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701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 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苜蓿中含有叶蛋白、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膳食纤维、香豆素等生物活性成分,综述了苜蓿中的这几类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在从事苜蓿的生产、应用研究

2、中,应充分重视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药用功能的研究,以提高苜蓿的应用价值。关键词 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55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22-0223-0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苜蓿的茎、叶中含有包括矿物营养素在内的50多种营养物质及未知生长因子,其营养成分比其他植物丰富许多,被称为万能植物。紫花苜蓿富含优质膳食纤维、食用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包括VB、VC、VE)、10种有益的矿物质以及皂苷、黄酮类、类胡萝卜素、酚醛酸等生物活性成分。苜蓿由于营养成分丰富,作为良好的天然植物资源受到重视。紫花苜蓿(Medicago sa

3、tiva L.)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经济杂草资源开发领域内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国内外对紫花苜蓿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对苜蓿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苜蓿提取物的应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苜蓿叶蛋白、苜蓿皂苷、苜蓿多糖等提取物的研究已成为苜蓿研究的热点。1苜蓿叶蛋白对苜蓿蛋白质的食用价值研究主要集中在叶蛋白方面。英国20世纪80年代就在苜蓿叶蛋白的基础上提出可直接食用的苜蓿叶蛋白(Edible Alfalfa Leaves Protein,简称EALP)。贺玉薇等(2003)在第2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上提出,苜蓿叶蛋白是从青绿茎叶中提取的富含蛋白质的浓缩物,其成分

4、为:蛋白质50%65%,脂肪15%30%,灰分0.5%1.5%,碳水化合物5%20%,粗纤维0.5%1.5%。苜蓿叶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且组成均匀,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成人氨基酸模式,尤其富含赖氨酸,含量高达5.6%7.4%,对我国以谷物为主食的膳食结构,可以有效补充赖氨酸。E A Fasakin(1999)报道,苜蓿叶蛋白中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比谷类叶子中分别高2030倍和45倍。谭增权等(2005)利用直接加热法提取了不同生育期的苜蓿叶蛋白,并对其进行了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苜蓿叶蛋白较适合少年的需要,其中初花期叶蛋白的营养价值最高。刘青广等(200

5、5)应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以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对苜蓿叶蛋白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并与4种叶蛋白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叶蛋白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6.30%70.54%,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EAA)占总氨基酸量的40.00%40.60%,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为78.5285.76,其叶蛋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优质植物蛋白。1.1叶蛋白提取苜蓿是最重要的提取叶蛋白的原料植物,1hm2苜蓿茎叶可提取2 7503 805kg蛋白质,比大豆高1.8倍,主要氨基酸比大豆多67%。在工艺提取中,苜蓿

6、叶蛋白的产量远远超过籽实蛋白的产量。从苜蓿叶子中分离叶蛋白,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法国就拥有商业性生产规模最大的苜蓿公司。苜蓿中叶蛋白不仅含量高、提取时易分离,而且机能性好(即其保水性、乳化性、胶质形成性)、溶解性好,易加工。但苜蓿叶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才刚刚开始。叶蛋白生产通常包括汁液提取、蛋白絮凝与分离、纯化以及干燥等工艺流程。其中絮凝最为关键,絮凝方法不同可将叶蛋白提取分为:加热法、有机溶剂法、盐析法、酸碱法、碱提膜过滤法、发酵法。此外,还有超滤法、电渗析浓缩法、结晶和重结晶法、生物酶法等,但都不成熟,处于探索阶段。吴万灵等(2006)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

7、数进行优化,得出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值6、打浆时间3min、加水倍量2.5,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33.1%,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为1 200g/g。阎娥等(2006)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和不同组合的酸化、碱化方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研究发现:用不同浓度硫酸铵对苜蓿汁液处理,随着浓度的增加蛋白沉积量随之增加,用30%的硫酸铵苜蓿叶蛋白沉积最多;采用加热、加醇复合处理效果比单一酸碱处理效果好;优化处理组分析表明采用30%硫酸铵提取苜蓿叶蛋白效果最好。李秀花等(2006)通过对紫花苜蓿和洋槐叶蛋白进行不同方法的提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处理叶蛋白的产量和粗蛋白的含量、粗蛋白的提取率

8、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碱化处理和直接加热处理。用乙醇作提纯剂对进一步提高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效果显著,而且90%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洋槐叶LPC产量明显低于紫花苜蓿。1.2叶蛋白的应用苜蓿中矿质元素全面而丰富,例如苜蓿富含铁,常食能改善人群铁营养状况;富含钙元素和磷元素,可促进骨骼和体格发育,该现象已在动物试验中得到了证明;锌元素的含量也高;苜蓿芽中还含有较多的硒元素。苜蓿中维生素种类全面且含量丰富,例如VA、VD、VK,特别是VK的含量甚高,有凝血作用和抗坏血病的功效。沈小燕(2002)通过对体重为150g左右的生长期Wistar大鼠进行试验,得出苜蓿叶蛋白可提高高脂血症大鼠血浆GSH-Px

9、(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D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表明苜蓿叶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具有降低高脂日粮对血浆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含量的作用,血浆LD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血浆HDL-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略有上升,表明苜蓿叶蛋白可以调节血脂,增加血红蛋白含量的,且增加的幅度与添加ALP比例有关。薛林等(2006)对苜蓿提取叶蛋白后的副产品残渣和棕色液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残渣的营养价值与青稞(草)、大麦秆、小麦秆和玉米秸秆基本相当,可作为饲料直接饲喂家畜,同时还可以加工成草饼、草粉、草粒或草块等或进行青贮处理作为青贮饲料

10、;其次,残渣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提取膳食纤维素,开发试制膳食纤维产品。棕色液中氨基酸比较齐全,含有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可以直接供牲畜饮用,同时也可以作为肥料用来浇灌农作物。2苜蓿皂苷苜蓿皂苷是从苜蓿中提取的具有独特生物学性质的活性物质,是由糖中羟基或非糖类化合物的羟基以缩醛链(苷链)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物,其结构为五环三萜烯类化合物(胡明等,2006)。苜蓿中皂苷含量为2%3%(张春梅,2005)。国内外学者对苜蓿中皂苷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定性定量分析报道较多。2.1苜蓿皂苷的提取何云(2005)报道,苜蓿中皂苷的含量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试验证明,3个不同品种的苜蓿在发芽时的皂苷浓度从1.55

11、%到7.27%不等,皂苷的含量在发芽后迅速升高,在发芽后第8天达到稳定。秦孟根等(1999)报道紫花苜蓿不同部位其总皂苷含量明显不同,种子和全草中的皂苷含量为2.2%左右,根茎中为1.5%左右。由此可见,苜蓿皂苷含量在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部位都有很大的差异,且同一品种、同一部位的皂苷含量也不是稳定不变的,其随着生长周期的变化发生改变。 皂苷的提取方法可分为水浸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2种。水浸法可提取含10%40%皂苷的浆料,而有机溶剂萃取法主要用于制备高纯度的皂苷粉末。吴芬等(2006)以紫花苜蓿为主要对象,建立了利用皂苷元特征显色测定苜蓿总皂苷含量的定量方法。以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冰醋酸为溶

12、剂,使皂苷元显色,用分光光度法在波长为560nm处测定苜蓿皂苷元的含量。2.2苜蓿皂苷含量的测定目前对苜蓿皂苷的分 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析方法有分光光度计法、薄层色谱法、液滴逆流层析法、气象色谱法和薄层广度法,其中分光

13、光度计法设备要求不高,应用较广泛,一般在560nm处测定吸光值(卢成,2005)。常用的皂苷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法、比色法、重量法等,其中重量法由于操作简单、不需要获得苜蓿皂苷纯品而在生产中应用较普遍。苜蓿皂苷含量测定早期使用最多的是利用皂苷具有溶血作用的特性,以溶血指数计算,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不能排除植物样品中其他具有溶血作用成分的干扰,Jurzysta(1979)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在20世纪90年代被用于苜蓿育种中品种皂苷的评价;另外,根据苜蓿皂苷的抗真菌功能,用绿色木霉(Trrichoderma virid)作为供试菌,以对供试菌的抑制率作为含量指标,然而,据Oleszek(1996)报

14、道苜蓿皂苷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活性与糖苷键的位置有关,其中soyasaponin对绿色木霉没有抑制活性,因此该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微微(2006)等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苜蓿总皂苷的含量,对选定方法的精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及回收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而且精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2.3苜蓿皂苷的应用皂苷是苜蓿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也是苜蓿中重要的生物及药理活性物质。在对苜蓿自身生长及对环境的适应力方面,苜蓿皂苷具有抗草食性昆虫、抗真菌及自毒作用;在对人及动物的作用方面,苜蓿皂苷具有降血脂、促进胆固醇排泄、减轻动脉硬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15、含量、镇痛、抗炎及抗癌作用;同时,苜蓿皂苷可作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增味、发泡、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还有抗营养作用等对动物生长不利的方面。系统地研究这类成分的含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苜蓿生产及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合理利用苜蓿的重要基础。Malinow(1981)用苜蓿皂苷饲喂猴子发现,苜蓿皂苷能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却不改变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降低了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William(1980)报道,皂苷在哺乳动物正常的消化道中不被吸收,能与胆固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因而具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还表明,适量的苜蓿皂苷对

16、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Bosler等(1997)发现,用40mg/kg皂树属皂苷混合在基础日粮中饲喂雄性和雌性羔羊,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但重量增长不同,雌性羔羊增加的少。近几年,我国科学家对苜蓿皂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李寿臣等(2004)报道,苜蓿皂苷能阻断胆汁酸肝肠循环,促进胆固醇自体内排出;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氮氧代谢产物,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张勇、林东康等(2006)报道,摄入的苜蓿皂苷同胆固醇形成的复合物,有助于降低鸡的血浆胆固醇含量。饲喂含胆固醇的饲草也可以降低皂苷的抑制生长作用,因为许多皂苷同胆固醇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胡明等

17、(2006)选用内蒙古细毛羯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水平苜蓿皂苷的日粮(0g/d、8g/d、16g/d、32g/d)。通过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蓿皂苷对绵羊氮平衡及生产性能有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补添苜蓿皂苷8g/d、16g/d时,绵羊氮沉积及日增重效果较好;苜蓿皂苷添加量为8g/d的效果优于16g/d添加量;当苜蓿皂苷添加量为32g/d时,对绵羊各项指标改善不大。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苜蓿皂苷对反刍动物瘤胃原虫数、瘤胃收缩及发酵、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及营养物质消化影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3苜蓿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天然植物体内,包括黄酮(Flavone)、异黄酮(Is

18、oflavone)、花色素(Ant hocynidin)等(贺玉薇,2003)。黄酮类化含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人体内活性氧,保护人体内脂质、蛋白质、染色体免受活性氧攻击,防止细胞病变,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同时可防止胆固醇在动脉上的沉积,避免血液凝结成块,以减少动脉硬化发生的机率。类黄酮素也可以阻断某些荷尔蒙的不良活动,抑制引起发炎的酵素活动,还可以抑制微血管增生。紫花苜蓿含有3种黄酮,即7,4-二羟基黄酮、3,4,7-三羟基黄酮、麦黄酮;含有4种异黄酮,即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7-羟基-4-甲氧异黄酮、生物卡宁A(李寿臣,2004)。苜蓿中富含黄酮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就是苜

19、蓿素。Dornbos(1990年)首先从苜蓿中所含的酚醛酸物质内分离出苜蓿素和4-甲氧基苜蓿素。苜蓿素的最大作用在于能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抗氧化、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试验发现,从苜蓿中提取的大豆黄酮、苜蓿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和抗癌作用。目前,有关苜蓿素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多从中草药中提取到苜蓿素,并证实其具有药理活性,例如从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朝鲜淫羊藿(Epemedium korean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等中药中提取分离的黄酮成分中分离并鉴定到苜蓿素。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具

20、有类雌激素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苜蓿中可以提取异黄酮,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具有抗癌、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泌乳、增加产蛋量等生理作用。另有试验表明,异黄酮还具有强心、抗缺氧、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抑制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的作用(Lamarlinier,1995;Herman,1995)。4苜蓿中的其他生物活性成分4.1苜蓿多糖苜蓿多糖(Alfalfa Polysaccharides & MSP)是从紫花苜蓿中提取的植物多糖,其作用效果主要有: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血清中鸡新城疫抗体的滴度和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但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21、。杨丽娥等(2002)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的方法对苜蓿多糖提取、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初步确立了较为合理的提取工艺。其研究结果显示,提取苜蓿多糖的最佳条件为100,水浴浸提2h,固液比为120,醇析浓度为80%,粗多糖脱蛋白时,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之比为41,经脱蛋白处理后多糖浸出率可达7.84%。张东杰等(2003)也对苜蓿多糖提取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其试验结果与杨丽娥得到的最佳条件存在着差异,温度100,提取时间为1h,浸提时固液比为140,醇析浓度为95%,粗多糖脱蛋白时,氯仿与正丁醇的体积之比为51,多糖浸出率可达6.80%。不同作者的分析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苜蓿品种、茬次和

22、试验条件的不同导致,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2苜蓿膳食纤维苜蓿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但是仍未得到充分利用。Ponte(2004)报道,紫花苜蓿的高纤维含量限制了它在单胃动物日粮中的应用,然而,紫花苜蓿也是叶黄素的天然资源之一。宋伟红(2006)报道,苜蓿榨汁后的草渣成分是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目前,苜蓿纤维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保健品使用,将苜蓿纤维粉碎后压制成药片或纤维胶囊,每天服用,可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便秘,清理肠道。苜蓿榨汁后的草渣还可以产生乳酸。紫花苜蓿叶中含有10%的果胶,是天然可溶性纤维。有试验证明,果胶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5%18%。郭艳丽(2006)研究了不同生育

23、期(营养期、孕蕾期、开花初期和开花盛期)和不同品种(陇东、新疆大叶、L 173、Derby和Super 7)苜蓿中的果胶含量,结果表明,5个品种苜蓿不同生育期的平均果胶含量为8.28%11.12%(干物质基础),且随着植物的生长成熟,含量逐渐降低。关于膳食 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苜蓿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

24、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纤维的摄入量,国内外一般推荐为每日2535g,若每天食用紫花苜蓿浓缩食品15g,则相当于每天食用300400g新鲜紫花苜蓿叶,可满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糖尿病患者常吃紫花苜蓿食品,可调养、稳定血糖,控制血糖升高(李寿臣,2004)。虽然苜蓿膳食纤维食品的开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国内外在其他纤维食品的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如食品、发酵乳制品和饮料等,可资借鉴。4.3苜蓿香豆素香豆素(coumarin)是有芳香甜味的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它的衍生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如抗菌、抗凝血、止血、平喘、祛痰、血管保护和抗心绞

25、痛等。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致突、抗致癌以及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显示抗癌效果的几方面作用,使其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的癌化学预防药物,是目前已被科学家充分肯定的抗癌物质,若将紫花苜蓿植株中含有的香豆素类物质加以合理利用,必能有效提升苜蓿产品的价值。5展望(1)苜蓿中蛋白质、膳食纤维及其他成分对人体营养的补充作用,体现了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在从事苜蓿的生产、应用研究中应充分重视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开发苜蓿营养保健产品,提高苜蓿的应用价值。(2)苜蓿多糖的免疫增强效应和抗感染作用、苜蓿皂苷的降胆固醇作用、苜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等都充分显示出苜蓿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为此,开发和利用苜蓿的高药用

26、价值具有广阔的前景。(3)苜蓿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和动物有着多种有益作用,因此,加强对其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参考文献1 贺玉薇,王松柏,许俊,等苜蓿天然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前景C中国草学会,中国畜牧学会.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0-17,202 FASAKIN E ANutrient quality of 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 produced from water fern(A -zolla A f ricana Desv)and duckweed(S pi rodela polyrrhiz a L

27、Schleiden)JBioresource Technology,1999,69(2):185-1873 谭增权,田丽萍,刘青广,等不同生育期苜蓿叶蛋白的营养价值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23(5):620-6224 剂青广,田丽萍,姜红,等苜蓿叶蛋白中氨基酸的含量及营养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26(2):36-395 WHO/FAOEnergy and protein requirements:FAO Nutri-tion Meeting Report seriesRRoma:FAO,1973:52-636 吴万灵,韩鲁佳,王唯涌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参数优化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

28、学报,2006,11(5):65-697 阎娥苜蓿叶蛋白提取效果及叶蛋白氨基酸组成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1):66-688 李秀花,高志花,付永斌,等紫花苜蓿和洋槐叶蛋白提取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7):58-599 沈小燕苜蓿叶蛋白调节血脂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210 薛琳,刘青广,唐慧,等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5,23(2):152-15411 胡明,卢德勋,牛文艺,等苜蓿皂苷对绵羊氮平衡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3-512 张春梅,王成章,胡喜峰,等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进

29、展J中国饲料,2005(1):15-1713 何云,刘圈炜,王成章,等紫花苜蓿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2005,26(17):52-5414 秦孟根,刘大跃,姜春刚紫花苜蓿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9,21(1):38-3915 吴芬,赵大云,史贤明利用皂苷元特征显色测定苜蓿皂苷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24(3):226-229,23916 卢成,曾昭海,张涛,等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5,22(9):28-3117 JURZYSTA MHaemolytic micromethod for rapid estimation of t

30、oxic alfalfa saponinsJActa Agrobot,1979(32):5-1118 OLESZEK WAlfalfa saponins:structure,biologicalactivity and chemota xonomy In Saponins Used in Food and AgricultureM.NY:Eds.Plenum Press,199619 高微微苜蓿生物活性及影响其黄酮和皂苷成分因素的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20 MALINOW M R,CONNOR W E,MCLAUGHLIN P,et alEffect of alfalfa sa

31、poninsJ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81,67(1):156-16221 WILLIAM DA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in macaca mulattaJAm J pathol,1980(100):633-65022 BOSLER D A,BL?譈MMEL M,BULLERDIECK P,et alInfluence of asaponin containing feed additive on mass development and carcass evaluation of growing

32、 lambsJ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of Nutrition and Physiology,1997(6):4623 李寿臣,唐洪光紫花苜蓿食用营养与人体健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2):45-4624 张勇,林东康,汪儆苜蓿皂苷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J中国饲料,2006(4):37-3825 DORNBOS D L,SPENCER G F,MILLER R WMedicarpin delays alfalfa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JCrop Sci1,1990(30):162-16626 LAMART

33、INIERE C AGenistein suppresses mammary cancer in ratsJCareinogenesis,1995,16(1):2833-284027 HERMAN CSoybean phytoestrogen intake and cancer riskJJ Nutr,1995(125):757-77028 杨丽峨,胡雪华,程美蓉苜蓿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20(12):6-1029 张东杰,夏美茹苜蓿的营养功能及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2,12(2):69-7230 PONTE P I P,FERREIRA L

34、 M A,SOARES M A C,et al. Use of Cellulases and Xylanases to Supplement Diets Containing Alfalfa for Broiler Chicks:Effects on Bird Performance and Skin ColorJ.Appl Poult Res,2004(13):41242031 宋伟红,苗树君,史广德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及高效利用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1):80-8332 郭艳丽,郝正里,曹致中,等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苜蓿的果胶含量及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关系J草业学报,2006,1

35、5(2):74-78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3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

37、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