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民航业规制的演变探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民航业;民航管制;规制演变 论文摘 要:结合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对管制内容、管制目的、管制依据的分析对我国民航业规制的演变进行回顾解释。 1 民航业政府管制的目的 民航管制包括两方面:性管制和政策性管制。政府对民航进行管制的目的是在航空公司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政策性管制指的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以及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伴随提供他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管制。经济性管制既经济管制,一般是针对特定产业的管制,因此也称为产业管制。它是指为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率和
2、确保使用者对产业内经济资源的公平利用,由政府依据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公用事业、等产业中的进入、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有关行为进行的管制。 2 民航业政府管制的内容 政府管制主要包括进入管制、价格管制、投资管制、资源利用管制、区域准入管制、普遍性服务管制等多种形式。 (1)进入管制。指通过发放许可证等制度对欲从事民航经营的企业进行限制,未得到许可不得从事经营活动。进入管制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过度进入和实现规模与范围经济。 (2)价格管制。指进行报酬率或最高价格的限制以使航空公司获得盈利但同时防止制订垄断价格,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 (3)投资管制。即制定投资原则,在确保按政府要求最
3、大限度地吸引各方投资的同时,对投资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限制。投资管制中也包含着对所有权的限制,如对外资及非国有投资比例的限制等。 (4)资源利用管制。即确定航空资源(如空中航线、飞行高度层、航空燃油等)的分配与使用原则,以保证民航运输的安全经营并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5)区域准入管制。即对不同的民航运输企业划定经营区域,无特别理由不得进入其他区域性的航线;或者对一地区支线机场与另一地区支线机场之间通航的限制等。 (6)普遍性服务管制。即要求民航运输企业为那些容量小、盈利低甚至没有盈利的偏远地区、支线机场提供服务,以确保这些地区的公众能享受“交通便利”。 (7)技术标准管制。即通过对民航运输企业
4、制订服务水平、技术标准等,从而实现管制目的。它包括的内容丰富繁杂,如特大航空枢纽对抵达飞机座位数的限制、飞机噪声限制等。 3 民航业政府管制的依据 以下因素导致在航空运输业形成一个广泛的管制系统: (1)安全。作为确保在航空公司运作中保持安全标准的手段,各国政府对进入航空运输业作出规定,只有能表明它们有能力安全地从事营运的航空公司才能进入这一行业。这是由民航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2)对定期航班和部分航线的保护。“定期航班”可以定义为按照公布的班期时刻表全年提供的有规律而可靠的航班。为了在平静的淡季维持这种航班,航空公司在旺季必须获得大量利润。如果没有管制,大量航空公司会在旺季进入市场,这将大大
5、减少利润。结果,若干航空公司在淡季会不得不退出市场,因为盈利率会使它们不能再提供淡季航班。对于某些航线,由于其本身所处的位置,本身并不具备开辟航线的条件,如:客流量低、飞行高等。由于国家整体规划的需要,却需要开辟这样一些航线,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的管制,才能确保这些航线的开通。 (3)保持社会服务项目是一个支持管制传统论点,尽管目前它的重要性可能正在下降。 (4)保护国家利益。1919年巴黎公约接受了这样的原则,即各国在它领土以上的空域拥有绝对主权。从那时起,政府管制了航空运输,以保证国家利益。政府对航空公司所有权的较大约束也加强了管制的力度。国家利益可以以下内容:防务问题,特别是国家承运人通常要考虑国家的防务战略;就直接和间接就业以及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最大限度地增加来自航空运输对国民经济的收益;国家威望;为商业、政府交往维持一个航空运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