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867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委托单位:临高县交通运输局评价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 年 12 月一、 建设项目概况(一)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拟建公路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境内,其路线起于X313 线与市政大道二期终点相接(起点约K0+244.6处),止于X302 线与黄龙大道终点相接(终点约K12+525.2处),路线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连接临高县的美夏乡与调楼镇,其具体布局见附图1。(2)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拟建的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位于临高县西部沿海处,沿线各乡镇,渔业发达,拟建项目可以把临高县沿海各渔业港口、旅游区以及各乡镇连成一体

2、的交通公路,它的建成将大大方便沿海各乡镇、旅游区、渔业港口的交往,对地区经济建设、公路运输条件的提高、改善发展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项目又是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11)中的一部分,项目建设对完成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1)项目建设内容拟建公路路线设计全长约13.2km,施工实施长度约12.2km。路基宽28m,路面宽16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占地约667.6 亩。全线设置3座中桥:头洋中桥、隆道中桥与抱才中桥,11处平面交叉,22处涵洞。工程内容包括有绿化、雨污排水

3、、交通等。(2)建设周期2011年3月2013年3月,计2年。目前,项目正在处于行政审批办理的前期工作,项目土建施工还没进入实施。(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3521.7187万元。(三)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项目选址(1)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符性(a)临高县滨海观光公路项目属于公路建设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年第9号),项目属于其中鼓励类之二十四项: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类,因此,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b)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相符性:项目建设即为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11)建设项目中之临高滨海旅游公路中的其中部分路段(东英镇至调

4、楼镇路段),因此项目的建设与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2011)相符合。(c)项目建设用地已预纳入临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见图8.4-1临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图中标示)。在临高县东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之附表5:东英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以及临高县调楼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之附表5:调楼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中,新马沿海公路(新盈至马袅旅游公路)的用地已列入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而拟建项目即是新马沿海公路(新盈至马袅旅游公路)的其中一段(东英镇至调楼镇段),因此项目建设与临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符合,项

5、目用地规划符合临高县东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临高县调楼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方案比选与线址合理性(a)比选方案: 方案1(工可推荐路线):临高县滨海观兴公路路线起于X313 线与市政大道二期终点相接(起点约K0+244.6处),止于X302 线与黄龙大道终点相接(终点约K12+525.2处),路线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连接临高县的美夏乡与调楼镇。项目设计里程约13.2km,路线施工实施长度约12.2km。路线途经罗堂村(东英镇)、扶提村、龙新村、和新村、头洋村、隆道村、抱才村、罗堂村(调楼镇)。方案2(比较方案):比较方案路线起点、终点与推荐路

6、线相同,线形走向与布局也相差不大,路线同样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连接临高县的美夏乡与调楼镇。两方案路线在头洋上村前开始分行走线,工可推荐方案路线略向西南布线,而比较方案先往西向海边布线,处于临高县东英镇与调楼镇一带的滨海平原地行走,跨过头洋小水沟,比较方案在此处建设头洋大桥,约在K11处与推荐方案路线交接重合。(b)通过两比选方案的资料分析与现场走线的勘查,采用矩阵法,对两个方案进行环境影响比较分析,对两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从环境影响程度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项目工可推荐方案路线可接受。(c)问题与建议根据现场勘查,项目的头洋下村的路段,项目线址与头洋下村西边的最近距离约为10m,项目用地红线

7、范围涉及到酸豆树古树。为使酸豆树古树能由公路路线避让得以保护,同时增大头洋下村受公路交通噪声影响的衰减距离,因此建议此路段的选址在不影响公路线形布局的情况下可略作调整,将此路段的线址往北平移15m。经过此选址调整之后,项目线址才基本合理。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根据2012年第二季度海南省环境质量公报,临高县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一级水平,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一级水平,环境空气质量为优。(2)水环境:拟建公路项目路线跨经三条小水沟,即头洋小水沟、隆道小水沟、抱才小水沟分别位于头洋村、隆道村及抱才村,小水沟的水源来自于农田水灌溉和大气降雨,经

8、现场调查,三条小水沟的沿途无工业污染源与生活污染源,其主要污染源为农业生产污染面源,功能为农业灌溉与排洪,小水沟的水为农业生产用水,其现状功能为类。(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结果,拟建项目沿线的声环境质量良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经调查,评价区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多样,调查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群落包括桉树林、沙生刺灌丛疏草地、木麻黄林、村庄植被、农田作物。该区域有维管植物412种,隶属73科。在种类结构上,森林群落优势种科的植物非常突出,如:大戟科(23种)、蝶形花科(24种)、茜草科(24种)、菊科(26种)、禾亚科(44种

9、)等。项目区域植物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种,未发现有国家和海南省保护植物种类。(二)沿线环境概况经调查,拟建项目沿线没有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的保护区域,用地涉及到临高县东英镇、调楼镇的林地,以及公路沿线所占用的农田生态。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占用的林地未含有国家重点公益林(海防林)。(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与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的区域;水环境:评价范围为公路跨越的小水沟桥位上游500米,其下游2000米的范围;生态环境:将一般性的生态评价范围定为公路用地边界红线内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区域,同时考虑项目所在区域林地生态完整性。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10、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主要污染源与影响方式(1)水污染源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的废水以及营运期的路面径流污水(2)大气污染源施工期的扬尘污染、沥青烟气污染以及施工车辆与机械的排放废气以及营运期的交通废气。(3)噪声污染源施工噪声、车辆交通噪声。(4)固体废物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弃土。(5)生态影响施工占地对植被、农业生产、种植及林业的影响以及水土流失等。(6)环境风险(二)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沿线的村庄与小水沟,详见附图1。(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施工期影响(a)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时间相对营运期较短,其产生的影响是临时性的,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逆转的,在施工中加

11、强管理,切实做好有效防治措施,强调文明施工,加强环保管理要求,制订工作责任制,并服从环保部门与环境监理的监督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期的环境污染与影响。(b)水环境影响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或流动厕所处理后积肥后用于农业生产,施工废水可收集后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水可以利用于运输路线洒水或再用于施工工区喷水抑尘,在施工工区与土料方堆场的低洼地建设挡水沟与沉沙池处理泥沙雨水,可作为建筑用水与场地喷水抑尘使用。其对环境影响很小。(c)声环境影响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有罗堂村(东英镇)、头洋下村、隆道村、抱才村等声环境敏感点,均为集中居民点,与公路的距离较近。因此施工噪声会对这些居民将造成影响,尤其是夜间。

12、在施工期,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减振降噪,使得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减缓。(d)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应集中收集,并定期交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委托当地的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妥善处置。弃土回用于改造农业水田的用土或当地农业作物培土利用;多余不可回填利用的弃土方可回填于取土坑,进行土地平整,便于取土场的水土保持治理与植被恢复。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e)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工程永久占用的土地中,水田171.99亩,占总占地面积的25.76%;旱地160.55亩,占总占地面积的24.0%;有林地289.08亩,占总占地面积的43.3%;灌木林8.45亩,占总占地面积的1.26

13、%;其它林地20.62亩,占总占地面积的1.26%;旧路12.78亩,占总占地面积的1. 91%。林地、水田与旱地成为项目用地的主要占地构成。项目占用林地、水田等,使其资源减少。项目在运营期对农业灌溉与排洪的地表雨水径流的现状不会有较大变化,因此其对农业灌溉与排洪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大。工程施工注意采取措施保护与避开,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文明施工,避免施工机械碰撞、损伤、破坏、砍伐,不会对古树造成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导致生物量损失6173t,净生产量损失644吨/年,因此,项目造成的生物量损失较小。项目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为54.54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35.28hm2。经计算,工程可

14、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286.4t,新增水土流失量4997.8t。(2)营运期影响(a)大气环境影响项目建成后,工程实施后,其交通尾气的排放对公路沿线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根据生态调查计算,木麻黄公益林植被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强,通过碳吸收及氧释放,对当地区域环境空气净化的可作一定的贡献。(b)水环境影响项目桥面所产生的雨污水,在正常营运状态下只需要对桥面采取雨污水防治措施,将桥面雨水引至两侧排水沟排放,即可防止其对水沟下游水质的污染。(c)声环境影响公路在营运期的交通噪声在昼间对罗堂村(东英镇)、头洋下村、隆道村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夜间,其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公路在营运期,在村庄路段特别是罗

15、堂村(东英镇)、头洋下村、隆道村等应做好交通噪声影响防护工作。(d)固体废物项目在营运期不产生固体废物,基本无固体废物的影响。(e)生态环境影响公路在营运期的生态景观建设中,引入的绿化花草树木等物种应以本地乡土物种为主,避免新引入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物种形成生态入侵,并注意景观建设与滨海木麻黄林景观相协调,融合。(f)景观地物影响临高县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建设完成后,通过合理的绿化、恢复和重建景观,可以完善和优化临高县公路交通环境,保留小叶榕树与酸豆树,增添公路景观。(四)主要环境保护措施(1)污废水治理措施施工生活区应集中,生活污水必须经化粪池、隔油池等处理,废水集中收集,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

16、用。项目桥梁各设置横向、竖向排水管与集水池(容积12m3),公路两侧雨污水管线良好。(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工地周围设置围档;裸露地表喷湿压尘;砂石、土方物料等要围拦遮盖;车辆运输物料需要遮盖。“三场”选址远离村庄或其它环境敏感点200m外的地方。加强公路两侧绿化防护,路面清扫保洁。(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音型或带隔声、消声装置的机械设备,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润滑,在村庄路段严禁高噪音、高振动的设备在中午或夜间休息时间作业。车辆应限速行驶,减少鸣笛。在罗堂村(东英镇)、头洋下村、隆道村村庄路段设置隔声墙。(4)固废治理方案由环卫部门进行清理。(5)生态保护措施占用农田、林地应

17、认真实行“占多少,补多少”平衡,先补后占。进行土地整理复垦,绿化、景观建设。(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按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五)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环境管理采取内部监理与外部监理两种方式。(2)环境监测计划常规监测要求定点和不定点、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监测方案进行。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临高县滨海观光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公路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项目在头洋下村路段略经往北偏移避开酸豆树后,线址基本合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

18、的。五、公众参与(一)参与方式公众可以通过上述电子邮件、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向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反映。(二)参与时间自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三)参与对象与范围项目各建设地点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相关社会公众、政府工作人员。六、联系方式1、建设单位:临高县交通运输局联系地址: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跃进路交通局 邮编:571800 联系人:吴先生 电话:0898-28273702 Email: waya4320002、评价单位: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国环评证甲字第3001号) 联系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12号 邮编:570206 联系人:林先生 联系电话:0898-66710452 传真电话:0898-66711373 电子信箱:lin700902000附图2项目平面图(1:50000)沿线的声、气环境敏感点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