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2942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特派员以知识为依托,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就是促进科技知识、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与传统农业中的土地和劳动力为主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把农村劳动力、土地和科技特派员的智慧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巨大的财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目的是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是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以满足“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科技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引导为辅,以科技人员利益、个人价值实现

2、为导向,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使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供求有机结合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型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为纽带,以农民和科技人员为主体,用市场机制重组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根于农村,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新生力量。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群众的需要、基层的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是自发形成并在政府的推动下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科技人员与农民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满足“三农”需求是其根本出路。二、外延1、无偿技术服务无偿技术服务仍然处于

3、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传统的技术推广模式中,缺乏供需双方就技术服务的价格进行谈判并进行交易的过程。因此,无偿技术服务对技术服务的价值实现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贡献的。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以这种形式促进技术人员和农民结合是一种普遍的形式。农民,尤其是贫困的农民的科技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低估了,因为只要涉及到贫困二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无偿服务,结果在农村社区以效率优先的原则对稀缺资源分配模式中,贫困人口基本上被排斥在技术服务的对象之外,就像贫困人口很少有获得无息或低息扶贫贷款的机会一样(而事实上,采用高于市场利率的小额信贷却能更好地达到扶贫目的)。2、创办实体科技人员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金创办技术型

4、的实体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践中有两种类型的技术性实体,一种是较封闭型的,如承包农民的土地,以高新技术直接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另一种是比较开放型的,如服务型的实体企业和公司。从技术服务经营的角度,技术人员创办技术性实体对技术服务价值实现的贡献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在实体的运行中,人们更多关注的仍然是物质性的,尤其是一定资金的投入,而对技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相对而言,开放型的实体较封闭型的实体更能体现对农民的服务价值,但这种服务仍然是以无偿为主,其服务效益的取得往往是在经营相关物质以及农产品的过程中实现的。严格来讲,技术性实体所实现的主要是新技术的示范功能,如何

5、在其运行中强化其服务功能,显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3、技术承包科技人员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以及经营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原来经营不善的企业或生产设施,如温室大棚、畜牧圈舍等,进行承包经营。这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农民对技术认识的不到位以及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应用所需要的能力或经济实力,而使好的技术不能有效地产生预期的效益。农民认为技术人员光会说不会干,而技术人员则感到没有一个施展能力的机会,常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显然,当技术人员运用承包的形式将拥有的新技术同其他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时,便为其能力和技术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认识新技术效

6、益的“眼见为实”的现场。这种形式对技术的示范作用远远大于其对农民的服务功能,但与技术性实体不同的是,在承包经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利用其经营的项目创造了一个对农民进行实地技术培训良好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农民采用该技术,并在农民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接受技术人员的有偿技术服务。而且一般经过一轮承包后,农民或企业会相应提高承包费用,在农民基本上掌握了该新技术后,会逐步迫使技术人员放弃承包经营,而转入到有偿技术服务或技术入股的服务形式中。从这个角度来讲,技术承包发挥了技术的广告效应,提升了技术和技术人员的价值,为进一步的有偿技术服务或技术入股,即技术服务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承包过程中对

7、农民实施的技术培养(以无偿为主),则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今后技术服务的农民群体规模。4、有偿技术技术人员以明确的意识同农民经过一定的沟通和对技术服务价格的谈判后,最终达成技术服务的协议,运用契约的形式规定了技术人员和农民在有偿技术服务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使技术服务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承认。显然,这是技术服务价值得以实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尽管技术服务的价格在开始时会远远低于其本身的价值,但仍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一定意义上标示着技术服务市场的初步建立。同时,进行有偿技术服务对那些尚处于无偿技术服务的技术人员以及农民是一种良好的激励,即引导他们逐步克服传统的无偿技术服务模式下的低效率。随着有

8、偿技术服务的不断深入,亦即农村技术服务市场的不断建立,有利于逐步调动当地技术服务的资源,并使科技人员在一定竞争的压力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服务的能力,促进科技人员跨地区性的流动。显然,有偿技术服务应该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中的主要模式,而相关管理部,根据“科技特派员”同农民签订的技术服务合同,对科技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农村技术服务市场逐步规范化。5、技术入股技术人员以股份入股的形式同农民或企业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技术服务的价值,不失为“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模式中的理想状态。但在实践中,人们对技术服务真实价值的认识仍然有一个过程,因此,以“科技特派员”这种形式同农民或企业结合所占的比例仍然十分有限。当然,在这种服务形式中,技术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但由于技术人员的资本积累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与科技人员承受风险的普遍能力不相称。为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抵御技术服务风险的机制,以不断提高技术服务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份额,这是农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技术作为股份使技术人员的价值得到不断提升,亦是农民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当然,在其结合的过程中,技术入股往往是技术人员以一定的资金投入为前提条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