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2942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试论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分析与优化建议论文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布局;优化;对策论文摘要:产业布局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首先概括了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然后具体分析了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最后提出了产业错位布局,培育大滨海地区,实施“点轴网络”开发战略,实现产业布局战略东移等对策建议。 京津冀地区是一个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京津二市被河北省环抱怀中;拥有6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陆兼备的特殊地理区域。因此,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的问题,是一个区域内产业协调、海陆产业协调布局的问题。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现状

2、近年来京津冀地区致力于一体化发展,区域产业布局呈现优化发展态势,表现在: (一)四大临港经济区初具规模,临港产业加速集聚 目前,津冀沿海四大临港经济区已初具规模,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天津滨海新区被国家“十一五”规划纳入了全国总体发展战略,2006年被国家批准为区港联动试点,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石化基地、冶金基地,成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曹妃甸临港工业区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河北省 “一号工程”,“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工业区各项工程建设突飞猛进,依托大港口、大钢铁、大电力、大油田,产业集聚加速形成。2007年7月,沧州渤海新区正式成

3、立,以港城、黄骅中捷、南排河南大港、海兴等四个城市组团为基础,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和港口物流四大产业为主导,正在全力构建沧州渤海新区临港产业群。年4月,黄金海岸保护建设管理区成立,黄金海岸新区将以黄金海岸西部滨海新城为核心,南戴河旅游区、七里海旅游度假区为依托,以科技研发、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等产业为支撑,努力构建由滨海至内陆的滨海休闲带、近海生活带和内陆产业带。 (二)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成为优势产业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如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软件产业生产基地、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基地等;天津的中海油能源生产基地、航天产业

4、基地、临港化工产业基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动慢产业生产基地、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唐山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基地、精品钢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陶瓷产业基地、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保定新能源产业基地等,这些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形成,成为地区优势产业的载体,使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日趋完善的交通体系成为产业带形成的加速器 北京申奥成功后,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席卷了京津冀地区。京津高速公路、津蓟高速延长线等相继通车,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加上正运行的京石高速、京津塘高速、京沪高速、首都机场、天津机场航空枢纽,这些交通大动脉将京津冀城市距离拉近,时空距离缩短。“

5、都市交通圈”带动了“都市经济圈”,极大促进了这一地区产业的融合。近年来,河北省借机着力打造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合。河北一些城市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的技术辐射和产业转移。在年河北省“5?18经贸投洽会”上,29个“京字号”大项目落户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钢研院新材料产业园和航天科工集团工业园项目先后落户河北涿州市。日趋完善的交通体系,成为了环京津产业带形成的加速器。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布局与地区功能定位不相匹配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自身地位为“国家首都”、“国际性大都市”、“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然而受历史上发展经济中心的

6、影响,市区却集中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然而经济中心地位与北京相比并不具有优势,作为国际性港口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缓;河北省2006年提出了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但海洋经济发展落后。 (二)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从区域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看,理想的布局是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专业化中小城市(镇)形成外围和辐射区域,共同构成一种巢状分层结构。整个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京津两市是区域的核心城市,但城市首位度偏低,缺少单独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城市。河北省最发达的唐山市

7、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尚不足3000亿元,省会石家庄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天津市的一半,京津周边缺少能与京津两市产业衔接的二级中心城市。长期以来,京津地区对周边地区不但没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反而由于虹吸作用,导致京津两市周边形成了连绵数百里、包括32个贫困县,272.6万贫困人口的“环京津贫困带。 (三)优势产业布局分散,整合度不高 由于京津冀一省二市支柱产业雷同,导致从区域整体看,优势产业布局分散。如钢铁产业是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产业,在京津冀几乎所有地区都有钢铁企业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就有首钢、天钢、唐钢、邯钢、宣钢、承钢、石钢、邢钢等多个。根据河北钢铁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河北境内的黑色冶炼及钢铁加工企业有494家。虽然近两年河北省开始进行钢铁行业重组,并成立了河北钢铁集团,然而要对占全省钢产量70%的众多民营钢铁企业进行整合和技术改造,难度较大,导致河北省钢铁产业虽然是钢铁产量大省,但并不是钢铁强省,整体竞争力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