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92789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杜十娘的悲剧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杜十娘的悲剧 摘要: 是什么造成了杜十娘的悲剧?是李甲的背信弃义?为了眼前一点的金钱而违背了先前的长相厮守。是孙富的挑唆?是作者头脑中的男权意识?是古代的根深蒂固的文化的影响?还是十娘自己用情太深,在李甲抛弃自己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也许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以及妓女社会地位低下注定了十娘和她的姐妹们终究只能是男人们的附属物、玩偶,是没有什么地位、尊严而言的。从事妓女这个职业不管当初是为生活所迫还是被别人所骗,人们只同情你的遭遇,但并不从心理深处原谅你的做法,一旦步入这个职业你也就同时失去了你的自尊,你的人格,在常人心目中你就被定格了。关键词: 杜十娘 礼教 悲剧 文化 爱情

2、 金钱杜十娘是一个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影响而塑造出来的一个文学形象,以她的悲剧性结局深刻的抨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可以是成就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却让金钱的力量、妓女的商品属性、封建礼教以及杜十娘可能有的爱情贞洁观念等,造就了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一、杜十娘为追求真爱的反抗杜十娘是京城名妓,聪明、有心计、城府深 。但她的爱情发生在妓院,爱的人是一个嫖客,这就预示了这场爱情游戏的结果。因为她本身就是对封建社会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挑战。尽管她很伟大,但也没有走出规律的怪圈。看一下古代几大名妓:红拂女、柳如是、李香君,就展示了妓女的结局。杜十娘抱着百宝箱沉入江底,但我们不能就因此而否定她的爱情,她的

3、从良。她的与爱情有关的从良,没有建立在金钱上,也没有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是伟大的。 “一场诗意的相逢,一场随意的承诺,一场无真心的相随,一轮月圆下的灵魂的交织,一场生命的心灵背叛,一场绝望的相应试验,一场唯美的人间悲剧与解脱。”这大概就是今天的人们对这场爱情故事的理解吧。作者将一个处于生活底层、被人轻贱玩弄的妓女,描写成一个光彩四射的“女中豪杰”和“千古女侠”。这种认识在封建时代是卓特不凡的,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作者从跟周围污浊环境的对照中来刻画杜十娘美好的思想品德。老鸨的贪财无义,李甲亲友们的“说着钱,便无缘”,反映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唯独杜十娘是“轻财好义”,她“与李公子真情相好

4、,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这就显出了这个被压迫、被污辱的下层妓女的高洁。小说对杜十娘的反抗性格作了充分的描绘刻画。前面所分析的攒钱, 可怜一片无瑕玉-关于杜十娘悲剧的检讨。中国文学研究 2004年03期 吴艳丽 她认为是冯梦龙造就了这一凄美的结局。 即在作者头脑里根深蒂固存在的男权意识所发生的作用。爱的毁灭与生命的真相-爱情悲剧初探 陈湘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第四期 跟老鸨作斗争,对李甲的观察考验,都是杜十娘为争取自由幸福而进行的特殊反抗,聪明机智可以说是她反抗性格的一个侧面。但最感动人的是“怒沉百宝箱”的高潮,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杜十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精神。凭

5、着她手中那只价值万贯的“百宝箱”,她要击败孙富,挽回李甲,也并非难事。但她从孙富的卑鄙和李甲的背义中,看到了自己长期日夜追求的理想的破灭。她要的不是李甲这个人,而是一颗能与她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热烈的心。当她被李甲出卖,发现了这颗心原来是冰冷而僵死的时,她那眼看就要实现的“方图百年”的欢乐与希望便一下子成了泡影,于是李甲和“百宝箱”对她都失去了意义,陷入了一种极度的失望和悲愤之中。但生活铸就了这个弱女子的坚强性格,她此时并没有呼天喊地,号啕大哭,而只是冷笑,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静、刚强和果决。她以沉箱和投江的壮举,对迫害她的封建势力提出了最有力的控诉。她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并维护了自己的纯洁

6、和人的尊严。从艺术创作来说,形象在生命的毁灭中得到了升华,一个美丽、聪慧、纯洁、刚强的反抗妇女形象,光彩照人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是什么造成了杜十娘的悲剧在杜十娘十九岁那一年,因为“暂开纳粟入监之例。原来纳粟入监的有几般便宜:好读书,好科举,好中,结末来又有个小小前程结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倒不愿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学生。自开了这例,两京太学生各添至千人之外”,在众多的监生中一个富室子弟李甲,年少风流,样子俊俏,“那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游教坊司与杜十娘相遇,“哥儿爱娇,姐儿爱俏”,两人一见倾心,自此爱得天昏地暗。杜十娘见李甲“忠厚志诚”,认为可托终身

7、,于是向李甲提出赎身从良,下嫁李甲。但婚姻必顺应父母之言,媒灼之言,讲求的是门当户对,家身清白,森然的等级观念,三纲五常不容有违。否则就是有违礼义,为社会不容。李甲虽然迷恋十娘美色,却不敢做出有违礼教之事。李甲深知父亲决不容许自已娶一个沦落风尘的女子,有辱家门,为人所耻笑。现在他只是到妓院嫖,他父亲已经十分恼怒,“几遍书来唤回家去” 。只是“他迷恋十娘颜色,终日延捱;后来闻知布政在家发怒,”他不敢回家,也不敢答应。可见一开始杜十娘和李甲就有违礼教,为社会不容,种下悲剧的根源。李父一怒之下,断了李甲的供应,李甲一介书生,只会吃喝玩笑,并无一技之长可以谋生,于是“囊箧渐渐稍虚”,入困境,只得典质衣

8、衫度日。 先来看李甲是怎样的性格呢?“兄飘零岁余,严亲怀怒,闺阁离心,设身以处兄之地,诚寝食不安之时也,然尊大人之所以怒兄者,不过为迷花恋柳。挥金如土,异日必为弃家荡产之人,不堪承继家业耳!兄今日空手而归,正触其怒。兄倘能割衽席之爱,见机而做,仆愿以千亲相赠,兄得千金,以报尊大人。只说在京授馆,并不曾浪费分毫,尊大人必然相信,从此家庭和睦,当无间言。须臾之间,转祸为福,兄请三思,仆非贪丽人之色,实为只效忠于万一也!”就这样三言两语就动摇了李甲,让他“顿开茅塞”。最终决定和孙富达成协议,就这样出卖了自己的感情,回忆一下他和十娘当初的感情“两下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海誓山盟,各

9、无他志。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这前后比较一下让人不禁要问,这是一个人吗?自己曾经为此连科考都放弃了,功名利禄都不放在眼里,现在就为了区区几千两白银就放弃了,是真的害怕老父生气吗?李甲真的应该算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物了,他不敢爱也不敢恨,不能放下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也算是悲哀了!想当初为赎十娘去借钱时,没一个朋友肯慷慨解囊,“目今正值空乏,不能相济,惭愧,惭愧!”人人如此,个个皆然,并没有个慷慨丈夫,肯统口许他一十二十两。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分毫无获。”可见他的失败,他不仅自己没有主见,遇事犹豫不决,并且人际关系也不怎么样。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山穷水尽的李甲,虽然

10、十娘对他是“真情相好,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但急于打发李甲的杜妈妈却给李甲出了一个难题,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便可带走十娘,这对十娘来说可真是天大的喜讯,她一直等候的机会来了,她是绝对不可放过的,于是急忙叫李甲想办法。李甲虽然身无分文,但京中不乏亲朋好友,自信三百两还是可以借到,但一连六日,四处走动,竟然一无所获,原来“众亲友中都为他留恋行院,都不相顾。”人人都知道他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他今日抖然要回,未知真假。倘或说骗盘缠到手,又去还脂粉钱,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始终只是一怪,不如辞了干净。”人无信而不立,李甲放荡的行为,留恋烟花之地,和一个风

11、尘女子相爱,有违三纲五常,有违礼教,是不被社会接受和包容的。他既不见容于父在先,也不见容于亲朋在后,你看,众多的亲朋竟无一人念情义,无一个同情,无一个肯伸援手。李甲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尝到了孤立无援的滋味,尝到了自己不守礼节,有违礼教种下的苦果。他彷徨,羞愧,他躲开十娘,从第四日开始他不敢回去,我们有理由相信,李甲会继续奔跑想办法,但十日之期满时,还是筹不到三百两的话,李甲就会放弃,不再见十娘,于是所有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他自会回到父亲身边再做他的孝子贤孙。一直以来,李甲表现出来的只有软弱无能的个性,他爱杜十娘吗?或者他只是迷恋她的美色,他从没有对她有任何承诺和责任感,所有的一切都是杜十娘从中

12、推动而已,所以一遇到困难他就作了逃避杜十娘的打算,连面也不敢见了,如果他真爱十娘,即使借不到分文,但好应对十娘有过交代,有所担当,才不愧为一个真男子,不负娇娘一片痴心!可见李甲是一个软弱无能,又自私自利的人。当不明杜十娘真情的柳生劝他说“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贷,故意设法难你!”他竟然回答:“仁兄所见良是。”欢场果没真爱?李甲不敢见十娘,但十娘却急着要见他,心急如焚的杜十娘不见李甲的回音,但这事关系到自己的终生幸福,不容有失,她等不下去了,于是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务必找来李甲,李甲只想逃避,如果不是小厮“一把扯住,死也不放”,李甲可就逃之夭夭了,见了面,无有一句安慰的话,没有一句表明心迹的话,没

13、有一句温情的话。三百两总算是足数了,是否就此一帆风顺呢?老妈似有悔意,十娘以死相逼,对她来说再不能脱离这种买笑生涯,她真是宁愿一死了。老妈自知理亏,又素知十娘性烈,言出必行,只好忍痛放十娘离开。如果上天当真有眼,天佑善人,真要怜悯十娘一片苦心和真心,如果李甲真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还有一点人性的话,若再有二心,忘情负义还算是一个人吗?多少王孙公子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多少人愿为她千金一抛。李甲在穷途末路之际,以飘零之身,十娘毅然相随,只为爱情,只为追求幸福而已,她一直不向李甲透露自己身怀万金,实是在她眼中,金银不值一提,真爱才是无价。但李甲的喜悦之情很快被现实扰乱,被困境难住。一个他从没有想过的问题

14、逼在眼前,“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会计议有定着否?”他会有什么办法呢?他倒真的没有想过,李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永远没有主意,他只会逃避罢了。长远的他没法去想,但眼前的困迫却令他十分惶恐不安,虽然有十娘众姐妹的话:“囊箧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十娘也暗示过要他无需为金银挂心“承众姊妹高情,不惟途路不乏,即他日浮寓吴越间,亦可稍佐吾夫妻山水之费矣。”一时易安,但长安不易,他只会吃喝玩乐,只会风花雪月,却从没有想过真的要离家背道,众叛亲离?他没有这个胆量,他没有这个气魄,更没有这个能力,他只是一个在家靠父亲,出外靠朋友,现在还得靠十娘度过难关,支付路上

15、所需,失去这一切,他能活下去吗?他有活下去的能力吗?封建社会的毒害不光表现在礼教上的吃人,还有就是造成读书人的软骨头和寄生性。但凡读书人,只知寒窗苦读,一心只想考取功名,仕道是唯一出路和生计,但真正可以金榜题名的自古又有多少人呢?天天子曰诗云,之乎者也,以至手无缚鸡之力,不懂世故,不识农耕,不事工商,竟无生存的技能和空间,只好依附家族亲人,靠人接济度日。所谓重义多是屠狗辈,负心每是读书人。实质就在于屠狗辈虽然粗鲁无文,但还有一技之长,可自食其力,自然就胆粗气壮了,而读书人虽然深知礼义耻,却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是社会寄生虫,所以就失去了为人的品格。这既是封建制度的做成,又是由软弱而生出的自私自利

16、的人性的使然。后来导致李甲的负心,不光是封建礼教,还有就是李甲个性的软弱无能,和本质的自私自利。穷途之际,还不识节制,“公子在院中嫖得衣衫褴褛,银子到手,未免在解库中取赎几件穿着,又制办了铺盖,剩来只够轿马之费。”一有银就知挥霍享乐,置前途和十娘于不顾。于是,你看这一边刚表示完感激,“若不遇恩卿,我李甲流落他乡,死无葬身之地矣!此情此德,白头不敢忘也!”但转眼间又在孙富的说词下“大彻大悟”。即使没有孙富的出现,李甲在挥霍完十娘的藏金最终还是会抛弃十娘的。这就是冯大师为我们刻画的李甲的形象,这也暗示了这个爱情故事的凄惨结局。从某些方面来说李甲是造成十娘投河自杀的主要原因,也是许多人的观点。李甲对

17、此真的难逃其咎,让后人唾骂。也许还有人认为是孙富的挑唆破坏了这对唯美的情人。孙富能征服李甲,夺走杜十娘,凭借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社会上的礼教势力。他最终是利用了李甲对“拘于礼法”、“素性方严”的父亲李布政的畏惧心理,才将这位自私懦弱的贵族公子打倒的。故事发生在明朝的万历二十年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自古封建社会自吹自擂的礼教,到底又是何物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做,道理是通,话也不错,但也要看看这礼是否合乎情理,合于善恶,这非礼又是否有悖人性。如果因礼废义,因礼害人,一味生搬硬套,明知是错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所谓的礼就不是真正的礼教,这种情形下的非礼,简直就是岂有此

18、理,荒天下之大谬了。礼教,只是世俗社会的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行为约束效力,但应以人性为基础,以情理为依归,以善恶为准则,如果三者缺少一便不成其礼,是为非礼了。封建社会的礼教不在乎处处是三纲五常而已,所有的仁义道德,礼义耻,都是从中引申开来。三纲的实质是支配和被支配,压迫和被压迫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实质是森然等级和规定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已,父子有情,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可以看出所谓的礼都只不过是一套统治者为适应其统治,禁锢思想,湮没人性,有悖情理,助恶伪善的吃人工具

19、而已,封建制度是本质,封建礼教是工具。 故事正是发生在这个礼教吃人的封建社会。女主角杜十娘,是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有着最不光彩的职业,不幸沦落风尘。是当时京城最出名的名妓,她的美貌不知“迷倒了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已经是没有社会地位,更何况是一个被人唾骂的妓女呢?也许她的一生是注定被凌辱,被玩弄,可是杜十娘实在是一个有心人,她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轻易断送,她渴求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得到爱怜和幸福。所以自从十三岁破瓜,七年来她一直在等候,她瞒着所有人偷偷地将客人的馈赠藏了起来,因为她知道幸福的生活是离不开物质的保障的。我们不知道,她为了这

20、个目的,用了多少心血和努力,但我们知道,这一切肯定是不容易的事,从中,我们更可知道杜十娘的决心是如何坚定,用心是何等良苦。 封建礼教和宗法的可怕,以及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杜十娘的悲剧就是对中国古代的这种“人吃人”的礼教的一种无力的反抗。李甲,十娘等等许许多多的古代有情人都牺牲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下。 回头再来看一下冯梦龙大师对美女的描写:“浑身雅艳 ,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 ,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坐中若有杜十娘,斗筲之量饮千觞,院中若识杜老媺,千家粉面都如鬼!”再看一下孙富见她时

21、的描写:“国色天香,魂摇心荡,迎眸注目”。这就是杜十娘的美丽。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见他“手头越短,心头越热,”足见真情。这就是她的心地善良,轻财好义。接下来再看看她的聪明:首先为赎身早有准备,并不是跟一般的妓女在欢天酒地中虚度青春,等到美貌一去不复返时再徒伤悲。就像琵琶行中的那个女子,在自己美貌已衰时感叹流泪。今天社会上娱乐圈的许多美女不都是在自己成名又年轻时把自己嫁出去,这样的婚姻是否幸福暂且不谈,想想杜十娘在我们一千多年前就知道。可见女性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婚姻由来已久。其次又采取激将法,在跟老鸨争执时,借助老鸨一时的气话,达成口头的契约,并且还下一个赌咒,使老鸨没有反悔的余地,这

22、足以表现出她的心计,以及她为追求幸福所做的努力。李甲你真让人失望透顶,如果说杜十娘有失败的话,那最大的一个失败就是选错了人,生错了时间,后者是客观的无法改变;但前者呢 ,杜十娘完全可以自己控制,找个老实可靠的托付终身呗,为何偏偏就对李甲一往情深呢?十娘完全可以在李甲甩了自己后再找个比李甲好的,或者可以自己找个地方买个房子,找几个丫鬟,反正自己已被赎了身是自由人,过单身贵族的生活多好,自己还攒了个百宝箱够下半辈子过了,在这时还需要将自己的幸福再寄托于他人吗? 三言中描写爱情的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醒世恒言)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两个故事中的女主角,都是名妓,但她们在经历了王

23、孙公子的追欢取乐之后,都真诚的追求真实的爱情,并为此牺牲。但是,由于两个故事中男主人公,秦重和李甲的观念和性格不同,故事的结局也相异: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秦重是地位低下的卖油郎,但他诚实善良,对美娘一往情深,因此赢得了花魁娘子的敬重与信任,结成美满姻缘。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对杜十娘也曾真诚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后是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这不仅写出了一个崇高的美的灵魂,而且以深沉的悲悼和义愤写出了这个灵魂的被毁灭。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

24、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高力士的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会暴露李甲的懦弱。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

25、的。同时“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地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

26、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的美满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害。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金钱冲击着传

27、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旧的等级、尊严、卑劣等秩序不再牢不可破,这里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带来平等的气息。就这方面而言,鼓励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确给社会带来了生机蓬勃。但是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放在金钱的天平上加以衡量,是否合理呢?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而言,显然不是的,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既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那么人格、人道、尊严、良知、情感等等同样可以用商品来交换。利用金钱的交往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了以利相交的关系,使人把金钱的价值看得高于友谊、高于真情,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深化变质却实际失去了一个最起码的尊重。现实社会中,真情又将何去?交际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友好往来的活动,使之感情更加深刻,但并非

28、是用金钱来交易,那样岂不成了市场? 可见,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对人生的追求都多少受到它的影响。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强文化的建设,发挥文化的潜在实力,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早日实现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可怜一片无瑕玉-关于杜十娘悲剧的检讨。中国文学研究 2004年03期 吴艳丽爱的毁灭与生命的真相-爱情悲剧初探 陈湘庸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年 第四期 金钱,爱情,人道 李广仓 江西文艺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二版第83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中国文学研究 2004年03期 吴艳丽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2003年04期明清小说鉴赏词典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4年11月版 (中认为小说没有迎合人们的需要,敢于直面人生,将生活中的悲剧呈现给读者,它使悲剧直指封建制度。)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刘世德主编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10卷3期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入手,探求杜十娘李甲的生存状态给了读者一个新的视角。)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17卷3期 (认为这篇小说是晚明社会的产物,它超越了前代的负心故事,反映了晚明人的金钱观念,颂扬了对自身人格和尊严的捍卫与维护。)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孙力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构思和人物形象构造关于是金钱的力量,妓女的商品属性,封建礼教以及杜十娘可能有的爱情贞洁观念的探讨。)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期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年01期 姚昌炳对杜十娘悲剧的重新认识认为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李甲对十娘是出于风流公子的狎玩。十娘对李甲的爱情却是一腔真情,一场人格不平等的貌似爱情的交往酿成了这场悲剧。(6-9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