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8064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班 级:09级本科(1)班学 号:094020211037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4 月 20 日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特此声明。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 期: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 目 录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

2、词关键词()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关键词()第一章 前 言(1)第二章 正 文(2)第一节 农民形象 (2) 第二节 性情中人 (3)一、猪八戒的“爱情”线索(4) 二、猪八戒的“爱情观 ” (4)三、猪八戒的“爱情”结局(5)第三节 世俗中人(6)一、猪八戒不理想的地方是自私和贪财(7)二、猪八戒是“懒汉”与“吃货”的结合(7)三、猪八戒的“呆”(8)第四章 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 浅析猪八戒是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摘要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神魔小说, 其主体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 但小说超越了取经故事本身的题材涵义, 作者

3、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当时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其中的人物有了世俗情感,特别是在猪八戒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 以“真” 为其形象的实质内容,是世俗化的艺术典型,身上有着明代中后期市民的意识。本文通过对猪八戒人物形象的分析,让读者了解了作者创作西游记的时代背景,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息,弄清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关键词: 猪八戒 ,现实生活 ,镜子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页Pig eight quit is analysed is a mirror of real life at that timeAbstractJourney to the west

4、as the first god evil spirit novel in ancient China, its main body is a story of tangs monk teacher and pupil to obtain buddhist scriptures, but beyond the subject meaning of learn from the story itsel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life at that time, make the

5、 characters had worldly emotions, especially in the pig eight quit, reflec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He greedy and stay as its external features, to true for the image of the substance, is the art of secularization, typical there in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In this art

6、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ig eight quit the character image, let the reader understand the era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 writing the story of journey to the west, feel the breath of that time, understand social situations in mid and late Ming dynasty.Key words: pig eight quit, real life, the

7、 mirror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 页第一章 前 言吴承恩说:“虽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1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创作西游记的意图,旨在“时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期,他在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而此时的明朝从社会表面上看经济是一片欣欣向荣,实际上这时是明朝政治史上较为黑暗的时期,作者为了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不满,便创作西游记来暗指当时黑暗的政治生活。列宁说:“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我国农民起义的弱点和缺陷的一面镜子”2 这是对托

8、尔斯泰的高度评价。那么在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中,谁又是当时封建社会之下国民性的镜子呢?他既不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孙悟空,也不是始终如一的唐三藏,更不是憨厚老实的沙和尚,而是具有“贪”和“懒”这两大特点的猪八戒。他是作者笔下的一个戏剧性人物,具有丑与美、蠢与智、猾与实等特点。他总是与“好吃懒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词语相结合。但他的确是孙悟空的得力帮手,又是唐僧的好徒弟,在整个取经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游记是创作于明朝中后期,带有明显的社会气息,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在现实生活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而在谈到西游记的人物时,是离不开孙悟空的。他是英雄、是榜样。但同时也离不开猪八戒,猪八戒还是主

9、要的正面人物之一,他与孙悟空相互帮助,共同进退。可以说,在后来取经的过程中,有孙悟空出现场面,就会有猪八戒的身影。如果说孙悟空是正义、勇敢、反抗的化身,是战斗精神的代表;那么猪八戒就是现实主义的象征,害怕困难、随遇而安的代言,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小市民的代表。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作品,而猪八戒正是现实的化身。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第二章 正 文“文学的源头总是现实生活” ,3现实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每一个时代都有相应特征,生活在各个时代的人也就带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迹,作者创作西游记是在明朝,在作品中也可以找到明朝社会生活市民的影子。猪八戒正是当时市民的写照。本文就从

10、猪八戒性格特征方面,力图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其蕴含的本质,使人们从猪八戒的身上看到当时作者所处社会的基本状况,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作者创作这一部小说时明朝的社会状况。第一节 农民形象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农民是勤劳的象征,每日辛勤的工作。有自己的小财产,是典型的个体农业经济者。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民族的命运与他们息息相关;而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描写的猪八戒,正是一个农民形象。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最早的身份是天蓬元帅,他是神仙,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神。正是因为有七情六欲,才使得他有了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猪妖的身份。他是妖怪,却与其他的妖怪不同,可以说他是一个善良和勤劳的妖怪,这就印证了中国农民的形象

11、,在西游记第十八回中,高老爷描述他时说:“不期三年前,有一个汉子,模样儿倒也精致,他说是福陵山上人家,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愿与人家做个女婿。我老拙见是这般一个无羁无绊的人,就招了他。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而当他对孙悟空所变的高翠兰时也说:“我得到你家,虽是吃了一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立家业。” 4 文中所提的的耕田耙地、收割田禾、打扫沟通、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这是农民的专长,而猪八戒对这些活儿可以说是能手,这就印证他的农民身份。 六盘水师范学

12、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众所周知,猪八戒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当我们细心的观察现实生活的时候就知道,农民在耕种的时候使用的一种工具也叫钉耙。这并不是作家无意的刻画,而是有意为之。孙悟空的是金箍棒,这一般是僧人使用,如少林寺的武僧就是用棒,所以他总是打打杀杀;而唐僧使用的是九环锡杖,这是得道高僧才能使用的;沙和尚用的是禅杖,在水浒传的花和尚鲁智深正是使用这种兵器。只有猪八戒使用的是耙,这就与他的农民身份相吻合。并且对钉耙的描写在文章中有一定的寓意,如:猪八戒在与孙悟空打斗的时候,孙悟空看见他使用的兵器是就嘲笑他说“你这耙可是与高老家做工时筑地种菜用的”;后来在第三十五回中平顶山银角大王也

13、说他“你会使者耙,一定是在人家的园圃里筑地,把这耙偷将来也。”在第四十八回中,猪八戒在救唐僧时与那鲤鱼精对话时,那鲤鱼精也嘲笑他“你原来是半路才出家的和尚,你会使耙,想是雇在哪里种园,把这耙拐将来了。”在这几个嘲笑中都是围绕他的九齿钉耙展开,而且都是与种菜相关。这就说明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那就是猪八戒直接就是农民的缩影。自古以来,中国农民在社会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一部现实性的小说,自然逃不开农民这一形象。所以,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正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农民。第二节 性情中人作者既然把猪八戒塑造成一个现实的典型,那么这与猪八戒的性格是有着深刻关系的。猪八戒作为现实的典型

14、,他的许多方面没有孙悟空那样理想,孙悟空是一个神的化身,并非人。他具有反抗精神,如聚众起义、大闹三界,把一切统治者都不放在眼里。这是因为他有超凡的本事,可以变化无穷,在西天的路上,他战狂风、克烈火、制大河、迈千山、渡万水,这是征服自然的象征,他是平民中的英雄,但是他没有七情六欲,特别是世俗中的爱情,因为他是石猴,是神,不是“人”。而猪八戒则全然不同,他是性情中人,正是对情的追求,才落得被贬人间的下场,他对于世俗中的色欲是有追求和向往的。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诗经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5、”,龚自珍己亥杂诗无题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是对爱情的描写,所以爱情一直受人们的关注和追求,这就体现了劳动人民对七情六欲的追求。作者把猪八戒塑造成一个世俗中人,这样他也逃脱不了“情欲之网”。那么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猪八戒的“爱情”:一、 猪八戒的“爱情”线索他还是天蓬元帅的时候,因为喝酒醉了,看到了嫦娥,情窦初开,就调戏嫦娥,从而就被玉帝贬下界来,在下界的过程中,却不知道怎么阴差阳错的跑到了猪投生的“道”,成了一妖怪,这是他梦魇的开始。后来在下界的第一段“爱情”是与卵二姐展开的,不料与她的“爱情”没有几年,卵二姐就离世,这就宣告她的第二段“爱情”失败,自此过着孤单的生活。“他是因

16、为爱情而沦落,所以可以说,爱情就是猪八戒的一大障碍,直到后来修成正果之后才跨过。”5 最后在高老庄调戏高翠云,反而被孙悟空调戏了一番,这也是他“爱情理想”的再一次破灭。在他从“妖怪”修炼成正果的过程里,虽然他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但如果没有“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这一回,使他遇见师徒二人他也不会修成正果。所以说爱情也是他最终成为正果的基石。在后面的章回中,关于他的爱情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他喜欢过神仙,同时也爱过妖精,并且也追求过凡人。这既是他可爱的一处,同时也是受到批评的方面。这样他就成了“好色之徒”等词语的代言人。二、猪八戒的“爱情观 ”猪八戒好色,只要一看到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精

17、摇身一变的,他都会连声带喊的叫女菩萨。在他的心里,爱情仅仅是“欲”,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他不乱来,仅仅是在心中想,并没有付诸于行动。因而被认为是凡心未尽,在第十八回中,天蓬元帅因酒后“色胆如天叫似雷”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而到了人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间之后仍不思悔改,依然是见了神、人、妖都是色心不改。我们注意观察一下,这些所谓的“美女”都长得十分漂亮,这是作者通过猪八戒的形象,来说明现实中的人也是很难越过“色欲”这一关。从另一个方面看,在当时作者生活的社会,女子地位非常低下,人们对于女子的评价仅仅是依靠其外表来进行评价。如在第五十四回中描写女儿国国王的外貌时这样写

18、道:“猪八戒在旁,掬着嘴,饧眼观看那女王,却也袅娜。真个: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风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斜驒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珮,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女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6这是作者通过猪八戒的眼睛来对当时女性的观察,把猪八戒当成一面镜子,从而照出现实生活中女性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在第二十三回中,猪八戒贪恋四圣变化的母女的财富和美艳,反倒受了一场大苦,出了一场大丑;他见白骨精长得美丽,就动了凡心,还误会自己的大师兄,险些害了师傅的性命。在女儿国就更加夸张了,看到国王就

19、“忍不住流口水,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经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都化去也”,7 并且想半途而废,直接留下来和女王做一对夫妻,这些行径至少可以说是色心不改。但是我们注意的观察一下,他是色而不淫。在把高翠兰强掳了之后,并没有强占她,而是对她以礼相待。我们设想一下,猪八戒的前世是一个神仙,再怎么差,曾经也带领三千天兵天将渡过溺水,建立了他在天庭的地位。在他下凡之后,对于自己向往的爱情他也没有使出下三滥的手段;在女儿国,可以说全部都是凡人,个个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他却没有显示看家本事,没有把色心和色胆加起来,而是表现了他“君子”的一面。在此,也就反映作者对于猪八戒的肯定。猪八戒是一个现实的代表,代表着当

20、时的社会大众,所以作者用笔来描写猪八戒的爱情观,同时也反映了现实大众的爱情观。三、猪八戒的“爱情”结局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在文章的前面,已经说过,猪八戒是一个戏剧性的人物,所以他的爱情也是富于戏剧性的。他勇敢的追求爱情,大胆地对爱情展开攻势,却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现在我们来盘点一下猪八戒爱情失败的典型的案例:在小说的第十八回中,他在高老庄为婿时,在遇见孙悟空假扮的高翠兰时,真情的表白,却被孙悟空嘲笑,最终落得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有捞到。特别是在离开高老庄的是还说:“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不及面辞,休怪!丈人

21、啊,你还好生的看待浑家,只怕我去不成经时,好生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8这可能实现吗?当让不可能。当他在后面提及时,经常被孙悟空揪着耳朵骂,这是一段悲剧性的爱情。诸如此类的悲剧在后面非常的多,如第二十三回中,他可以说是一片真诚,对那家的一家四口,是真心诚意的,却被孙悟空一起联合起来当猴耍,最终还出了大丑。猪八戒的爱情是求而不得,而他的师傅却不求而得,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悲剧性的角色,特别是在在爱情方面,但最终只得庆幸的是,成为了“净坛使者”,得了一件美差。9猪八戒的的爱情悲剧,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爱情的看法。爱情在封建社会存在的机会是非常的小的,深深地反应了古代

22、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明朝的中后期,政治腐败,封建经济倒退,官商勾结,统治者在精神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0作者借用猪八戒的这一形象,充分展现人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在普通市民在追求精神生活时候,受到各种封建思想的束缚,猪八戒是人世间的追求爱情的代表,不论是从他的爱情观,还是从爱情结局都值得我们深思。所以说猪八戒是现实生活的缩影。第三节 世俗中人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深刻的揭示了中国国民的国民性,那么我们不妨追溯历史,这些国民劣根性的存在也并非一时而成,而是通过历史积淀才成为了现实的状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况。在吴承恩生活的年代,国民也有相应的劣根性,

23、猪八戒作为世俗中人,同时也逃脱不了国民劣根性的这一怪圈。作者用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来展现出当时社会上市民的各种性格。而在猪八戒身上主要体现在:一、自私和贪财猪八戒的自私和贪财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他在遇到妖精时,他听说他们要找的是唐僧、孙悟空时,他就心想“城隍,没我也便罢了”接着就只是唠唠叨叨,只管许愿。却不料念出自己的名字了,想躲都躲不掉。还有就是在过黑水河时,他看见船小,就想躲懒乘船,要和唐僧一起坐船过河,让沙僧看马后过,让孙悟空跳过去。但人算却不如妖算,不料妖怪正在前面等着,先把他和唐僧给捉了。还有在七十六回中,孙悟空变作白无常要去猪八戒的性命时,猪八戒招出耳朵眼里的四钱六分私房钱。在第八十

24、回中,灭法国的国王杀生过多,自感罪孽深重,要拜唐僧为师父。八戒听言,说:“有何见面礼”,这明明就是想国王要入伙费。作者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是在明朝后期,我们知道在明朝的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金钱至上的观点已经开始步入人心。他既是一个西天的取经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猪八戒的得到的财富,既不是抢夺,也不是咋骗的,而只是一点贪心而已。西游记创作于明朝中后期,在这个时候,江浙一带重商主义浓厚,市民对金钱的追求不再羞羞答答,而是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11 对于金钱的欲望,并不为本时代的人所不耻,猪八戒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到了这时候才以取经人的形象出现。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这样,对于财富的追求对于

25、金钱的热恋才孕育出了猪八戒这个很贪爱财的小市民形象。二、懒汉”与“吃货”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这时政治腐朽,朝廷已经不管人民的死活,生产停滞不前,人民生存都成困难。而猪八戒身上体现出来的“贪吃”则是吴承恩所要表达出来的主旨。12 他是猪的身体,因此就有了猪的本性,像猪一样贪吃贪睡,食肠宽大,在加上整天奔波劳累,一点斋饭是很难填饱肚皮。所以猪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八戒在取经途中经常是忍饥挨饿。他从来不择食,比如在第十八回高太公说:“食肠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喜得还吃素。” 在二十四回中写他垂涎三尺,囫囵吞下人参果后不知道滋味,却

26、还露出了想和孙悟空、沙僧蹭吃馋相。在取经过程中,经常挂在猪八戒口边的一句话是“斋僧不饱不如活埋”,所以才会由唐僧说他“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他因食肠宽大却经常被孙悟空戏弄,因此只要有吃的,他就不放过任何机会。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求归纳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相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食欲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从这一角度上来看,猪八戒贪吃也并非是贪,而是本能。直到成了正果之后如来佛封他做了“净坛使者”之后,才让他不愁斋饭了。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猪八戒在经过奋斗之后到达西天,就可以吃上饱饭,并且无忧无虑。“而吃不饱饭和可以吃饱饭

27、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其中是否含有作者的某种寄托,就不得而知了。”13在当时的社会,思想堕落,人们在精神上已经没有什么追求,仅仅是沉浸在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之中。而猪八戒就是这种“主义”的体现者,猪八戒是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形象,他的懒主要体现在他的他的贪睡上,他只要瞌睡一来就什么也不管了,无论在山间、石缝、草地都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客观的说,这是他生理的需要。然而,一个现实中的人,贪睡是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因为睡眠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八戒却对取经这事儿不太负责,只知道睡觉,这是应该批评的。14作者并非是仅仅是为写西游记而写西游,而是通过西游记中人物的塑造来对社会一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在猪八戒这一人

28、物形象上,集中体现了国民劣根性的大部分。三、 “呆”猪八戒虽被戏称呆子,但他不但不呆,反而颇有心眼。在我们的印象中,猪一般都是与“蠢”和“笨”这一类字眼儿挂钩。但是在西游记中的这头“猪”并不愚蠢。在小说中,可别看他呆头带脑,心眼儿却不少。在大战红孩儿的时候,红孩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儿一喷火,他就慌了,生怕被烧成“死猪”,说声就跑,不顾自己的大师兄的死活,自己便跑到了水涧去。有时,他还争功,那是在红孩儿喷火之前,孙行者独战红孩儿时侯,他看妖精的枪法不怎么样,就想:“不好,如果这妖精被大师兄一金箍棒打死,我就没有功劳”,便马上举上钉耙打红孩儿。这就体现了他“呆子不呆”。

29、还有就是在吃东西的时候,“呆子”是绝对“不呆”的,他饭量大,吃不到便会争,在朱紫国,孙悟空帮皇帝治好了病,皇帝请他们吃酒,猪八戒看见皇帝对大师兄好一点就不满意说道:“陛下,吃的药也亏了我,那药里有马”差一点就说出一个“尿”字。孙悟空怕他走漏消息,就把一杯酒递给他,他接着就吃,不再说话,这也是他聪明的地方。还有就是在求取功名时,他也不例外,在达到西天之后,师傅和大师兄都成佛了,他看见之后就说:“佛爷爷,师傅和大师兄都成了佛,我为什么是一个使者?”15“呆子不呆”是世俗中人的体现,明朝中后期,虽然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较深,但是人们也开始向“存天理,灭人欲”挑战,16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表面上看是

30、“呆子”,但在关键时刻却不呆,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这也是人民群众可爱的一面,所以说,猪八戒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影子。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第四章 结束语综上所述,猪八戒的形象具有时代意义。他一遇难,就想散火、分家、回高老庄、种地、过日子。他这种回归大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正是长期依靠小农经济的典型市民所形成的市民心理。17可以说,猪八戒是来自于劳动人民中的典型,表现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但他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这也是他性格的体现,这就表现了明代社会“好色好货”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在资本主义萌芽下觉醒的小资产者的方方面面,所以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明朝的政

31、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是市民阶级中仍然存在着保守的原因,猪八戒这一形象在明朝新兴市民阶层中具有普遍性,是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市民的代表,他代表着广大的市民形象。所以说,猪八戒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1 页参考文献:1荣挺进: 胡适讲四大名著M 北京:新华出版社2童庆炳: 文艺理论教程(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 4 3沈雁冰:小说研究M.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0.124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2007.3重印)5关颖:凡夫俗子:一个真实的猪八戒解读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N.吉林

32、: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6曹炳建: 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 上) N/西游记猪八戒形象新论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7.037曹炳建: 世俗化的喜剧形象与国民的隐显人格( 下) N/西游记猪八戒形象新论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7.038方 白: 名家解读西游记M 谈猪八戒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 29霍雅娟.神魔皆有人情 精魅亦通世故八戒形象看明代市民意识N. 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7.0710蓝东兴.社会转型与明朝中后期社会风气N.贵州: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1杜婉言:中国小通史 (第七册.明)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6 12李安纲.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意蕴N

33、 运城学院学报 第22卷 2004. 12 13何锡章:幻象世界中的文化与人生(西游记)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4吴圣昔: 西游新解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9 . 515楚东林.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意蕴N.黑龙江:科技信息报.2005.0616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010重印)17钟婴. 西游记社会背景发覆 M / / 钟婴. 西游记研究论文选. 乌鲁木齐 :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1. 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2 页 致 谢 本课题从选题到研究的整个过程都得到六盘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汪萍老师的精心指导。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她认真的指导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课题写作的最终完成,汪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汪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