相关。耿晓伟、郑全全也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关于内隐自尊的稳定性问题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相一致,有的研究发现内隐自尊是相对稳定的结构,只能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改变,而有的研究发现内隐自尊具有情境性,与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认知资源、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有关。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

15、、行为等的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内隐自尊的研究趋势。Spalding和Hardin发现,当处于压力情境时,高内隐自尊者比低内隐自尊者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焦虑:高内隐自尊者,无论处于压力情境与否,均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焦虑。De和Peter调查了内隐自尊与各类社交恐惧症的关系,发现高焦虑被试的内隐自尊得分较低。蔡华俭对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抑郁个体的外显自尊低于正常个体,但两者的内隐自尊差异不显著。对抑郁个体而言,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两类个体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说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组合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关。付春江关于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研究也

16、发现了类似的结果。杨福义、梁宁建关于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研究发现,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组合状况不同,前者有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的倾向,后者有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的倾向。问题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心理健康的其他指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Greenwald,A.G& Farnham,S.D.的研究表明,内隐自尊越高,越能抵御和缓冲外界环境对自尊的威胁。Pelham& Hetts的研究表明当人们遭遇失败体验后,内隐自尊对个体的自利判断倾向,即白发的不太为社会所偏好的行为具有更好的预测效度。Bosson等人的研究发现被试的内隐自尊与其所受到的评价显著相关

17、,高内隐自尊的被试在自尊,自我胜任力 (Self-competence)和自我确定性(Self一certainty)上都获得高评价。这说明内隐自尊不仅影响非言语行为,也会对言语行为产生影响。可见,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行为等的关系受到外显自尊的调节作用,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对应关系或组合方式与心理健康和行为有关。内隐自尊与其他社会认知结构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表明,内隐自尊与身份认同、偏见等有关。 Aidman,Eugene V.&Carroll,Steve M.在内隐自尊、性别认同和性别态度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的内隐性别偏好可以由内隐自尊、内隐性别认同及其交互作用加以预测,而被试自我报告的

18、性别认同和外显自尊则没有预测作用。 Shelly D.F.的研究发现高内隐自尊的个体比低内隐自尊的个体更为偏好他们的性别和种族。Greenwald等的研究反映了内隐自尊与相关的社会认知结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2.2 民族认同的研究(1) 民族认同的含义“民族认同” (national identity) 的概念衍生于民族研究领域的 “认同”涵义。认同(identity),最初源于哲学中两事物相同时“甲等于乙”的同一律公式。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一词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指“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也即社会群体成员在认识和感情上的同化过程。但在辗转使用中,“认同”又在原义外稍

19、稍偏离,衍生出另一种涵义,可将其概括为:“社会成员对自己某种群体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认同产生于社会交往中,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都会在彼此交往过程中因某些共性而产生认同。一般来讲,认同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辨别和取舍,从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将自己和他人归属于某一特定客体。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职业、身份、国家制度等通常是认同的媒介。关于“民族认同 (national identity)”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大心理学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展开研究,所确定的民族认同的结构和问卷维度也各不相同。P

20、hinney是美国心理学领域民族认同的重要研究者之一,她认为民族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对民族的归属感和承诺、对民族的积极评价以及对民族活动的行动卷入。Carla等认为,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L引Drew Nesdale&Anita s.Mak.认为民族认同有广一义和狭义两重含义。广义的民族认同是指对某一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即国家认同。狭义的民族认同是指一国之内的各个民族对各自民族文化的认同,即族群认同。我国学者高永久认为,民族心理认同是该民族群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对本民族归属感和感情依附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孙九霞将民族认同界定为,民族成员对自我身份归属的认

21、知以及在心理上的依附感。张诗亚指出,所谓的民族认同实际上便是找准独特的民族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就民族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独特性。此处张诗亚所指的民族认同暗含了这种独特性给个体带来的白豪感、安全感、价值感和尊严,因此是侧重于民族认同的情感支持功能的。史慧颖在综合了国内外民族认同定义的基础上指出,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个体对自己既作为单一民族成员身份、同时也作为国家民族成员身份双重承认的和谐统一。 (本研究所述民族认同取自史慧颖的定义)。(2)民族认同的结构史慧颖在总结了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族认同包括两个层次、三个成分,两个层次指中华民族认同和本民族认同。三个成分指,一是归属感和

22、民族自豪感(简称为“归属感”),二是对民族文化的评价(简称“文化认同”),三是对民族社会状况的评价(简称“社会认同”)。归属感:包括对民族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民族归属感指个体对所属民族群体的强烈从属和依恋情感。民族自豪感指个体对所属民族感到骄傲、快乐、满意或满足的总体情感。文化认同:对民族文化因素的积极态度,包括对民族信仰、风俗礼仪、语言文字、餐饮服饰、历史以及整体文化的积极评价。社会认同:对民族社会状况的积极态度,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教育、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积极评价。史慧颖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结构层次全面、清晰。本研究采用史慧颖根据对民族认同的结构划分。(3)民族认同的研究

23、方法 问卷法目前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大多采用的是问卷法。Phinney根据其提出的民族认同结构编制了包括14个题目的民族认同测量量表。该量表用以测量民族认同的三个方面归属感与对本民族群体的态度(包括5个项目,如: “我对本民族及其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民族行为与习俗(2个项目,如:“我参加本族群的文化习俗活动,如特殊食物、音乐或风俗”),基于探索和承诺的民族认同获得(7个项目,如:“我非常了解本民族及其对自己的意义”)。采用四点量表记分,选择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把14题的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数即为民族认同得分,得分从1分到4分,即从极低民族认同到极高民族认同。量表测量的三个方面虽然

24、在概念上是分离的,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变量进行分析,标志着对本族群的积极情感、参与性和忠诚。在后来研究的基础上,Phinney删除了其中的2个题目并做了稍微修改,现在的量表包括12个题目,包含两个因素:个体对自己民族身份意义的探索(5题,如:“我花时间想要对本民族更了解,比如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风俗”)和个体对本族群的肯定、归属感(7题,如:“我很高兴成为自己族群的一员”)。量表的记分和以前的相同。除 Phinney自己外,其他研究者也使用该量表进行了民族认同研究,MEIM被认为是使用范围很广和很有效的民族认同测量量表。国内万明钢、陈晶、秦向荣、史慧颖等也主要是参考Phinney的量表编制自己

25、的问卷,通过问卷法进行的民族认同研究。投射法投射法用于民族认同研究始于早期的clark和clark所做的经典研究黑人自恨(Black Self一hatred)研究。研究调查了3一7岁黑人儿童的颜色喜好 (color preferences)。要求儿童在一幅画上涂上同他们自己皮肤一样的颜色或者他们想成为玩伴的孩子的皮肤颜色。结果发现黑人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黑人,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黑人儿童身上的白人导向(喜欢与白人有关的事物)现象。后来他们又做了洋娃娃偏好(doll preference)研究。研究中让儿童被试通过用白洋娃娃或黑洋娃娃来回答问题,比如:给我一个好(洋)娃娃,给我一个坏(洋

26、)娃娃,给我一个有好颜色的(洋)娃娃,给我一个象你的(洋)娃娃。通过这些投射测验,Clark和Clark得出结论:黑人儿童可以正确地进行自我认定,但是他们对白皮肤存在着明显偏好,同时对于自己的皮肤颜色存在着消极态度。此为民族认同研究历史上的经典研究,对后来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实验法实验法在以一般群体为对象的社会认同研究中用得较多。Sherif等和Tajfel均通过实验法证明了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歧视现象。Ng和Sachdev等(1984,1985)通过实验发现了高权力群体对低权力群体的歧视行为。Arbona等(1999)通过对黑人儿童和拉丁裔儿童(n=330)的实验(包含本

27、少数民族认同、双亲在场及同伴负面行为影响三个实验因子),发现本民族认同能预测黑人儿童对斗殴的态度,民族认同越高的儿童,越采取友好行为。实验法由于变量控制严格、因果关系清晰,有助于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因此受到高度推崇。但由于民族认同所涉及到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用此方法展开民族认同的研究还不多。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强调在自然情境下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对所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田野考察法同心理学中的现场研究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田野调查法有助一于了解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及容易收集重要的、相关的背景资料。田野调查法 (Field work),又称为实地调查法,或田野工作法

28、,它是实地观察各民族社会的方法,是所有从事各种民族问题研究的人十分重视的一种方法。民族学工作者认为只有通过田野工作,才能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验证有关假设。田野工作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根据,许多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心理学家甚至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问题时,都开始、而且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田野调查法。1.2.3民族认同与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民族认同与自尊(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相对比较丰富,国内还比较少。在 Clarry Lay&Maykel verkuyten的研究中,他用“我是谁”的问卷分别调查移民到加拿大和在加拿大出生的华人青少年,发

29、现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青少年更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些青少年的集体自尊与个人自尊呈正相关,而且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青少年有更强的集体主义精神。Rosemary E. Phelps,Janice D. Taylor,Phyllis A. Gerard一项关于黑人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非裔美国大学生在民族认同、文化不信任方面与非洲本土大学生、西印度/加勒比地区大学生的得分有显著差异,但三组黑人大学生在自尊项目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Gaylord-Harden,Noni K.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减少非裔美国青少年内部症状问题上,民族认同和自尊起着重要作用。自尊和民族认同调节了社会支持与抑郁之间的关

30、系。抑郁和民族认同可以更多地解释男性的社会支持作用,而自尊更多地对女性产生影响。Shelly D. Farnham的研究发现高内隐自尊的个体比低内隐自尊的个体更为偏好他们的性别和种族。也就是说,高内隐自尊的个体本民族认同更高。Jongil yuh对多民族地区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自尊、自我认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民族认同与自尊呈正相关,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总体呈正相关,民族认同的发展与社会背景有交互作用。 Umana-Taylor,Adriana J.采用横断研究调查了拉丁裔青少年的自尊、民族认同与文化取向调解和缓和歧视与抑郁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民族认同明显地预测了男孩和女孩更高水平的

31、自尊,自尊部分调节知觉到的歧视和青少年的抑郁症。 Billie P. Terrell研究了自尊和教养态度对非裔美国父亲民族社会化和民族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民族社会化和民族认同不能预测自尊,但民族社会化、民族认同、自尊与培养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教养态度关系显著。卢瑶、陈宜、张庆林等认为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可以提高自尊,增加心理归属感,可以促发少数民族青少年亲社会态度的形成。已有研究对自尊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但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多数研究者认为民族认同对个体自尊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不少实证支持。1.3 研究目的1.3.1理论意义通过调查了解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和民族认同状

32、况,更有利于人们了解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和民族认同现状。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建议及对策,进一步丰富民族心理的研究。1.3.2实践意义民族认同对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者总是利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破坏民族团结,企图将民族自治区域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他们的手法之一就是在民族意识上大做文章,制造民族之间的文化心理冲突,挑起民族仇恨和纠纷。从小受到本民族文化熏陶的回族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主流文化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内隐自尊的相互关系,就更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巩固民族团结

33、的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民族认同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关系,还有利于促进回族民众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在生活的具体实践中,为回族学生在群体适应上提供指导和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和其他各民族同学团结生活。2研究1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特点研究2.1 被试被试均为西北师范大学回族在校本科学生,均自愿参加测验。实测150人,经过仔细筛选,剔除测验数据不合格者8人,保留有效问卷142份。被试的详细情况见表2-1。表2-1 研究一被试分布类 别别性别男 女47 95大 大 大 大一 二 三 四44 42 31 25教 心 学 物 外 思育 理 前 理 语 想学 学 教 政 育 治7 26

34、55 14 12 28合 计别142专业年级2.2 研究工具陈敏燕、史慧颖、陈红对“首字母和生日数字偏好测验”进行修订,形成“姓氏偏好测验”来测量汉族大学生被试的内隐自尊。该方法以问卷形式呈现,让被试对这些汉字进行7级评分,1为非常讨厌,4为中立态度,7为非常喜欢。比较被试对自己姓氏汉字以及生日数字的评价等级与其他汉字和数字评价等级,二者相减即为内隐自尊的指标。该方法的重测信度为0.895,在0.01水平上显著。预测时与生日数字偏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935,在0.001水平上显著。鉴于“姓氏偏好测验”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修订了“姓氏偏好测验”,形成“回族姓氏偏好测验”,用来测量回族大学

35、生被试的内隐自尊。修订后的回族姓氏偏好测验的Cronbach 系数为0.972,分半信度为0.798,说明测试题目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3 研究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与个人背景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等)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特点。2.4 结果2.4.1描述性统计结果比较被试对自己姓氏汉字的评价等级与其他汉字的评价等级,二者相减即为内隐自尊的指标。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2。2-2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特点研究2-2-1内隐自尊分 * 性别性别MeanNStd. Deviation男2.3830471.939

36、89女2.0105951.64054Total2.13381421.747252-2-2内隐自尊分 * 年级年级MeanNStd. Deviation大一2.3182442.04340大二1.8810421.71368大三2.0968311.46867大四2.2800251.59478Total2.13381421.747252-2-3内隐自尊分 * 专业专业MeanNStd. Deviation教育学1.857171.21499心理学1.8846261.55761学前教育2.3091551.88437物理2.5714141.28388外语2.7500121.81534思想政治1.607128

37、1.85271Total2.13381421.74725从表2-2可以看出,内隐自尊现象在回族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在性别、年级、专业分类中,回族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现象。这些群组间是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待下一步检验分析。2.4.2人口变量上内隐自尊的差异检验(1) 不同性别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差异对不同性别回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进行差异分析的结果见表2-3。2-3不同性别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差异性别NMeanStd. DeviationStd. Error Mean内隐自尊分男472.38301.93989.28296女952.01051.64054.16832从表2-3可以看出,男生和

38、女生的内隐自尊的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在无意识层面下,男生对自己的评价要高于女生。(2)不同年级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差异表2-4不同年级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差异内隐自尊分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Between Groups4.75831.586.514.673Within Groups425.7001383.085Total430.458141由表2-4可知,不同年级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专业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差异表2-5不同专业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差异内隐自尊分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Between

39、 Groups18.84453.7691.245.291Within Groups411.6141363.027Total430.458141从表2-5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的组间差异不显著。3 研究2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特点研究3.1 被试 同研究一表2-1所示被试3.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史慧颖编制的少数民族认同问卷,分为本民族认同问卷和中华民族认同问卷两个部分。前者包含三个因子,分别是: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归属感和社会认同;后者包含二个因子,分别是:对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该问卷共24个题项,本民族认同分问卷13题,中华民族认同分问卷11题,并将这些题项混合

40、,随机排列。问卷采用5点Likert量表法(1=很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很符合)。在施测中让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评定与各题项的符合程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系数为0.829。其中本民族认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80,中华民族认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71,且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问卷是基于文献综述、开放式调查、专家评判和个案访谈等多种研究的结果,经过专家评定以及多人对问卷题目通俗性、明确性进行检验,因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民族认同问卷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民族认同维度结构与理论构想基本一致,该问卷具有较

41、好的结构效度。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3研究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回族大学生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与个人背景变量(性别、年级、专业等)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回族大学生群体民族认同的特点。3.4 研究结果3.4.1描述性统计结果(1)全体被试数据整体描述性统计结果对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调查数据从整体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见表3-1。表3-1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本民族认同1413.545.084.4594.35118本民族归属感1422.335.003.9131.74976本民

42、族文化认同1423.294.864.2394.36234本民族社会认同1412.675.003.9645.58242中华民族认同1422.004.553.7964.46907中华民族归属感1421.604.003.5183.46808中华民族文化认同1422.004.833.8216.54817Valid N (listwise)141从表3-1可以看出,在各维度上,被试的平均分得分高于3,说明从总体上看,被试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不过被试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得分最高,得分为4.2394;被试对中华民族归属感的认同最低,得分为3.5183。3.4.2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相关及

43、差异检验(1)全体被试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及其各维度间的相关及差异检验被试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取题项的平均分。用Pearson相关计算分量表间及其相应维度间的相关。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被试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得分进行差异检验。同时,对两个分量表的维度也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本民族社会文化认同取本民族社会认同维度和本民族文化认同维度题项的平均分 (Mean=4.1018)。表3-2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比较tr15.4740.256本民族认同分问卷中华民族认同0.1645.765本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归属感维度0.1115.248本民族社会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认同表3-2表明,被试

44、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本民族归属感和中华民族归属感、本民族社会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认同之间均呈高度的正相关。同时,两个分问卷及其归属感维度间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其中被试本民族认同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中华民族认同的得分,而被试对本民族归属感的得分与对中华民族归属感的得分差异不显著,被试对本民族社会文化的认同得分与对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认同的得分差异不显著。4研究3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内隐自尊的相关研究4.1被试同研究1表2-1所示被试4.2研究工具内隐自尊问卷同研究1。民族认同问卷同研究2。4.3研究过程 探讨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4.4 结果4.4.1回族大学生民族认

45、同及其各维度与内隐自尊的相关表4-1回族大学生内隐自尊与民族认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Sig. (2-tailed)Pearson Correlation内隐自尊*本民族认同 -.002 .980内隐自尊*本民族归属感 .014 .865内隐自尊*本民族文化认同 .035 .675内隐自尊*本民族社会认同 -.094 .267内隐自尊*中华民族认同 -.129 .125内隐自尊*中华民族归属感 -.014 .886内隐自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149 .077由表4-1可以看出,本民族认同及其社会认同和内隐自尊之间呈负相关,本民族归属感与本民族文化认同和内隐自尊之间呈正相关;中华民族认同及其各个维度与内隐自尊之间呈负相关。但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与内隐自尊的相关都不显著。4.4.2民族认同高、低分组与内隐自尊高、低分组的比较分别取本民族认同、本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和内隐自尊得分最低的27%被试和得分最高的27%被试分别组成各维度的低分组和高分组,对各条件下高分组和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